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训 赚现钱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山是记者在山东偶遇的一个有趣的中小商人:他快乐自在,满嘴“之乎者也”、“子曰中庸”和如今流行的“和谐社会”等词。
  他是一个经商十年都没读过一本营销书刊的现代“儒生”,在激烈浮躁的商海沉浮中追逐着自己喜爱的孔孟之道。他的经历,对当今为财富打拼却难释怀“读书人快乐自在”情结的大量商人而言,应有所启迪——
  
  (一)
  
  1996年下半年,实在受不了老婆唠叨“赚钱少,光看书”,我辞职“下海”了,辗转全国各地帮大学同学做保健品销售。之前对儒学兴趣甚浓,“下海”之后也一直将《论语》等书带在身边,只不过读得似懂非懂。
  2000年我回到家乡,加入山东华孟集团,不久被派至东营,负责本草蒜素的销售。
  华孟集团的老板孟总坚信“山东大汉千百年来的健壮体格,与大蒜的神奇功能休戚相关”,于是投巨资开发了本草蒜素。但没想到华孟启动全国市场耗费了大量财力人力,却两战两败。此时选择东营市做第三次全国样板市场的启动,实际上是打算最后一搏!
  本草蒜素是一个“怪项目”。所有人都为其潜在的巨大市场热血沸腾,但所有人都遇到一个难以破解的难题:本草蒜素功能特多,对顽固性头痛、中风偏瘫、三高、顽固性肠炎等都管用,但任一单项功能拿出来,却无法与相对应的药品功效相抗衡。
  怎么给这个产品定位?东营的前几任经理,都没有找到答案。
  煎熬到2001年9月11日那一天,我也没有找到答案,并且集团再也无法忍受无止境的资金投入了,于是那天我彻底转变了“人生角色”:从一个打工领工资的经理,变成了给人发工资的东营市场承包人!集团把最后一个月的市场费用3万元拿给我,但算借款。
  “实在不行把家里的5万元存款拿来,不信找不到出路!”我发了狠心,但其实很心虚:“下海”5年了我一本现代营销学的书也没看过(至今仍如此),脑子里装的满是《论语》、《大学》、《老子》、《金刚经》等条文。
  东营原有13位业务员,到11月初,就凄惶地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市场上每天仍只能卖600元左右的货,货款还不够一天的电视广告费!
  怎么办?对这个功能复杂的保健品,怎样给消费者一个清晰可信的产品定位?
  11月下旬,某个冬夜,我无奈地摸着《论语》,忽然灵光闪现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圣人们是如何说的呢?”“类比!”“对,只有类比!”
  我赶紧思考:如今的现实生活中,哪种东西同样是多项功能却已被人们广泛认可,可用来比喻我的产品呢?
  然后我连夜找人配音了这个广告:“牛奶是人类接近完美的天然食品,美容、补钙、助眠。蒜素是人类接近完美的天然药品,适用于三高、冠心病、中风偏瘫。牛奶提供营养,蒜素净化血液,喝牛奶加蒜素,一箱本草蒜素保您一年平安!”
  这个“喝牛奶加蒜素”的电视广告开播后,我煎熬着等待。
  几天后的11月25日,两位经销商打来电话:明天要2箱货!第二天又有经销商打来电话要3箱!其后每天销量增至5箱、10箱……我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我的脑子仍在不断思索:圣人言“天道忌满,人道忌盈”。那么我的“一箱本草蒜素保您一年平安”的说法,会不会太过了啊?这很容易招致祸端的。
  于是我赶紧又把最后这句广告,修改为“每个老年人每年准备一箱本草蒜素与牛奶配合使用,可以使心脑血管病下降70%~80%,降低西药用量……”。这样实事求是地一改,我反而显得更加诚信了。
  结果东营的胜利油田众多职工、老干部甚至各局级领导,也纷纷加入到“喝牛奶+蒜素”的大潮中了!2002年,我在东营的本草蒜素全年销售近200万元,我也赚到了自己的人生第一桶金90万元!
  我第一次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才是磨砺自己理解儒学的磨刀石。
  
  (二)
  
  “三十不发,四十不鼓。”我长久不明圣人此句的真义。接下来的青岛惨败,才使我读出其中一点味道:三十岁左右的人生,仍有很多不足,如急于追求成功,很危险啊……
  2002年5月,东营刚获成功,三十一岁的我意气风发,趁势进入了庞大得多的青岛市场。我招兵买马30多人,尤其是同样三十出头、比我能干得多的X君,加入我的队伍,更令我自鸣得意。
  没想到,我从此开始了在美丽青岛的三年惨败!
  X君是我的校友,曾与我多年共事,业界名头响亮。我真心佩服他的能干,于是两次力请,慷慨承诺,才把他拉入我的队伍。华孟集团的大老板也是求贤若渴的人,知道后当面夸我:“聪明之举!”
  当时我心里,真是非常高兴啊!
  
