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资金动向看股市起起伏伏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ki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中国股市屡创新低,截止7月31日,上证指数跌幅达到46%,仅次于越南的51%,成为全球第二大跌幅的股市,企盼已久的奥运行情也并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跌跌不休”的维稳行情,奥运会期间前三个交易日,股市三连阴,上证指数大跌近10%。
  股市的暴跌其实早有预兆,股市里的资金流动早在年初就已经预示了这一结果。作为股市中的淘金者,你是否知道怎样通过资金流动来判断大盘的趋势?是否能够先知先觉地买入或者卖出你的股票?我们将告诉你如何通过观察资金的数据来把握股市的趋势,把这纷纷扰扰的股市看个清清楚楚!
  
  机构资金流向主导着股市的走势
  
  在股市中有5类资金,基金、保险、券商、法人和普通投资者。前4类都属于专业的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他们占据股市51%的份额,交易金额的20%;普通投资者则持有股市49%的份额,交易金额的80%。机构投资者中,以基金的资金规模最大,其股票资产总额达到14000亿元以上,占据A股30%的份额,交易金额占股市总交易金额的13%。
  虽然机构投资者在资金筹码上和普通投资者平分秋色,但是,事实却证明,只有机构资金才能主导股市走势,这主要有2个原因:
  原因之一:机构投资者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由140多家券商组成的庞大研究体系为机构提供服务,而且他们还有一套完善的投资决策和风险控制体系,这使得他们能比普通投资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大跌来临之前更快地卖出股票,在机会显现之时更快地买入股票,这也是为什么机构资金能预示股市走势的最根本原因。而普通的投资者由于知识有限,往往水中望月、雾里看花,比较容易落入听消息、凭感觉的投资误区,不能理性地对待股市的涨涨跌跌,成为市场的追随者。
  2008年的资金数据很明显地说明了这一现象:根据TOPVIEW的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很多普通的投资者还沉浸在奥运行情和冲上6000点的欢呼声中,大量买入股票,而此时,机构投资者已经预判到了经济增速放缓、全球次贷危机的风险,开始减少A股资产。
  原因之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一致性较强。作为机构投资者,除了其中的大小非之外,其投资决策具有相当高的一致性。由于这几类机构投资者依靠的是相同的研究体系,而基金、券商、保险这三个行业中的人员相互探讨也甚多,甚至,人才流动也很频繁,因此,他们的投资策略大同小异,并不会就宏观经济面和大盘趋势有太大的分歧。
  例如在2008年,基金、保险和券商都是从年初开始减仓,不同的只是减仓的幅度和持续性。其中,基金由于有仓位限制,股票型基金必须持有60%以上的股票,因此,从5月开始放缓了减仓的幅度;保险公司的资金安全性要求最高,因此,它实行了坚定的持续减仓操作;而券商一开始也是持续卖出,但是,到了6月份,券商对大盘的风险判断趋于减少,开始逐渐小幅增仓。
  
  机构资金动向预示大盘趋势
  
  通过TOPVIEW系统,投资者可以很轻松地观测到机构席位的每日进出资金量,根据机构的资金动向来增加对大盘趋势的把握。如果机构席位持续净买入,就显示机构看多后市,后市上涨的机率较大;而如果机构席位持续净卖出,就说明后市可能会有风险。以下表1和表2,我们通过2008年的资金流向分析来说明。
  根据上交所TOPVIEW的各个席位的月度买卖数据,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伊始,除了包含大小非的法人机构者之外,其它机构席位的股票卖出金额大大高于买入金额,1月份,基金、保险和券商这三大机构分别减持了45.09亿元、107.80亿元和273.02亿元的上海A股,尤以保险席位减持力度最大。
  事实上,在接下来的2、3两个月里,基金、保险和券商席位仍然在大量地卖出股票,总共减持了401、857亿元的股票(2月春节期间休市,交易日比其它月份少了5天),可以看出,其减持的趋势非但没有减缓,反而在加速。
  


