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驱动VS供应链+

来源 :餐饮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hen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供应链建设主要有三个层次,也是我要讲的三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企业要尽快融入社会化大分工。在过去二三十年新成长起来的比较有规模的一批企业,主要成功的核心驱动是以提升组织内部管理效应为驱动的模式。但是在现阶段,这种效能的提高无论是规模级以上的企业,还是一些新兴的餐饮企业,普遍感觉到困难。打个形象的比方,原始人原来的时候每天早起来打渔、中午挖地、晚上吃饼,但是随着地越来越贫瘠,鱼越来越少,一天8小时所得连肚子都填不饱。下一个20年的机会在哪里?一定不是只向内部组织要效应,必须要进行产业化横向分工。餐饮无论本身做得多大,或是未来能够做多大,一定要寻求突破。当然原来组织效能做得不好的企业还要继续做培训、上系统、抓管理、投人才。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一定要再次融入到社会化大餐饮中。
  在餐饮企业的业务报表里有一个百分百营业额,这个数据在今天其实已经进行了极大的社会化分工。例如,外卖已经是BAT三大平台的功能,这个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再比如,促销原来是让一个员工去发一个小传单,现在用一些互联网的营销手段如团购,已经被高度地社会集约化了。原来开店,老板满世界去找人谈店铺,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万达系餐饮”。这些都是社会化集约分工的结果。
  第二个观点,为什么要进行供应链建设?供应链的社会大分工占食材成本的35%。百分百报表里面第一大项一般就是35%的食材成本,而这35%的食材成本中应该还有18%-20%的人工。我认为,做一道产品应该是35%的食材成本加18%的人工费用,再加4%-5%的能源费用,当然每个企业不一样,最后构成整个产业链采购的总成本。但这个总成本效率太低了,所以就没有办法给员工支付较高的、有竞争力的工资,企业经营者也没有办法把一道菜由90元变为80元后还能赚钱。因为在整个过程中间供应链是不经济的、没有效益的。因为它在财务报表里占比太大了。所以当老板第一件事就是要去思考要不要进行产业化分工,以争取更高的效率。如果通过分工,企业的成本结构能下降5个百分点,企业当然可以进入到品牌化。
  这其中的第一个原因就是供应链在成本结构中占比太高。第二个原因是一切经营活动的最终呈现方式其实是产品,产品的简单化、差异化、标准化就是经营的核心,这些都脱离不了经营者在这个产业领域的深入。如果不够深入,产品本身没有门槛,很容易被别人超越。所以,无论是成本结构还是产品门槛,都需要我们在供应链上去进行深入的补足并接触一些优秀的企业。
  第三个观点,如何进行产业化供应链建设?供应链建设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核心主力产品要做好做精,非主力产品要接受社会化供给。我认为餐饮就一句话,“把食物吃掉就是餐饮”。而我们把食物吃掉有三种形式,也就是未来餐饮的三种形式:到店吃、上门吃、在家吃。所以未来餐饮的机会就在这三个潮流上。
  其中增长最快的是上门吃,也就是外送。现在一家餐厅外送业务的营业额增长率一般在20%-30%,有的甚至能达到40%以上。有人预言外送将是“万亿级”市场,近四五年增长率都在40%左右。而这万亿级市场的集约程度非常高,百度、饿了么、美团三个平台可以占到营业额的90%。如果选择到店吃,企业就必须得进行供给改革。如何进行供给改革?除了提高效率,一些大集团或者有区域性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会比较有优势。但是未来主流方向应该还是“1+2”,即一个主力产品加N个非主力产品,同时带着一个主力产品的供应链建设。如果总是打渔耕地这个模式,效率很难提上来。所以到店吃的大趋势应该是“1+2”,或者叫“小而美”。到底小到什么程度?产品结构化的小一定是变成一个为主、N个为辅。
  新辣道在烹饪美食、冷冻存储、门店复温这三个环节上可以说是中国最领先的食品企业之一。这三个环节中,第一个是烹饪美食。如果冷冻工业化产品不能展现给消费者烹饪的感觉,这样的产品是没有价值的。很多原来做供应链的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点,所以他们做的还是食品级的餐饮和工业化的解决方案。
  第二个环节叫冷冻存储。顾客到新辣道100多个门店吃到的产品,从鱼到凉菜,没有一道是厨师加工的,全部是冷链产品,都是自有工厂或者合作工厂生产的。但是消费者吃了新辣道的鱼不会认为这个鱼不是现杀的。只有冷冻存储才能解决供应链上物理烹饪的转移和时效的存储。
  第三个环节是门店复温。门店复温的技术直接影响口味,对消费者体验具有决定性作用。这项技术也是新辣道最擅长的,至今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原来没有社会化大分工,经营者们只得自己又织布又打渔。但今天看来,新辣道的市场反馈很好,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技术过硬,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方向选择是对的。所以现在我将其拿出来与大家共享,我们愿意把新辣道的烹饪美食、冷冻存储、门店复温技术全面对行业开放。而开放一共有三件事:第一,新辣道在香港建成了亚洲美食中心,储备了近50款产品,当然不光有鱼,还有其他产品,能够支持各种业态的餐饮企业。第二,包括新辣道鱼料包在内的工业化产品,也会向社会开放。第三,新辣道两年前开始布局小龙虾产业,5月份已经上市,率先实现小龙虾的工业化。
其他文献
