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疾病、血色病与糖尿病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efer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腺切除
  
  胰腺切除导致的糖尿病是胰岛素缺乏性继发性糖尿病的原型。胰腺切除者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在几个方面不同于1型糖尿病:①因为同时存在外分泌缺陷,胰腺切除的个体面临营养的挑战。他们较1型糖尿病患者瘦弱,尽管应用胰酶补充治疗,但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吸收不良。因此他们对胰岛素的需要较体重匹配的1型糖尿病患者更低。②胰腺切除患者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并且从低血糖恢复过来更为迟钝和延缓,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多种的。糖转换和糖异生大量减少,糖异生前体的水平(丙氨酸、乳酸、丙酮酸)因为缺乏胰高血糖素而显著增加,经过胰高血糖素生理替代,这些变化是可逆的。而且可能出现反复的低血糖事件,应答低血糖的肾上腺素的释放可能显著延迟。因此,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联合缺乏可能是这些患者从低血糖恢复延长延缓的基础。③尽管脂解刺激1型糖尿病相当,但胰腺切除的患者酮血症和酮症酸中毒均不严重。④胰腺切除后胰岛素敏感性和外周葡萄糖利用的问题有争议。虽然一些调查者报道了细胞胰岛素结合的增加和肝脏、肝脏外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强,但是其他研究者观察到了外周胰岛素抵抗的状态,这种状态经过胰高血糖素的替代进一步受损。其中某些差异可能因患者特征的不同和酒精摄入的不同,以及对先前高血糖本身诱导胰岛素抵抗缺少一致的对照解释。
  
  胰腺炎
  
  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糖尿病的病例中,继发于胰腺炎的糖尿病少于1%。然而,在世界上很多地区(尤其是热带国家),这种比例却很高。
  大约50%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无进一步损害时可以观察到暂时的高血糖,但是在长期随访中无进一步损伤者,持续的糖尿病发生——可能因为进行性的慢性、无痛性胰腺炎——少于5%。另一方面,慢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随时间而增加,在20年后大约40%~50%的患者中出现,此外25%~30%的患者患有糖耐量损害(IGT)。在纤维钙化性胰腺炎的患者中,80%~90%的患者有显性糖尿病或IGT。继发于慢性胰腺炎的糖尿病患者可能显示出对低血糖的延迟恢复,与在胰腺切除中见到的情况类似。然而,这些患者中低血糖的发病率和严重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酒精摄入、营养状态和吸收不良的情况。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轻度异常可能有时见于1型或2型的糖尿病患者中。
  
  囊性纤维化
  
  囊性纤维化(CF)是在白种人中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之一,导致慢性进展性肺脏疾病和胰腺功能不全。随着CF患者寿命的增加,因CF导致的糖尿病的发病率作为同一疾病也在增加。有报道CF成人患者中有50%发生IGT或糖尿病,因胰岛的纤维变性损坏和B细胞的显著下降发生了进行性的胰岛素缺乏。此外,在一组41例糖尿病的病例中,69%可检测到胰岛淀粉样沉积。糖耐量异常的程度也依赖于其他附加因素,例如营养不良、感染和肝功能异常等。
  
  胰腺癌
  
  胰腺恶性疾病导致B细胞损失,是糖尿病众所周知的病因。然而,糖尿病是否是胰腺恶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仍有争论。
  超过50个显著的罕见遗传综合征和糖耐量异常有关,临床上常见的有特纳综合征、唐氏综合征、克氏综合征等。特纳综合征又称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病因可能是自发基因突变,也可能来自母亲的突变基因,表现为原发性闭经及矮身材,实验室检查染色体异常及尿液促性腺激素增高。唐氏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综合征,病因可能是21号染色体三体是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发生不分解所致,男女之比为3:2。根据特殊面容、眼睑向上外倾斜、虹膜白斑、小耳、颈背平坦、肌张力低下、异常体征和智力落后等可以拟诊,确诊要依赖染色体检查。克氏综合征又称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症,可能为染色体畸变引起。男性睾丸小、硬,无精子,青春期缺乏阳刚之气,男子女性乳房发育,比例失调的肢体;青春期后的促性腺激素增高。
  
  血色病
  
  血色病(hemochromatosis)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的发病率是每1000人中有2~4例。这种疾病的发病率男性是女性的3~5倍。
  75%~80%的血色病患者存在糖耐量异常,这些患者中50%~60%患有显性糖尿病。大约50%患者存在地中海贫血、有糖耐量异常,这主要是发生在慢性输血治疗后。在针对血色病患者的一个大型研究中,25%的患者的一级亲属患有糖尿病。
  在铁负荷过量状态下糖耐量异常的发病机制仍有争论,但35%~45%的患者在铁去除后糖尿病的控制得到改善。
  
