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法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n31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寻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才能够适应当前阅读教学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应用支架式教学法,在学生阅读前搭建出支架,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索,并在学生阅读过后撤出支架,并对阅读效果给予科学的评价。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文章。以下将结合教学实例作详细分析。
  一、读前搭建支架,创设阅读情境
  想要让阅读教学更有目的性,教师就必须设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在阅读前要为学生搭建支架,让他们知道要学什么、怎样学,然后创造出相应的阅读情境。在为学生搭建支架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根据最近发展区,搭建出合理的支架。
  比如在教学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五Unit 3 Sci.ence versus nature中的Reading部分“The perfectcopy"时,教师可以在读前告诉学生这节课主要是学习克隆人的话题,需要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了解到什么是克隆人,克隆人技术的正负面影响有哪些以及不同的人群对克隆人这项技术能否实行的观点。然后为学生播放与克隆人技术介绍的视频,视频当中简单的介绍了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并点明了克隆人这项技术虽然好处多多,但目前还未得以实现,因为社会对克隆人技术的舆论压力过大,而且克隆人失败几率颇高,所以克隆人技术也只停留在设想阶段。观看了视频后,学生对克隆人这项技术有了大致的了解,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二、读中引导合作探究
  由于支架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对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索,尤其是对于疑难问题,更要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才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技能。
  在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内容,并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视频内容和文本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Can a“human embryo”cloned by scientists becalled a“human clone”?
  2.What does Ian Wihnott,the scientist who clonedDolly,think the purpose of cloning technology is?
  3.Why do many people oppose the formal imple-mentation ofhuman cloning?
  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在自主阅读后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对于个别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需要进行针对性指导,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
  三、读后撤出支架,给予科学评价
  阅读过后,教师要实时撤出支架,并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设置读后任务的方式进行检验。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找出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优缺点,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实现对知识的输出。
  教师在学生阅读和讨论完问题之后,可以随机提问几名学生,检验学生的自主阅读成果。然后为学生分析课文,圈出重点知识,并给学生设置一项任务,要求学生模仿文中人们给编辑写信的方式,写一写自己对克隆人这项技术的看法。比如:
  Dear editor:
  WhenI readthetext ofTheperfect copy.Ilearnedabout cloningtechnology.As far as I am concemed.al—though I believe that cloning technology can indeed ben-err mankind,such as promoting medical technology,helping infertile patients and studying human develop-ment.the side effects ofthis technology are also huge.n goes against ethics and even causes world chaos.Therefore.cloning technology is not recommended forcaution。
  在學生完成写作任务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小作文进行认真评阅,给出科学的指导意见,如:“这次的写作成果都非常棒!大部分同学都在结合文本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克隆人技术的看法,但是部分学生虽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却没有说明缘由,相信同学们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
  总而言之,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支架式教学法,努力将支架式教学法的价值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挥到最大。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盐城附属学校)
其他文献
数列求和问题是高中数学考试中的一个常见考查点.它常与不等式、函数、三角函数等知识结合在一起,所以此类型问题一般综合性较强.這就要求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不仅要学会灵活运用数列的基本公式和性质,还要熟练掌握求数列和的方法与技巧。
期刊
圆锥曲线的离心率是一個重要的基本量,在圆锥曲线中有着极其特殊的作用,也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该类问题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定义、方程、性质的应用.本文主要谈一谈解答有关圆锥曲线离心率问题的两个方法。  一、直接法
期刊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引入一些生活案例,开展实验活动,借助多媒体,合理创设一些具有生活化、趣味性、直观化的教学情境。  一、引入生活案例,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吸引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同时,让他们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之
期刊
巧用仿射映射,妙解直線与椭圆问题
期刊
如今不少一线教师都开始注重将“问题驱动法”引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旨在让高中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自主、高效的学习.但教师要想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切实提升学习效率,就必须要让他们产生较强的探究学习欲望,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展开数学思维活动。  一、设计探究性的问题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他们在思考、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學“直线和平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可从课前入手,精心做好课前准备,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课堂学习,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了解学生的诉求  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是课前准备的基础环节.教师要改变固有的数学教学观念,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诉求,有意识地根据教学内容,询问学生对将要学习新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诉求制
期刊
进入高中后,数学课程的难度在逐步增加.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教学。  一、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高中数学中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随机事
期刊
一、填空題
期刊
杨辉,字谦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南宋著名的数学家,与秦九韶、李冶、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从1261年到1275年,杨辉先后完成数学著作5部,共21卷,即《详解九章算法》12卷,《日用算法》2卷,《乘除通变本末》3卷,《田畝比类乘除捷法》2卷和《续古摘奇算法》2卷(其中《详解》和《日用算法》已非完书).后三部著作合称为《杨辉算法》.杨辉在总结前朝数学家的成果时,又极大地创新和发展了数学
期刊
进行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也极大程度提升了他们的语言素养。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将新课标的要求与课外阅读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经验,开阔文化视野,提升英语素养。  一、设置问题,启发思考  有效的设问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在无形中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使他们能够在深度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收获更为良好的阅读效果。因此,高中英语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