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非机动车安全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m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因此,高校校园里学生使用非机动车作为代步工具的现象十分普遍,由此带来的校园安全问题以及校园非机动车管理问题值得管理者重视。以滁州三所高校校园作为分析对象,着重分析当前大学校园非机动车兴起的现状以及背后的内在原因,深入探究高校校园非机动车过度使用可能带来的校园安全隐患及其对校园管理上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非机动车是种速度和价格都比较适中的交通工具,所以很多学生都选择购买非机动车;然而,非机动车给大家带来了许多隐患,如校园交通安全隐患、学生用电带来的人身安全隐患,使校园管理的难度增加;最后,总结出治理途径:先从思想上出发,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购买非机动车意识,然后从管理以及硬件设施入手,即加强校园非机动车管理与规划,同时增加硬件设施。
  关键词:非机动车使用;交通安全;校园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3-0197-02
  一、大学校园非机动车兴起的背景及使用现状
  1.时代背景。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提高,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渐渐地,人们的收入增加了,钱包变鼓了,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满足,然后人们去追求精神生活质量的提升,如现在人们追求的车、房。高校校园这个特殊的区域也追随时代的潮流,自然而然的就会增加非机动车的购买。
  2.客观条件背景。首先,校园区域有限,停车区域不足,但如果步行从居住的地方到学校又太远,所以许多教职工会选择出行方便的非机动车。然后,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校园大以至于出行不便,所以需要交通工具,但自身经济能力有限,无经济收入,又结合自己大学生的身份,所以会选择非机动车来作为交通工具。
  3.非机动车使用现状。对于大多数大学生和其家庭而言,购买非机动车是一件可以接受的经济支出,那么买与不买主要看大学生自身的意愿。现在出现的现象是:以宿舍为单位,只要宿舍中有人购买非机动车,那么就会引起其他室友也购买,尤其对于女生这种“群体生物”。受同学和室友的影响以及自身需要,非机动车的数量空前增加。又由于外卖APP的多样性,大学生订外卖数量大幅增加,从而增加外卖非机动车的数量。
  二、高校大学生使用非机动车存在的问题
  1.人车混行安全隐患大,部分车辆车速过快。随着高校校园的对外开放以及经济和文化全球化,各类车辆和人员都可以进入校园,所以高校校园内人数和车流量都在大幅度地增加。而且师生以及外来人员的活动具有很大的潮汐性,尤其是在上学、放学以及吃饭的时间点上,路上车流和人流达到峰值,不仅有教职工、学生,还有外卖车等。问题是:高校内道路一般均难明确划分机动车、非机动车车道,以至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都在同一条道路上混行,使校内交通安全隐患问题突出,给大学生的安全带来了威胁。与此同时,还有部分车辆车速过快,易发生非机动车剐蹭行人、非机动车互蹭、人车抢道等问题,给学生和师生们带来了极大安全隐患。
  2.车辆停放不规范,影响道路交通和校园美观。由于高校大学生们经常骑车去宿舍和教学楼,所以在这些地方非机动车数量较多,特别集中在上课和放学吃饭这些时间点,但是由于学校空间有限,所以出现了乱停乱放的行为,甚至占用了道路,这样不仅使校园变得不美观,也给师生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但是,校园管理人员也不好管理和疏通人流量,甚至有些学校根本没有管理人员。这无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值得高校去重视和改进,建设美好校园。
  3.电瓶车不文明充电,导致安全隐患。非机动车被频繁使用,但是非机动车数量又很多,那么它如何充电是一个令人值得思考的问题,被调查的样本中,以将电瓶带到宿舍充电、充电桩、私拉电线进行非机动车充电的方式的分别有289、396、189、86,比例分别为55.49%、73.61%、35.02%。可见,大学校园内非机动车充电方式以将电瓶带到宿舍充电和充电桩为主,除此之外,还有的学生反映充电桩的数量太少,所以才会出现不文明充电的现象。将电瓶带到宿舍充电和撕拉电线充电,若用电不当会引发宿舍安全问题和人身安全隐患问题。
  4.闲置非机动车数量过多,严重挤占校园道路空间。由于非机动的价格低廉,所以当非机动車出现损坏时,多数学生因为修理价格不划算或者由于毕业季无法将其带回去,所以选择将非机动车闲置。基于上述两个原因,高校校园出现了很多“僵尸车”,严重影响了校园道路交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园美观,而且还造成资源的浪费。
  5.交通安全意识薄弱。校园活动的主体是教职工和学生、来校访问的学术研究人员以及周边的居民和学生家长,由于他们的教育背景不一,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高校校园的交通事故的发生。比如,少数学生、司机、外卖快递员在校园内高速行驶、逆行,还有少数学生步行也逆行或者走在机动车道上,甚至于低头看手机、听音乐等等,这些问题在高校校园里是很普遍的,由于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导致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频繁发生。
  三、高校大学生非机动车的治理路径分析
  1.规划人车分离的交通路网,控制行车的速度。放学高峰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人堵车、车堵人,互不相让,这是非常不安全的,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校园规划非机动车行驶道路,就可以让人车分开,为双方都增添了安全保障。所以,应将高校校园的道路分为人行道、非机动车行道、机动车道三个部分,这样的道路的划分将更好地服务于师生的教学与学习。除此之外,还应控制好校园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的驾驶速度,可以通过增加校内道路的限速标志,增加减速带,在教学楼、学生宿舍周边设置步行道路,禁止机动车驶入,避免人车混行。对于外来车辆加强管控,对司机提出校园行车要求。   2.加强非机动车的停放管理,美化校园环境。研究发现,大学生们更倾向于在宿舍楼周围和食堂停放非机动车,所以学校管理人员在这些地方增加或者规划非机动车停车位置,减轻校园管理的难度,也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同时也美化了校园环境。此外,也可增加志愿者在放学和吃饭的时间点在宿舍楼周围和食堂站岗,及时阻止乱停乱放的行为。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警告乱停乱放的学生。
  3.增设价廉的充电桩,减少安全隐患。增设价廉的非机动车充电桩是减少乱充电现象的根本原因,充电桩的不足与价格昂贵会使学生们私自充电,会带来许多安全隐患,如私拉电线、将电瓶带回宿舍充电等,这些都伴随着一定的危险,因此增设价廉安全的充电桩还是很有必要的。
