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的诗(诗歌)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cao_xk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勇,笔名蕉椰、望星海、一侠、永星等。1966年出生于中国江苏,福籍福建晋江安海,1978 年末定居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亦文亦商,已出版现代诗集、专栏随笔集、评论集十二部。在东南亚积极推广闪小说,首倡闪小诗。曾获得菲律宾主流社会最高文学组织菲律宾作家联盟诗圣奖等多项国内外文学殊荣,经常受邀担任区域与国际文学赛事评审。现任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世界华文作家交流协会副秘书长、菲律宾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菲律宾安海经贸文化促进会会长、马尼拉人文讲坛执行长、菲中一带一路经贸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等众多社会团体要职。
  忙
  落叶习惯抄袭昨日的脚印
  风拭擦着潦草的街道
  把追赶时间的上班族
  推出午门
  印记
  粽叶包裹着
  一颗忧国忧民的
  心。揭开来
  嵌满龙舟的齿痕
  收伞
  合起湿淋淋的
  羽翼,倚在墻角喘息
  流动的泪水,在地上
  留下一幅故乡的图案
  换季
  老树脱光叶子
  裸坦身体,迎向
  入秋的刑场
  立雪的老僧拈梅微笑
  示威
  鲸鱼集体扑上岸
  吐出满肚的保丽龙
  就再也不回家了
  等着媒体来收尸
  轮回
  阳光擦干天空的泪水
  却止不住伞内的雨
  伞内的雨,直直落
  落得地上的阳光满脸汗水
  读报
  飞来刀枪飞来唾沫
  飞来绯闻飞来狗仔的鼻子
  慌忙丢下染黑手指的报纸
  我把眼睛深深埋入掌纹
  蚯蚓诗
  黑夜的曲径乃我的宿命
  越暗,越安全
  那怕首尾分身,我仍以
  截句的名誉宣告重生
  蛇
  谣言吐着口信
  钻入心底,产卵
  生出一坨坨腥臭的耳屎
  橡皮擦
  文字的草寇
  总是从稿纸中冒出来
  企图捅破天窗
  轻轻一抹,历史一片空白
  回头杀
  回眸一眨
  便夹住漫天嗡嗡的蚊子声
  舆论,叮得世界
  浑身痒
  守时
  奔跑的风,抱球过人
  凌空飞跃投出一颗
  脑袋,正中篮筐
  场外的惊叫声争夺弹回的时间
  剃头
  发际线不是三八线
  无法强调:犯我者,虽远必诛
  剃刀过处,发落
  如雪,黑白不分
  违章
  医生在他的身体里
  打下地基,构筑摩天楼
  搭起高架桥
  于是,嘴里的痰频频冲口而出
  责任编辑 胡兴尚
其他文献
李青青,汉族,1987年生,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人。在《人文》《丝路》《求学》等刊物发表过小说、诗歌。曾获第四届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2016年云南小说改稿班学员。  一块伤害水的石头  你朝水的身体砸一块石头  水,涡了进去  蹦出几滴透明的血  算是疼了一下。然后  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在太阳底下,只顾波光闪闪  一切刚刚好  那天  你棉麻衣服的褶皱刚刚好  可以盛满一早的清凉和光阴  
期刊
1  2018年 7月,太阳很好,雨很好,那一片废弃的厂房周围又长出了各种疯狂的植物,多且茂盛得发出艾蒿、牵牛花、粘粘果的味。那片早已停产的三个高炉车间方圆两公里的地盘上,只剩下一个二十多人的运焦组还在那里负责运送着从焦化厂炼好后进入到铁厂最后一座还在生产的高炉车间所需的焦炭。  空旷,是那个高站台和那样的夜的姿态。夜色揉著不明不白昏暗的灯光使这样的空旷被放大。老曾在这样的空旷里脱了上衣,找来一个
期刊