“老舍茶馆建于1988年,是以老舍先生命名的茶馆,陈设古朴,京味十足。在老舍茶馆,不仅可以欣赏到曲艺、戏剧名流的精彩表演,也可以品用名茶、宫廷细点和应季北京风味小吃,是一座当之无愧的老北京民俗博物馆。照片拍摄的是老舍茶馆的经典表演项目功夫茶艺。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功夫二字,要在水、火、冲三者中求之。照片采用场景光进行拍摄,而且又是在动态过程中,所以
期刊
初寒料峭的季节,在北京东三环的燕莎中心凯宾斯基酒店采访了行政总厨,德国人贝拉?里奇(Bela Rieck)先生。采访前,贝拉?里奇总厨带着记者参观了他所负责的整个饭店的7个餐厅及酒吧,其中包括:普拉那啤酒坊、本膳日餐厅、客来思乐西餐厅、龙苑中餐厅、聚合酒吧、美食廊和粉饰一新的花样罗马意大利餐厅。一路上,很多人向他致礼,他也谦和地微笑回礼,仿若朋友相见。采访过程中贝拉?里奇一直强调“团队精神”,他说
期刊
“此幅照片拍摄于多年前,采用现场光进行拍摄。虽然是随手抓拍,但是从光影中可以感受到此类题材照片中少有的激情和力量。作者1964年生于北京前门大栅栏,成长在古文化街琉璃厂,看着徐悲鸿的《奔马》长大。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几乎每天都要经过荣宝斋,自幼饱受文化艺术熏陶。上世纪90年代初于北京某五星级饭店公关部就职,正式开始摄影职业生涯,广泛接触了一批艺术及摄影大家。2003年,与著名作家乔萨一道,首次前往阿尔
期刊
日本料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食客面前,但在中国这个琳琅满目又参差不齐的日料餐饮市场中,如何才能做出本味日料,做出日料之魂、赢得食客挑剔的味蕾,这是餐饮人应该了如指掌的关键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北京寿司会席料理店龙寿司,请创始人李昌宪先生讲述了他的经营秘笈。  抓准定位 追求极致  世界上的饕客对于怀石料理的期待往往过于偏激,一心想体会味道的如梦如幻,其实这种过分的期待会对怀石料理的理解产生误区。日
期刊
说起武汉的代表小吃一定是热干面无疑,热干面是武汉的名片,而热干面也代表了武汉人的生活。一天三顿,总有一顿是吃热干面度过的,就算你不吃,也能看见别人吃,或者路过热干面的摊子。吃热干面也不讲究,在店吃,蹲着吃,边走边吃。早上一碗热干面过早,这天就算有了个好的开始,晚上吃碗热干面这天才算完整。如今如此热销的热干面,据说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初,汉口长提街有一个叫李包的食贩,在关帝庙前靠卖凉粉和汤粉为生。
期刊
“绿川寿司以其总厨绿川义辉先生命名,已经成为京城正宗日式寿司的代表。绿川先生是北京最早也最为著名的日料师傅之一,专注寿司制作几十年,其手法以及烹制技艺已经达到了一种本真、食归于心的境界。虽然说食材的鲜度是一家寿司店的生命线,但寿司师傅取材的部分、下刀的分寸、握的力度,都对寿司的口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照片中展现的是绿川先生几十年精心工作中的一个普通瞬间,讲述的却是一段用手和心呵护食物生命力的感动故
期刊
2016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邢颖常务副会长、牟栋梁常务副秘书长、梁硕副秘书长一行在上海开展走访调研工作。  走访调研期间,邢会长分别与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联合利华饮食策划、益海嘉里餐饮发展、麦德龙以及ITW食品设备集团等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回顾世界中餐业联合会2016年主要工作,共同探讨研究如何服务中餐国际化发展的方法和举措。  走访中,大家对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举办的“首
期刊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点赞营改增”。据了解,已有企业享受到“营改增”的红利,税收降低了近70%,这也是非常可观的数据。对于餐饮人来说,这次“营改增”可以算得上是对行业最大的一个政策支持,特别是对于守法、规范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今天与餐饮业同行讨论的是如何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红利。  “营改增”之前营业额税率为 5%,但存在较大的重复纳税,“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税率为6%,但可以通过抵扣消除重复
期刊
中国美食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双重符号,既是“五味之美不可胜极”的美食符号,又是“民以食为天”的文化符号。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健康的文化餐饮更成为了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将在荷兰鹿特丹举行的有着餐饮行业“奥林匹克”美名的第八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让中华美食拥有了“世界面孔”。  好风凭借力,世界500强旗下企业,拥有“粮油帝国”美誉的益海嘉里餐饮发展携手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唐建华、嵇步峰、朱在勤与何小龙
期刊
开会之前,工作组给了我一个标题——传承与创新。这也是我特别想讲的一个话题。我做餐饮的时间并不长,从8号苑火锅到京菜一共才7年多的时间。我现在经营的两个品牌,都是京味菜,一个是局气,另一个是四世同堂,品牌时间最长也不到三年。现在开业的有4家店,正在筹备3家店,一共加起来到今年年底是7家店。  局气主要走的是上世纪80年代老北京市井胡同情怀,经营的是老北京菜。四世同堂现在有4家店,每家店基本都是25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