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胱抑素C联合尿NGAL在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836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联合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肝硬化患者并发症急性肾功能损伤(AKI)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肝硬化并发AK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AKI分期标准将患者分成AKI 1期组、AKI 2期组以及AKI 3期组,每组40例,同时另选取同时段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0名作为对照组。根据血清CysC与尿NGAL水平表达情况,以表达水平高于基础值50%为基线,设为高CysC组、高NGAL组以及高CysC+NGAL组。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分析比较AKI 1期组、AKI 2期组、AKI 3期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CysC、尿NGAL、血清肌酐(SCr)、APACHE Ⅱ评分的差异,比较高CysC组、高NGAL组以及高CysC+NGAL组APACHE Ⅱ评分的差异,组间差异的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清CysC、尿NGAL及APACHE Ⅱ评分;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的存活情况,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χ2分割检验;血清CysC、尿NGAL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

结果

对照组、AKI 1期组、AKI 2期组与AKI 3期组中血清CysC、尿NGAL与SCr表达水平随着AKI病情分期的增加而升高,APACHE Ⅱ评分亦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增加;血清CysC方面,AKI 1期组、AKI 2期组、AKI 3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4.807,P=0.036;q=15.449,P<0.001;q=23.942,P<0.001);AKI 2期组、AKI 3期组与AKI 1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10.641,P<0.001;q=19.136,P<0.001);AKI 3期组与AKI 2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8.495,P=0.01);尿NGAL方面,AKI 1期组、AKI 2期组、AKI 3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6.109,P=0.012;q=10.997,P<0.001;q=19.375,P<0.001);AKI 2期组、AKI 3期组与AKI 1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4.887,P=0.031;q=13.266,P<0.001);AKI 3期组与AKI 2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8.378,P=0.004);SCr方面,AKI 1期组、AKI 2期组、AKI 3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8.461,P=0.003;q=21.198,P<0.001;q=42.995,P<0.001);AKI 2期组、AKI 3期组与AKI 1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12.737,P<0.001;q=34.534,P<0.001);AKI 3期组与AKI 2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21.797,P<0.001);APACHE Ⅱ评分方面,AKI 2期组、AKI 3期与AKI 1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10.907,P<0.001;q=21.643,P<0.001);AKI 3期组与AKI 2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10.737,P<0.001);病死率方面,AKI 2期组、AKI 3期组与AKI 1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6,P=0.029;χ2=13.272,P<0.001);AKI 3期组与AKI 2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22)。高CysC组、高NGAL组与高NGAL+CysC组APACHE Ⅱ评分以及死亡率逐渐升高,APACHE Ⅱ评分方面,高CysC组、高NGAL组与高NGAL+Cys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17.440,P<0.001;q=16.206,P<0.001);高CysC组与高NGA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234,P=0.452);病死率方面,高CysC组、高NGAL组与高NGAL+Cys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10,P=0.005;χ2=5.148,P=0.023),高CysC组与高NGA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3,P=0.279)。死亡组患者血清CysC与尿NGAL表达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687,12.246,P均<0.001)。APACHE Ⅱ评分结果死亡组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872,P<0.001);血清CysC及尿NGAL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成线性相关性(r=0.868,P=0.003;r=0.721,P=0.008)。

结论

尿NGAL与血清CysC是预测AKI发病的早期指标,两者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对AKI的早期诊断,可作为临床上诊断AKI患者病情与预后的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AR)技术联合数字化设计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手、足部软组织缺损13例,其中手部4例,足部9例,缺损面积为13.0 cm×6.5 cm~24.0 cm×13.0 cm,术前运用AR技术联合数字化设计,实施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进行修复。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皮瓣面积15.0 cm×8.0 cm~26.5
目的总结应用短窄蒂的中指中节指背筋膜皮瓣修复Allen III型示指或环指指端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以短窄蒂的中指中节指背筋膜皮瓣修复示指或环指末节缺损共13例13指,指端损伤均属Allen III型,皮瓣面积:1.2 cm×1.2 cm~2.5 cm×1.5 cm。术中将皮瓣旋转点设计在中指远指间关节背侧横纹边缘近侧0.5 cm以内,蒂部长度及宽度均控制在0.5
目的探讨在手指末节再植中吻合手指掌侧静脉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0月至2017年5月,采用门诊、电话和微信的方式回顾性分析15例24指末节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离断手指均吻合一组动脉重建动脉血供,吻合手指掌侧静脉建立静脉回流,指神经根据损伤情况随机缝合。结果术后随访18~65(平均39.9 )个月,除1例旋转撕脱离断的患者出现再植手指坏死外,余下14例23指均完全成活。术后静态两点辨别觉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自体组织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自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57例施行自体组织移植患者施行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记录并观察分析集束化护理在降低术后血管危象和伤口感染的发生、提高移植与再植组织成活率等方面的效果。结果157例发生术后血管危象11例,其中动脉危象7例,经动脉探查移植大隐静脉,均一次通血,6例移植成功,1例完全坏死,经清创、换药和植皮等处理后愈合。
目的探讨运用外增压技术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8年2月,共采用外增压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10例,病因:创伤7例,慢性伤口溃疡1例,跟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2例。缺损部位:足跟5例,内、外踝部2例,足背及足底3例。皮瓣大小6.0 cm×3.0 cm~16.0 cm×5.0 cm。术后1、3、6个月来院复诊随访,术后3个月时按照美
皮瓣移植技术在创面修复、功能重建和体表器官再造领域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由于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直接影响到皮瓣移植成功率,皮瓣移植术后微循环的监测方法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外侵入性皮瓣微循环监测方法的成本相对较高,操作复杂,且对患者具有一定的侵入性,且国内未见对非侵入性监测方法作比较系统的报道,本文旨在系统介绍国内外临床上使用的非侵入性监测方法,总结其优缺点,为临床寻找最佳的微循环监测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探讨胶原阵列微管神经支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临床安全性。方法自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采用自主研制的胶原阵列微管神经支架桥接修复5例8处周围神经缺损,其中指神经6处,前臂内侧皮神经2处,缺损长度18~30 mm,平均23.8 mm。术后常规预防感染,不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以定期门诊复查为主,结合微信与电话的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通过观察其局部伤口愈合情况、全身反应情况以及检测血常规、生
目的对比精索静脉曲张显微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共收治精索静脉曲张303例,其中应用显微手术166例,应用腹腔镜手术137例。术后定期随访,对比分析两种术式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评定手术方式与疗效,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卡方检验(χ2 test),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微手术组和腹腔镜
脑卒中是一个全球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取栓治疗为本世纪脑卒中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进展,而取栓手术必须在严格的时间窗内才能取得良好的结果。这就需要投入非常多的神经介入医师来保证7天全天候的服务,而目前专业的神经介入医师严重不足。介入放射医生本身具有丰富的各种介入器械操作经验,如果再经过简单的神经专业相关培训,完全有能力和神经科医生一起来从事取栓治疗,从而弥补神经介入医生紧缺的现状。为此,美国、欧洲及澳大利
言语性幻听(AVHs)特指在确无外界现实声音刺激的条件下,患者体验到有针对自己的"真实"声音存在,多数"声音"给患者带来精神痛苦,是高致残致死性精神症状之一;并且AVHs可出现于多种精神障碍患者中,极易导致疾病的误诊误治。因此,探寻AVHs的病理特征和精准治疗靶点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采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基因组学技术和基于脑影像的脑连接组学技术,探索分裂症、双相障碍、单纯抑郁、边缘型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