  如果投资者在3月底时看到这些席位数据,就应该提醒自己了:这些机构资金这么坚决地卖出股票,足以说明他们对后市的看法比较悲观,自己也应当采取减仓操作或者退出股市再说。很可惜,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普通投资者并没有意识到风险,依旧沉浸在奥运行情和政府会救市的期盼之中。根据TOPVIEW的月度资金数据显示,2、3月份,普通投资者席位不仅没有减持,反而不顾大盘的调整,大量增仓了636亿元和1298亿元的股票,和机构投资者的操作方向正好相反。
  如果说,前3个月的机构席位进出还不能很明确地说明机构投资者的态度,那么4月24日调降印花税这一事件,显示机构席位的减持是坚决而明确的。
  4月24日,政府宣布降低印花税至千分之一,普通投资者认为这是政府出手救市的举措之一,股市即将反转。根据TOPVIEW的席位数据显示,当日普通投资者席位在当天净买入沪市A股150亿元,当天股市大涨。但是,与其不同的是机构席位的交易数据,基金席位当天净卖出116亿元,保险席位净卖出18亿元。不仅如此,随后的6个交易日里,普通投资者席位的交易积极性在大幅增加,交易总金额达到年度最高水平,净买入总金额达到了335亿元;而机构资金仍在持续地卖出,基金席位、保险席位、券商席位总减持了260亿元的上海A股。随后,上证指数维持了6个交易日的反弹后,反转掉头下跌,并从此一蹶不振,市场的走势让散户们大失所望。
  事实表明,绝大部分的普通投资者非常乐观地看待印花税的调低,认为股市即将持续上涨,而机构资金并不乐观,认为经济发展预期仍未向好,大小非压力依旧很大,因此持续果断地减仓。如果投资者在5月初能够注意到机构席位的资金流向,了解到专业投资机构对后市的判断,就可以考虑部分或者全部撤出股市,这样,损失也将会减少很多。
  
  机构资金流向帮助发现投资价值
  
  资金流向分析不仅仅能帮助我们判断大盘的趋势,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机构对行业和个股的投资行为,从而挖掘行业和个股的投资价值。
  监测股市中板块和个股的资金流向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因为TOPVIEW分析系统本身就为投资者提供了现成的统计数据,每天、每周、每月提供板块和个股的分类资金流向,投资者可以通过比较每个板块机构资金流入的金额来看出机构资金现在关注的行业热点,还可以进一步地在这些热点行业中找出机构资金流入最多的个股,寻找投资机会。
  不仅如此,机构资金流向也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加正确地判断投资价值。我们以奥运板块为例,看看资金分析如何帮助我们理性看待奥运板块。
  根据TOPVIEW的数据,2008年1月至3月,正当众多投资者在期盼奥运行情时,机构席位数据却显示机构一直在大比例卖出奥运概念股,券商和基金席位持有奥运板块的股份大量减少,持股比例也大幅度减少,从07年12月底的30%下降至15.61%,看到这样的数据,投资者就应该在心里打一个问号啦:奥运行情真的会来吗?奥运真的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增长吗?是否应该减仓呢,还是清仓?相信机构席位的持续卖出能够唤起投资者心中的理性,让他们以更加客观的态度来评价手中的股票。
  在个股的投资指导方面,资金分析也可以帮助投资者简单、快捷地找到好股票,搭上机构资金的快车,分享专业化投资的收益,以中国铁建这个案例来说明如何操作。
  通过TOPVIEW的月度席位数据,我们可以看到,6月至7月,基金大量地增仓了工程基建板块,其中,对中国铁建的增仓尤为明显。中国铁建自上市开始,其股票的基金持仓比例便一直上升,从上市首日的22.23%,到5月初的32%、6月中旬的36.15%⋯⋯基金底部购买的行为非常明显。期间,中国铁建在大小非减持压力和大盘下跌的影响下虽然股价有所调整,但是基金并没有放弃对该股的增仓,6月中旬,中国铁建已经过了大小非的解禁时间点,减持风险逐步释放之后,投资者可以考虑买入该股了。而到了7月底,基金的持仓比例已经高达到48%,中国铁建也自6月底上涨了15%——这正是机构资金的支持使得中国铁建得以在大盘不景气的行情中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机构席位的资金流动可以预示大盘和股票的走势,帮助普通投资者以更加客观的态度来判断大盘走势,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是相对理性和超前的,他们对经济和政策的把握都快人一步、高人一等,而普通投资者了解机构投资者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分析资金流向,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帮助投资者决策的最佳军师。股市中的游戏是聪明人的游戏,只有拥有高度的敏感性、操作快人一步,才有可能盈利,如果能了解机构资金的动向,并为自己的投资提供一些更为理性的参考,相信您的投资决策也会更加的正确。
  


