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验,皆可作借鉴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q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信( T. Rowe Price)副总裁林弈
  中国是在致富过程中“变老”的,这一点和发达国家有显著差别,借鉴全球经验时,应首先考虑这一前提;同样,每件事物都体现了它的两面性,虽然在富裕程度上有所不及,但各国养老政策的改革和发展趋势却能让我们少走弯路。
  全球经验皆可为我所用——这就是林羿提供的“养老解决方案”。在我国目前基本成型的三大“养老支柱”体系之中,他主张建立和健全社保养老政策,大力、快速发展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储蓄,使第二第三支柱真正成为个人“养老的核心”。
  “全世界养老政策和养老市场最发达的几个国家都在使用类似的做法,比如美国、英国、日本……这些经验可以帮助我们绕过他们早期的探索,直接进入到相对成熟的模式”林羿说。
  
  青壮年有必要严肃考虑养老问题
  
  按照管理资产市值核算,普信(T. Rowe Price)已晋升成为全球第二大资产管理公司,管理金额超过3877亿美元(截至二季报数据),在这一领域有超过二十年“养老”经验的林羿却把眼光放在了国内,致力于推动企业年金的拓展——401k计划(美国版的企业养老金)已经是美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投资者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中国也可以如此。
  之所以对企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储蓄账户“热力推荐”,是基于林羿对国际经验和国内情况的熟悉。联合国的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最老”的十个国家中,除了日本以外其余九个都是欧洲国家,但这些国家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高人均财富水平。发达国家的历程是先致富后老龄化,因此为养老准备的物质基础和时间相对充足,而中国面临的问题确是在致富的过程中以高速率走向老龄化,计划生育政策直接导致了20~30年后,青壮年迅速减少。“高龄化”包含两个方面:60岁以上人口比例增加和人口寿命延长,今天的青壮年应该非常严肃地考虑养老问题了,几乎是与自己的父母同步开始准备。
  林羿认为,政府的职能不仅止于建立社会性的养老保障,也应包含鼓励和引导企业和个人在其中发挥作用,而后两者的作用甚至会超过前者。而且,在后“两个支柱”发展上,我国还有一定的传统优势:可以充分利用中国高储蓄率的特点,鼓励个人为养老做准备;借鉴已有的外国经验,使目前尚未成形的以税收优惠促养老的模式更合理有效。
  就业人口的减少对经济会产生消极影响,这种情况在日本、德国、意大利已经得到印证,因此人口老龄化不仅涉及社会领域,还和经济发展、资本市场息息相关。养老与经济有关,因此解决养老也应该依靠经济手段。简单来说,这是条无捷径可循的路,只有更规范更系统的政策才能推动三个支柱共同发挥作用。
  
  经验谈:认知养老金的几个阶段
  
  我国现行的“社保养老”并不成熟。尽管目前的现收现付制度表面看来并没有风险,但实际上,它并没有产权保护,仅依赖于政策的力度。如果下一代人不愿意或是某些地区不具有能力承担一定的缴费比例,支付问题就会出现。相比之下,有免税优惠的“个人储蓄资金计划”就会更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
  林羿为我们列举了美国社会养老保险经历了的几个阶段:
  美国的社保制度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建立了一整套老年及孤寡者保险制度(OASI),联邦政府以征收社会保障税的方式筹集资金,并按规定向退休者发放老年退休抚恤金,从而建立美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一支柱。
  50年代初,由企业和公司主导的固定收益型(DB)养老交费系统开始建立,鼓励和发展雇主出资的退休金计划;到了80~90年代,DB型的养老保障开始转向固定缴费型(DC),就是在原有基础上,将养老金账户的投资权下放给个人,参与的雇主和个人都可以享受优惠的税收待遇,这实际上就是美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支柱,401K计划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羿介绍,鼓励个人通过储蓄来购买养老保险或进行投资的个人退休账户(IRA)是近年才开始实施的,这是美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三支柱,虽然最晚建立,但却发展最快。到2007年末,整个美国的养老金规模一共有17.6万亿美元,其中包含从50年代开始建立的各种养老金计划,而IRA的规模已经达到4.7万亿,超过整个养老金规模的1/4。官方的统计显示,到2012年,IRA在整个系统中的比例将会超过2/3,成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
  如果再参考英国的(SMSF)强基金向0PP计划(固定缴费形式)再向SIPP(自我投资)计划转型的思路,还有澳大利亚、日本甚至是南美的巴西、智利、哥伦比亚的经验,可以发现“个人储蓄养老计划”是目前都为各国大力发展,养老金发展之路有着十分类似的轨迹:由国家“福利型”养老转向企业缴纳再转向以个人为主导的养老账户。
  事实上,美国“三条腿走路”的退休保障体系一直延承一个思路——税收优惠政策。参与不同的退休金计划的企业和个人虽然各自适用的对象不同,但税收法里都详尽列有减免税的相关规定。林羿说:“税收是政府调节经济结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这个手段在美国发挥得淋漓尽致。我国既然要发展养老金市场,壮大第二和第三支柱,这些经验就不可忽视。
  养老保障的私营化另一个优势就是:促进和稳定资本市场发展。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通过优惠税收和加强监管,养老金资产的积累创造了上世纪90年代美国共同基金的“黄金时代”,养老金市场和包括共同基金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形成了良性、互动发展的局面——个人投资者或是对冲基金在市场下跌时会迅速撤离,唯有养老金执行了长期、稳健的投资策略。
  养老毕竟是关系到人生最后阶段幸福与否的最重要指标,未雨绸缪实不为过。
  
