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早读课效率的方法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遍认为早读课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阵地,是课堂必不可少的延续与补充,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绝佳时间,也是决定学生语文成绩好坏的关键环节。笔者认为,灵活运用两种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早读课效率:即丰富内涵法和拓展外延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早读课;方法;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37
  普遍认为早读课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阵地,是课堂必不可少的延续与补充,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绝佳时间,也是决定学生语文成绩好坏的关键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朗读的重要性和意义:“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可是语文教师面对一天天的早读课,更多的只是准时到岗而已。多数教师对学生所读的内容,朗读的方式,多是放任自流,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农村基础差的学生较多,他们怕读错不敢大声读,个别甚至不读;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只是信手翻开,兴趣所至,吼上几声,眼到口到而心未到。这样的早读课不但会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开小差,搞小动作、说话。笔者关注到这个现象后,就如何提高语文早读课效率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笔者认为,灵活运用以下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早读课效率。
  一、丰富内涵法
  1. 扩充内容法
  所谓内容扩充法,就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的要求,优化初中三年六个学期的诵读篇目,这些篇目就作为每学期语文早读的必读篇目和重点篇目,这里面包括了课内外的古诗文和课本要求背诵的现代文。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师的智慧,根据课标和中考考纲要求,结合农村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早读课诵读内容。如现代文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和课文注释里的字词,文言文的重点虚实词的释义,教师精选的部分现代文的优美而有写作示范作用的段落等。
  2. 丰富形式法
  据调查,笔者所在学校语文早读课朗读的形式十分单一,大多班级采用学生个体自由朗读的形式,这种朗读形式存在突出的弊端:(1)学生朗读的目标性不强,容易懈怠,朗读效果差。(2)更重要的是学困生朗读障碍多,有语音障碍,如不会读的字词很多,造成读不下去;也有心理障碍,主要是自信心不强,害怕读错了被同学嘲笑而不敢开声读或朗读音量过低。这十分不利于学困生的成绩提高。对于农村初中来说,学困生会更多,这更加凸显出学生个体朗读的弊端。为此,有一些班级语文早读课也会采用全班集体朗读的方式进行,意图是帮助和带动学困生一起朗读。这种方式看上去“热闹”,好像每个人都在大声而积极地朗读,每个学生都照顾到了,似乎很“高大上”。但这种朗读形式也存在突出的弊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都不同,如一些旧的诵读内容,成绩较好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还跟着集体读不是浪费时间吗?新的诵读内容反而没足够时间朗读了。这是照顾了学困生,拖住了学优生啊!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刻苦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他认为,许多学生之所以未能取得最优异的成绩,问题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于他们各自特点所需要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因此,只要创造出适当的教学条件,全面地、最大限度地开拓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就能最终达到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学习”的目的。
  由此可见,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保持不同的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因材施教,语文早读课朗读形式就不能一刀切,必须是多种朗读形式灵活而综合运用,才能取得效果的最大化。笔者认为,语文早读课应采用集体朗读、个体自由朗读、分小组朗读、背诵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并根据班级实际合理安排,灵活组织。
  ①集体朗读。这种朗读形式有助于帮助学困生克服朗读的读音障碍和心理障碍,农村初中学困生众多,采用这种朗读形式非常必要。采取这种朗读形式,应设置一名领读员(一般为语文科代表),负责宣布集体朗读内容及页码等,并“起头”朗读。笔者一般在预习新课时采用这种朗读形式,时间以五分钟为限。
  ②个体自由朗读。这种朗读形式有利于克服集体朗读忽视个体差异的弊端,能充分调动“我要学”的中上层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他们可以根据语文教师的朗读和背诵要求,结合自身背诵的进度与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进行朗读或背诵。这能极大地提高早读课的效率。
  ③分小组朗读。笔者提倡这种朗读形式的意图就是克服以上两种朗读形式的各自弊端,即集体朗读“照顾了学困生,拖住了学优生”,而个体自由朗读则是“培养了学优生,忽略了学困生”。为此,笔者是这样分组的,50人左右的班级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8-9人,其中上层生2人、中层生2-3人、学困生4-5人。每次上语文早读,全班集体朗读结束,马上进入分小组朗读:中上层生中有1人带领4-5人的学困生进行小组集体朗读(中上层生的带读人选采取轮值制,每次早读课轮值一人),其余的3-4名中上层生则进行个体自由朗读或背诵朗读。小组集体朗读主要读的内容是语文教师已讲授过的要求朗读或背诵的课文或其他材料。