  
  跟随资金流大浪淘金
  
  现在已经是2008年的下半年了,各种资金、尤其是机构资金的状况怎样?下半年将会怎样运作?还会继续减持吗?投资者肯定很关注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机构资金的动态分析来寻找出一些答案。
  从TOPVIES系统看出,机构席位最近的成交数据颇有点意味,1-4月机构席位平均每月净卖出639亿元,5-7月平均每月净卖出仅50亿元,减持速度放缓,而8月份上半月,基金和保险的机构席位出现了持续地净买入:1-15日,基金席位总共增加了142亿元的股票,保险席位共增仓4.52亿元,唯有券商和QFII席位减少了17.25亿元。这些数据表明了基金和保险资金的态度发生了一些改变,态度有所转暖,预示着一些变化。
  不仅如此,同时,我们还可以从TOPVIEW数据中看出机构近期增仓较大的板块有银行业、林业和机场。我们可以看看银行板块:从年初到5月底,机构大量减持银行股,持股比例下降了10%,但是,在近两周大盘持续下跌的过程中,机构却买了较多银行股,这使得银行股最近的表现要强于大盘。以下表4,我们给出了机构中占据最大比例的券商和基金的银行增仓数据。
  银行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银行板块的表现和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息息相关。在紧缩货币政策的环境下,机构对于后半年我国金融行业的经营环境和政策环境不再悲观,对于这种较为明显的变化,投资者应该保持关注,并留意银行股的后期表现。
  


  其实,从基本面分析上我们也可以找到答案:上半年宏观调控以紧缩的货币政策为主导,在国家控制物价和降低投资的一系列政策之后,实现经济软着陆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6月和7月的CPI连续下滑,经济增速平稳放缓。然而,另一方面,由于信贷收缩,加上人民币升值,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创了17个月新低,不少的企业融资困难,上半年我国共倒闭了6.7万家中小企业。面对这种状况,政府对经济衰退的担心更胜于通胀,对此,政府近期出台了放松信贷5%-10%、鼓励建设民间银行等一系列举措。9月份将是较为重要的一个时间,如果公布的8月份CPI持续回落,政府有可能会出台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以维护经济稳定增长的局面——这对于银行业来说,是一个不错的趋势,这意味着信贷有可能放松一些、银行信贷业务有可能获得增长的空间。这也是从基本面上对机构买入银行股的解释。
  