王倩,1997年生于云南昆明。现于云南文山学院政法经济学院 16级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就读。获文学奖项若干,发表文学作品若干。  白鹭  至少白鹭还是古代的白鹭  只不过有的头白,有的头黄。目的地都一样  仰冲直上。蓝的胀眼的天,高得辽远  千年的山,万年的土。同一属性  在时间的长河里,翻过来,覆过去  所有的土地都生长在牛背上  自由地,抖,落。落出庄稼以及遗留下来的  千秋万代的种子  我的祖先
期刊
任如意,1995年生,云南富民人,现为云南师范大学宗教学硕士研究生,作品散见于《星星》《中国诗歌》《边疆文学》《散文诗世界》《滇池》《演讲与口才 》等,曾参加 2015年“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2017年《中国诗歌》“新发现”夏令营。  (一)  桃花又要开了,荆棘也会长起来  牧人将牛羊赶上山坡  太阳就升起来了。命运从水开始  以土结束。早已注定  这一生都要拿地面作归宿  低头、弯腰、下跪
期刊
1  出门即山,低头即水。山长水阔,江峡无边。  这是童年生活的全部背景。事实上,上大学前我一直都没离开过,最漫长的一次远行算是到县城去高考,别离,晕车,失利……仅有的一次远行也备受折磨。  有山有水的地方,就算不人杰地灵,至少也还算宜居乐在。  山是滇北最高的轿子山,以及参差错落的各大小山梁;水有洗马河、普渡河、清水河、小清河……最后全部在一个叫三江口的地方汇入“飞翔在金属的槽道中”的金沙江。 
期刊
普蓝依,笔名诺苏阿朵,彝族,云南省牟定县人。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文艺》《边疆文学》《星火》《陕西文学》《滇池》 等。  牧羊人  每天黄昏  他赶着肥硕的云朵  回来  从口袋里掏出果子  递给孩子  从眼睛里掏出天空  给妻子  拍打盡灰尘  在父母亲的遗像前双手合十  把一天的阳光  倒出来  如果生活是闪亮的锉子  看不见什么锋芒  正反两面的沉默都在暗处  但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它要喧哗起来
期刊
王抱柱跟曹耳福打了一架。  早些时候,王抱柱跟曹耳福坐在路边晒太阳。他们的前面是一片苞谷地。这时季,庄稼早就收掉了,地里是成排的苞谷桩。曹耳福说,这几年,苞谷不好卖。王抱柱说,家家都种这东西。曹耳福说,应该想法挣钱。王抱柱皱眉说,就是。曹耳福说,再这样下去,连盐都买不起。  王抱柱是个酒鬼,他抱着酒壶,望着远处说,城里人喜欢吃苞谷饭。曹耳福说,县城有九十多公里,卖的粮食还不够运费。王抱柱说,外边路
期刊
专栏作家简介  野莽 中国当代作家,祖籍湖北竹溪,武汉大学毕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出版长篇小说《纸厦》《寻找汪革命》等十二部,中短篇小说集《窥視》《死去活来》等十五部,散文随笔集《墨客》《竹影听风》等六部,系列方志小说《庸国》五卷,长篇传记《刘道玉传》两卷,学术著作《诗说新语》《诗经今译》等五部,外文版小说集《开电梯的女人》《打你五十大板》《玩阿基米德飞盘的王永乐师傅》三部,以及电
期刊
1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她的随笔集《目送》里写到: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 ,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 ,看着他逐渐消失……  儿子张杨读小学二年级的那一天,我们对他宣布不再接送他上学放学了。他说,我早就不想要你们送了!为了显示他的勇敢,他做了个“奥特曼”的花动作。我们家离他的学校就是一公里的路程。然而我们表面没送他,却是悄悄地跟踪了他几天
期刊
王崇喜,缅籍华人,笔名号角。1983 年生于缅甸腊戌。喜爱现代诗、书法。教育工作者。2012 年与缅华文友张祖升、段春青、黄德明创立“五边形诗社”。同年8 月代表缅华出席吉隆坡“第十三届亚细安文艺营”。2018 年6 月获台湾“台客四行诗奖”。个人出版作品:《原上》诗集(2015)、《浅谈缅华现代诗歌发展》。现任五边形诗社社长、东南亚华人诗人笔会理事、缅华书画协会会员、缅北书画协会副会长。  无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