  4.将废弃车辆进行分类处理。首先发布公告,告知所有在校生以及毕业生,如果非机动车在学校闲置两个星期以上(除寒暑假),表示车主已经抛弃自己的车。学校将有权对这些闲置车进行处理,按照不可修复、可修复、完好进行分类,不可修复车辆将做废品处理,可修复的车辆进行修理后,可以通过收取小额租金的方式给学生使用,达到爱惜非机动车目的。闲置非机动车占用校园空间资源,处理好“僵尸车”不仅美化校园环境而且减少资源浪费。
  5.增强安全交通意识,绿色出行。学校可以普及学生们有关交通的法律观念和意识,使其自觉遵守相关交通法律法规,使校园管理更加有序。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以安全交通为主题的讲座,将典型交通事故作为案例,让大家引以为戒,以此来加强高校校园内师生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同时,高校领导可以引导学生减少对非机动车的购买,绿色出行。步行既可锻炼身体也可美化校园,减少校园管理的压力。
  四、结语
  校园交通安全和非机动车管理是高校校园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校园交通安全和非机动车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对滁州三所高校进行调查,研究校园交通安全和非机动车管理的现实情况,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针对当下校园非机动车兴起的内在原因以及非机动车的过度使用可能给校园安全隐患和对校园管理上带来的困难。通过规划人车分离的校园道路规划来控制车辆的行驶速度,加强非机动的停放管理,增设价廉安全的充电桩,将废弃车辆进行分类处理,增强师生的安全交通意识,为高校正常的科研、教学、工作、生活秩序提供保障。最后,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减少对非机动车的购买,绿色出行,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安鹭.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厦门大学为例[J].安全,2015,(S1):60-64.
  [2]  李文兵,何志理.高校车辆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企业导报,2015,(19):39.
  [3]  姜元刚,胡瑞丽.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8,(1):42-44.
  [4]  杨文娟.高校校园交通安全问题及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19,(5):43-45.
  [5]  刘波.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研究[J].智库时代,2019,(10):104-105.
  [6]  汪德根,杜金莹.城市双修理念下大学校园开放的困境与突破——以苏州大学为例[J].中国名城,2018,(7):57-64.
  [7]  朱元波.新時代新思想 新使命新征程[N].柴达木日报,2017-12-18.
  [8]  杨红星.城镇居民收入对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影响[J].青海交通科技,2013,(5):44-48.
其他文献
摘 要:民族复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既定目标,实现民族复兴需要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振兴与繁荣。苗族传统伦理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以中华传统文化基本价值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现代社会伦理关系为依托,积极推动苗族传统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转换与发展,对于促进苗族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文化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民族复兴;苗族传统伦理;现代转换;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B82
温度差对中间包内流动的影响将直接中间包内许多冶金过程。在许多水模和数模研究中,中间包被看为一种等温反应器。研究发现,中间包内流动过程对温差十分敏感。物理模型实验、数
以陕西各级电视台2002年抗洪抢险报道为研究对象,从迅速报道、连续报道、深度报道、重点报道4个角度,总结和论述了电视新闻在突发性和灾害性事件中发挥的作用和所采用的报道
摘 要:我国国务院于2014年首次提出了“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因此,通过对新疆玛纳斯县清水河乡的实地调研,分析清水河乡在实施旅游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精准扶贫,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扶贫攻坚战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玛纳斯县  一、玛纳斯县清水河乡旅游资源分析  清水河乡位于玛纳斯县南部山区地带,地势由南向北倾斜,蕴藏着丰富自然资源,风
[摘要] 目的 研究苄星青霉素对早期梅毒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 结果 实验组平均临床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两周后其临床疗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3、6、12、24个月其血清学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早期梅毒患者采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可以明显
脾破裂是腹部外伤的常见损伤,根据损伤程度及個体情况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65例脾破裂患者,现报道如下。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黑龙江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和人才发展战略的实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颁布实施,激发了更多科技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近年来崛起迅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人才
扭立方体连接网络是超立方体的一个变种,它具有良好的递归结构及网络参数,根据扭立方体连接网络的性质研究了超立方体同胚嵌入到其中的问题,得到的嵌入映射是超立方体嵌入到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