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中的应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b26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中开展微课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的机会,尽量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去思考、去讨论进而完成学习任务、达成目标。通过微课的教学以后,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积极,讨论、展示、抢答、讲解,忙的不亦乐乎。多年来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自主探讨知识的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习成绩也普遍看涨。通过自己多年在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中巧妙利用微课开展教学活动积累的经验,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微课的运用可以自己制作或选取网上优秀微课资源
  小学数学微课的制作和选取要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预设,选定微课的制作内容,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 在网上选取图片、音乐、影视等微课资源,创设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微课教学设计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语言要简明扼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突出主题,突出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同时在制作微课时要考虑动画的整体效果,根据主题内容体现要突出知识点。
  二、开展微课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许多知识点与生活息息相关,微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教学知识点零碎,表现形式直观,声音、图形、文字相结合,生动形象,学生乐于接受,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微课虽小,但知识内涵丰富,教学意义巨大,通过微知识、微学习,形成大道理、大智慧。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信息,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的教学时,借助微课展示“牛奶盒中牛奶量的多少”,引出“長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将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利用微课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数学知识,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教学数学公式的由来及数学家的科学研究故事时,以微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学生体验数学情境、感受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思想、思考数学问题,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微课能在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中有效突破重点和难点
  小学数学知识到了中高年级越来越抽象,重点、难点是学生建构知识结构的障碍,为了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可以将重难点问题设计成微课程的形式展示出来,有针对性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我在教学“认识方程”时,先出示称樱桃的情境图,这儿有一个樱桃,这个樱桃的质量是多少呢?我们一起用天平称出它的质量,提供给咱们的砝码有5克、10克、20克这样几种。我们要怎样称出樱桃的质量呢?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在小组交流学习中有许多不同的答案,这时,我不急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视频中,教师在天平左盘放一个樱桃,右盘放一个10克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从而得出:1个樱桃<10克。再往天平左盘加一个5克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从而得出:x+5=10。通过微课视频,使学生明白,只有在天平平衡的时候,天平的两边才相等。从而找出方程的等量关系。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具体,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利用微课解决了数学问题,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微课的引入使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丰富教学内容,课堂授课更加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潜移默化地教授学生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四、利用微课在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中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过程中,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在微课视频中展示学习内容,设置悬念或疑问,促进他们自主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进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时,我在微课视频中展示一副公园的图片,包含以下内容:一共有4个长凳,每个凳子上坐4个人;有3个秋千,每个秋千上坐2个人,让学生分别计算出长凳、秋千、上各坐多少人?看完微课视频后,让学生独立思考,他们都能够自主列出算式:4+4+4+4、2+2+2。然后我接着设置疑问:一个一个数字相加比较麻烦,有什么简便的方法? 指导学生在小组里开展讨论,通过小组交流后,引出乘法教学,从而顺利地从加法过渡到乘法教学,提升了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 “包装的学问”时,先提出数学问题,怎样包装才能最节约包装纸?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利用长方体学具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学习,通过交流学习,每个小组都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时我利用课前准备的微课课件,展示长方体的六个面,不同的面组合包装它们的表面积就不一样,让学生真切感受空间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微课产生了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为教师课堂教学创造了便捷条件,微课在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交流学习的情境,再现生活,使学生融入问题环境,变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充分地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才能体现出实效性。
其他文献
在实际教学中,数学老师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背乘法口诀总是记不住,导致乘法和除法计算出错;有一部分学生按顺序一个挨着一个背时,怎么都背不顺,觉得那么多乘法口诀太难背了;有些学生能背,但随意抽出一个就未必答得出。诸如此类原因,导致在计算时经常出错,计算速度变慢,甚至有个别学生把背口诀当成一件苦差事,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  在教学中,我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找规律,巧记忆→背诵口诀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期刊
自古以来,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应该成为学生发挥自己潜能的地方。然而,许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习惯于沿袭固定的模式,我们教师热衷于扮演权威的角色。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无选择的接受,这种模式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反感。所以我们不能把“教学”单纯地理解为教师教,学生学,应改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传统关系,建立“教与学”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分成两部分;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
期刊
一、背景介绍  中央空调系统是现代大型建筑物不可缺少的配套设施之一,其电能消耗非常大,占建筑物总电能消耗的比重也很高。在传统的空调制冷系统设计中,设备选型都是按最大负载并增加一定余量设计,但在实际运行中满负载下运行的情况非常少,大部分时间负载都在70%以下运行。中央空调系统中冷冻主机的负荷能通常随季节气温变化自动调节负载,而与冷冻主机相匹配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却不能自动调节负载,几乎长期在平均流量
期刊
学生获得发展的课堂教学才是有实效性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即获得了“三维”教学目标,也就在课堂中获得了实效。  实效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就是教学的效益。教学的效益主要表现在课堂上,也就是说,实效性的起码要求是一堂好课,那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呢?我记得崔峦老师曾说过的的话: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好课首先要真实。真实,就是尊重学生实际,尊重教学实际
期刊
一、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早期阅读教育的本质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教授周兢从成熟阅读和幼儿早期阅读能力之间差异的比较入手,说明了早期阅读的本质。她认为,早期阅读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满足幼儿生活及成长的需要,促进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为成熟阅读奠定基础。幼儿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读物,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
期刊
剪纸艺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在民间广为流传,深为人们喜爱,为此,剪纸成为诸多学校必选的校本课程之一。笔者的学校也确定“滨州剪纸”为学校的校本课程。那么,习作教学能否与剪纸教学有机整合,促进学生快乐表达呢?笔者首先分析了剪纸艺术与习作的相近点:  一、表现形式虽不同,但二者本质一致  剪纸是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感悟,运用剪裁的手法,以剪纸作品的形式
期刊
一、各课教学是渗透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各科课堂教学是开展德育教学中即自成体系又相互渗透的基本途径,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渠道作用。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如一年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思想教育很强的文章,《我是中国人》这篇课文的思想胜利美的意境,使学生在意境美,语言韵律美和惊人的创造精神,从而净化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爱国情操,使学生从中悟出,我爱自己祖国,向往祖国的大好河山,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
期刊
目前将河灯文化引入美术课堂的凤毛麟角,甚至没有可以查阅的课题实例。河灯文化是民族文化,是地方民俗,“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将它用到美术课堂中,让孩子们切身去学习河灯文化应该是最有效传承这种文化的途径。并且能有实效有影响力地利用并发展这一民俗文化,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  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渠道,课堂的变革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进程与实效性。我们提出这一课题进行开发与研究,希望能亟以改善目前
期刊
一、当前评课的现状  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口教授曾说:“听课与评课是一种教师的日常专业活动,一种专业学习活动,一种合作研究活动。”但是在当前的听评课活动中,许多教师并没有表现出一种专业水准,反而很随意;并没有传达出一种学习气象,反而是一种负担;也未显示出热火朝天的合作研究倾向,反而是一种貌合神离、不合而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教师没有内驱力,评课计划性不强  大部分教师评课没有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