  我满脑是“桃园结义”、“道济天下”的圣人理念和梦想,所以虽然我是启动青岛营销公司的实际出资人(我前后投入60万元“家当”,我公司的“宗主国”华孟前期为我提供了40万元垫资和价值100万元的产品),却痛快淋漓地答应了:我这个拿钱举事的“土财主”,占25%股份足矣!其他股份由没出资金的“兄弟们”分享,其中X君独占20%股份!
  然而圣人早有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X君到来之初,吃苦耐劳,工作踏实,大刀阔斧,新公司业务很快步入正轨。
  然而不久,从公司下面开始,有了不和谐的声音。其后一些人向我反映他们的困惑:为什么给X君那么大的权力?公司到底谁是老板?我回答他们:我们要抱团打天下,他有能力让他发挥有何不好!
  不久事情更复杂了。几位来自北方的兄弟加入我的队伍,不久就另立山头了,并且在另立山头的过程中,他们专程到我公司的“宗主国”华孟集团去控诉我的不足。此事把我弄得十分难过,最后竟然是X君亲自“挺身而出”,华孟集团才还了我“清白”。事后华孟的大老板在车上,当着我俩的面说:以后你要多听X君的意见!
  我既难堪又难过,对X君既感激又困惑。
  不光彩的公司内讧结束,已是2003年夏,我们开始为秋季销售旺季的到来,准备媒体投放。我在东营已积累了足够经验,所以提出了原定方案:仍然把电视作为主投入媒体,在秋季来临前一个月大规模投放。这样除了能很好地为秋季销售旺季做好准备外,还因当时电视媒体被同行和管理部门关注少,不易招忌恨和恶意投诉。
  但我万万没想到:原本根本没有争执的方案,X君此时却和我拗起来。他说:不同意原方案!应在秋季来临时先打报纸广告,然后再向广播电台广告转移!
  我错愕,我无措,最后做出了后来让我痛悔不已的决定——软弱让步!当时我想:佛家不是有云“忍他,让他,由他,过几年你再看他”吗?由他吧!不久我带着几个员工去开发潍坊、烟台等新市场去了。没想我就此永远失去了夺取青岛市场的战机!
  结果按X君的部署,我们在青岛的报纸广告刚有点效果的时候,果真遭遇了工商部门查禁,并且雪上加霜——一则极其不利的新闻报道出现了。当X君急忙转向广播电台做节目广告时,却已找不到一个医学专家来做!
  2004年初我赶回青岛,公司销售网络已千疮百孔,经销商因大量积货而怨气冲天,X君也已“退去了”。此刻我才得获知了一些情况:之前的X君,因自视极高和我的慷慨及软弱,竟然产生了“鸠占鹊巢”的荒唐念头,曾想让某位重量级人物到华孟去建议“走马换将”。此事未成,他就把心思放在了利用我的公司资源,为他自己找项目“留后路”上。如今事情败露,他只好迅速“退去了”。
  然而,我真不能把自己在青岛的惨败,归于X君,真正的原因,还是我自己内心的迷茫和软弱!那时我对儒家“为人处世”思想的本质并没真正参悟和掌握,尚处在圣人所言“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见善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的混沌的人生阶段!
  X君走后的2004和2005整整两年中,我被每天急功近利的琐事纠缠和迷惑,没有静心读书和好好想一想,结果自己一直在这种软弱、迷茫的心灵牢狱中痛苦挣扎,在管理公司员工上一败涂地!
  我试图兴致勃勃地给“兄弟们”讲经布道,结果复杂混沌的讲述,引来的是他们讥笑我“食古不化”。在我的没有统一思想的公司里,人人自大而私欲膨胀,常常是令出不行,在人仰马翻的暗耗中,大家勾心斗角,一片混乱……
  事情发展到最后,在我自己的公司里,我竟然不敢将那些太过分的人“开销”!这都怪我在公司成立之初的不成熟,我对那些只要是亲戚朋友牵线搭桥介绍的人,就马上慷慨地委以重任。结果一段时间后当我发现他们为人有较大缺陷或工作不能胜任时,却难以让他们离开——他们已掌握了公司一些合理却不合法的市场行为,并暗示着威胁我:“一旦举报,你的生意就得玩完!”
  我真后悔莫及!这才理解“己身不正,虽令不行”的道理。在公司内部的这种“缓慢失血”中,我只能期待市场出现奇迹!
  到2005年12月,我在青岛彻底输了,输得所有“家当”仅剩10万元!我心力交瘁,黯然回到故乡烟台。
  那天漫天飞雪。我无语问天:难道圣人之言,今天无用了?我书读错了?
  
