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an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必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讨论了激发动机、培养兴趣、调动情感、锻炼意志、养成习惯等五个方面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非智力因素 四个方面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燕国材认为:“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意义是非常大的。它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作为一门重要基础学科的中学语文,在它的教学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习动机
  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起着启动、定向、强化、迁移的作用。学生不想学习,不爱学习,学习活动难以进行下去,常常是缺乏学习动机。所以,教师要不断给学生输送动力,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1.阐明目的,激发动机。语文教学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教学,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也是社会每个成员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学语文教学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它是思维的工具,交际的工具,学习各门学科、获取新知和表情达意的工具。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向学生阐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榜样教育,激发动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对学生具有激励、导向和示范作用。因此,我经常借助榜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以激发学习动机。例如教学《始终眷恋着祖国》一文时,我向学生介绍了钱学森克服重重困难和阻挠回到祖国,为祖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做出巨大贡献的事迹,让学生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之深情和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努力拼搏,激发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反过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但兴趣的产生,往往要靠外界的刺激和诱发。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全面、细致地观察学生兴趣的倾向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1.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语。引人入胜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故事导入、设疑导入、想象导入、比较导入、情景导入、激趣导入、猜谜语导入等,只要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导入,就一定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石榴》时,我出了这样一条谜语,让学生猜:“屋子虽然小又小,装的珍珠可不少。珍珠晶莹不能戴,又甜又酸味道好。”(石榴)這样的导入形式新奇,自然有趣,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精心选择新颖活泼的教学。一些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如果问他们原因,多数人会说,每课都是落实字词、分段、概括段意、总结中心思想,老一套,枯燥乏味没意思。因此我根据学生悦新好奇的心理特征,千方百计地避免教学程式化,力求教学方法多样化。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文时,我让学生演课本剧,学生演得逼真,其他同学看得入了迷,学习兴趣大增。总之,只有教学方法新颖多样,才能使学生日渐感到上语文课是新鲜活泼、充满乐趣的。
  3.精心设计回味无穷的结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同样,结尾的作用不容忽视,好的结尾会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如在教完泰格特的《窗》之后,我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那位不靠窗的病人最终看见一堵光秃秃的墙后,他会怎么想,会怎么说?请发挥想象,写一篇《窗》的续文。学生个个都感到新奇,兴趣盎然,都在积极开动脑筋,想象都丰富奇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好的结尾确实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调动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苏霍梅林斯基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语文尤为如此。“文以情动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以适当的方法,适时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同时还要沟通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呢?
  1.以情动情,培养学生情感。教师要善于以情动情。教师的情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这样在讲课时才能把它再现出来,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从而培养情感。
  2.创造“乐学”情境,唤起学生情感。“乐学”是指要让学生时时享受到做学习主人的成功的欢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才会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善于创造“乐学”的情境,适宜的情境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触景生情。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采用录像、录音等多媒体手段,借助具体的客观事物,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以此唤起学生情感。
  四、养成良好的习惯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他们就能“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的目的。
  1.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影响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障碍或写作上的拦路虎。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好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质疑问难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创造的过程更是从发现疑点问题开始,没有疑点问题就谈不上创造。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强调了学习必须一边学,一边问,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3.读书看报的习惯。在信息化时代,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阅读的能力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要学好语文,只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学生增加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必须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激发动机、培养兴趣、调动情感、锻炼意志、养成习惯等方面入手,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定能取得良好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首先引出模糊语义概念,并从语言的属性和人类的思维方式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指出模糊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十分普及,且在广告语中的模糊语现象更为常见。然后通过具体实例对广告语中所使用的模糊词加以分析,旨在论述模糊语义在广告语中的运用所产生的修辞功能,阐述其在增强广告效果的同时对广告的商业价值亦产生积极影响,突出模糊语在广告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广告语 模糊语义 修辞功能    一、引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旅游理论的建设还亟待完善。本文论述了旅游文化的内涵、特征,初步探讨了鹰潭市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在旅游经济、旅游管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巨大作用。  关键词: 旅游文化 旅游产业 发展 作用    2010年,文化部联合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
3月29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发的一则报道——“新闻秘书:”人大江苏代表团设了个“新闻秘书”的专职,由省报记者马健充任,因为熟门熟路,使得代表团与首都新闻界的联络秩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看,要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本单元,本课教材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中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使学生更加热爱社会主义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
自读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数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中,教师经常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放任自读,不给必要的提示检查,缺乏明确的训练目标;一种是与讲读文等同起来,不分轻重缓急,削弱自读能力,影响学习效果。自读文与讲读文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讲读文是语文训练的重要材料,需要教师启发点拨、揭示规律,重点处要做必要的讲解,目的在于给学生新鲜准确的知识。而自读文则是讲读知识的迁移,是讲读
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学好语文学科又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关键。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语文,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所谓习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经过长期坚持而最终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兴趣自然而然地提高,繁重的学习将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有利于语文素质自身的提高。所以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
本试验对20%吡喹酮注射剂在水牛体内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吡喹酮在牛肌肉组织中残留的HPLC检测方法。选用4头成年健康水牛,体重范围420±30kg,采用随机交叉实验设计
《创造学思想录》是对创造性思维做通俗阐释的经典之作,也是培养学生们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范例。通过对文本资源的开发利用,学生会明确创造性思维的特质是打破常
序言矿井通风系统既是矿山安全生产保障系统,也是矿山能源消耗系统。要求做到技术经济效果好,安全可靠。据《冶金矿山矿井通风系统鉴定指标》规定,现阶段我国金属矿山矿井通
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讲活了。”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活”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化的集中体现,也应是语文老师追求的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很不容易,它是教师素质、水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的综合体现。但它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总会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我认为,把语文课讲活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