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短视频: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路径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kki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新华社推出“中国为什么能”(#HowChinaCan)系列数据新闻短视频,为祖国献礼,短视频以每集3分钟左右的时长,客观翔实的数据以及生动鲜活的画面,打造出便于受众理解的短视频新闻产品,回答了國际社会最为关切的中国问题,在海内外观众群体当中引发强烈反响。

一、叙事以小见大,聚焦客观事实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短视频作为传播高效、使用便捷的一种新兴网络视听产品迅速崛起,在资讯传播、知识分享、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新华社积极布局和大力发展国内外短视频业务,发布了“中国为什么能”系列数据新闻短视频。此次系列短视频的上线也是新华社借全景展现中国发展奇迹,讲好中国故事,回应国际质疑的关键一步。
  1.贴近国计民生,双语种交流互动。“中国为什么能”系列数据新闻短视频聚焦快递服务、移动支付、义务教育、农村建设、服装制造等重大民生议题,通过一个个紧贴百姓衣食住行的实际案例,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的发展壮大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人民勇敢勤劳的品质。例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提到:“近代史上,每一个中国政府必须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但在当时,还没有一个政府能够成功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7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中国不仅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还确保了人们能吃得好,吃得放心。在“中国为什么能”系列数据新闻短视频中,新华社以“养活14亿人,中国为什么能”为题,探讨了中国在发展科学增产,保障粮食供应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该集视频充分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做出的正确选择,有力回应了某些西方国家的质疑。目前,“中国为什么能”系列视频已在海外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上线,有中英双语版本,海内外受众均可直接观看。
  2.“干货”镜头记录,第一现场全还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手段的进步,西方话语霸权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蔓延。在这一背景下,搭建起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从第一视角还原真实中国的发展场景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款数据新闻短视频产品,“中国为什么能”系列短视频不仅突出可视化数据呈现,也强调极具真实性、震撼感的镜头表现力。在“让14亿人不仅‘穿暖’而且‘穿好’,中国为什么能”短视频中,新华社不仅调集现有资源,将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老照片运用到短视频当中,还深入浙江小镇桐乡、苏州化纤生产车间、山东纺织企业等多地,进行了实地走访拍摄,使这条3分多钟视频的整体呈现更具历史沧桑感和真实感。
  为突出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新华社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能集中反映中国社会进步的快递服务业和移动支付技术等意象。新华社以官媒身份,担当对外话语主体,打造场景式的传播方式,扩充话语表达的丰富性与层次性;通过讲述基层故事和百姓生活,描摹中国社会整体变迁。目前,快递服务已经渗透到中国百姓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一年收发500亿件快递,中国为什么能”短视频中,新华社走进快递员的实际工作场景当中,以个体视角记录每一件快递收发的真实镜头。当然,中国快递物流业的迅速崛起靠的不光是一支强大的快递人才队伍,还有先进的快递分拣技术和系统庞大的物流网络。在“中国为什么能”数据新闻短视频中,这些抽象的概念都通过“干货”镜头的方式表达了出来。例如,现代化的快递分拣流水线,操作迅速便捷,节省了40%的人力,还提升了近50%的人工操作效率。视频中,镜头记录了各种各样的快递配送方式,包括公路、铁路、水路以及航空运输;快递分拣车间里,机器人通过精确的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进行着快递分类工作。这段2分半钟的视频以恢宏的场景对外展现出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建设现代化物流网络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
  3.“可视”数据驱动,专业翔实显“优势”。“中国为什么能”系列数据新闻短视频每集平均时长在3分钟左右,但内容量大,传递信息多。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更新迭代,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受众选择在手机端观看新闻短视频。考虑到屏幕尺寸小,如何将如此多的资料融进3分钟的短视频,同时又要以清晰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受众,这就成为一个难题。为此,“中国为什么能”系列短视频制作团队将数据作为系列短视频的核心,大量使用图表模型的设计方式,从而最大限度简化内容表达。在这一系列短视频生产中,除了常见的编导、美编以及制作外,新华社还专门配备了数据技术岗位,邀请瞭望数据媒体研究室全程负责数据的搜集、整理、校对以及数据表格模型设计,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视频中,数据技术团队采用了大量现代化、国际化的数据图表模型,根据具体呈现效果需求,对图表进行了定制化设计呈现。最终,“中国为什么能”系列短视频中运用了大量立体化、动态化的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既方便不同时期数据的对比,又清晰明了、直观易读。例如,在“让14亿人不仅‘穿暖’而且‘穿好’,中国为什么能”一集中,为解答中国如何制造服装这一疑问,数据团队结合条状图和折线图两种形式,将中国2012年至2018年间每一年的棉花产量以及整体棉花产量走势都展现了出来。视频中的图表样式新颖、色彩明快、搭配多样,加上字幕的辅助,更易于受众在短时间内观看和理解视频内容。网络和各类移动设备的出现加速了全球资讯传递。身处海量信息之中,数据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新闻媒体更加精炼高效地处理和传递信息,掌握全球“数据话语权”。