  (三)
  
  连续30天大雪,烟台百年一遇。
  我静坐家中,又搬出那熟悉的一堆书来——我非得从这些书中,读出一个逍遥自在的“经商之道”来!
  其时,一个朋友已为我联系了一个不错的新项目,经销一种先进的青少年治近视眼镜。我期待着从家乡市场“东山再起”,但更期待着在新的事业开始之前,能弄明白在青岛的惨痛教训,解开心灵中软弱与迷茫的枷锁!
  手捧典籍,心灵渐亮。2006年正月初一,我读到《管子》第十六章《白心》,看到朱幼文先生写的解题,特别是其第三点“守正养和”之时,一颗沉重的心,怦怦跳动。
  细想之前种种“不顺不和”,我顿时茅塞顿开:正是因为我心中不知“正”,不知“正”就是“度”,从而不敢理直气壮地“守正”啊!
  我与同学、朋友一起做事,没有感情就走不到一起,没有权益就失去了共同的目标,感情和权益之间的“度”把握不当,“正”则不能立!同理,我与他们的信任和监督之间的“度”,也是一种“正”!我带领他们时,民主和集中之间的“度”,也是一种“正”……
  但我在青岛三年的严重错误,就是管理和原则的“度”缺失,而没有“守正”——我过多地讲感情、民主、让步、平等,而大大忽略了反面的权益、集中、原则、秩序,才给他人造成了我软弱无原则的错觉,促使他们走向了肆无忌惮的对立面……再回想在东营时,正是自己把握好了“器满则盈”和实事求是的“度”,才使自己“守正”而致成功。
  青岛惨败,终于成为我人生的最大一笔财富!
  心灵的困境,豁然明亮!2006年春节之后,我再次招兵买马,开始了新项目在烟台的市场开拓,同时开始了在团队中“守正养和”的“思想基础教育”。
  为寻找一本准确、简练而通俗的教材,我颇费了一番脑筋。
  我不会如其他老板一样糊弄一些所谓“现代化企业理念”给员工,它们很简单,但也很表象和肤浅。教员工学《论语》全篇吧,肯定太繁杂了,大家短期内难有收获。给大家简单地强调“仁、义、礼、智、信”吧,那是长期以来对儒家思想的片面误导……怎么办?
  后来我发现了《弟子规》,如获至宝!
  众所周知解放军是经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整顿之后,才真正步调一致。但众人不知的是,《弟子规》中早有类似的经典含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如把“父母”改为“领导”,这不就是解放军“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具体指导吗?
  如今找到了团队建设“守正养和”的基础教材,我决不再像在青岛之时,寄希望于每个员工都是“君子”自觉自发地去提高思想,最后导致乱局。我决定:要坚决统一团队思想,效法300年前康熙的每周早读早训,每周六、周日公司员工都要一起早读早训《弟子规》;40岁以上员工必须熟读,40岁以下员工必须背诵,并且大家都要学会用它来分析公司的事务!
  早读早训《弟子规》作为我坚决执行的活动,最先员工们可能是“忍气吞声、不得不参加”,每周六、周日公司一片书声朗朗。然而不久之后,他们开始从内心里欣然接受:他们发现《弟子规》的内容很有道理,大家从小接受的传统教育很模糊,现在一下清晰多了,思想水平一下进步了!
  而我在青岛出现过的公司管理难题,现在也一下轻松了:团队中每个人都依照已融入他们血脉中的《弟子规》行事和看待问题,再也没有骨干分子形成个人膨胀的现象,再也没有命令执行不了、个人意见第一的现象,再也没有为个人利益争来斗去的暗耗……
  思想统一的和谐团队,迅速促进了公司业务的开拓和健康发展。2006年底,我的公司掌控的烟台市场,又一下成为了这个新项目的全国样板市场!
  如今我期待着,对人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一种更加快乐自在的生活!
  编辑 张 彬
其他文献
