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评课的内涵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前评课的现状
  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口教授曾说:“听课与评课是一种教师的日常专业活动,一种专业学习活动,一种合作研究活动。”但是在当前的听评课活动中,许多教师并没有表现出一种专业水准,反而很随意;并没有传达出一种学习气象,反而是一种负担;也未显示出热火朝天的合作研究倾向,反而是一种貌合神离、不合而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教师没有内驱力,评课计划性不强
  大部分教师评课没有内驱力,他们或为考核而听课,追求课的数量;或为任务而听课,完成领导的要求。他们听课没有计划性,学校有组织,不得不去,这种听课不是出于自身专业的发展,纯粹是一种应付。
  (二)教师没有专业引领,评课随意性大
  听什么,怎样听,为什么听;评什么,怎样评,为什么这样评。许多教师对这些问题没有搞清楚,仅凭一腔热情进入课堂,看到了教学现场气氛活跃就說符合目标,却没有考虑有效还是无效,仅凭一些理论支撑着听评课,而无丰富的听评课专业理论武装自己,随意性太大。
  (三)教师没有研究氛围,评课低效化
  评课活动是教师相互合作、发思、提升的过程,是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当前许多评课活动没有研究氛围,或是一言堂,别的教师难以参与其中;或是好好先生,报喜不报忧;或是大而全,评和没评差不多,使评课活动低效甚至无效运转。
  二、评课的重要性
  评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评课是教师互相学习、切磋教艺、研究教学的重要措施,也是教育业务部门特别是学校领导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的方法之一,因此听课后的评课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研科研作用
  评课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既是一个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升华为理论的过程。在评课中可以学习吸收大量的教学理论和经验,在执教中去运用。也可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概括形成理论。如此循环反复,教师的专业成长必然会有所提高。
  另外,评课也是同行间进行教材分析、教法研究、教学经验交流的一种好形式。一位哲学家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是两个思想。”所以,教师之间开展听评课活动,就能达到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艺的目的。
  (二)激励发展作用
  通常就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来说,可能有两条路可走(从相对意义来说)。一条是磨道式的循环,是走一条自我封闭的教学发展道路;一条是螺旋式上升,采取的是对外开放,对内改造的策略,是教学能力发展的道路。评课对开阔教师的视野,激励他们上进,发展他们的教学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引导教师走教学能力螺旋式上升的道路。
  (三)教学诊断作用
  学校领导抓教师的教学有各种各样的途径。其中最主要的是临床指导。所谓临床指导是指学校领导深入到教室中去,诊断教师教学中的毛病,评估教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一种具体技术。“临床指导”的操作技术包括观察前活动、课堂观察、观察后材料分析与交谈等三个阶段。
  评课就有“临床指导”的性质。有针对性地去听课,在评课时,对课做出综合分析。分析过程中,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问题。对教师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教学程序的设计诸方面做一透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具体改进的意见。这是一个“诊──断──治”的过程。
  三、如何把握评课的实质精神
  评课与课堂教学是紧密相连的。没有评价的课堂教学是不完整的,特别是公开教学课。公开课活动本身是一种教学行为研究方式和手段,为的是研究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的策略、方式、方法,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和评价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开课活动就应当是课堂教学的研究活动,打开课堂的大门,让大家听、看、议、评,通过真实的课例,学习、运用先进的课程理念,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予以贯彻。从这一意义上看,公开课应当是研究课,他与评课是完全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评课正是以公开课为载体,是公开课的目的得以实现的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即使是单独的课堂教学也是离不开评课的。教师在每上完一节课后就及时地反思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对自己的教学作出一个合理的、恰当的评价。这样课堂教学的水平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评课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针对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对授课教师。评课时敷衍了事,实际是对授课教师的不尊重,不负责任。而评课时的不负责任,很有可能就造成授课教师在教学方面丧失自信心而不求上进。另一方面是对听课教师自己。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再不好的课,总有其闪光点。作为听课教师不负责任的评课实际上就表明你也没有发现别人的优点。因此在不自觉中也就丧失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这种不负责任很可能导致自己在教师心中的地位下降。有人说:“强烈的责任感能战胜一切,可以说,一个人只要坚守责任就能达到目的。”“责任给人以快乐。”所以,一位教师应把评课化为一种责任,视评课为听课或上课后的必要条件。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也将让自己获得智慧,获得快乐。
  评课是一种艺术。其目的在于求和谐,求愉快,求发展。它是在充分地尊重别人的基础上说服别人,让人心悦诚服,使自己得以提高,得以展现自己能力的艺术。既然评课是一门艺术,那就必须掌握评课的技艺:一是从实际出发,让授课人最大限度地接受你的意见;二是评课时要充分尊重授课人的智慧和情感;三是评课不是强迫教师重新构建什么,而是帮助教师完成自己的想法;四是评课时要使教师们听得高兴,并从中得到启发与收获。