二、自主权威发布,内容精、易传播


  新华社“中国为什么能”系列数据新闻短视频全部由新华网权威发布,每集短视频均配有单独的文字稿版本解读,方便用户在各种场景下进行浏览阅读。针对海外主流社交媒体平台,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也发布了专门的英文版本短视频#HowChinaCan,以官方视角精准翻译和解读视频信息,主动对接国际关注话题,自主讲述中国故事,极大拓展了新华社在国际媒体舞台上的声量。
  1.对接国际关注议题,精准把握传播时机。2020年5月下旬,备受瞩目的全国“两会”顺利召开。尽管会议顺利进行,但此次“两会”却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于遭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被迫延期。2020年1月到4月,面对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中国政府第一时间采取行动、积极应对。目前,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基本阻断了疫情在本土范围内的传播,社会经济秩序正在加快恢复。此次“两会”的成功召开,为全国各族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维护国内团结稳定繁荣再注入一剂强心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之中美紧张局势的不断升级,使得2020年全国“两会”成为海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例如,外国媒体对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召开全国“两会”,以及国家领导人在此次会议召开过程中传递出怎样的信号十分关注。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新华社独家上线了“中国为什么能”两会专题系列数据新闻短视频,第一集着重解读了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召开“两会”这一问题,涉及“两会”意义、内容以及目标等,以官方视角全方位解读了中国“两会”。通过“中国为什么能”两会系列短视频,新华社向外界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2020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此刻召开全国“两会”,是凝心聚力,确保按时完成重大目标任务的关键之举,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系列报道接续呈现,密切关注社会动向。除了“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开两会”外,新华社“中国为什么能”系列短视频还聚焦了“政府工作报告为何如此重要”“什么是全面小康”等内容,积极关注国内社会舆论动向,回应海外媒体最关注的焦点问题,打造两会关键词系列化报道。例如,《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每年全国“两会”的焦点之一,一直备受国内外媒体关注。这份报告就如同政府工作的成绩单和计划书,意味着我国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中国将优先稳就业、保民生,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和“六保”。 这份近一万字的报告凝聚了各方智慧和意见,反映了社会各界的诉求,已翻譯成英文、德文、日文、俄文等多种语言版本。与建国70周年系列数据新闻短视频不同的是,全国“两会”专题报道专业性更强,融入了不少政策法规和专业术语。为了让这些内容更具易读性,新华社“中国为什么能”“两会”系列数据新闻短视频更注重数据直观性,多采用简短的文字数据,同时满足了中英文母语者的理解需求。视频中还大量配以手绘插画和拼贴简报式图片,内容可读性大大增强。
  3.海外平台直效分发,提高国际传播声量。新华社在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海外主流社交媒体上均开设了官方账号,并第一时间在这些平台上发布了“中国为什么能”系列短视频。例如,在Facebook平台上,“养活14亿人,中国为什么能?”短视频的浏览量就超过10万次,“一年收发500亿件快递,中国为什么能?”单条短视频浏览量超过6万次,各平台中文版视频浏览量更超过亿次。目前,该系列视频凭借着客观翔实的数据信息和生动真实的画面,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引发了积极强烈的反响。不少海外观众在观看“一年收发500亿件快递,中国为什么能?”后表示,中国的国土面积如此广阔,却能够实现快递业务全覆盖,实在是不可思议;还有观众表示,只有通过官方媒体积极对外展示,其他国家的人民才能对中国有更全面的了解,他们十分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来中国游览。由此可见,新华社“中国为什么能”系列数据新闻短视频为国内外受众全方位了解中国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事实依据。

