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阿婆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椅街上的姜阿婆摊上事了,姜阿婆摊上了有生以来的最大事情。
  俗话说,左眼皮跳财,右眼皮跳灾。
  半个月来,姜阿婆的右眼皮就不停地跳动。为此,姜阿婆特意上正觉寺烧香拜了菩萨。随后,姜阿婆又按当地化解灾祸的老办法,早晚在右眼皮上粘贴了红纸小圆片。
  姜阿婆的老公因病早逝,姜阿婆含辛茹苦将三个儿子抚养成人,并帮他们娶了媳妇成了家。
  儿子们结婚后相继搬离了竹椅街,过他们的小日子。
  平心而论,儿子儿媳妇对姜阿婆还算孝敬,隔上十天半月就会买些东西上竹椅街看望姜阿婆。儿子儿媳妇也表示要姜阿婆搬过去与他们一起住。但姜阿婆都拒绝了。
  姜阿婆说,眼下身体还算硬朗,能自己照顾自己,而且老房子老邻居老地方习惯了,舍不得离开。姜阿婆又说,操劳忙碌了大半辈子,现在只想一个人清静清静。
  既然如此,儿子儿媳妇只有尊重姜阿婆的决定。
  三个月前,一个盛傳的消息打破了姜阿婆平静的生活。
  有开发商相中了竹椅街,相中了竹椅街及相邻的三角巷、姜行街一带的土地,打算拆除老宅旧屋,兴建商业中心和高档写字楼。一个月前,又公布了老宅旧屋补偿标准的方案。
  若按其補偿标准的话,好家伙,姜阿婆的那幢老屋补偿金将超过三百万。
  我的天啦,别说儿子儿媳妇们,活了大半辈子的姜阿婆也从来没见过这么一大笔钱呀!
  唉,常言道,没钱有没钱的忧愁,有钱有有钱的烦恼。
  姜阿婆本打算这笔补偿金暂缓分下去。但儿子们,尤其是儿媳妇们差不多天天来,甚至一天来上好几回。名义上说是关心姜阿婆,问候她的身体生活,实际上不用点破,众人都是冲着那一大笔钱来的!
  无奈之下,姜阿婆在补偿金领到后开了一个家庭会。姜阿婆说,我每月有退休费,留下补偿金的一点儿尾额就行。那三百万平分,每家一百万元。
  儿子们表示赞同,儿媳妇们也没有意见。
  补偿金分配下去仅仅过了三天太平日子。第四天,小儿媳妇便一把鼻涕一把泪哭上门来。
  本来就嗜赌如命的小儿子,有了一百万后,自然心动手痒,加上赌友的唆使相邀,抓起一大把钱直奔赌场,每次不赌到天光钱光是不会回家的。
  接着是二儿子家的女儿,姜阿婆的宝贝孙女哭哭啼啼来找奶奶告状,说爸爸整天不是上歌厅唱歌就是寻人喝酒,而妈妈则忙着美容购物,他们生意不做了,也没有人管她。
  大儿子家里相对平静些,但也处于暴风骤雨的前夕。大儿媳妇娘家的几个兄弟见姐分到一百万元眼馋了,分别以建房、开店等不同理由,开口要借十多万乃至数十万。大儿子说,他们名义说是借,实际上是黄鼠狼借鸡──有借无回。所以这钱不能借!而大儿媳妇却碍于面子,难于拒绝。为此,夫妻俩开始打起冷战。
  从不低头从不服输的姜阿婆顿时犯难了。
  怎么办?我该怎么办呀?!姜阿婆不停地念叨,不停地长吁短叹。
  姜阿婆猛地惊醒,翻身从床上坐了起来。她用手擦去额头上的冷汗后回过神来,庆幸这仅仅是一场噩梦,庆幸上述自己所担心的一切尚未发生。
  鉴于竹椅街、三角巷、姜行街一带为历史文化老区,有关部门已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决定不再兴建商业中心和高档写字楼,而是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葺。
  姜阿婆听到这消息长舒了一口气,心病自然也不治而愈。
  于是,日子又恢复了常态,又日复一日平静地过着。
  选自《小小说选刊》
其他文献
女孩是小镇人。小镇小,水却多,五条水白白亮亮流着。看到女孩的人都说,难怪女孩长得水灵,这儿水汽足嘛。  女孩却不以为然。  小镇虽有石板街道,虽有粉墙黛瓦,虽有古戏楼,可在深山里,谁来看啊?因此,小镇穷,不是一般的穷,是很穷。小镇男人,也一个个出去打工,留下一群女人,很是恓惶。  尤其镇里的水,近年也不清清白白了。  在微信里,女孩说,镇上人都开荒种黄姜。黄姜没种成,雨一下,从山头剥下。山,成了瘌
期刊
从2008年起,我每年在美国住半年,在国内住半年。这次从美国回来,突然发现,小区花园右边树荫下的那张有靠背的长条木椅一直无人落座。  那天,我在器械上活动后,便坐在那张长条木椅上。不料刚坐下,热心的王姐便过来拉起我,用手掌挡着半个嘴,神秘地对我说:“别在这儿坐。”  我问:“为什么?”  王姐轻声问我:“你认识过去常坐在这儿的大张吗?”  “认识,他怎么啦?”  “就在你回國的前两天,他在你刚才坐
