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译能力浅析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_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译活动是随着人类各民族相互交流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可以上溯到人类各种语言逐渐形成后的时期。口译与笔译的质量标准上也基本相同,都要强调“信”(faithfulness)、“达”(expressiveness)、“切”(closeness)。
  “信”就是忠实于原语的内容,口译译员要听懂讲话人的意旨,捕捉讲话人的意思。准确是口译的最基本标准,准确就是“信”。在口译中,“信”就是忠实地传达说话人的原意,就是口译的信度。具体地说,在内容上,译员要全面完整、准确无误地传达谈话的议题、观点,涉及的事实、细节、数字、时间、地点等,不能有任何的疏漏和差错。准确是口译的生命线,是译员工作责任心和业务能力的集中表现。因为口译内容的范围很广,有涉及立场、观点的政治会谈,有包括各种数字的经贸谈判。即使是日常生活翻译,也常常涉及具体的时间、地点或细节。口译内容上的任何差错或失真,都可能造成政治上的原则性错误,经济上的重大损失或工作上的严重失误。口译中,译员不可只顾速度而忽视口译的准确性。任何粗心大意、马虎从事的作风都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口译的准确性也表现在语言表达方面。在语言表达上译员要做到语音、语调正确,准确掌握词义、词性、词的变化与搭配,正确运用句型、时态、语气和衔接,做到语音、语调、词法、语法准确无误。译员语言表达上的任何错误都可能造成交际双方谈话内容上的含糊其词,似是而非,甚至引起严重误解。这样的口译不可能真实地传达说话人的意愿,也不符合口译的准确原则。“达”是指用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的语言形式“重新表达”原语内容。在口译中,“切”是指尽可能贴近原语的风格,正确运用语态、语气、情态等,再现说话人的情感、情绪和口气,真正做到传情达意,再现说话人“原汁原味”的谈话风格。当然由于口语和书面语各自的特点必然导致口译和笔译的质量标准有差异。例如,口笔译中都要求译语的经济性,口译中还要求译语的表述时长最好不超过原语的表述时长。口译时,译员必须集中精力抓住说话人的中心意思,把话语所含信息完整、准确、及时地表达出来。译员不可能也不必把原话的每个词语和句子逐一不漏地译出,那样做反而会影响下一步的听译。因此,口译最重要的是传情达意,把说话人的意思和话语的效果表达出来。译语要口语化,简短明了、通俗易懂、准确、及时、通顺。笔译的成果是永久性的作品,有广泛的读者。笔译要求忠于原文、语言规范、行文流畅、再现原文的风格和艺术魅力。为此,笔译工作者必须遵循书面语言规范和句法规则,选择确切的词语和表达方法,忠实、流畅、艺术地再现原作的内容、信息和风格。
  要想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译能力,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加强自身基本素养
  英汉翻译专门人才的双语转换过程是在具备良好的双语思维技能的前提之下来实现的。然而,只是凭借双语思维技能还不能完全完成整个双语转换,因为翻译专门人才由于所要接触的场合不同,人员不同,因此思维的模式也是不一样的,而要形成不一样的思维模式,接触的知识面和领域必须要宽广。从一定程度上而言,翻译专门人才并非某一专门领域的专家,更别说不同领域了,对于翻译专门人才而言,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接触到的专题可能是原先并不了解的内容。因此,翻译专门人才需要在短期内进行高强度的学习,并能在翻译时运用自如。换而言之,倘若缺乏快速学习和运用的技能,没有丰富的语言内与语言外知识储备,翻译专门人才则无法胜任翻译工作。从一定程度上而言,英汉翻译的双语转换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英汉翻译专门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英汉翻译专门人才才能够保持长时间进行工作,才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来,也不会由于长期工作而产生翻译失误问题。由此看来,对于翻译专门人才而言,训练翻译专门人才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必须保证他们能够承受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确保他们在实际的双语转换过程中能够做到不怯场、不心慌,从而避免翻译专门人才由于各个方面的压力因素而导致英汉翻译的质量的降低。所谓基本素养,是指翻译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亦即对翻译者的基本要求。除了应该具有高尚的“译德译风”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之外,译者必须具备三方面的素养,即一定的英语水平、较高的汉语修养和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大量的翻译实践表明,这三方面的素养越高,越能顺利地完成翻译工作。关于英语水平,应注意打牢基础,扩大词汇量,广泛阅读,最好能听、说、读、写、译五方面训练同时并进,较之单攻翻译能更快提高英语水平。在汉语修养方面,应加强语法、邏辑、修辞等方面知识的研修,多阅读、多写作、多练习修改文章。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要努力精通本职业务,多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经常阅览国内、外护理专业期刊,掌握学科发展动态。英汉翻译的双语转换过程是一个非常多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各种各样的不可预料的事件都是随时会出现的。所以,训练翻译专门人才敏捷的思维技能、快速的反应技能和灵活应变技能是非常关键的。翻译专门人才必须在拥有敏捷的思维与应变技能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地做好翻译工作,才可以确保翻译专门人才能够对于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和理解。