  ④背诵朗读。提倡这种这种朗读形式,是根据语文科的特点来确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并对每个学段都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文。其中第四学段即初中阶段就要求“背诵优秀詩文80篇(段)”并附录有背诵推荐篇目。为此,笔者给学生制定了每学期的背诵篇目,并采用到背书小组长处背书后登记公示制度、教师抽查和定期默写制度来督促学生进行背诵和默写。这种朗读形式是指学生个体朗读,包括以背书为目的的练习背诵的朗读和到背书小组长处背书的朗读。   ⑤合理安排,灵活组织。语文早读课应采用多种朗诵形式。那么,各种朗读形式应如何结合起来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朗读内容和形式做出合理安排,灵活组织学生进行早读。笔者认为,朗读形式的安排应该相对固定,但每节早读课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微调的主要是朗读内容。换言之,语文教师应该对每节早读课进行备课。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早读课的效率。笔者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是这样安排朗读形式和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早读的。第一阶段是全体学生集体朗读,朗读内容是本星期新教授的经典课文,(选段)或当天即将教授的课文,时间约5分钟。第二阶段是分小组朗读(包含学困生的小组集体朗读和中上层学生的个体自由朗读),朗读内容是本学期已经教授的要求背诵的内容,时间为10分钟。第三阶段是背诵朗读,时间为10分钟。
  3. 展示与评价法
  顾名思义,“展示”就是让某篇目朗读较好的学生示范朗读或分角色朗读较好的小组示范朗读,目的是通过优秀的朗读示范来树立榜样,带动提高全班整体的朗读水平;而对朗读较好的学生也起到一种表扬和促进的作用。展示朗读的时间可设在早读课前5分钟或当天语文课前5分钟。朗读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背诵规定篇目多少的数量上的评价,辅以展示朗读作为质量上的评价。笔者的做法是:在教室后墙设立“语文背诵龙虎榜”,即时记录每位学生的背诵进度和展示朗读的篇目。
  二、拓展外延法
  大多数初中学校只是在早上第一节正课前设立早读课,一般是20-30分钟。而专门用于语文朗读的早读课,一周就只有2-3节。笔者认为,对于语文课来说,朗读的时间太少了,要提高语文早读课的效率,语文早读课必须突破“早”的局限,想方设法拓展学生读书的时间。
  笔者的做法:在学校层面,建议学校在学生晚修前设立“晚读课”,时间是20分钟,并规定一定的时间用于语文朗读。这个建议学校已经采纳并实施。在班级层面,要求学生在每天语文课前5分钟在语文科代表的组织下进行集体朗读,这既能增加语文读书时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的意识;又能让学生迅速调整好心情,进入学习状态。这种做法已经得到大多数语文教师的认可,并在大部分班级开展。在学生层面,笔者要求学生晚上利用20分钟时间进行语文朗读,记忆和练习背诵规定篇目的内容,以利于语文早读课时能迅速到背诵小组长处背书。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只有高度重视语文早读课的作用,对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早读课制定合理的计划并对每一节的早读课都进行“备课”,再灵活运用以上方法,就一定能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早读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易 彬.掌握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運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作者单位:广东省封开县罗董镇初级中学 526500)
其他文献
家蝇天蚕素(Mdmcec)分子量约为4.0 kDa,由31~3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病毒、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望发展为新一代肽类抗生素。本论
摘要:历史是故事的一部分,历史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关注,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将历史故事与历史教学相结合,不仅具有实用性,同时也让历史教学变得有趣。本文对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历史故事在其中的灵活应用,力求为以后此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
为了研究不同处理的‘安哥诺’李果实冷藏期间糖、酸含量及其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本文以‘安哥诺’李(Angeleno)为材料,分别用1-MCP和乙烯进行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H
1.岩栖蝮蛇类凝血酶纯化以及初步晶体学研究: 蛇毒是由蛇的毒腺分泌的一种天然蛋白质,含有多种蛋白质、多肽、酶类和其他小分子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蛇毒能够以多种方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要:在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师授课方法不恰当等,导致学生对地理学习不够重视,地理教学效率低下。而现阶段的地理学习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地理;有效性;提升策略  中图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是桑天牛(Apriona germari)的卵期寄生蜂。在自然条件下,其林间寄生率可达50%。本论文从行为生态学和化学生态学的角度,对桑天牛长尾啮
对内蒙古及其邻近地区叶盲蝽亚科斜唇盲蝽属及欧盲蝽属昆虫进行了较系统的整理和分类研究,内容包括两属昆虫的种类分布,形态特征,外生殖器的解剖比较等。发现内蒙古叶盲蝽亚科斜
本研究以筛选高效产褐藻酸酶菌株、研究酶的生物学效应、酶学性质及酶法降解褐藻胶制备褐藻胶寡糖为基本目的和出发点,从海洋环境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产褐藻酸酶的菌株s4。
基因组印记是指来自双亲的等位基因通过DNA或组蛋白的表观遗传修饰而产生的亲本等位基因差异表达的现象。父源等位基因沉默,而母源等位基因表达的基因称为父源印记基因;反之,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