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斑斓的圣人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是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地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的一本语录,它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在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易中天教授在为《于丹论语心得》作序中戏言,“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是一个“灰色的孔子”。而我从《论语》的字里行间看到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的孔子形象。让我们从《论语》中找到艳丽色彩的出处,展示圣人持彩练当空舞的人格魅力。
  一、红色——有理想、有信念的学者
  红色,光谱中波长最长的色彩,它让人联想到血与火,给人热烈兴奋激动,象征着正义和力量,理想、抱负和信念,从《论语》中可以看到孔子是有理想,有信念的学者,他那红色映照着神州大地,热气腾腾,刺激着人的心灵,热血沸腾。
  孔子有理想,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是一个人的理想、志向非常重要,决定了他一生的发展和方向。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十分重视理想。在《论语·先进》篇里有一个比较罕见的完整段落《侍坐》,记载孔子如何与学生畅谈理想,针对子路、曾皙、公西华所谈的理想志向进行中肯的点评和引导。孔子的理想,在《论语·为政》中较好的反映出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人生理想的阶段坐标,对我们还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从小以学为主,经过历练,逐渐提升自己,有所感悟,这样到三十岁就“立”起来,从内在到外在具备了条件,正是走向成功的标志。四十、五十、六十都有不同的境界,不同的要求,这不正是理想的火花绽放的红彤彤的光彩吗?
  再看孔子的信念,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与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而不立。”从中可以看到孔子对信仰、信念的重视,宁可不要兵,不要吃的,甚至连死都无所谓,而不能失去信仰和信念。他是这样说的,也是一身极力的追求的。别人问子路:“你的老师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后来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呢:‘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就是孔子追求理想的真实写照。
  二、蓝色——有文化、有修养的智者
  蓝色,让人联想到浩瀚的大海、广阔的天空,给人抒情的感觉,象征深沉,隽永的意蕴,也是文化修养的写照。从《论语》中看到孔子是有文化、有修养的智者。如天空和大海一样展现出不同色阶的蓝色调,蕴藏着深沉厚重的韵味,让人望其项背。
  孔子是自学成材的典型,勤奋不倦的学习贯穿他的一生,成就了他渊博的文化知识和造诣极深的修养素质,授徒讲学,成为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有文化在《论语》中展现的十分抢眼,方方面面都具有独到之处,有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为人处世的、做学问的、教育的、心灵的、交友的等。正如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经说过他自己是以半部《论语》治理天下。这就是古代人对《论语》的推崇,对孔子文化的肯定。而今,孔子的很多至理名言与说教,仍激励着、感染着、鞭策着我们奋进。孔子的修养是极高的,从他的学生对话中可以窥见一斑,司马牛对子夏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子夏劝导他:“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尽管这话不是出自孔子之口,却也反映了孔子的修养和价值观。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真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孔子的修养还在做到一日“三省吾身”真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在世屡次受挫,他说:“夫遇而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把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适应环境的能力作为人生的目的。孔子的文化修养象蓝色的大海、天空,给我们留下无限的思索和遐想,启迪着人生的真谛。
  三、黄色——有慈善有爱心的仁者
  黄色,让人联想到太阳的温暖,阳光明媚、灿烂,给人带来欢乐、舒心,象征着雍容华贵,朝气蓬勃。从《论语》中看到孔子有慈善、爱心的仁者,正谆谆教诲七十二贤人,三千弟子,阳光照射在他们身上,呈现一片暖色调,他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讲,渴望欢快地摄取精神营养。这恰如一幅令人陶醉的“满城尽洒黄金甲”的沐浴图。
  “仁”是儒家的中心学说,孔子把“仁”从人性与人际关系的立意上引申到兼善天下的层次,强调要把内在的精神修养扩展而为他人,为天下做贡献,“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可见孔子是一个具有慈善、爱心的老人,他不光这样说,还身体力行,周游列国,授徒讲学等,为此付出大半生的精力,是真正的仁者。他对自己的“仁学”抱有极强的信念,矢志不渝。他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他还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还自信的说:“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他抱着慈善的爱心对“仁学”的推广和发展,不辞辛劳,他的爱心涉及社会各个层次的人,上至国君,下至百姓,不分男女老幼。所以他被称为圣人,也是名副其实。虽然孔子没有亲眼看到自己的“仁学”主张变为现实,但他的身后一大批人继续发扬光大他的学说,仿佛在他阳光普照下,努力推广、探索、追求,使之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四、绿色——有胆量有魄力的强者
  绿色,让人联想到草原和森林,给人以宁静、平和的印象,象征蓬勃向上,具有顽强生命活力。从《论语》中可以看到孔子是有胆量有魄力的强者,如树木和小草一样,具有极强的生命活力。
