浅谈现代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zag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知感恩,懂回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古人用自己对父母、对他人帮助后表达自已感激之情的肺腑之言。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该知道感恩,孝敬父母,尊重长者”。然而,当前在我们的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知感恩的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究其原因可能是道德认识方面的,也可能是道德行为方面的,或二者兼而有之。虽然表现出来的是少数同学,但却呈现增长趋势,而且出现低龄化的现象,这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关注。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只希望所有的人都为自己服务,自己却吝啬到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这样的孩子长大还能有爱心、责任心吗?为此,了解造成小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探讨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加强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是小学德育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感恩;美德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1、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娇宠和溺爱。使孩子们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缺乏对父母付出的认可,认为所有的人对自已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
  事例1:有个孩子上学父母天天送,可有一天放学,父母稍微迟了一些,这个孩子就不停地哭闹。而她的母亲则不断的自我责备。事后问这个孩子,为什么要哭闹呢?孩子说:“我是家里的宝贝,父母接我是应该的”。
  事例2: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讲空话,被老师发现后批评了几句。下课时,他恶很狠地对同学说:“找个机会给这个呆子一个教训”。
  事例3:“六一”节,政府和学校给贫困学生准备了一份爱心礼物,上台领取时,每个学生都淡淡地接过礼物。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到应有的感激,有的只是一份理所当然……
  从以上的三个事例中我们知道,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庭对孩子的娇宠和溺爱。使他们从小娇生惯养,优越的生存环境使他们只想到自已的需求而从不站在他人立场上看待问题。也有些父母不是按照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要求来塑造和培养子女,而是把子女当作自已的“私有财产”,在生活上大包大揽。过多的呵护助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和寄生思想。“只要你学习好,就是对我好”这种片面的教育方式,造成个别孩子由娇而横,唯我独尊,由爱生恨,甚至有的还恩将仇报,这必然使子女将父母为自已所做的一切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而根木不会对父母萌生任何感激之情。在许多学生看来,学习是我的天职,感激父母暂时还没想到。这的确是一般学生的“正常”思维,也是当前一部分父母教养观的必然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小皇帝”心安理得地大把挥霍父母的血汗钱,享受父母细致周到的照顾,偶有一点不如意,就给父母以脸色,甚至以离家出走、自杀相威胁。感恩应首先从对父母的感恩开始,而很多的父母很少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甚至给孩子的爱过于“伟大”,使自已失去了的尊严,失去了地位和人格,也使得孩子失去了感恩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父母要有自已的尊严,应与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对孩子过分关爱和亲密,让各自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让亲子之间彼此尊重,这对双方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教育误区使孩子缺乏感恩。
  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然而,最终的人才选拔、未来生活的质量,依然由考试一锤定音。为了“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成龙成凤”,家长、学校和社会放松了对孩子的做人教育、品德教育、感恩教育。不是真的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许多教师认为:语数等学科是重要的,因为要考试。而学生的爱心品质在试卷上不能体现。因此不去特别重视,只要学生不出大问题,品德课好坏无所谓。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正因为学校教育对孩子感恩教育的偏颇,让孩子的感恩缺失。在对孩子的思想教育中,教师们也从不将“感恩”放在嘴上。尽管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行为认为“没良心”,但更多的教师是从未意识到“感恩”。学校是学生全面发展和道德品质培养的主要场所,因此,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给予感恩教育足够的重视,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
  三、社会缺乏“感恩”教育的氛围。
  孩子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成人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道德观。“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这种行为意识在成人的世界中似乎已渐渐远行,而我们的孩子得不到这种耳染目睹的感染,对社会对他人自然缺乏了一种回报的心态。
  比如现在的端午节,人们只知道吃粽子、赛龙舟,而忘却了端午节是一个感恩节。感恩屈原、纪念屈原,这种感恩本意被渐渐淡化,孩子们今后将如何“感恩”。 因此,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社会大环境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古人云:“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他,不可不忘也”。感恩被孩子疏忽,其实是成人的过失。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新时代网络传播媒介的微博,因为其功能强大,深受“90”后大学生的喜爱,对大学生影响甚远,但与此同时,也挑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应迎接挑战,通过对微博的利用来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提升,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也称微型博客,是一个在用户关系基础上建立的传播、分享以及获得信息的互联网社交平台。微博用户可
期刊
对生活在这片广袤国土上的大多数人而言,帕米尔高原是绝对意义上的“异域”——遥远、荒蛮、语言不通、景象宏阔奇异,一个若非刻意而鲜少有可能亲临的抽象地名。二十多年前,来自四川大巴山深处的汉族人卢一萍却满怀欣喜地与帕米尔相逢,不是作为匆匆过客,而是一株甘愿于冻土扎根的棱狐茅,以风沙与寒荒作养料,决意在那常年缺氧、远离尘嚣之境绽放独属于己的生命绿意。  在这个高度景观化的时代,多年的高原生活和少数民族文化
期刊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这是当今教师应有的教育理念,而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往往看重的是文化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于所谓的“差生’常常采用放弃的态度,因而也就无情的剥夺了这些学生“成功的权利,下面,我想就“差生”形成的原因及如何引导这些低能生走向成功谈淡自己的看怯.  学生的天资基本相似,因环境、智力开发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单就学习成绩而言,所分为好、中、差几种情况,好学生伶俐多变
期刊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已载入宪法。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成为实现这一光荣、艰巨历史使命的前提和保障。  徐州,地处淮海经济区中心,重工业城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产业资源基础让徐州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作为江苏省重点建设的特大城市之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
期刊
古人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的开篇就说明了教师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严”已经不是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重要手段了,但是严于律己、以德为先、为人师表的作用性更突显了出来。  教师作为学生们长期相处、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其品格和行为自然会对学生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大潮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也使得教育越来越显出其复杂性和艰巨性。作为一名班主任,对班内留守儿童的管教工作也成为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关键词】班主任;留守儿童;策略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个挑战,也是党和政府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许多教育工作者、专家都在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规律、方法和经验,这给我们一线教师提
期刊
【摘 要】现在的职业学校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不在少数,我们班主任既要当好管理者,又要当好心理老师,其中他们很需要我们相信与善待。  【关键词】相信;善待;勤奋;道歉  戚XX,大连本地人。形象较好,但因为不用功学习,在班级没有什么人缘,经常以各种理由请病假,给个人和班级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好影响。  鉴于上述表现,我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调查。首先从班级同学入手,调查其他同学对她的评价;其次从班级中与之最
期刊
【摘 要】新世纪以来,围绕高校治理结构的问题,我国台湾地区对高等教育展开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包括教育制度改革,高等教育国际化,推行卓越教学计划,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从而调整了台湾高校的运行机制,扩大了台湾高校的自主权,彰显了高等教育的民主化,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更有利于我们了解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台湾高等教育改革;教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这和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运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进而将道德情感“渗透”至学生的心灵深处。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中学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下一代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可见青少年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承载着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任。  一、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性  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校外教育  校外教育由于其教育目标明确,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