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岩栖蝮蛇类凝血酶纯化以及初步晶体学研究:
蛇毒是由蛇的毒腺分泌的一种天然蛋白质,含有多种蛋白质、多肽、酶类和其他小分子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蛇毒能够以多种方式影响血液凝集和血小板功能。其中的类凝血酶作为蛇毒中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在血液凝集中起关键性的作用。但与凝血酶不同,类凝血酶只作用水解血纤蛋白原链A或者链B的其中一个,而且不能激活体内凝血因子ⅩⅢ,因此不形成交联的血凝块,形成的非交联纤维蛋白能立即被纤维蛋白溶解酶彻底降解,从而使体内纤维蛋白原降低,这些特点使得该酶在治疗血栓类疾病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岩栖蝮蛇(Gloydius saxatilis)是中国北方毒性最强的蝮蛇之一,我们使用DEAE,Phenyl和CM液相色谱,从岩栖蝮蛇中分离纯化了类凝血酶Saxthrombin。SDS-Page测量蛋白的分子量在30kD左右,通过悬滴液相扩散方法,我们获得了高质量的Saxthrombin晶体。晶体衍射分辨率可达到1.43A。已经完成了晶体衍射数据的收集,晶体空间群为C2,晶胞参数为a=97.234 A,9=52.208 A,c=50.103A,β=96.724°。根据Saxthrombin的分子量和晶胞体积估算Matthews coefficient为2.13A<-3> Da<-1>,容剂含量为42.4%,一个不对称单位里面只有含有一个蛋白质分子。高分辨率晶体衍射数据的收集为进一步的结构解析和结构功能关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2.SPF31 的表达、纯化:
热休克蛋白(Hsp)是一类分布广泛的进化上非常保守的蛋白家族。在细胞热休克或者其他应激情况下,热休克蛋白对于细胞的生存是必须的。热休克蛋白参与广泛的功能,包括调节蛋白折叠和降解、跨膜转运和大分子蛋白组装。
而其中的DnaJ/Hsp40蛋白最初发现于大肠埃希氏杆菌,在真核生物中称为Hsp40,是DnaK/Hsp70亚类的辅助因子,是在调节其分子伴侣Hsp70蛋白的活性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普遍认为Hsp70蛋白的分子伴侣活性由HSP40/DNAJ家族通过激活ATP酶活性调控。
本文中研究的SPF31是Hsp40家族,C亚家族的成员。我们构建了SPF31-pET22b质粒,将其转入BL21(DE3)中进行扩大培养。SPF31在IPTG诱导下大量表达为可溶蛋白,经纯化后约为95%的纯度。我们正在尝试得到其晶体,以期研究Hsp40家族相关蛋白的结构功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