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zumi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后,教师都在为追求高成效、高品质的课堂而奋斗着,但要真正触及新课改理念甚至实现它,并不容易。一堂好课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与诸多要素有关。如施教者制订的目标、学习者心理特征、教学方法与突破策略的选择、课前教学资源的应用以及师生双边活动等等,其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激活课堂教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因素。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具体方法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把握一“点”,以点带面
  人尽皆知,“诗言志、词言情”,诗词利用几个字或者几十个字体现作者丰富的情感,课堂上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找准突破点,然后以点带面,由浅到深有序地学习,才能够使教学行云流水。笔者认为,若想激活讲解诗词课堂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抓住其中关键的字词,然后通过教师讲述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其大意,再通过体会字词的含义,使学生的思想与诗人的思想交融,感悟诗人的情感。以教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辛弃疾主张北伐抗金,然而对当政者轻敌冒进的做法很担忧,他上书希望做好准备,可是却没有引起重视,感叹报国无门。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找准全文的感情基调,然后用一个词概括作者情感。通过引导,学生很快会从诗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中找到“无觅”。处理过程如下。生:朗读课文。师:第一位同学点评一下刚才的朗读。生:我觉得读得声音有点小,感情不是十分饱满,可能是大家中午有点困。师:你刚才讲到感情,你觉得感情基调是什么?生:应该是作者有一种非常高昂的感情以及怀才不遇的悲愤。师:如果用一个字概括这种情感的话,你觉得是哪个字?生:属于那种比较的郁闷。师:比较郁闷,“郁闷”是两个字,刚才同学讲到的“怀才不遇”大家同意不同意?生齐答:同意。师:有没有其他的词?就怀才不遇吗?生:壮志未酬。师:你怎么知道是壮志未酬的?生:因为辛弃疾当时写这首词的时候还在和敌人交战,他想像词中所写的典故中的人物一样建立丰功伟绩,但还没有实现。师:你在哪儿看到他在交战呢?师:写作背景我们要了解,那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有没有同学要讲?不知道写作背景不要紧,不影响读这首词,大家已经看出了词的感情基调是壮志未酬、怀才不遇,你知道我怀疑大家从哪儿看到的吗?我怀疑大家是看课下注解看到的。
  生:我觉得这首词的背景也可以从最后一句看出来。师:词的最后一句看出来?生:“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就是说廉颇将军已经老了,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好是66岁,年龄也是属于比较老的,他一直主张收复中原,而当时朝廷里边有一部分人和他的主张是相反的,所以他就会有一种壮志未酬的感觉。师:好,这首词的第一个点我们基本上可以肯定了,他要抒发的情感是壮志未酬、怀才不遇。
  笔者引导学生把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情感融入到诵读诗句中,这样才能动情入境。
  二、精研一“句”,贯穿整篇
  教材中几乎所有篇目的古诗词都有重点句子,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把握好,以此展开教学,就能有效地激活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文,笔者由豪放派代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入学习辛弃疾的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要求学生找出最能表现词人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情感的词语、句子,如 “觅”“英雄”“风流”等词语,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与向往,慨叹英雄难觅。此处用典是为了讽刺宋室昏聩无能。
  生:因为这首词的基调是抒发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情感,从第一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他的意思是像孙仲谋这样的英雄找不到了,通过写孙仲谋这样的英雄,感叹现在没有像孙仲谋这样的人,所以作者由此可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情怀。师:又到壮志未酬上去了。你刚才把这个分析了一下,我慢了一点,我们先说孙权这个人,先搞清楚他是干什么的?生:君王、皇帝。师:他的业绩是什么?生:孙权的业绩是建立了吴国。师:你认为辛弃疾歌颂他是为了赞颂他建立了吴国吗?关键点在哪里?生:他曾经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操。师:这下我们就明白了一件事情,孙权为什么被称为英雄,是因为他击退了来自北方的敌人,没问题吧。好,现在的问题是,他为什么又提到了刘裕呢?生:南朝皇帝。他们都是有主宰军事权力的人。师:他们都是帝王,都是掌握兵力的人。提到刘裕的第二点原因是什么?生:我认为刘裕当年大举北伐,而今天的南宋朝廷却对金的侵略苟且求和,二者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收复失地的抱负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师:作者提到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我们刚才说孙权是打败来自北方的侵略者是不是,那刘裕呢?刘裕怎么样?不仅是抵抗北方的侵略者,而且是北伐,并且是成功了。如果说孙权是英雄,那刘裕呢?生:大英雄。师:有同学说是大英雄。现在我们的问题是他为什么要歌颂这两个人呢?他想干什么?怀古是为了什么?怀古的目的是什么?生:我想他是借古讽今。生:作者是把自己比作廉颇,作者是想说明自己虽然老了但还想为朝廷效力,希望南宋朝廷把像他一样还想抗金的人都团结起来,团结人民的力量,准备好之后再去北伐。师:你分析得比较好。首先廉颇是一代名将,他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大家知道不知道,廉颇一生身经百战,你们知道廉颇活到多少岁吗?85岁,在他七十几岁的时候一顿还要吃多少饭?斗米,可是人家诬陷他什么啊,老是上厕所,最后赵王就没有用廉颇。第二,像“我”这样的会出现什么结果?生:老当益壮,可以作为军队的核心。师:而且辛弃疾觉得自己有什么,有号召力。像他一样的人物,有号召力,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谁才是这样的将?生:辛弃疾。
