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主流文化供给质量提升的实践策略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an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主流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文化形态,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文化载体,是抵御异质性文化侵扰的文化平台,是引领青年学生擦亮奋斗底色提升思政工作实效的精神力量。因此,高校主流文化供给质量如何,对于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和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安全至关重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进一步整合主流文化资源、按需定制文化精品、强化常态长效机制,积极优化高校主流文化供给侧改革,着力提升高校主流文化供给质量,让青年学生享受导向正确、品质优良的文化"营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多次深入基层调研,针对精准扶贫中的发展目标、领导主体、实现方式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习近平扶贫思想,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具有鲜明的哲学意蕴。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分析和总结习近平扶贫思想体现的哲学特征、包含的哲学内涵以及蕴含的哲学意义,对更好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领会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评估自杀行为问卷一修订版(SBQ-R)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在线测评的形式,对广东省某大学4191名大一年级学生进行SBQ-R班级团体施测.随机选取一半学生进
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形态多样,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铸魂育人价值,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天然素材和宝贵资源。文章分析了当前兵团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存在的困
目的:从常人理论的角度验证艺术类大学生对于心理痛苦的艺术创作功能认知的存在,并考察该认知与求助意愿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痛苦干预手段效率提供依据.方
目的:探讨高职生积极心理品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领悟社会支持、学校归属感在积极心理品质和主观幸福感间的内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领悟社会
加强西部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当地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不仅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完成质量,还关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国家大计。西部城市宁夏中卫市近年来大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特色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服务保障措施更加健全;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经费、设施建设、人才队伍、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明确政府责任,引导市场、团体、机构积极参与,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目的:探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与非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乐商与自尊关系的差异.方法:采用成人快乐能力问卷和自尊量表对2519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和4833名非家庭经济困难大学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它高度地总结了红军在进行长征时所展现的各种可贵品质,在当今时代,长征精神也依然历久弥新,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在探索长征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途径时,应坚持把思政课作为主渠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作用和注重学生实践教育。
目的: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青少年同伴关系—欺凌者与被欺凌者量表的结构,从而修订结合当前青少年现状的青少年同伴关系—欺凌者与被欺凌者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因而要着力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随着这几年党中央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回望当前的思政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呼唤着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建构,构建“对分课堂”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将其在部分思政课中进行教学实践,了解其实践效果,探寻“对分课堂”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和合理性,为进一步推进完善“对分课堂”理念下的混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