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探究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_123a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要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而这种能力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是很难被发掘、培养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本文分析了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内涵,及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物理 教学水平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创新的核心在于思维,思维的核心在于问题。创新思维总是在问题的发现、解决过程中产生,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独立自主地解决各类问题。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课程标准中都提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教材的文本形式中有问题解决原则和问题解决主题等内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物理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应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一、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内涵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一般是指,由一定的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一定的认知操作或技能活动,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作为一种思维活动,问题解决具有两个显著特点:目标性。问题解决是有明确的目标,无目标的空想不是问题解决。过程性。问题解决是问题解决者对其已有的知识进行一系列的认知、加工并获得问题情境答案的过程。同时,它也是一个产生新的学习的过程,即获得了某些新知识或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据此,物理问题解决是指面临一个具有一定新意的物理问题,力图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寻找有关的概念、规律、方法、策略,尝试在问题的目标和条件之间寻找联系来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心理过程。
  二、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方法:启示与探讨
  1.创设探索性情境,指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指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心理学也表明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前提。教学中教师要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情境教学与已有知识的冲突所在,从而提出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假设和猜想。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既不是单靠某些技能的传递,也不是仅靠授课和作业练习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教师能有意识地创设学习空间,有效地创造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有可能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获得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问题情境的创设一是要求教师熟悉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进行二次开发;二是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的难度应该趋向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减少并消除学习目标和现有知识水平之间的差距。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到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为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奠定基础。
  2.开展学习策略教学,指导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
  (1)成功展示策略。不同学生各有所长,教师要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特长,使学生体验到问题解决的喜悦,产生成就感,推进下一步学习,促进深一层次问题的解决,最终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实际问题并成为一种持久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内在动机。
  (2)多向互动策略。多向互动合作指课堂教
  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和生生互动合作,强调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多向互动合作是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促使师生相互检查对方活动,巩固认识,探索发现。
  (3)反馈调节策略。教学反馈调节是师生间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有目的地传递信息和调控过程,教与学双方均须在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基础上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并控制。教师在课堂上应了解学生探究问题的进程,做好调节课堂教学的准备,如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进度的快慢和教学
  方法的选择,关注学生探究现状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便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4)评价激励策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问题解决的过程,不但要对学生参与程度、对集体的贡献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一定的总结。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或许不强,可能存在着杂乱无序的情况甚至是错误,教师应该将这些知识和技能总结成比较系统、比较连贯的知识,使学生能够获得完整知识,从而对整个过程有比较完整的认识。要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使学生每步都有进展,让学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做出努力所能得到的直接结果,才能一直处于积极学习状态。
  3.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从不同角度,我们可以将思维分为创造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0[12]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开放性问题时,常常需要多种思维的同时参与,只不过在具体问题中表现的程度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同一概念、规律去分析和处理多种问题,通过知识迁移和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和敏捷性,不断总结解题技巧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4.倡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展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方式和过程。问题解决是个体主动直面问题情境的过程,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这时学生不是一味地去努力再现教师所给出的经验,也不是去机械套用原先的模式或方法,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探究与尝试,在获得问题解决的同时获得自己的新的经验。在研究性学习当中,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循序渐进,不断深入探究问题,最终在积极的体验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
  5.利用迁移,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
  学校情境中问题解决大多是通过迁移来实现的。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常表现为能将接受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有效联系,使新知识和新情境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最后调用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制于经验获得与迁移水平,而成功的问题解决也会促进更多的经验的获得及其向行为的转化。从迁移人手,既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也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巫亚珍.初步探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D].苏州大学,2008.
  [2]李鹏.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2011(11).
  [3]唐惠芝.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09(17).
其他文献
丁祖诒倡导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公益性办学理念,是他一贯所坚持践行的诸多办学宗旨、理念之中至为重要的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丁祖诒创建并
【摘要】八小庄村作为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村庄,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积淀和人文传承。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族谱在家族文化的传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八小庄村葛陈二氏的族谱受关注的程度较高,村内流传的关于葛陈二氏的轶事也较多。无论是族谱还是轶事,因年代久远难免会有错漏之处。查找错漏,还原真相,才能够更好的起到传承的作用。  【关键词】八小庄村 葛氏 陈氏 族谱  族谱在家族传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任
前不久,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在美食中打开文化的景深》,触动颇深。原文是评论时下流行的美食综艺节目,《餐饮世界》的记者在采风组稿的时候,更真切地感悟到了:&#3
期刊
中国人不习惯拥抱,不习惯说爱,他们总是把对家人的思念和爱,融进食物里。所以,回眸地方菜的历史,每一棵菜都有鲜活的生命,仿佛在述说着:岁月是可爱的。宝鸡的丝路美食让我们
【摘要】随着世界足球运动事业的不断发展,足球运动本身的激烈程度与对抗强度也在不断增加,这时足球裁判员判罚的公正性就会对比赛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培养足球裁判员的道德品质显得尤为重要。足球裁判道德培养要从职业道德与思想品质等方面进行,但在此过程中也应当考虑到一些必须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足球裁判 到的培养 问题  裁判道德是指裁判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的与人、社会之间倡导的的各种行为规范与准则之和。足球
当下,以美食概念为主题的大型活动很多,如何突破“舌尖经济”的从众趣味,让活动既引人瞩目又具备温暖情怀的社会价值,从而实现社会、文化、经济等多方利益的共赢?“第二届世
目的研究破伤风类毒素在卡波普凝胶中的释放.方法采用絮状沉淀法.将25Lf/mL破伤风类毒素分别溶于磷酸缓冲液和蒸馏水中,然后加入等量的0.25%、0.125%、0.625%三种浓度的卡波
Java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具有单根继承的特性.Java中的抽象类和接口是其比较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相似性,但是又有本质的区别.对于初学的学生而言,在使用时
本文在对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依据进行探讨基础上,针对在理论与实务界产生激烈争论的《劳动合同法》"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规定,
给出一种利用非参数统计中的单个总体期望的U统计量的方法与矩估计检验法相比较,该方法不仅适用于更宽泛的场合,而且其渐近相对效率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