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露麟的诗(诗歌)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ao707382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露麟,祖籍福建晋江,1938 年出生于菲律宾。1956 年就读于台湾大学,毕业于菲律宾马波亚技术学院机工系。1961 年开始诗文与短篇小说创作,作品散见于菲华报刊,曾主编耕园文艺社“芳草集”。1967 年移居台湾,经营的五更鼓茶屋成为海峡两岸文朋诗友的聚集地。目前旅居厦门。现为菲律宾华文作家协会理事、台湾创世纪诗社同仁。
  0时0分0秒
  活在0 时0 分0 秒的时空
  在昨日与明日交接的夹缝间
  练习写一篇文情并茂的附闻
  假牙真言
  饭后你常递来一支牙签
  却不知我嘴里装满假牙
  再也没甚么缝隙可以挑剔
  甜言蜜语
  蜜蜂常爱在我耳里
  筑巢,而我
  常忙着挖净耳屎
  秃头
  都竖起白旗往后撤退
  留下一片荒凉的沙漠
  与海市蜃楼在阳光照耀下
  白发
  早上揽镜又惊见
  多了一条蛆在蠕动
  它门蛰伏着等待吃了我
  抖擞
  在人行道上,突聞一声哀叫
  回首见到我的抖擞
  有人踩后,摔了一大跤
  脸
  每晚回家都发现又把脸遗失了
  祈望有人捡去当面具
  而不是在马路上被踩烂
  面具
  每天出门都会把昨晚
  备妥的一次性面具戴上
  是喜是怒
  都空着一张脸返家
  回家
  明知家里一直没人
  总要敲几下再开门
  然后轻轻喊一声
  我回来了
  帽子
  每次出门都会戴上帽子
  白天怕头发被太阳晒黑
  晚上怕头发被月亮漂白
  我爱你
  偶尔也可以
  把说出去的话
  反过来说给自己听
  翱翔
  站在台北101 天台上俯瞰
  总会产生掉落的恐惧
  也会生出飞跃的欲望
  翅膀
  把翅膀摘下
  悬挂在灰色的墙上
  点燃一根烟对它吐一口气
  幻想还在云层里翱翔
  责任编辑 胡兴尚
其他文献
1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她的随笔集《目送》里写到: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 ,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 ,看着他逐渐消失……  儿子张杨读小学二年级的那一天,我们对他宣布不再接送他上学放学了。他说,我早就不想要你们送了!为了显示他的勇敢,他做了个“奥特曼”的花动作。我们家离他的学校就是一公里的路程。然而我们表面没送他,却是悄悄地跟踪了他几天
期刊
王崇喜,缅籍华人,笔名号角。1983 年生于缅甸腊戌。喜爱现代诗、书法。教育工作者。2012 年与缅华文友张祖升、段春青、黄德明创立“五边形诗社”。同年8 月代表缅华出席吉隆坡“第十三届亚细安文艺营”。2018 年6 月获台湾“台客四行诗奖”。个人出版作品:《原上》诗集(2015)、《浅谈缅华现代诗歌发展》。现任五边形诗社社长、东南亚华人诗人笔会理事、缅华书画协会会员、缅北书画协会副会长。  无题
期刊
王勇,笔名蕉椰、望星海、一侠、永星等。1966年出生于中国江苏,福籍福建晋江安海,1978 年末定居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亦文亦商,已出版现代诗集、专栏随笔集、评论集十二部。在东南亚积极推广闪小说,首倡闪小诗。曾获得菲律宾主流社会最高文学组织菲律宾作家联盟诗圣奖等多项国内外文学殊荣,经常受邀担任区域与国际文学赛事评审。现任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世界华文作家交流协会副秘书长、菲律宾华文作家协会副
期刊
