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时期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已经成为每个数学教师不断探究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想方设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文从培养创新意识的意义入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措施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策略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97-01
  数学作为一切科学的基础,是重在培养数据处理、逻辑证明、实验观察、空间抽象等理性思维模式的学科,对于处于思维发展期的小学生来说,思维习惯思维模式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新课改施行,创新教育已经成为现价段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我们抓好基础数学教学工作的同时,必须重视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不仅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研究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
  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础,不论是对个人发展,还是对社会发展都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注重基础教育基础技能的培养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脱离,缺乏探究性教学,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等,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以来,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缓解。
  其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不仅能挖掘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健全完美人格,还能为个人发展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加强处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以及探索创新能力的养成方面有着极大地推动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策略探索
  1.善用教学策略,创设良好环境。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教学质量。首先要注意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需要从主导地位转换到引导地位,建立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教师的充分尊重和宽容有利于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更有助于学生思维活跃,为培养创新意识打下基础。
  其次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保护学生好奇心。能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小学生普遍认识面较窄、认知能力不高,所以尽管有些时候提出的问题不正确,教师也不要对其直接否定,要正确引导让学生自己学会评判,这样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另外,鼓励学生多思考,充分拓展解题思路引导学生一题多解或一解多题,运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敢于质疑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培养自主探索能力,促进创新意识形成。
  教师在教学上还要善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和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与学生合理的自由时间,不同学生学习基础不同,学习方法掌握上也存在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给与他们自由思考探索的时间,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十分必要;其次,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增加数学教学趣味性和实用性,这不仅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给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定基础。另外,教师还可通过布置创新式的课后作业来增加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例如统计一周内家庭支出表等等开放性、实践性试题。这样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创新探索能力的同时,还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3.强化思维训练,加强创新意识培养。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思维模式,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习外,要注意思维模式的养成,从而加强思维训练,如求异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等。求异思维可以扩展学生思维空间,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督促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一般情况下,创新思维更多的表现为求异思维,对求异思维的强化训练,是促进创新思维萌发的有效手段。联想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侧重于对固有知识的回忆,并通过一定联系与现有知识结合起来,使知识系统化,对学生建立完整知识结构有积极的作用。发散思维多运用于开放性题目的探究,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度的发散思维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变通,更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创造力、发挥学习的创造性。
  4.改革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以学生需要、适应学生发展为基本理念,目前数学教学中,很多教材内容枯燥乏味,甚至与实际生活关联太少,对小学生没有吸引力和实用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生活实际以及小学生心理特点对教材做适当调整,选择性的活用教材。其次,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在教学范围内使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教学效率,并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建立培养创新意识的平台。
  5.有效结合实践,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数学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数学要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注重生活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巩固学生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数学知识竞赛、数学兴趣小组等等,对小学生来说,课外实践活动不仅适应了他们爱玩好动的性格特点,更对提高他们动手实践创造能力大有裨益。除了课外活动的开展,教师还可将实践活动伸展到课堂上去,例如制作教具演示、学生情境模仿等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再给与正确引导,使学生探索发现后最终得出结论。这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有效掌握了数学知识,还对全面提高他们综合素养、创新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推动力,更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之,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能流于表面,教师不仅要深刻认识到培养创新意识对学生个人发展、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还必须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落到实处,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努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102-01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学习和交流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而幼儿园年轻的父母们正是这场信息技术变革的实施者和受益者,一方面,他们渴望用信息技术与幼儿园交流沟通,渴望了解孩子在园生活的点滴,从而融合到孩子的学习生活当中;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得到及时的、具体的、有针
【摘要】本文从教学相长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教与学的起源与继承,认为教与学相辅相成,相辅相成。教师水平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效;永远不要厌倦学习教学。作为学生成长的领导者,持续的内部维修对提高教育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相长 内涵发展 教学  【基金项目】兰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自学、议论、引导”模式下学教相长的行动研究(LZ[2017]GH-0302)  【中图分类号】G421
目的:对比分析3D-SPACE序列及常规2D-TSE在对踝关节跗骨窦区韧带解剖细节的显示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1.5T Siemens Auanto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头颅
【摘要】实验教学作为提升物理课程教育质量的关键点。文章以推动物理教学发展为前提,围绕实验教学设计这一话题,分析了现阶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并以沪科版物理教材内容为例,针对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 物理 实验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34;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152-01  沪科版物理教材编设了大
在自然界和生产过程当中广泛存在着两相流动现象,气液两相流是两相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十分常见,对其流动过程参数的准确测量一直受其流动状态复杂性的限制,而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