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形成因素及培养途径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zx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个性的意义是充分开发潜力,使个性的能量在社会中得以自由发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个性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本文就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形成因素及培养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学生个性 形成因素 培养途径
  教育者在教育的不同阶段应运用不同的教育手段,注重影响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因素,注重挖掘学生潜能,承认差异,重视个性,发展个性,从而促进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在挖掘学生个性潜能的同时,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内化提升。个性发展的实质是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让学生找到自身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从而充分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个性是一个人在生活實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每个人都具有明显的独特个性,既有正面的个性,又有负面的个性;每个人的个性发展都需要有力的引导和培养,从而使个性的正面因素得以扬长和发挥。
  2015年临近中考时,有一个同事来找我,说她的侄女成绩不太好,想跟我学画,碍于情面我勉强答应了:让她先跟着画,她若跟不上也就不好意思来了。没想这女孩学画还行,一说就懂,一点就通,一有时间就到我办公室来画画,让我修改指导。同事说,自从跟我学画,她侄女好像变了个人,坐下来一画就是半天,吃饭还得几遍催,从没见她学习这么积极、投入过。近20天的时间竟然赶上了临泽一中美术特长生招考的班车,如今她已居美术班前列,正备战高考。
  美术的个性化特征是美术学习中最珍贵的部分,美术个性的发展主要是在美术教育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指出:“假如一个人觉得他想表现自己的思想,那么重要的是表现的方法而非内容,重要的不是‘什么’而是‘如何’。”因此,保护与发展美术的个性化特征在美术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美术教学中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
  (一)主观心理方面。
  学生的个性心理不同,学习美术的动机和兴趣有差异,或积极或消极或懈怠。比如主观上喜欢美术,在学习中就会有主动、积极、愉快的行动表现,就会获得丰富的、愉悦的情感体验,使性格、气质、兴趣、情绪、情商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具备某种优秀的心理品质,比如自信、乐观、开朗、热情、友善等。如果主观上不喜欢,在行动表现与情感体验上就会表现出消极、冷漠、孤僻等反向的特点,不利于良好个性的养成与发展。
  (二)客观环境方面。
  人的受教育内容不同,个性的发展不同。美术教育可以使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从而形成对外部世界敏感的个性和善于创造的个性。
  由于学校考核与被考核、学生升学试都以文化课为主,美术课跟“升学率”沾不上边,始终被学校和学生视为副课而处于边缘地位,得不到学校领导和学生的重视。另外,美术学科没有升学方面的硬性指标,对美术教学的量化、考核被“另眼相看”:一节“主课”记5.5分,而一节美术课记4.5分。这种不被重视与受排挤的待遇,从根本上挫伤美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长此以往,美术教师便以一种敷衍的态度教学,这种恶性循环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个性发展被搁置抹杀。
  二、美术教学中个性培养的途径
  (一)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动机和兴趣。
  个性倾向性诸因素中动机和兴趣是最活跃、最现实和最直接的成分,是直接推动美术学习的内部动力。如饥渴时求饮食,寒冷时求衣被,孤单时求伴侣,疲劳时求休息,其中饮食、衣被、伴侣、休息是需要,采取行动以获取这些需要的直接动因是动机。初中学生正处于个性心理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美术教育的积极教育与引导,因此要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1.根据学习目标,采取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一个能使人进行创造活动的重要动机,也是神人通向成功的起点。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就是因为强烈的求知欲,对美术产生浓厚兴趣并以此为动力,经过长期的坚持与努力而取得成功。明确学习目标,会让学习兴趣持久,不同的目标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教学是既重要又难上的,因为简单地讲一些创作背景、构图、色彩等知识,学生感觉像在上文化课而没有兴致,都不喜欢上。在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如果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就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宣读式教学变得趣味横生,丰富多彩,学生的兴趣自然会提高。比如用微课讲解《查波罗什人复信土耳其苏丹》中的“笑”、微视频解析《韩熙载夜宴图》的“保身之法”,探究式赏析《一个教师的工作台》中的“高贵品质”、《游鱼图》的“游”等。抓住欣赏的要点,引导学生一步步去发现、去思考、去体会,整个过程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对作品的理解认知便在无形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在无形中一点点形成。在过程的积累中,通过多种有效方法,“予无形于有意”,于潜移默化中,学生既学习了欣赏美术作品的技巧,又提高了审美感受力,开阔了美术视野,从而逐渐提高了作品赏析能力。
  2.精心设计课堂,创设文化情境,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
  一堂好课与精心设计是分不开的。好的开头往往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先入为主,学生的兴趣点被抓住,兴趣所伴随的积极的情绪状态就会鼓舞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比如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的马郁茜老师在上欣赏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时,利用班得瑞的《寂静之声》与循环播放的外国自然风光,营造自然、亲切、和谐、平等的氛围,先激发学生的视听觉兴趣,然后是学习、求知的冲动,加上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欣赏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饱满状态。这种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3.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激励学生学习,扩大兴趣范围。   美术教学内容丰富,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根据大纲要求按照不同领域类型的特点进行授课,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同时,将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就可以增加、调节或拓展学习内容。比如学习剪纸时加入折纸技巧;书籍封面设计时增加手工书籍的制作与书皮的制作等。这些丰富的内容,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情感体验,整合学习资源,提高学习能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并使美术兴趣广泛而持久。在讲解透视知识的时候,我会将中国画的透视知识与西方绘画的透视知识通过作品欣赏对比讲解,这样学生了解两种透视的区别在于观察方法上的不同。同是透视知识,不同学段,侧重不同,主次有别,温故知新,既学习新知识又对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既能把學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出来,又能让学生在比较愉快的环境下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很有利。
  4.采取多元评价,保持并发展学习美术兴趣。