三、小结


  短视频产品在国内外互联网视听类产品中迅速崛起,对新媒体格局和主流舆论生态产生了深刻影响。新华社聚焦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来,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点滴改变,折射出中国改革发展带来的重大社会变革。“中国为什么能”系列数据新闻短视频以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全景式展现出中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中国奇迹。视频内容直击人心,立意深刻,向世界人民展现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以及背后的道路优势和制度优势,视频在国外社交媒体的分发和转载极大增强了新华社以及中国故事在海外传播的声量。
  作者系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副教授,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
  本文系教育部2019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基金项目“数字传播创新与智创型广告人才培养实验基地”(项目编号:201902315028)、教育部2019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基金项目“百度-金陵智能广告传播创新实验室”(项目编号:201902005055)、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教学改革基金项目“新媒体广告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项目编号:0010521834)的研究成果。
  【编辑:王秦】
其他文献
作为亚太区领先的数字付费电视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商NDS公司,11月30日,首次在中国全方位展示“提升内容价值”全新技术,让您体验未来电视,了解NDS提供的各类增值业务。此次NDS主要展示四大主题:随时随地收看内容、互联网电视(OTT)、提升收视体验和先进的解决方案。具体展示内容包括:当前和下一代用户界面、面向关联设备本地化的互联网电视解决方案、高级机顶盒软件、面向OTT业务提供商的内容购买和分发解
期刊
旅游卫视是覆盖全国的国家级专业旅游卫星电视频道,它的卫星上行站架设在海南,而大部分的节目播出带制作和广告制作都在北京,属于典型的异地远程制作播出体系。  目前频道是通过光缆把在北京制作好的节目和广告传输到海南播控中心收录,再由海南卫星发射上行站上星播出。在光缆传输过程中,信号质量衰减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保证节目的播出技术质量,我们应尽最大可能地提高节目的制作技术质量。那么,在节目和广告通过光缆传输之
期刊
2012亚太区通信卫星发射前瞻  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21日,全球卫星公司及机构在2011年共发射了24颗商用同步通信卫星,其中除俄罗斯Express AM4卫星发射失败外,有10颗卫星主要服务于亚太地区。这10颗卫星是:中国Sinosat 5(110.5°E)、Chinasat 1A和Asiasat 7(105.5°E)印度GSAT 8(55°E)及GSAT 12(83°E),美国Int
期刊
7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湖南省网信办、长沙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网络诚信大会在长沙召开。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任鸿斌,以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任贤良出席开幕式;大
期刊
在2011年的NAB展览会上,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和摄影指导文斯·佩斯宣布他们正合力为广播机构、电影制作人和游戏制作人开发、销售和租借3D制作技术。最近,英国调音台制造商Calrec Audio宣布他们的新公司卡梅隆|佩斯集团(CPG)为其新Artemis Light调音台的第一位新用户。  此新Artemis Light系统是作为CPG的Mobile Unit 1远程制作车升级的一部分而购置的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一种可实现快速录像多画面比对查看与剪辑功能的录像管理系统,该系统区别于传统的录像查看和剪辑功能,具备创新的录像多画面比对监看功能和高效准确的录像剪辑合成功能,具有快速、灵活、兼容性好等特点。  【关键字】录像多画面比对查看 录像快速剪辑 B/S架构 RMC  一. 引言  快速录像比对查看与剪辑系统即RecorderManagerCenter录像管理中心系统,以下简称为RMC录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作为县区级融媒体,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融媒体中心立足本地实际情况,积极运用新技术,搭建新媒体网络直播系统,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宣传思想理论知识。繁昌区融媒体中心坚持平台建设运营安全第一,重视受众需求体验,精心策划直播内容,推出的融合网络直播产品不仅令人耳目一新,更与受众心心相印。  关键词:融媒体中心 繁昌融媒 新媒体网络直播 
期刊
摘要:多元媒体传播格局下,电视主旋律节目需要“修内功炼外功”,“内功”体现为创作上寻求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外功”则是要寻求合作平台,携手提升传播效果。只有打破电视传播的“舒适圈”,实现电视主旋律节目的多渠道跨平台传播,才能更好地发挥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凝聚国民共识的宣传职能。  关键词:电视主旋律节目 年轻化表达 “破圈”传播  “主旋律”在《辞海》中解释为“多声部合唱或演奏中其中一个声部的主
期刊
本刊讯(记者 鲁艳敏)9月15日—16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杂志社联合湖南日报社、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主办,新湘评论杂志社、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东软集团协办的第十六届中国传媒年会在长沙隆重举行。本届年会以“庆百年华诞 谋传媒发展”为主题,百家党媒及高校、媒体研究机构的领导、知名专家学者200多人共聚一堂,共同盘点这一年以来媒体行业的新成果,交流新经验,研究新问题,探讨新方向。  2021年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Studer Route 3000音频矩阵结构以及应用,着重阐述TDM总线技术在矩阵中的应用。  【关键字】 Studer Route 3000矩阵Score LiveD21mTDM  引言  我台新建的总控系统是一个完整基于网络化智能化的全数字系统,利用STUDER数字音频矩阵和联汇CAS虚拟网络矩阵及相关智能切换设备,实现了网络智能化。作为播控系统的核心——音频矩阵在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