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台那盏灯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kgu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么会这样呢?儿子以前不会这样啊。
  送走村长和区里来的两名纠察队员,老倔爹望着窗户便陷入了沉思。刚才,村长问他:“望春回来过吗?”他答道:“从过年一走就没回过。”可抬头却碰见村长狐疑的目光。
  村长吸溜一下鼻子:“二公,还不知道吧,望春出事了。”
  老倔爹一惊:“出了什么事?”
  村长说:“杀人啦,这不,纠察队正寻他哪!”
  老倔爹便愣眼看着戴着红袖章的两个人,还发现他们腰间别着黑亮亮的驳壳枪,不由心里颤动:“望春不是这样的人呀!他杀谁啦?”
  纠察队员满脸严肃但不失温情地告知他:望春在城里出卖了同志,东窗事发,有人检举他,他捅死了别人,畏罪潜逃。
  村长:“二公,你别燥火。既是望春杀了人,那便是犯了天条。人家纠察队还有事情跟你说。”
  纠察队员抿抿嘴唇,说:“老人家,你的心情我们理解,但是你儿子杀了人,犯了罪,如今又畏罪潜逃,罪上加罪。希望你配合我们捉拿凶犯,也可减少同志们不必要的伤亡。你要是包庇袒护,连带你也有责任,也要遭罪了。据我们了解,你儿子有孝心,还会回家来的,他要回了家,你必须第一时间告知我们。”
  “望春真若是回家,你可得说呀!”村长冲着老倔爹说,“要不,就叫窝藏,不光你有罪,我也有责任,全村都遭累,你可不能糊涂啊!”
  “他要回来,我怎样告知你们呀?”老倔爹疑问。
  纠察队员发现窗台上有一盏煤油灯,眼睛立时闪出光亮,指着灯说:“对,就用它,他若是回来,你就躲开他,点燃这盏灯,摆到窗台上,我们见到这灯亮了,会及时赶过来。”
  “听明白了吗?就,就点那盏灯。”村长重复着说罢,就跟着纠察队员走了。
  老倔爹心里一沉,痴痴地看着那盏灯。
  他记得,儿子曾利用窗台摆上那盏灯给山里抗日纵队伤病员传递过信息,从外面望见窗台点燃着灯说明家里安全的,可放心进门来吃饱一顿饭再走。如今,他疑惑了:因为儿子,他也要用这盏灯诱拿他?儿子怎么会变了呢?他犹豫着,别无选择了吗?
  早些年,望春生性胆小,可热情高,报名当纵队交通员时老伴儿就极力反对,但终拗不过望春的犟劲。年上据大伙儿说日本先遣队对山里加强了探视,形势骤然紧张起来,而儿子他怎么会出卖了自己人呢?他怎么糊涂到这个地步?还杀了自己人?老伴儿前年去世,临死前还嘱咐他望春性格懦弱,要把好他的方向。这样想着,他不由将目光投向窗外,那座山坡上是老伴儿孤独的坟茔。他心里怅然地说,老伴呀,要是你还在,会有这回事吗?你让我怎么办呢?
  小风轻轻拍打着破败的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老倔爹刚要去闩门,突然間,门“吱呀”一声开了,望春挤进门来,探身站在他面前。老倔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劲儿眨动几下,站在面前的的确是望春。
  “爹。”望春憨憨地叫一声,“爹,快给我点儿吃的。”
  老倔爹将望春招呼到厨房,让他在饭桌边坐下,说:“锅里有饭,你吃吧,我再给你煎两个鸡蛋。”
  望春饿了多时,狼吞虎咽着,眼睛贼溜溜地四下看,待最后一口食物从喉咙处咕噜一声咽下之后,他才急急地说:“爹,我看你一眼就得走了,有没有钱,给我准备点儿。”
  老倔爹赶忙把裤腰子拽开,从里面掏出两个银圆,递给望春,说:“就这些了,都拿着吧!望春,你要去哪里?你可要走正道啊!”