  (编辑 唐袁媛)
其他文献
前两天,消化科请笔者去给一位晚期肝硬化患者会诊。据患者主管医生介绍:患者既往无糖尿病病史,本次入院以后,血糖一直不太稳定,空腹血糖正常,但多次查餐后血糖均高,最高达14.6mmol/L,而且经常在后半夜出现低血糖反应,为此,患者不得不每天半夜起来加餐,以防止发生夜间低血糖。综合上述情况,考虑患者患的是“肝源性糖尿病”。  提起糖尿病,人们大多把它与胰腺病变联系在一起。其实,除了胰腺以外,肝脏也是一
期刊
胰岛素用药剂量的大小是一个相对而言的问题,临床上并没有规定日剂量超过多少单位为“剂量较大”,只是将大多数患者日均剂量作为一个相对标准,超过此标准则可认为“剂量较大”。  正常人生理状况下24小时约分泌胰岛素24单位左右。大多数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日均使用胰岛素量约30~50单位,因此,如果某患者日均使用胰岛素量超过50单位,尤其达到60~100单位,可根据临床经验认为其使用的胰岛素“剂量较大”。
期刊
什么是胰岛素强化治疗?    胰岛素强化治疗一般指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或胰岛素泵注射的治疗模式。    胰岛素强化治疗和胰岛素常规治疗主要有什么不同?    胰岛素常规治疗一般指每天1~3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治疗模式,如每日1次的中效或长效的基础胰岛素治疗,每日1次或2次的预混胰岛素治疗,每日2次或3次的短效胰岛素治疗模式等。而胰岛素强化治疗则一般每日给予3次以上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或胰岛
期刊
半年前,笔者门诊来了一位60岁姓李的糖尿病患者,他一直打预混型胰岛素,每天早晚各打1次,现在要求改成每天打4针,还坚决不要加口服药,这很令人意外。因为直到现在,多数患者还都希望吃药,很拒绝胰岛素,即使万般无奈用了胰岛素,一般都希望每天打1-2针,很少有人主动要求打4针,而且还坚决拒绝口服药。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老李得糖尿病已有12年,最初七八年是吃药治疗,但也没当回事,血糖控制好坏也不去管。
期刊
今年1月,本刊曾对山东某高校取消两名患糖尿病的大学生学籍一事进行了报道。当事人小阳,一名普普通通的大一新生的命运,一直为我们所牵挂。2008年的高考刚刚落幕,记者在小阳的新学校——湖北经济学院,对他进行了专访。    感谢所有关心我的人    眼前的小阳与他的实际年龄相比略显稚嫩,可能是患病的原因,他的身形格外单薄,瘦削的脸庞,纯真的笑脸。“您等很久了吧?我刚才去火车站取票了!”原来,新学校给小阳
期刊
阿胶,又名驴皮胶,性味甘平,具备补血止血、滋阴润肺等作用,是一味补血中药。临床使用非常普遍,尤适用于血虚引起的血虚萎黄、眩晕、心悸、便血等证,并适应于阴虚火旺所致心烦、失眠、阴虚燥咳等证。中医认为,消渴病的本质是阴虚燥热,而本品是补血良品,且阴血是同源的,也有良好补阴作用,所以也很适用于消渴病患者。由于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如脾胃薄弱、不思饮食、纳食不消,以及呕吐泄泻者均要慎服。  本品的化学成
期刊
刘书友(化名)62岁,患2型糖尿病3年,一直规律饮食、运动。但目前降糖药物已从1种增加到3种联合使用,可空腹血糖始终没有控制在8.0mmol/L以下。近段时间刘先生自觉皮肤发痒,嗜睡,手脚有麻木感。到医院检查发现空腹血糖9.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2mmol/L,糖化血红蛋白7.9%。医生建议刘先生使用胰岛素,并指出,及早补充胰岛素是目前国际上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最新治疗方案,也是延缓糖尿
期刊
糖尿病瘙痒症是糖尿病皮肤病的一种,常发生于患病之后,也有一些于患病前发生。资料表明,约3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各种皮肤病,而皮肤病的发生与发展又能加重糖尿病病情,因此防治皮肤病对控制血糖非常重要。皮肤瘙痒可分为多发性与局限性两种,前者呈广泛性瘙痒,无原发损害,可同时发作,也可从一处延至另一处,表现为持续或阵发性。饮酒、情绪波动、温度增高、食辛辣厚味等,均能加重病情,常伴抓痕、血痂、皲裂、浸润及色素
期刊
夏天天气炎热,在闷热高温的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及消化、循环、内分泌、神经系统都会发生一定变化。这些变化对糖尿病病人来说,更易出现食欲不振、胃胀、烧心、返酸等消化系统症状。由于进食受到影响,糖尿病病人短期容易出现血糖波动,影响控制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并发症,严重时可造成营养不良,出现饥饿性酮症。因此,这类病人在夏季饮食中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膳食养胃的四个原则    ①可少量多餐,除三餐外
期刊
众所周知,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与饮食的关系密切。不当饮食可成为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原因,相反,健康饮食做到饮食有节,对于防治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可起到积极的作用。如何使饮食有节更好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简而言之,应遵循“少、杂、淡、慢”的规律。    少——饮食减肥    多项研究表明,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80%~9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超重或肥胖。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