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d_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中职学校的招生已经没有门槛,生源大多是"三类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传统的语文
  教学模式早已不适用,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中职语文教学,寻找早已失落的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
  【关键词】"三类学生"人文性美社会整体
  近些年, 中职学校的招生已没有门槛,初中毕业以后不管成绩好坏,不管是否参加中考,甚至于有些学生
  初二都没有上完,都可以直接到中职上学。生源大多是既考不上重点高中、又考不上普通高中的"三类学
  生"。这些学生初中时学习成绩就很不理想,语文素质更是每况愈下,有的学生连一些常用的知识都不懂
  。面对这些现状,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是重知识、轻能力,只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储存库"。课堂教学
  的大部分时间仍然采用"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成不变的"一言堂"和有限课堂提问的教学方法
  。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就使我们的课堂成了老师的"独角戏",台下几乎是睡倒一片。面对这样情境,让我
  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学是否存在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否还适应如今的教学实际。
  我记得,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智育的成效在不小的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善于通过一些无形的线
  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他又说:"我们要发现和确立学生的各种能力、天才、禀赋和个人爱好,一个极其重
  要的条件就是为掌握知识创造一个丰富而广阔的智力背景"。然而,我们传统的语文学习空间却越来越狭
  窄,越来越远离时代、社会、家庭、学校等。这些补充和强化课堂习得的"丰富而广阔的智力背景",也越
  来越疏离语文的本质特性,成为干瘪枯燥僵化的沟通工具。这就使很多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厌恶语文课
  ,尤其是职专的学生,他们对文化课的兴趣本来就不高,这种缺乏活力,缺少生命力的说教更增加了他们
  的厌恶感。为此,我们要抛弃"功利语文"的时代,寻找人文性的语文。要想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要从以下
  几方面着手。
  首先,把语文当作美来教学。
  当我们用审美的眼光来学习语文的时候,语文的灿烂明天就在眼前……"问渠哪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没有想到,语文原本并不缺"活水",恰恰就是我们自己堵死了语文活水的源头,而这个源头就是生
  活。语文课堂犹如充满张力、可以无限膨胀的宇宙,而生活就是语文课堂膨胀的一部分。我们不是去压缩
  她的空间,而是最大限度地去开拓她的内涵和外延,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把她的效益最大化,才能把她的
  美挥洒得淋漓尽致。
  其次,语文学习只有延伸到社会中去,才能充分展现出它的博大与深邃,才能勃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课堂习得需要社会大背景的充实和洗礼,语文探究活动也需要在实践中获得启示和灵感,上层次的思想内
  涵、思辩能力、文化品位更是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语文学习不是象牙塔里的空想,也不是不食人间
  烟火的"学究";她不是编造故事的矫情,也不是缺乏底气的口号。她是真真切切的对社会、对人、对自然
  的思考与感悟,是对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情思的升华。
  再次,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的韵律。
  "教"是演奏会的指挥,"学"是舞台上不同种类的乐器演奏,我们只有教与学才能够奏出和谐美妙的乐曲;
  "教"是海上的灯塔,"学"是摇动舵浆的船。只有指明了方向,才能划向那太阳升起的地方;"学"是知识的
  主人,"教"是引爆主人思维活力的导火线;"学"是创造未来,"教"是开启创造心扉的向导……,这就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语文教学方法的运用。
  第四,语文学习是阅读、感悟、欣赏的过程。
  傳统的阅读教学习惯于将课文中蕴含的知识点从文本中剥离出来,进行各个击破式的繁琐分析,或者将知
  识物化为一张张雪片似的试卷,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完全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所以,我们应该改
  变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努力增强学生的感悟,让其整体领悟到文章的思想、情感等。还有,在文本与
  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教材不是不可挑战的金科玉律,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两者之间存在
  着双向互动关系,教师要教会学生带着猜测,期待的心里和批判精神去阅读,评价作品。遇到疑难时,要
  善于提出假设,产生分歧时,要敢于进行"二度创作"。发现空白时,要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审视、填补。
  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有机结合。
  最后,语文教学需要沉淀自己的文化底蕴,对学生进行人文性熏陶。
  如:让学生去领悟"红酥手,黄滕酒,满园春色宫墙柳"所蕴含的人性悲情;去体悟"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
  ,身上流淌的正义感;去感受"满江红"中"还我河山"的豪情壮志;去理解"水浒"中透视出宋江传统忠君意
  念等等,都触摸到了传统文化值得思考的一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提高"教"的思维,来活化"学"的思维。
  这正是培养学生语文人文性教学的生命线。我们要不断给予养分,为她浇水,为她施肥,让"美的语文"茁
  壮成长。
  总之,在教学中,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起来。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作品
  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领会其中的科学
  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加厚学生人文底
  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亚学,刘春霞.加强职校生语文能力训练的基本方法[J].职教论坛.2005,18
  [2]王宁.语文教学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J].中学语文教学.2005,8
  [3]黄超美;中职语文教学现状与对策[J];广西教育;2009年33期
  [4]朱毅君;试论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D];苏州大学;2010年
  [5]杨美红;浅析提高中职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其他文献
学位
【摘要】中职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不可少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近时期便显出发展快、规模大的特点.但  旧的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还没有完全打破,许多方面还不能充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中职教育体  系存在许多问题,如: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素质教学设备等方面都需要重新审视。  一、课程设置与开发  目前中职教育总体回升,但专业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由此导致毕业生有效供给不足。由于信息技术的飞跃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是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  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学科课程整合学习方式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而且也影响着教育观念的变革。将信息技术课程与
【摘要】对于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的教育,作为一名成功的教师,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个问题便是怎样做  好有关信息技术课的教育工作。了解当前教育形势,发现山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  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关键词】山区信息技术存在问题建议)  我校地处较贫困的偏远山区,信息不能很好地对外疏通,交通也不便利,所以经济发展较为落后。随着信  息技术教育的不断扩张和新课标的改革,偏远山区学生
两年来,我们努力实践新课程,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在这篇文章里,笔者就为什么要在信息技术课堂  中开展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及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进行了讨论与探索,同时也简单分析了小组合  作形式教学的利弊。  一、为什么要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  在准备实施新课程之前,我阅读了一些关于新课程理念及新课程教学的文章,小组合作是一种常见的教学  组织模式,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于语文、
期刊
人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已为世人熟知,思维实验作为爱因斯坦的思维方法也被誉为物理学的经典.作者试图降低两者的难度,通过一个“心理实验”模式,进行“思维实验下的人际关系研
【摘要】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通过多年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践,从教学  目标的设计到课堂教学的实施再到教学效果的评价,都紧紧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展开教学,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素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方式的内涵与特征。  根据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控制程度或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
背景:(1)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进行性锥体外系功能障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且药物或外科手术等治疗皆仅能缓解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治疗方法能够确切证明可减缓或阻止PD的进程,所以迫切需要更多针对此疾病的有效治疗。因此,对
【摘要】"赏识教育"是针对现行教育中"抱怨教育"弊端而提出的以信任、理解、尊重、激励、提醒为思维  方式的新的教育模式。开展赏识教育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有利于增  强学生信心,培养学生兴趣,形成顽强的意志,充分激发潜力,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培养赏识教育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也是人类之所
【摘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小学生的年龄  特点,他们在学习中主要表现为自我控制及主动学习能力不强,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对学生的主动学习  习惯的培养很有必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的积极参  与,使其各方面能力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  【关键词】学习习惯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自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