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彦红:做那个最有影响力的人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R可能是企业中最具有企业气质的那群人,很多时候他们的言行成为企业文化的代言。
  
   也许是因为公关行业与人力资源行业有着某些共性,吴彦红,全球最大的公关公司爱德曼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给人的第一印象兼具两个行业的特点:很亲和,很善于沟通。而又像这家大公司在公共资料里给人留下的印象一样,即便是谈论自己最擅长的业务,吴彦红也显得低调,不张扬。“这跟公司的气质有关系吧。”吴彦红说。而在她看来,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应该是除了大老板之外最需要与公司文化匹配的人。“可能是总要与人打交道。”吴彦红解释道,“HR本人是很容易影响到她周围的人的。”
   坊间传闻爱德曼公关的绩效管理是业界做得最好的,吴彦红闻听略感惊讶,继而露出欣慰的笑容:“我们一直在朝最好努力。”那么,作为很难衡量的公共关系的绩效考核,爱德曼是怎么做的呢?而吴彦红作为HRD又是怎样在公司文化上影响着她的同事甚至上级的呢?
  
   考核:从数字到行为
   《中外管理》:公共关系这个职业,跟很多服务行业相类似,绩效并不好评估。爱德曼是如何做到既公正又具有激励效果的呢?
   吴彦红:的确,PR(公关)的绩效并不容易衡量,特别是初级职员。公司对他们没有财务数字的要求,他们的绩效就更难评估。在爱德曼,我们有一个能力模型,主要是通过行为考量来评估员工的绩效。这个模型既包括业务能力,也包括团队合作。
   让我感到高兴的是,从2011年开始,在高层的绩效评估里“行为指标”将占30%的比重,而非只通过财务数据来衡量。
   《中外管理》:“行为指标”很重要吗?高管最重要的目标不就是达到财务目标吗?
   吴彦红:财务数字很重要,但是如果一个高管只关心业绩,不关心团队建设和管理,既不跟人分享他的经验,也不在乎员工在公司的发展,那么很可能造成来年的人才流失。久而久之就是对公司利益的损害。而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讲,这种行为指标的加入是我们很乐见的,一方面它能促进公司的人才保留,另一方面我们也特别愿意看到每个我们招来的人在公司中得到成长。
  
   HR应是最有“文化”的人
   《中外管理》:您提到HR应该是企业里最能体现企业文化的那群人,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吴彦红:文化的建设跟HR特别有关系,因为HR跟人打交道。HR是什么样的人,特别能影响公司的士气。他如果是个特别乐观的人,长期都能使他的大老板变得更加积极乐观。我甚至认为,HR做到高层,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影响力。有时员工会很沮丧,HR的沟通可能会改变他看问题的角度。一个经理可能不愿意亲近团队,认为干好工作就好了,HR长期的影响会让他意识到整个团队的成功,才是他的成功。很多事情是潜移默化的。
   《中外管理》:这种影响力是怎么表现的呢?如何让员工感受到呢?
   吴彦红:其实就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比如招聘,前几天我们见了一个候选人。坐下来5分钟我们就知道他不是我们想要的人,但是我们没有简单拒绝他,而是花了些时间给了他一些职业上的建议。这位候选人走的时候就说:“以后我还来爱德曼应聘。”我们想传达的是这家公司对每个候选人的尊重。这也让我们的员工知道雇主对员工的态度。
   还有就是员工离职的时候,其实那个时候员工是弱势的,我就希望HR不要一味站在公司的角度,而是在一个公正的立场上保护员工应有的权利。
   《中外管理》:那么在管理层,HR怎样施加他的影响,又不会引起其他部门的不悦呢?
   吴彦红:的确在很多组织里,HR并不受欢迎。他们被看作总是在考核人、出政策限制人。但是在爱德曼,HR是其他部门的业务伙伴。怎么衡量呢?就是业务部门的人愿意跟你开会,愿意在一些事情发生之前就征求你的意见。比如:我会参加我们中国区的管理例会,而每次会议上都会有HR的时间。而HR也非常关注业务的发展,比如:现在新媒体越来越热,那我们就要为此做一系列的准备,比如:人才的储备、培训等等。
   HR要想做好这个角色,必须对业务深入了解。现在有哪些客户我们非常清楚,甚至客户具体做什么我们都知道。只有保持对业务的敏感,你才能跟业务部门对话,成为他们每天都想见的人。他们也才会信任HR,才会愿意在团队建设、提升任命等等方面征求你的意见,寻求你的帮助。
  