“梦想在这里没有多大作用”,姐姐说那天她站在岔路口,看着依旧浓厚的雾,心想:“现实在这里也没有多大作用”。  七月将近,云岭山区进入多雨多雾的时节。姐姐说她站在那场浓湿的雾中,回过头看着自己的来路,如同看着自己的过去和未来,而那时那刻的她,被冰冷的雾包围,也成了一片雾。一切都被雾笼罩着,或者说一切都是雾,白色的雾,潮湿的雾,轻飘飘地浮着,弥漫山野。姐姐穿着雨衣,看着雾,看着看着,这片雨雾便落到了她
期刊
梦莉,原名徐爱珍。中泰未建交之前,冒着风险把中国机械产品引进泰国,一直为中泰两国的经贸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现任泰国华文作家协会会长,世界华文文学联会副主席,世界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华文文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暨大台港海外华文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云南省归侨联谊会名誉顾问。作品多次在中国获奖。  十月暮秋时节,中国江南依然树绿花红,全然没有北方叶黄风凉的凋零之气。我应邀赴杭州参加由浙江大学
期刊
进村或者出村,都要经过这片老坟。  有人说这片老坟闹鬼,村里的男青年曾经在这里遇到过“鬼打墙”。  驻村扶贫工作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早晨,中午,晚上,我都曾经一个人,步履匆匆地从那座老坟旁边走过,一身正气,百毒不侵。周六 2016年2月20日 天气:阴  老付,全名付芸凯,老家四川会理人,到云龙村上门,2015年底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后,成为我的扶贫帮扶联系户。  我第一次打电话给他的时候,老付
期刊
刀飞,本名李志成,1949 年生于越南海防市,祖籍广西防城县。“飘飘诗社”和风笛诗社成员,曾主编“飘飘诗页”和“风笛诗展”,上世纪60年代与诗友合著“十二人诗辑”,2011 年出个人诗集《岁月》。  风吹无向  八月秋深,是乡愁成熟的季节  你在月色下轻轻掠过我的窗前  捎来了家乡日落的炊烟  以及田陇上飘流的稻香  我的乡情是积压已久  数不尽的潦草字迹  写满在孤独紧闭的心扉里  等待着一个速
期刊
卖身葬父  昆明象眼街与其说是一条街道,倒不如说是一个果园。两旁栽的全是石榴树,朵朵石榴花张开小嘴巴,火红的石榴像羞涩的少女躲在树枝后面“哧哧”地笑着。路中间有一个由红、白、黑三色石头镶成一个巨大的象头,象的眼睛尤为醒目。这条街原来有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鹦哥花。相传清朝时缅甸向大清进贡大象,象行至此处跪达半个时辰才起身前行。此后人们在大象跪拜处以石镶画作为纪念,于是“鹦哥花”便改名“象眼街”。  
期刊
除夕夜里下了一场小雨,初一早晨,一根无名爬藤的枝条从窗角的破洞处伸了进来,浅绿,带着柔嫩的绒毛。植物趁了这稀罕的雨水疯长了一夜吧。几只细腰蜂忙忙碌碌飞进飞出,它们衔来湿泥在墙壁上筑巢。我猜不久会有宝宝诞生在这巢中。细腰蜂是贪玩的昆虫,平时漂泊流浪,没有固定的家,只有将要做母亲时,才慌慌张张筑巢产卵。那巢便也修建得粗糙,就像一团泥球随意一扔,粘在了墙上。不过我想细腰蜂宝宝大概是不嫌弃的,粗枝大叶的妈
期刊
事情都因陈海在南锣鼓巷看到那个古碗,当时丽丽在逛“全场十元”那家店。  是夏天,那种阳光很足的周末下午,陈海和丽丽决定坐地铁去南锣鼓巷。没走出地铁站,远远地先听见各家商铺播放的音乐,每家的曲风都不太一样,混在一起十分古怪,其间还有一些高音喇叭传出的叫卖声。喇叭都是很劣质那种,音量稍大就显得声嘶力竭,最声嘶力竭的一个,重复喊的是“全场十元、全场十元、全场十元”……  他们跟着人群慢慢挪步,像是走了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