  笔者在教学中抓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来贯穿整篇,课堂处处洋溢着“怀古”的氛围。
  总之,想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可以紧抓一词,以点带面;亦或精研一句,贯穿整篇。当然,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方法还应该根据诗词篇目的特点和学情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教得生动、高效。
  (江苏省靖江市孤山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当下新课程标准的全新出现、学生学习的强烈需求、课程改革的势在必行都倡导我们追求一种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活力的课堂就要用有效的眼光审视语文教学,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让学生感受到思想的碰撞、情感的激荡、灵感的闪光、生命的勃发。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了一些修改,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我们的语文
《朋友船》是一则讲述小动物们在航海过程中面对困难、危险而不离不弃、齐心协力的感人故事,故事篇幅短小、情节简单、易于理解。整个故事用一种概括性的语言进行讲述,具体情节没做细致描述。  很多教师觉得这则故事太过于概括了,而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故事的浓缩性正好给了孩子想象的空间。以我对本班孩子生活经验、语言表达水平的了解,我觉得可以在“分工合作、准备航海、堵住缺口” 三个方面让孩子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案例背景  偶然的机会,看到谭德华的一篇文章《例谈语文教材的几种处理艺术》,其中一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处理艺术。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精选一个或几个关键的教学问题,既能带动学生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又能带动学生生动活泼的阅读、思考、研讨、探究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深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之中。这种处理艺术的关键是要准确确定“一发”,即带动全篇的问题。这是我一直
摘 要:传统英语文本阅读能力,对于高职护理专业英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非语言方面的因素,对他们的阅读有效性形成了障碍。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分析五年制(护理)高职生传统英语文本阅读非语言性障碍因素,探讨相关的应对政策,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对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的适应国际化要求的护理
一、案例背景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一个长期、系统、复杂的过程,它更需要我们怀有一颗爱心,耐心地等待和守望。  一年前,我刚接手二(2)班时,第一个认识的孩子就是小Y。那是开学的第一天,迟到的他,由父母送进教室,却找不到原先的座位。我告之家长可以让孩子暂时坐在最后一排的空位上。不料,家长一边说着“那怎么可以,看不到的”,一边自己搬桌椅……当时,我就意识到这个孩子,将会成为我接下来
摘 要:竹笛是我国传统乐器之一,它有着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是人们喜爱也是容易学习的乐器。在初中欣赏课中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一传统乐器,在欣赏过程中能够被其蕴涵的文化所感染,达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关键词:音乐语言;草根性;文化  在初中音乐教材中有不少欣赏内容涉及到竹笛乐曲。竹笛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乐器,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它容易被人接受的特点来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它,在欣赏中达到教学育人目
摘 要:读《陶行知的4块糖果》的故事,感悟教育孩子的方法:表扬鼓励为主,用表扬鼓励挖出孩子的潜能,唤起孩子的自信,唤醒孩子的自尊,让孩子不再抵触,从而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糖果;鼓励;表扬;自信;发展  每天都和班上的孩子们朝夕相处,我发现Z是个“人物”:许多男孩子围着他转,只要有机会,大高个的他就带着一帮男孩子在教室里横冲直撞,看得我真是哭笑不得。在课堂上,他坐没坐相,还借机捣蛋;在户
散文是个大题目,读得愈多就愈不知道说什么好,讲得愈多就愈讲不清散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面对一篇散文,老师要怎么处理才算到位,学生要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学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散文难教,但教散文过瘾。教散文最能展现教师的才情,最易与学生撞出智慧的火花,也最易与作者同喜同悲。我通过《金岳霖先生》的教学,谈谈自己在散文教学上的一些看法。  一、串起一条线——谈散文教学思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思有路
摘 要:一个企业营销活动的成败,不仅取决于能否适应宏观环境的变化,而且取决于能否适应和影响微观环境的变化,能否与微观环境的各方面保持协调关系。供应商(家长和学生)、顾客(用人单位)、企业自身(学校),对企业发展和营销对策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了解这样,才能依据现实情况,为社会更好地培养专业人才。  关键词:教学创新;专业人才培养;营销环境;学校内部;供应商;顾客;对策  市场营销环境包括微观环境和宏观
摘 要:作文重要,人人皆知。但我们的部分学生忽视观察和思考生活,对“身边事”和“平常人”视而不见,写出来的文章缺乏具体生动、细致入微的典型细节。注重细节描写,可让学生享受作文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细节描写;记叙文;写作  现在的中考,作文所占分值很大,甚至占据半壁江山。学生越来越重视作文,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却难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得其法,不得要领。写作指导方法看似五花八门,其实只分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