  以往的评价方式主要侧重对学生进行纸笔测试的单一片面模式,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个性心理健康成长。应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根据学生的个性与需要选择多种恰当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机制发挥更强大的功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比如以学生平时美术作业为基点,到学期末将好的作业收集整理出来,举行校内优秀作业展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增大,多数学生在这种评比比赛中兴趣和意志高昂,学习劲头十足。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如“设计类”、“制作类”、“绘画类”、“赏评类”作业等特点或优势,在平行班内或年级组内举行小范围的优秀作业展。普希金说:“羡慕是竞赛的姊妹,因此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作业批阅是最直接也是最常用的评价方式,它能及时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搭起交流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优势或不足,积极调整,明确目标,保持上进心。批阅作业时我会给学生修改,会根据学生作业态度或其他原因给予积极中肯的、鼓励性评价、建议,还会画上表情、手语。我在课前进入教室,看到学生急切地翻开作业看到评价结果的各种表情,说明学生是非常在意作业评价的。另外还可以尝试借鉴“绿色评价”。所谓“绿色评价”,就是要改变单纯以学业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地对学生学业水平状况和各校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引导学校为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而努力。“绿色评价”的变化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将评价建立在大量数据的科学分析基础上,改变主要依靠经验和观察进行评价的现状;二是注重考查学生进步和学校努力,不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三是注重促进学校质量内控机制,不再过于依赖外部评价。
  (二)从学生健康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美术课程具有抽象性特征,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材中有一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候就要用美术的方式将其转化为一种直观的具象的生动的或者是通俗的形式以吸引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都不一样。根据这些差异我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比如适当调整作业难度,在每一个知识和技法内容上都设定具有一定级差的目标,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小步前进。我把这种进步比喻为“上台阶”:当我们迈出去的脚与另一只脚一样高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原地踏步。当迈出去的脚与另一只脚离得太远时会很累且会伤到脚。如果迈出去的脚比另一只脚稍微高一点,换脚时既不觉得累也在不觉间上升、前进。当学生在实现一些最基本的目标后,再鼓励他们尽可能地通过努力向高一级的目标迈进。这样学生不断努力,不断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一种激励机制,刺激学生的意志发挥作用。
  (三)从学生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性格与习惯。
  性格是一种稳定的态度与习惯行为方式。性格与习惯都有好坏之分,在美术学习中若对性格、习惯加以正确引导,将有力地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培养性格的首要措施是通过欣赏教学、社会调查、课前自主学习、互联网教学等多种方式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比如将一些浏览网络时的新发现的或有趣的东西带到课堂上,像沙画、水影画、街面三D立体画、光影画、树洞画、人体面包等。其次,通过不同画种的学习可以磨炼和培养学生的适应性性格。比如素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理解与思考的性格,工笔画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追求完美的性格等。认识到学生的性格差异,就可以因材施教地利用不同的画种或作业类型的优势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扬长避短,促使其良好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习惯是教育和环境影响的结果,是性格中的一部分习以为常的言语、行为。“习惯成自然”说明人的习惯在生活学习中已形成稳定、明确、带有个性色彩的特征。学生往往在学习生活中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必须强制性约束,纠正。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好习惯并使其稳定持久。
  新课标强调: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有独特的个性,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时代在发展,教育在进步,不管是在教育生活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只有重视个性的培养,才能使个性的价值显现出来。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真正社会化的人,必定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没有社会的活力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高师《美术教育学》教材编写组.美术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6):68-69.
  [2]唐善茂.创新人才培养应注重个性化发展与多样化教育[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3):56.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25.
  [4]文新华.论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兼论创新人才的培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1):9.
  [5]陈征.论个性发展在教育中的作用[J].山西科技,2009(5):33-34.
  [6]邱伟光.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1(8):30-31.
其他文献
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1]。识字教学在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初始阶段中,其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还是其他学科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基
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各地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络化管理,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不断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
天然气输送管道清管器接收作业历来被管道运营企业列为高风险作业项目,清管器接收装置和接收作业过程中存在着火灾爆炸危险。从清管器接收装置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入手,从机械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能加强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把握,对大学生“三观”的树立具有重要作用。从目前整个教学过程和环节看,教学方式方法要改进,学习效果要增强。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新时代的一项重大课题和任务。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现状 教学质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为评价菏泽市乙脑监测系统现状,了解现阶段乙脑流行病学特点,预测乙脑流行趋势,进一步完善乙脑监测系统,对菏泽市2006年乙脑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分析出行者个人特征以及地铁站周边道路密度、用地特征、骑行环境等因素对出行者选择公共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的影响,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政策,实现轨道交通系统和公共自行车一
伴随着疫情的阴霾,跨过2020年的门槛,中国会展业步入2021年。新的一年,中国会展业所面对的即是机遇,亦是挑战。回首2020年。中国会展业受到疫情带来的阻碍与经贸环境带来的冲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中重度痤疮患者皮肤生理指标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8例中重度痤疮患者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浓度为5.0%的5-
女性精神病人的护理是繁重的,因女性病人比男性病人在临床过程中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将对女性精神病人的护理要点作以阐述。
以某实际工程为例,选择其高填方路基段为试验路段,进行了砂浆配合比设计及包括灌缝时机选择、预处理、钻芯布孔、孔径和孔间距确定、封堵管埋设、灌浆试验及灌浆、养生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