  二、在翻译实践中锤炼
  翻译是一项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通过大量的实践而要提高翻译能力,无异于想学游泳却又不下水一样。当然,实践也要讲究科学性。初学者若无行家的指点,最好是先找一些难度切合自己水平且有汉语译文的材料进行翻译练习。自己的译文写成后同人家的译文相对照。先看看自己在理解方面是否准确,其次看看自己的表达是否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从中找到不足。随着水平的提高,可找些比较简单的本专业基础知识方面的文章进行翻译,以后逐步过渡到英文护理文献的翻译。坚持循序渐进多翻译多投稿,定会硕果累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坚持每天都多少搞点翻译。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大有长进。
  三、向他人学习并勇于创新
  初学翻译的同志一方面可多读些英汉对照类阅读材料或有汉语注释的英语读物;另一方面还可根据译文类杂志上提供的某篇译文的原文出处去查找到相应的原文,继而进行对照阅读。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找出自己的差距,学习和吸收他人在理解原文精神和翻译表达等方面的长处,促进翻译能力的提高。如果是自己选材进行翻译,当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时,要虚心向他人求教。另外经常阅读一些有关翻译技巧的书籍,也有助于翻译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还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在翻译过程中,既不能拘泥于别人提供的译文,也不能受囿于以往形成的条条框框。随着翻译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根据翻译标准的要求去创造新的表现手法,进一步完善翻译工作。
  综上所述,翻译专门人才的双语转换技能训练
  是非常重要的。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翻译专门人才的双语思维技能与双语转换过程之间具备非常密切的联系,这些联系使得双语思维技能与双语转换过程对英汉翻译的作用非常明显。另外,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考虑到英汉思维差异的存在,翻译专门人才在训练思维技能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英语和汉语之间所存在的区别,而在英汉翻译专门人才双语思维技能和双语转换过程技能的训练上,英汉翻译专门人才必须做到从不同的角度来搞好技能训练,切实保证翻译专门人才的翻译技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其他文献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与普通高校实行的导师制有所不同,高职院校实施的导师制更侧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且要满足
<正>患儿,男,5岁,因间断发热10 d,加重3 d入院。患儿入院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每日1次,热峰39℃,于当地诊所对症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入院3 d前发热增加为每日2~3次,查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是当今世界上最主流的NOx脱除技术之一,而对催化剂的开发利用是该脱硝技术的研究重点。然而目前商业使用的催化剂起活温度偏高,不能很好的适应低温烟
火电厂尾气排放出的大量SO2和NOx,造成日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国家对火电厂尾气的排放政策越来越严格,烟气脱硫脱硝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研制出一种具有广泛适用性的
交通部新修订的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2004代替JT/T 4-1993和JT 3132.3-90,已于2004年6月1日正式实施。新标准对比原标准有较大变化,在内容上做了重大修改
实验以(NH4)2S2O8为引发剂,丙烯酸(AA)、2-丙烯酰胺基-甲基丙磺酸(AMPS)、烯丙基聚氧乙烯醚(HPEG)为原料合成聚羧酸减水剂(PC-1),讨论原料比例、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减
慢性硬膜下血肿系指外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其主要表现为慢性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症状。我院2006年2月—2009年12月收
<正>《禁毒法》规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全面落实司法行政戒毒工作任务,进一步规范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要切实加强戒毒医疗、教育矫
基于我国体育理论政策,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对我国武术赛事品牌建设的时代诉求和政策条文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国外知名体育赛事和我国武术赛事综合效益的显著差异,突显我国武
高浓度高锰酸钾溶液灌肠治疗结直肠出血20例体会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普外科(524037)程军,吕艳萍,李真■近年我们用1%高锰酸钾溶液灌肠治疗结直肠出血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