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意绵绵,渐入诗境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时,将把握诗人的情感线,潜心品读诗人用词的精妙性定为了教学目标,着力引领学生在诗行中走一个来回,体悟诗者独特的情怀。
  一、 “情”缘导入,步入诗行
  在开课初始,深情的导入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在舒缓委婉的音乐渲染下,学生的情感之门渐渐开启,思绪如河水缓缓流淌,渐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思维的触角伸向诗人的情感世界,牵起了苏轼和西湖的情缘,使得古诗教学的开篇有了一个准确的思想定位和情感定位。
  二、 苏轼的用笔简直“神了!”
  师:读着这28个字,如此生动鲜活的画面就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诗中有哪些字、词带给我们别样的感受呢?请你打开书本,细细地读读,用心地品味,把你感受最深的记下来。
  [交流1] “黑云翻墨未遮山”之“翻”
  生:不知哪位伸仙在天上打翻了一大缸墨汁,“哗”地一下子就泼洒了出来。
  生:我想到了练书法时,墨汁被打翻后在宣纸上,渲染开来的样子,翻滚的速度很快,而且墨在纸上弥漫开了。
  生:这“翻”字用得很豪气,让我想到了苏轼的创作,他不愧是豪放派诗人。
  [交流2] “白雨跳珠”之“跳珠”
  生:如同顽皮活泼的小精灵蹦蹦跳跳的样子,可爱极了。
  生:只有当雨下得很大的时候,雨滴才会溅起,很有弹性的样子。
  生:雨珠叮叮当当地打在船舷上,多像美妙的雨中曲啊。
  [交流3] “乱入船”之“乱”
  生:“乱”字并不乱,反而能衬托出苏轼喜悦的心情,那跳珠是一个挨着一个,蹦蹦跳跳地跑进船内的。
  生:看上去杂乱无章,但实际上充满了生机,这让在一旁观看的苏轼不禁心生喜悦。
  生:没有对跳珠的喜爱,就不会有这样的描写,“乱”是热闹的真实写照。
  [交流4] “白雨”
  生:老师,明明雨是透明的呀,为什么说“白雨”?
  生:那是因为在黑云的映衬下,凸显了雨的白。
  生:我还有一个重大发现,雨在下得大、下得快、下得急的情况下,才会呈现白色。
  师:(小结)一个关键词,一段生动的画面呈现,便可以带给我们如此鲜活的感受,让人不得不赞叹苏轼用笔之精妙。
  生:虽然诗句很凝练,但读来有生动的画面感,苏轼真会写。
  生:苏轼的用笔简直是神了!
  在教学的时候,有意淡化诗意,将教学的视角投向那一处处满含诗情的字或词上,逐步引领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营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渐渐步入了诗境,步入诗人内心,从一字一词中,揣摩诗者心,体会诗者意。
  传神的“翻”字和“跳”字,可以在学生的眼前描绘出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来,有“暴风骤雨”般的来势汹汹,更有“一黑一白”鲜明的映衬,学生在体会作者用词精妙的同时,更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而捕捉到这样的感觉,需要我们去关注那些精当的字眼,发现那些传神的词句。发现、关注、联想和体悟,这些对领悟诗的意蕴、积累语料、掌握表达技巧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当我听见学生情不自禁地感叹“苏轼的用笔真是神了”时,心中不免激动,这不就是学生和诗人心灵相通的时候吗?
  三、 相同的“跳珠”,相连的心境
  师:苏轼早年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屡次被贬,曾任杭州、黄州等地的地方官,晚年又被贬到惠州、儋州这些更为偏远的地区,他离西湖也越来越远,可是他从未忘却过西湖, 十五年后,当他再次来到西湖,提笔写下了《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到处相逢是偶然,梦中相对各华颠。
  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读读这首诗,再看看下方的注释,你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吗?