  结尾
  
  2008年后期,随着政府稳定较快经济增长的一系列举措,我国金融信贷领域有望进一步放松,这对于股市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刺激;另外,从市场估值的角度来看,随着大盘的暴跌,A股的估值已经比较合理,沪深300的市盈率已经跌至不到14倍,不少个股存在被低估的现象,市场也存在超跌反弹的投资价值,尤其是在政府已经表达了有意出台控制大小非上市流通的意图之后,股市投资的风险有望大幅降低。
  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机构资金的动向和特点,了解机构投资者的态度,以免盲目乐观带来风险。下半年,机构资金对入市都将继续保持极其谨慎的态度,保险资金的态度仍然会是最保守的,而券商、基金相对来说活跃度稍高,一旦有好的投资机会,能够提供较大的资金进入股市。投资者在纷繁复杂的股市中用看机构资金的动向来寻找股市趋势、寻找金股,这不失为一条捷径。但是,投资者还要意识到,无论资金分析有多么的重要,它只是一个帮助你做出好决策的工具,要做一个智慧的投资者,一定也要兼顾基本面的分析,才能作出明智的判断。
其他文献
奥运会后,房市将继续理性回归。也就是说,相对于个人收入和购买力的增长,房价将逐步回调,房价收入比下跌的过程可能持续3-5年,对于买房自住的人来说,这个阶段买房比起之前在低价位入市,还有许多其它方面的好处:  首先你有非常充裕的时间、按照自己的购买能力来挑选自己喜欢的房子,而不必担心房价涨上去(只要房价比起现在的水平涨一分钱,你不买就是了,不用担心,房产市场是严重的供大于求)。  其次是在房价理性回
期刊
不知您是否曾留意,房地产市场很早蔓延着“泡沫论”,而到了2007年下半年房价果真是出现了松动,争论迅速升级,连身为利益中人的房地产大佬们也抛出了“拐点论”、“百日巨变论”。那房价是真摔还是假摔?房市会崩盘还是迅速反弹?这样的话题每每在网络上出现都会成为焦点,而形形色色的人在这样的喧闹中或是惶恐不安,或是暗自庆幸,或是漠不关心。    撇开一切先入为主的主观臆断和妄加揣测,今年以来的房地产市场到底是
期刊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渐趋完善和投资者投资理念的日臻成熟,债券型基金将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获“准生证”的债券型基金后市表现值得众多投资者关注和期待。    近期债券型基金频频获批,数量已达2005年来最高纪录。就目前而言,有两类投资者是债券型基金的主要配置者,其一是比较保守、经历过冬天、害怕再次承担大幅波动的投资者,选择先在债券型基金里喘息一下。另一部分是成熟投资者,他们已经意识到财
期刊
2008年1月至7月期间,美元兑人民币贬值了6.34%,港币兑人民币贬值了9.33%,欧元兑人民币贬值了0.08%,澳元兑人民币升值了0.40%,对抗外币贬值,投资保证收益型外币理财产品成为主要的稳健理财方式。除对抗货币贬值外,能否跑赢CPI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从该类产品的整体收益表现来看,仅澳元产品能“澳视群雄”,对抗国内日渐高企的通胀。  值得关注的是,该类理财产品的发行银行均为中资银行,主
期刊
奥运落幕,日子依然继续,房价的问题又一次为我们所关注。对于奥运会后房价到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社会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方是认为房地产将会经历一次严重的下跌,跌幅会达到50%以上,从此房价将一蹶不振;而另一方则认为房价会延续前一段时间的调整态势,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将绝地反弹,房价回到高位运行。“暴跌”、“暴涨”看似都有可能,谁也不能压倒谁,那么就先从“证伪”的角度给这两个观点提出不可能的理由。  
期刊
房子,作为一生中最重要的资产,确实需要谨慎对待。一旦做出买房的决定,合适时机的选取至为关键,那何时才是理想的时机呢?    奥运会曾被认为是中国楼市的分水岭,早在两年前就有“奥运会后房价会跌”的预期。如今,楼市已经低迷了近一年,有的地方是真跌,有的地方是有价无市。那么奥运会后房价到底会怎么走?是真的会出现暴跌、还是从低迷中快速反弹?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钱经》希望通过该组文章,给出一个相对明确的
期刊
● 预防老龄化带来经济放缓,投资者自身附加值提高成为最据操作性的选择。养老是一项长期工程,但投资模式的缺乏让更多人只能寄希望于长期回报的积累,如何寻找有效的养老投资呢?我们从客观需要出发,制定了两大投资主题,让自己既是需要养老的对象,又是一个主题投资者:为自己养老而进行的投资或 以养老为主题来进行投资。     适合于养老的产品和投资策略      在正式开始为养老做储备之前,建议你先来测算一下,
期刊
普信( T. Rowe Price)副总裁林弈  中国是在致富过程中“变老”的,这一点和发达国家有显著差别,借鉴全球经验时,应首先考虑这一前提;同样,每件事物都体现了它的两面性,虽然在富裕程度上有所不及,但各国养老政策的改革和发展趋势却能让我们少走弯路。  全球经验皆可为我所用——这就是林羿提供的“养老解决方案”。在我国目前基本成型的三大“养老支柱”体系之中,他主张建立和健全社保养老政策,大力、快
期刊
在过去的50年中,全球各国及地区的劳动人口所占比例均上升,我们并没有真正遇到“老龄化”带来的种种困难,因此关于老龄化的研究及应对,从未真正受到过检验。但2008 年起,发达国家婴儿潮中出生的第一批人到了退休的年龄,开始享受退休金和医保。现在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必要来担心这种趋势,但投资者最终面临股市长期投资回报率下降的风险。    你需要知道这些情况:      在最近的研究报告《亚洲结构性投资主题
期刊
随着奥运焰火在北京上空的绽放,2008年北京奥运已经胜利落下帷幕。赛场上各国运动员一展风采,赛场外银行业的服务也在一较高下。  在银行卡方面,奥运会汹涌而至的钱潮给中国银行卡产业链条提出了高强度、多层次的金融需求。面对百年不遇的银行卡产业奥运“大考”,作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中国银行在个人支付服务领域交出了一份独具匠心的答卷。7月25日,中国银行长城预付卡与长城支付卡隆重上市就是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