  对话
  
  MT: 您给出如此多的分析和建议,但更像是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特邀专家”的身分看的,作为一个有实际资产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士,您能否为“个人”提供一些思路。
  仍是那句话:养老无任何捷径可循,不如从现在做起。
  我的建议是:及早开始,加强科学性的规划和进行资产管理。老实说,中国人 “居安思危”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有力条件,一直以来的高储蓄率也正可以利用。但是仅仅有概念是不行的,还要学会有效实施的途径。目前的现状是,国内的投资市场并不成熟、投资渠道少,因此给养老规划带来一定的困难,对个人是极大的挑战,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加强自我教育,学习如何为今后规划并制定投资管理的计划。
  现在大家虽然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依靠下一代抚养老一代的模式很难延续,但具体到每个人究竟要做哪些准备,恐怕很少有人想。我们从西方学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包括我之前介绍的一些养老金发展的思路,但不是所有都该学,比如:提前消费让西方国家承受了非常大的养老压力,高水平的人均财富让欧洲一些国家能短时间筹集养老需要的资金,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并不具有这样的能力。储蓄是必要的。
  
  MT: 如何开始养老资产的配置?假如是一个30岁的人,他应该如何开始?
  提供一个思路,有企业年金,一定要参加,因为你的公司在帮你做积累;第二,买不需要缴税或是有税率优惠的投资品,投资的思路是长期看来可以保值增值的产品;最后一个思路是依照年龄进行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首先要考虑消费和储存的比例,而储存又要分为长期和短期。如果是一个30岁的以退休为目地的资产配置,可以:
  1.把收入的20%~25%用于养老储蓄,其中的六到七成用以配置股票型和平衡型的基金,三成用以投资固定收益产品。这个建议要比在美国保守一些,市场尚未成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在美国,30岁的人可以把八成左右的储蓄资产配置成为高风险产品。
  2.开始定期定投。因为国际的长期数据来看,长期的股票投资增长是一定会超过通胀率的。我不赞成单纯的储蓄,应该让资产多元化。
  
  MT: 除了进行资产管理,未来的养老还有哪些模式可供借鉴?
  从美国的情况看,强制性和自愿性的养老账户结合,个人可以拥有对自己养老账户更大的支配空间;税收管理更加严格和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共同作用;劳动时间的延长和弹性退休制度都可能出现。
  