期刊
小霞喜欢到重岗山割草。其他孩子不喜欢去,说那里的草被茂密的树木遮着,草不肥,瘦了吧唧的。而小霞割回来的草却出奇的嫩绿。同伴们问她在山上哪里割的,她总是抿嘴笑笑,不说,且脸颊飞上两朵红晕。  小霞兄妹多,自己是老大。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没什么能耐,供养孩子们读书很是不易。小霞上到二年级就主动不上了,说,让弟弟们读吧,男孩子有出息,女孩子读不读都一样。父母说,小霞啊,你成绩那么好,刘老师常夸你呐。小
期刊
冀南的魏起之,出身皮影世家,祖上从事皮影雕镂可追溯到清代,那时皮影正极盛于河北。到了魏起之这一代,已是21世纪,皮影早已退出历史大舞台,但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连同魏起之也成了受保护的艺人。魏起之雕镂出的皮影,实在精绝得夺人心魄。  在小城的繁华地带,有魏起之的两间工作室,他雕镂的皮影备受海内外收藏家的青睐。“魏起之工作室”也跟着声名远播。在他的工作室里,本来有一个助手,因为生病辞职了。皮
期刊
人们都说村口的老榆树成精了,有神。  老榆树很老了,老得粗壮的茎干歪倒在地上,再向上长出枝条,成为树。也就是说,从老榆树身上发出的枝杈,又都成了树,围绕着老树干,长向四面八方。远望,如一片林子。  春天,人们捋嫩叶,做糊涂面条;捋榆钱,尝鲜。“老榆树有神哪,不怪罪吗?”有人疑惑。就有人说:“没事,老榆树活人,几辈子了,都吃喝他的树叶、榆钱,只要不动他的大枝壮条。”  还有人说:“捋一捋,算是给老榆
期刊
老馋猫和机灵鬼同在地主家做长工。这天下了工,机灵鬼碰到老馋猫正在喝酒,一口小菜一口酒,好不惬意,忙问:“兄弟,還有酒吗?”老馋猫吝啬又刻薄,一听就没好气地说:“咳,你年纪轻轻的,想喝酒?有刷锅水喝就不错了!”  机灵鬼不高兴了,想到老馋猫爱吃白食,正好计上心来。他转身来到伙房,偷偷把一个大饼放在灶头角。  老馋猫回伙房洗碗,一看灶头角有个大饼,拿起一看,圆圆的;拗开一闻,香香的,馋性一来,不管三七
期刊
天才蒙蒙亮,老黄便起身打点行装。透过窗户,依稀可见小村高矮错落的瓦房升起袅袅的炊烟,疲惫的脸孔不由掠过一缕悲哀,他感受到一阵迷惘、屈辱和压抑……  两个月前,他作为县农业合作银行的信贷员,被抽调到四英岭下小村蹲点扶贫。他的目光盯住了村后一片弃荒而又不可多得的红碱土地。以前,他看到一本科技杂志刊载红碱土地培植西洋香菇获高产的经验,他去函联系购买了少许菌种,意想谋求推广。  他不会忘记他发动大伙儿培植
期刊
我给她打了电话以后,她很快就从楼上走了下来。  看着这曾经熟悉的面孔,我冷笑着对她说:“当初我追求你的时候,你看不起我,最后你选择了和别的男人高傲地离开,没想到,如今我一个电话就能让你乖乖地出现在我的面前!”  她黑著脸说:“小李,你再这么啰嗦,你信不信我投诉你,我的快递呢?”  我赶紧把快递递给她说:“丽丽,刚才我是和你开玩笑呢,请你签收这份快递吧!”  现在她已经嫁给了一个有钱的男人,我却是一
期刊
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荒草野洼,连个人影也不见。民工马六迷路了,不知怎的就摸到了这荒野里。马六打了个寒战,抖索着摸出手机,摁亮屏幕,想借着光亮照看周围的路径和方向。  借着手机屏幕的光线,马六猝然发现,前头几步远的地方立着个黑乎乎的东西,仔细一看是块墓碑。胆小的马六慌了神,一个踉跄跌个跟头,脑瓜差点就磕碑身上。  忽然,像是从地底下发出“滴──”的一声响,吓得马六雷劈般猛一哆嗦,一个骨碌翻身爬起。马
期刊
老婆刚拿完驾照,跟老公要车钥匙上街。老公千叮咛万嘱咐看到好车躲远点!不一会儿,老婆来电:“老公,我刮了辆车!”老公急问:“什么牌子?”老婆说:“不认识啊老公,就是B开头的!”老公缓解一下情绪说:“比亚迪呀?”老婆说:“不是!”老公稍微一愣:“宝马?”老婆说:“也不是!”老公弱弱地问:“不是宾利吧?”这时旁边的售货员小伙喊了句:“是布加迪!”老公連忙大喊:“這个女人我不认识!没我的事!”挂了电话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