  “爹,这您就别管了,眼下也由不得我了。”
  “望春,我说你……可到小南山的石洞里躲躲,那里可没多少人知道。”
  “爹,您就别管我了,我这一走,是死是活,真的不好说,什么年月能见到您,也都不敢想。爹,只求您自己保重啦!”
  “望春。”老倔爹身子一抖,亮亮的淚珠向脸颊处滚动。
  “爹,还有一事。把咱家那把山里纵队留下的尖刀给我。”说时,眼里露出残忍的凶光。
  老倔爹霎时就愣住了,心在往下沉,说:“你拿它何用?望春,你要学好,要走正道。”
  望春咬了下嘴唇,摇了一下头,说:“爹,由不得我了,你明白吗?现在好多人都在找我,我随时都存在危险,手头怎么也得有个应手的家伙呀。”
  “什么?”老倔爹倒吸了一口冷气,盯着儿子熟悉的脸庞,忽然觉得他有点儿陌生。
  望春不解父亲胸腔里的起伏,继续说:“爹,我现在已经想好,谁若是抓我逮我,我就已没有别的路了,就得与他拼了,反正我已是有人命在身啦,杀一个够本,杀俩就赚一个。”
  “嗡”一声,老倔爹觉得脑袋像被谁猛然击打了一样,眼前金星直冒。他做梦也想不到,他的儿子如今变得这般可怕,变成了杀人的恶魔。他颤颤地向前走了一步。
  “爹,快去给我取刀来。”望春显得很焦急,走出伙房去内屋找寻衣物。
  “好好,爹这就去拿刀。”老倔爹应允着,望见儿子进入了内屋,也离开伙房,悄然走向那扇窗台,掏出火柴,一擦火墙,迅速点燃那盏煤油灯,端正地放到窗台上。
  当望春从内屋拎着衣服走出来的时候,两名纠察队员已出现在他的面前。
  选自《海南日报》
其他文献
竹椅街上的姜阿婆摊上事了,姜阿婆摊上了有生以来的最大事情。  俗话说,左眼皮跳财,右眼皮跳灾。  半个月来,姜阿婆的右眼皮就不停地跳动。为此,姜阿婆特意上正觉寺烧香拜了菩萨。随后,姜阿婆又按当地化解灾祸的老办法,早晚在右眼皮上粘贴了红纸小圆片。  姜阿婆的老公因病早逝,姜阿婆含辛茹苦将三个儿子抚养成人,并帮他们娶了媳妇成了家。  儿子们结婚后相继搬离了竹椅街,过他们的小日子。  平心而论,儿子儿媳
期刊
宋朝开宝九年冬季的一天,汴京城有名的泼皮尤五在大街上闲逛,他见一位少妇长得标致,便一路尾随,最后跟到泰和绸缎庄内进行调戏。绸缎庄掌柜孙风上前规劝,不料反被尤五一拳打倒。眼看尤五撕开了少妇的衣服,淫笑着动手动脚,围观的人群中突然冲出一人,拔出佩刀,一刀把尤五殺了。等地方官闻讯赶来时,只见尸体旁的血泊里丢着一把短刀,杀人者早巳不知去向。  京城中大白天杀了人,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消息很快传到朝廷,太宗
期刊
细英最喜欢大清早挎着篮子去紫云英田里寻猪草。  茨村管割猪草叫“雕”猪草。马齿苋,荠菜,地米菜,它们隐居在紫云英田里,生怕别人找到。地米菜穿着细碎白花儿的小裙子,猪最喜欢吃。用弯弯的镰刀轻轻插进泥土里,泥土和着茎一起雕出来,抖去泥巴放进篮子里。  深秋稻田收割后,撒下紫云英的种子,来年开春,圆乎乎的小叶子长出来,清明前后,紫云英热闹起来,开出红白相间的蝴蝶形花,放眼望去,整个茨村满眼里全是碧草红花
期刊