  Tips:生活方式基金目标退休基金
  生命周期基金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共同基金之一,包括:生活方式基金和“目标退休”基金。
  ● 生活方式基金(Lifestyle Funds)其实就是FOF,由某一基金管理公司将旗下不同的股票和债券及货币基金混合在一起,按比例组成具有不同风险程度的基金组合,再将这些基金组以共同基金的形式进行投资管理。
  ● 目标退休基金按照投资者的目标退休日期而设,可以理解成设计型“生命周期基金”。投资者可按照不同的年龄或是事业阶段继续持有一只基金。
  ● 两种基金都包括:美国国内各式股票基金;全球包括新兴市场的各类股票基金,固定收入基金、短期收入基金和货币基金等。
其他文献
“兜里有了钱,你不但变得聪明、英俊,连唱歌也让人听得舒服。”这句犹太谚语虽不免夸张,不过却多少反映了现实人们对财富的认同感。而当我们向往财富,却不得而至时,节省则成为最有效的途径。在当下这个投资机会不断涌现的时代,节省的资金则有机会在理财投资中发挥最大“钱生钱”效率,诚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英国谚语“节约便士,英镑自来”。  当然,在当下这个经济发展空间多元化的时代,我们所提倡的节省不是简
期刊
在当前通货膨胀、货币紧缩的市场环境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金钱效率观迫在眉睫。这就如一个企业,要想保持基业常青,就要在大环境很差的时期仍有突出的竞争力。那么,我们不妨以企业财务来做类比,揭示如何通过增强你的金钱使用效率,来改善个人财务状况,让你虽历经市场波动,最终仍能实现财务自由。  现阶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改善效率:    成本管理策略:由于生活成本上升,要尽力压缩不必要的开支,注重日常的财富
期刊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汇添富基金对广大投资者的忠告。天有不测风云,如果把所有的资金都集中投资到一个品种上,市场有变就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损失。相反,如果采取组合投资的方法,即便局部出现意外,也能保全多数。      2008年8月6日下午3时12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的每个出口都“人满为患”, VIP专用出口处出现了维持秩序的警车,里面的安保人员也一字排开,拉开了“如临大敌
期刊
奥运会后,房市将继续理性回归。也就是说,相对于个人收入和购买力的增长,房价将逐步回调,房价收入比下跌的过程可能持续3-5年,对于买房自住的人来说,这个阶段买房比起之前在低价位入市,还有许多其它方面的好处:  首先你有非常充裕的时间、按照自己的购买能力来挑选自己喜欢的房子,而不必担心房价涨上去(只要房价比起现在的水平涨一分钱,你不买就是了,不用担心,房产市场是严重的供大于求)。  其次是在房价理性回
期刊
不知您是否曾留意,房地产市场很早蔓延着“泡沫论”,而到了2007年下半年房价果真是出现了松动,争论迅速升级,连身为利益中人的房地产大佬们也抛出了“拐点论”、“百日巨变论”。那房价是真摔还是假摔?房市会崩盘还是迅速反弹?这样的话题每每在网络上出现都会成为焦点,而形形色色的人在这样的喧闹中或是惶恐不安,或是暗自庆幸,或是漠不关心。    撇开一切先入为主的主观臆断和妄加揣测,今年以来的房地产市场到底是
期刊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渐趋完善和投资者投资理念的日臻成熟,债券型基金将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获“准生证”的债券型基金后市表现值得众多投资者关注和期待。    近期债券型基金频频获批,数量已达2005年来最高纪录。就目前而言,有两类投资者是债券型基金的主要配置者,其一是比较保守、经历过冬天、害怕再次承担大幅波动的投资者,选择先在债券型基金里喘息一下。另一部分是成熟投资者,他们已经意识到财
期刊
2008年1月至7月期间,美元兑人民币贬值了6.34%,港币兑人民币贬值了9.33%,欧元兑人民币贬值了0.08%,澳元兑人民币升值了0.40%,对抗外币贬值,投资保证收益型外币理财产品成为主要的稳健理财方式。除对抗货币贬值外,能否跑赢CPI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从该类产品的整体收益表现来看,仅澳元产品能“澳视群雄”,对抗国内日渐高企的通胀。  值得关注的是,该类理财产品的发行银行均为中资银行,主
期刊
奥运落幕,日子依然继续,房价的问题又一次为我们所关注。对于奥运会后房价到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社会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方是认为房地产将会经历一次严重的下跌,跌幅会达到50%以上,从此房价将一蹶不振;而另一方则认为房价会延续前一段时间的调整态势,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将绝地反弹,房价回到高位运行。“暴跌”、“暴涨”看似都有可能,谁也不能压倒谁,那么就先从“证伪”的角度给这两个观点提出不可能的理由。  
期刊
房子,作为一生中最重要的资产,确实需要谨慎对待。一旦做出买房的决定,合适时机的选取至为关键,那何时才是理想的时机呢?    奥运会曾被认为是中国楼市的分水岭,早在两年前就有“奥运会后房价会跌”的预期。如今,楼市已经低迷了近一年,有的地方是真跌,有的地方是有价无市。那么奥运会后房价到底会怎么走?是真的会出现暴跌、还是从低迷中快速反弹?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钱经》希望通过该组文章,给出一个相对明确的
期刊
● 预防老龄化带来经济放缓,投资者自身附加值提高成为最据操作性的选择。养老是一项长期工程,但投资模式的缺乏让更多人只能寄希望于长期回报的积累,如何寻找有效的养老投资呢?我们从客观需要出发,制定了两大投资主题,让自己既是需要养老的对象,又是一个主题投资者:为自己养老而进行的投资或 以养老为主题来进行投资。     适合于养老的产品和投资策略      在正式开始为养老做储备之前,建议你先来测算一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