  生:我发现这首诗和书上的诗都有共同的“跳珠”一词。
  生:这里的重复不是巧合,是苏轼对西湖难舍心情的表现。想到西湖,便想到西湖的雨,想到了蹦跳着的跳珠。
  生:是的,跳珠,就是苏轼对西湖的情感寄托。
  生:相同的是“跳珠”,相连的是苏轼难舍的心境。
  师:“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这就是当时苏轼的心境,这就是当时苏轼的感受。不见跳珠十五年,就是不见西湖十五年,就是苏轼想念、等待西湖十五年。我们也能想象到这十五年间,他一直都没忘记西湖,(板书:情)都没能忘记望湖楼下那场疾雨。
  引入了另首诗词《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拓宽课堂容量的同時,更加深了学生对苏轼独特的西湖情结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深化,更是五十岁的苏轼,在阔别西湖十五年后最真情的流露,最难舍的情愫。通过比对,学生惊奇地发现,“跳珠”在苏轼两首不同的诗句中出现,虽然阔别西湖多年,但是西湖的“跳珠”依然深深印刻在苏轼的脑海和心间。至此,诗的意境和意味便浓浓地弥散开来了,再读“白雨跳珠乱入船”这一句时,学生便会被这种在诗中所裹挟着的情结深深地吸引,久久地沉醉其中。课上至此,便与诗题中“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醉”字相契合了。
  苏轼难以忘记的是西湖,是西湖的雨,是西湖的风,是西湖留给他的记忆。
  (作者单位: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其他文献
最近人民法院在办案中遇到这样一件案例,被视为司法创新典型:被执行人金某由陈某等3名申请执行人分别担保,从金融机构贷款共计300万元后携款出走。贷款到期后,3名担保人履行
“元芳,你怎么看?”“大人,此事必有蹊跷。”2012年,这两句话风靡全国,一时间,从网络世界到现实生活,“元芳”很忙。  学生们并不懂得这段对话究竟有什么深意,也许是耳濡目染,也迷上了。呶,橡皮不见了,“元芳,你怎么看?”;飞蛾闯进教室,直扑电扇,撞扇而亡,“元芳,你怎么看?”;小狗卡西一反常态,郁郁寡欢,“元芳,你怎么看?”……一桩桩事,都“必有蹊跷”。于是,名侦探柯南似的,小福尔摩斯一般,分析
期刊
一、 差异组合,让小组合作互补共进  首先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再进行优化分组。我们班尝试的是7人小组制,每组优等生、学困生各二个,中等生三个,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富于变化的“锥”形。  首先,组长要為每位组员进行编号,并根据组员的特长进行分工,务必做到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其次,组长可将某一个大问题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合理地安排给小组成员;再次,组长自己或指定人选负责对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充分发表
中国产品遭遇贸易伙伴国的反倾销,大有势头越来越猛、品种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之势.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4年5月底,已有34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637起涉及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
2010年,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这一年我的生活经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变化。告别了热闹繁华的广州,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结束了大洋彼岸的留学生活,在机缘巧合之下来到
客家文化具有较为明显的文化生态特点,所以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方面需充分融入文化生态意识.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文化生态的内涵,并通过开发客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建立客
作业管理方法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应用,可对其中出现的效率地下以及资源浪费情况进行有效发现,从而对整个生产作业流程开展分析以及评价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拌混凝土生产
(四)rn潮新市火车站是当时的潮新市最著名的建筑,之所以著名是因为有一座跨越火车道的天桥.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那座天桥自然很简陋,且被当时的燃煤动力火车冒出的黑烟熏得早已
展会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也是反映产品创新趋势的重要窗口。一年两季的yarnexpo纱线展绝对可以说是企业展示、商贸对接的业界盛会,为产业链上下游搭建了信息精准传递与诉求有效对接的良好平台。2018中国国际纺织纱线(秋冬)展览会将于10月15~1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8.1号馆举办,展会规模26000平方米,参展商逾400家。本届展会将有哪些新产品亮相,参展商为此做了哪些准备?本刊作了提前梳理,
期刊
在过去的10个月里,美国的很多RFC(财务顾问师)提到关于养老金研讨会的一些不好的消息——参会的人数直线下降。他们努力用各种方式如直接寄送邀请函、邮寄明信片等邀请,但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