  评课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包含着远大的教学理想、高尚的做人情操、美好的心灵、质朴的思考等。这种精神没有完美的包装,没有豪言壮语,是教师发自内心深处的对教育艺术的追求,对人生价值的朴素而又简单的阐释。评课是对教学过程的探索过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一种境界。既为人师,就应抛开其他荣辱,全心全意地把自己奉献给当初选择的事业。
  总之,评课不应该是一次简单的教研活动。只有从较高层次上认识评课,评课才会产生实效,学校才会得到发展,学生才会得到收获。
其他文献
按照国家教育部出台的规定,音乐教学属于高中的必备教学课程,音乐教学中以音乐欣赏课程为主要教学内容。音乐是集合听觉、情感于一体的艺术。音乐欣赏课是高中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艺术类教育课,作为音乐教学内容之一的欣赏教学,做好了高中生的音乐教学活动,尤其是音乐欣赏课程,十分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感情、增长学生的知识及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友爱的精神,利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结
期刊
在实际教学中,数学老师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背乘法口诀总是记不住,导致乘法和除法计算出错;有一部分学生按顺序一个挨着一个背时,怎么都背不顺,觉得那么多乘法口诀太难背了;有些学生能背,但随意抽出一个就未必答得出。诸如此类原因,导致在计算时经常出错,计算速度变慢,甚至有个别学生把背口诀当成一件苦差事,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  在教学中,我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找规律,巧记忆→背诵口诀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期刊
自古以来,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应该成为学生发挥自己潜能的地方。然而,许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习惯于沿袭固定的模式,我们教师热衷于扮演权威的角色。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无选择的接受,这种模式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反感。所以我们不能把“教学”单纯地理解为教师教,学生学,应改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传统关系,建立“教与学”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分成两部分;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
期刊
一、背景介绍  中央空调系统是现代大型建筑物不可缺少的配套设施之一,其电能消耗非常大,占建筑物总电能消耗的比重也很高。在传统的空调制冷系统设计中,设备选型都是按最大负载并增加一定余量设计,但在实际运行中满负载下运行的情况非常少,大部分时间负载都在70%以下运行。中央空调系统中冷冻主机的负荷能通常随季节气温变化自动调节负载,而与冷冻主机相匹配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却不能自动调节负载,几乎长期在平均流量
期刊
学生获得发展的课堂教学才是有实效性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即获得了“三维”教学目标,也就在课堂中获得了实效。  实效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就是教学的效益。教学的效益主要表现在课堂上,也就是说,实效性的起码要求是一堂好课,那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呢?我记得崔峦老师曾说过的的话: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好课首先要真实。真实,就是尊重学生实际,尊重教学实际
期刊
一、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早期阅读教育的本质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教授周兢从成熟阅读和幼儿早期阅读能力之间差异的比较入手,说明了早期阅读的本质。她认为,早期阅读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满足幼儿生活及成长的需要,促进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为成熟阅读奠定基础。幼儿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读物,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
期刊
剪纸艺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在民间广为流传,深为人们喜爱,为此,剪纸成为诸多学校必选的校本课程之一。笔者的学校也确定“滨州剪纸”为学校的校本课程。那么,习作教学能否与剪纸教学有机整合,促进学生快乐表达呢?笔者首先分析了剪纸艺术与习作的相近点:  一、表现形式虽不同,但二者本质一致  剪纸是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感悟,运用剪裁的手法,以剪纸作品的形式
期刊
一、各课教学是渗透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各科课堂教学是开展德育教学中即自成体系又相互渗透的基本途径,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渠道作用。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如一年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思想教育很强的文章,《我是中国人》这篇课文的思想胜利美的意境,使学生在意境美,语言韵律美和惊人的创造精神,从而净化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爱国情操,使学生从中悟出,我爱自己祖国,向往祖国的大好河山,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
期刊
目前将河灯文化引入美术课堂的凤毛麟角,甚至没有可以查阅的课题实例。河灯文化是民族文化,是地方民俗,“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将它用到美术课堂中,让孩子们切身去学习河灯文化应该是最有效传承这种文化的途径。并且能有实效有影响力地利用并发展这一民俗文化,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  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渠道,课堂的变革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进程与实效性。我们提出这一课题进行开发与研究,希望能亟以改善目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