小寒  抓了东瀛人。吴知县劈头盖脸地训赵笋:你跟我汇报了吗?我没发话你就敢私自抓人?你眼里还有我吗?你简直是胡闹……发完了脾氣,吴知县扔出两吊钱:没受伤吧?要是没事,就带兄弟们出去喝碗羊杂汤暖和暖和,这大冷的夜,也都辛苦了!  赵笋喝了碗羊杂汤,又给兄弟们添了几个菜,就悄悄回来了。  吴知县果然在等。看见赵笋,他就笑了:当着兄弟们训你,有意见吧?赵笋也笑:哪有哇?即使有,有大人这句话,也就没意见了
期刊
这天,刑警队长卫涛收到了一封陌生人发来的电子邮件,邮件中写道:卫队长,我向你举报一起杀人案,冯小翠被人杀死在和谐花园8号别墅里。邮件中附有一张名为“冯小翠的尸体”的照片。  卫涛仔细看那照片,那是一个已死妇女的面部特写,好像是被保存在一个大冰柜中。他想,此事关系重大,不管是真是假,还是请示一下领导再调查吧。  经上级批准,卫涛开始组织刑警对邮件举报一事进行侦查。偵查的第一步,就是对和谐花园8号别墅
期刊
高三(1)班教室外,来了一名中年妇女。一看就知道从乡下而来,一件廉价的花衬衣应该是新的或者极少穿,折痕都看得清清楚楚。黑色的踩脚裤一只脚踩着,另一只却忘了踩,任它在脚后跟尴尬地蜷缩着。  乡下女人贴着窗户看了一会儿,显然发现什么了,兴奋地大喊:“幺狗,幺狗幺狗,这里这里!”  教室里哄堂大笑,那“幺狗”肯定正在找地缝钻。这诨名一准出名,同学们都在东张西望寻找倒霉的“幺狗”。  這时,正在埋头做题的
期刊
打开电脑,邮箱立马跳出一封信件:请帮忙到以下网址投出你们宝贵的一票,十分感谢!本次投票的规则如下……  后面的评选细则,我就没有多看,因為现在网上、微信里的拉票太多了,规则都是换汤不换药,差不了多少的。  是朋友李不古发来的邮件。  这家伙,三天两头参加征文比赛,总喜欢发些链接来给自己拉票。  驾轻就熟,一下就找到李不古的名字,名列前排呀。不待细看,我毫不犹豫地献上了宝贵的一票。  本着帮人帮到底
期刊
冉记客栈坐落在古镇周庄富安桥下的水岸上,客栈的老板冉绍白是一个很精明的商人。  冉老板不爱多讲话,他的话大半都在他的眼神里面放着,所以他不多的话语一说就在点子上,让人听了舒畅,听了顺耳。这样他就结交了南来北往的许多客商。客人只要在冉记客栈住那么一两回,就与冉老板成了朋友,下次客人再来周庄绝不换地方,就住冉记客栈。  這样从东北奉城来贩人参鹿茸的赵掌柜,从南国羊城来买卖草药的钱掌柜,从西域玉田来推销
期刊
他肖虎,最喜欢画虎。从小,他就在动物园观察笼子里的虎。后来,条件好了,笼子改成狮虎山了,他仍然痴痴地看着那些跑动着的虎。  有一次,父亲带他到动物园,在一位熟识的驯养员的帮助下,真的抱了抱虎崽。虎崽还没有牙齿,但仍能听到“呼呼”的低吼声。他抱着它,就如抱着一个孩子,目不转睛地看着。  老虎毕竟不能近观,猫虎相像,于是,他养猫。他亲自给猫喂食,朝夕相处,亲密无间。  他还养过一只小鸟。那小鸟可乖巧啦
期刊
两军对垒,互有死伤。  清军围城久攻不下,有了急躁情绪,如果再旷日持久地拖下去,粮草也跟不上,唯一的办法是速战速决。只是,明军的守城主将是武丈原,此人膂力过人。一般将士拉三石弓就算大力士了,他竟能拉五石弓。马上功夫更是了得,一把丈八大刀舞得呼呼作响,十来个人休想近身,就算在千百人的敌阵中,他也能指東打东,指西打西,无人可挡,无人可敌。  这是清军穆元帅最伤脑筋的事,为此,他寝食不安,焦虑得像一头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