  孔子一生不得志。早年辗转于列国,尝尽辛苦,遭人白眼,晚年退而修书讲学。他虽然不得志,所历艰难,但他有胆量,有魄力,不逃避,不畏惧,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是当时社会的一个“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强者。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当时形势非常紧急,他的弟子产生了恐惧的情绪,孔子说:“文王既殁,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其中可以看到孔子遇到危险和挫折时,勇于面对,进行安慰和鼓励,其胆量和魄力跃然纸上。孔子为此还敢于献上生命也在所不惜,“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表现出何等强者的气魄。孔子能在各种危难中站住脚,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境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当在陈、蔡被围时,子路已经不耐烦了,而孔子却可以“讲诵弦歌不绝”。这种高风亮节的气概非强人而不能为,不正是“风景这边独好”“更加郁郁葱葱”的注脚。
  一部《论语》凸现孔子形象,不仅仅是红蓝黄绿的斑斓色彩,还有橙紫黑白等色,由于被历届统治阶级所渲染而显得面目全非,需要我们仔细甄别。
其他文献
文化是土壤,教育只有扎根于文化,才能蓬勃发展。一所好的学校就应该是一个好的文化“场”,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让人时刻感受到一种亲和力,一种凝聚力,激发旺盛的生命力。衢州中专把校园文化建设视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把提高文化竞争力作为学校办学的最高境界。近年来,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把握“一个中心”,即以坚持全纳教育的办学理念为中心,打造活动育人、经典育人和创新育人三大特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迈上新的台
妈妈教会我感恩  陈 晨    晚饭时,妈妈把中午吃剩的肉端到桌上。  “中午的肉怎么剩这么多?肯定是你们看我没吃,所以也没好意思吃!”我说。  (生活化的对话,朴实、生动,很自然过渡到了感恩的主题上!)  “陈晨,你怎么这么说呢?是爸妈舍不得吃的。现在你正在成长发育期,需要更多的营养呀!”妈妈的语气中带着点生气地说。  “那你们不需要营养吗?”  “爸妈当然需要,是爸妈疼你爱你,你不要把这种爱当
1 勇气,让我战胜了死亡    一年级没上几个月,我就生了场大病,住进了医院,后来才知道,我得的是白血病。同院得这种病的小朋友很多,有的因为没钱治疗,回家没几天就传来了坏消息。这样的消息越多,我就越害怕,我紧紧抱住妈妈,哭着问:“妈妈,会不会有一天,我也看不到你和爸爸了?”  妈妈坚定地告诉我,不会。她给我讲了海迪阿姨的故事,告诉我,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坚强、有勇气,有了这样的信念,病魔
自2005年自主命题以来,江西高考语文卷由稚嫩逐渐走向了成熟。总体来说,近五年来江西高考语文卷是中规中矩,按照通常的套路命制,在保持与全国卷平稳过渡的同时,又呈现出江西卷自身的亮色。江西高考语文卷始终提倡着“四个回归”: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回归能力、回归本源。本文以诗歌鉴赏题为例,谈谈诗歌鉴赏题的备考策略。  一、江西高考语文卷诗鉴赏歌题特色分析  1.五年来所考查的诗歌都与教材联系紧密  200
Visual Basic以其简单易学、功能强大而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成为各技工学校程序设计课程的首选语言。而学生如何学好这门课以及老师如何教好这门课,也成为值得探讨的话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中高技学生学习VB的一些实例,总结出技工学校VB程序设计教学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供广大技工学校的师生交流与学习。  VB语言比较枯燥、难以理解,特别是中技的学生普遍是初中文化水平,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
《父亲的菜园》是一篇略读课文,记叙了父亲在荒凉的山坡上开垦一块土地,并精心呵护,使它成为“我家”菜园的事,表现了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以及对土地深厚的感情。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依次写了“失去菜园、决定开垦、开垦荒地、垒上石墙、种上豌豆、豌豆肥田、拾粪肥田、菜园丰收”这几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父亲言行的具体描写来表现父亲的精神和品质是本文的一个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加强学生自主阅读实践,加
【摘要】暧昧语是日本人经常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暧昧语故意使用省略、暗示、委婉等形式表达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汉语中,暧昧表达也被广泛的使用,其形成原因与两国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息息相关,本文通过比较汉语和日语中的暧昧表达,来认识中国和日本的文化相同和相异之处。  【关键词】日语;汉语;暧昧表达  【作者简介】肖兰芳(1991.09-),女,汉族,广东广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
嗨,大家好!我的名儿叫小香,是一只最善良的蚊子。我性格温柔,每个善良的人,都会得到我的祝福。  我的模样小巧玲珑,两条模特般秀美有形的腿,身披一件微微轻纱,一双微薄有力的翅膀,构成了轻盈优美的体形。  夜幕降临,我在天空中挥着衣袖,寻找目标。我飞着飞着,眼前一亮,哈哈!这二楼的人家窗子也忘关了,真是没头脑,我飞进去瞧瞧。我在屋子里嗡嗡转,一头碰上了一张“大网”。我心想:这是谁挂的大网,想拦住我的去
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国家,中国能否和平崛起,外部因素关键取决于美国。中美和,则世界和;中美斗,则世界格局就会产生动荡,中国和平崛起就会受到挑战。中国应如何以最小代价,确保其和平崛起,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  凡历史上大国崛起,都采取进攻战略,因而无不引起冲突,导致战争,付出巨大代价并遭遇惨败。如德国和日本,遵循冒险进攻外交,从而引起痛苦和毁灭。美国反其道而行,在整
据非洲之星网(en.starafrica.com)2014年10月15日报道,10月13日,马拉维劳工部部长亨利·穆萨在马拉维首都利隆圭宣布新修订的技术型企业及职业教育培训(TEVET)政策正式开始实施。该政策明确了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  穆萨表示,该项政策在推动马拉维由消费型、进口型向生产型、出口型转变方面将具有里程碑意义,并希望农产品、矿产的加工增值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