   细节决定管理优劣
   《中外管理》:爱德曼很关注员工的感受。但我们知道“感受”也难以衡量,爱德曼是怎么做的呢?
   吴彦红:我们在亚太区有一个敬业度的调查。事实上也是一个满意度的调查。在这个调查的结果出来之后,我们会发给员工,集思广益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
   我们还有一个“员工委员会”俱乐部,也会搜集大家的意见付诸于实践。我们还有意见箱,主要目的是搜集对公司的建议——有人提建议要一个咖啡机,我们就买了咖啡机;还有人希望有按摩师,我们就真的请了按摩师傅到办公室,给大家放松颈肩。
   感受是个综合的东西,各方面做得好会有好的感觉,包括:上下级关系、职业发展空间、培训、福利等等。
   《中外管理》:HR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吴彦红:其实HR反倒是一些细节的工作,比如:在员工入职第一天,就让他感到周到亲切——工位,办公用品都安排妥当;他提出的问题都得到回复。这些虽是细小的工作,但每个细节都做好的话,员工的感受是非常非常不一样的。
   另外,爱德曼做了很多回馈社会的事情。比如:在云南景洪,为一所小学安装了水塔,让孩子们能喝上纯净水。在泰国培训的时候,我们员工到一个孤儿院里重新粉刷了游戏室。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会很大地提升员工,尤其是80后的员工的满意度。管理
   责任编辑:化 石
其他文献
开启财务数据上锁的房间  推荐《财务报告解密》    如何解读初级财务报表?三种基本财务报表如何相互关联?为什么应细读财务报表中的注脚?花些时间了解有关阅读公司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可以帮助你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作的投资、业务以及商业决策。约翰·特雷西文笔清晰地为读者提供了一份有关解读核心财务报告的书面指南。他为你展示了这些财务报表如何彼此关联,以及为何具有重要意义。当你逐步了解他所阐释的多项概念后,
期刊
在全球的大棋盘中,博弈的双方是中、美两国。美国  持黑子先攻,中国持白子力守。守中有攻,攻中有守。    中美全球大博弈的黑白棋路  高铁携手人民币  第七届世界高铁大会去年年底在北京召开,这是该大会首次在欧洲以外举行。开幕式上,一些东南亚国家的高层领导人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修建中、泰、老、缅、新、马的高铁网络寄予厚望。  “泛亚铁路”概念是1995年由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的马哈蒂尔在东盟首脑会议中最
期刊
面试官为什么步步紧逼?被面试者如何应对作假导致的追问?如何应对吹牛导致的追问?如何应对口误导致的追问?如何应对专业深度追问?面对追问如何自我调适?    有不少人有这样的面试经历,面试官揪住一个问题步步紧逼,紧追不舍,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追问,甚至翻来覆去、不同侧面、多角度地问一个问题。面对这种面试追问的情景,被面试者该做何应对?    面试官为什么步步紧逼?    作为被面试者,首先应该搞明白面
期刊
中国正在走上当年日本之路。人民币同样不可能在持续  面对“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的同时,不影响经济安全。    2010年,中国经济以10%的增速、3.3%左右的CPI增长,携外贸的快速反弹、投资的继续高涨以及消费的稳步攀升,交出了一份似乎相当不错的答卷。但是,表面繁荣的背后潜伏着危险的暗流。中国经济需要加快转型,以化解正面临以及将面临的危机。    泡沫之下  2010年,“市场活力”似乎在增
期刊
1月12日,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公开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战略意图并非要取代美元,而是为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顺应全球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的需求。“人民币不想做老大。”李稻葵如是说。  紧接着央行于13日发布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的银行和企业可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该《办法》的出台,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再下一城。  本刊评论:人民币升值压力与
期刊
不仅要为历史埋单,还必须要正视来自国际的压力。  2011年的中国经济刚刚上路,已经开始超负荷运转。    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能感知到的2011年的经济走势,两个字就可以概括:复杂。  1月12日,世行在最新一份“全球经济前景报告”中说,2009年世界经济陷入衰退,2010年开始反弹,但2011年会是经济增长减速的一年。  这绝非危言耸听。世界经济确实正在陷入减速漩涡之中。    万劫不复or短期
期刊
这次中西快餐之争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只是肯德基的餐桌上  多了份盖浇饭而已。如果在战略问题上足够坚定,其他战术问  题,要不就不触及要害,要不就在定位的夯实中被消化掉了!    曾经因创始人危机一度“气短”的真功夫餐饮,最近又挺起了腰杆,再一次向洋快餐叫板。  最近有消息称,真功夫总裁蔡达标正打算三年内让店面从目前的400家增加到近千家,且不排除提前完成计划的可能。对这样的规模,蔡达标认为:“比较
期刊
“活着,是一种修行”。  管理也一样。  更多的时候,  我们很难将两者区分——  工作就是活着的一部分。    “JUST DO IT”(尽管做吧)。但要做到这句话,可没说起来那么简单。不过我们很多的快乐都来自于这句话。你是不是常常听到你自己或者周围的人说,“等我……我就会高兴”?在我看来这是典型的,我称之为“大西方病”的症状。任何一个感染了大西方病的人都会这么想这么说:“等我怎样怎样了,我就会
期刊
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包括一个重要方面:经济增长极的转型——从东  部沿海的单极增长,转型到国内多区域的多极化增长!如果企业还没  有更认真地关注中西部投资的话,那么2011年,万万不可错过了!    进入2011年,一些阶段性总结的数据陆续出来。其中笔者认为近期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速首次全面超过东部地区!  《中国国土资源报》认为:这一趋势在过去五年已真正形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
期刊
要不耐心成功,要不耐心失败  哲理的故事:  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他将在该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那天,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一位老者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