乞丐也需要努力  □文/向上  每天几乎都是在同一时间来到地铁站,时间长了,车上的乘客便成为老相识。而其中的常客是一个乞丐,穿得破破烂烂,拖着一条残腿,样子很可怜。他踏进车厢,必先掏出一根竹笛,吹出《敖包相会》曲子的前半段,然后一拐一拐地沿着车厢往前走,同时唱出那曲子的后半段。最初,我几乎每次都给他一些钱,不过发现其他给钱的人却很少。渐渐地,对他那每日重复乏味的曲子不感兴趣了,我也给得少了,有时就
期刊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经做过一个很有名的“毛毛虫实验”。他在一只花盆的边缘摆放了一些毛毛虫,让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同时在离花盆周围六英尺的地方,撒了一些它们爱吃的松针。由于这些虫子天生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因此,它们一只跟一只绕着花盆边一圈一圈地行走。时间慢慢地过去,一分钟、一小时、一天、两天……毛毛虫就这样固执地兜着圈子,一走到底。在连续七天七夜以后,它们饥饿难耐,精疲力竭,结果全部死去了。在对这次实
期刊
谁说制造业无故事?  从小酷爱乒乓球运动的胡文章一边挥动手里的乒乓球拍,一边研究对手的套路,这一研究就是40年,直到把所有的“正路子”都琢磨个透,留给他的套路就全是“野路”。  这个貌不出众的广东男人闷声发财20年,把天朗做成了年产6000万只琴键开关的全球“隐形冠军”。  这个人和他的企业,表面平淡无奇,背后却是“小说里才有的精彩”。    背景:最幸运的隐形冠军    1985年,出身商人世家
期刊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撰稿/屈腾龙 王方剑 樊 力 邓 娟    最炙手可热的财富派对    1  朱恩樱经常站在北京王府井商业街上自家的店里,边看着络绎不绝的客流,边忍不住想象:财富不正像这样的人流,一旦打开了正确的大门,就会以你想都想象不到的速度奔涌而至!  2002年,在家乡沈阳一家企业里从事平面设计的朱恩樱,不甘清贫决心创业。全家东拼西凑了10万元,原本想开间小书店或者书报亭,就在这个时
期刊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冲突”——即便是世界上管理最好的公司,也难以避免。  那么怎样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怎样有效地处理各种冲突?怎样找到冲突的根源并将它连根拔起?这是全世界每一个管理者永远要考虑的问题。    冲突的种类和原因    二十一世纪的美国管理学认为,所有冲突都可归类为两种:一种是可避免的,另一种是不可避免的。而我从管理实践中的体会是,可避免的冲突往往是由下列原因引起的:
期刊
一    临近年关,节日的气氛一天天浓起来。各类店铺门口都贴上了喜庆楹联,高高挑起大红灯笼。商场里货物层层叠叠,琳琅满目,迎接着一年里最让人激动的销售高峰。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供货商来说,就是另一番心境了。我们心急如焚地关心着自己货物的销量,以及它们在货架上的位置。最担心的,还是商场怎么给我们“做”,因为“货是做出来的”,否则销量就上不去。所以,与其说消费者是我们的上帝,不如说商场是我们的上帝。
期刊
“10分钟之后,我准备从湘江桥上跳下,临死之前,我要把我的故事告诉你们……”  电话那头,伴着急促的风雨,传来一个年轻小伙子稚嫩而颤抖的话语声,我的心一下揪紧了。根据他在电话里提供的地方,我和摄影记者迅速赶了过去。在长沙下河街大市场附近的湘江边,一名身穿黑色羽绒服的年轻男子,正无助地蹲在地上,低声哭泣着。  “我没有父爱。”他一遍遍地重复着这样一句话。“我跟父亲闹过,也跟父亲的情人闹过。我从小就是
期刊
前央视标王、原爱多VCD老板胡志标正在中山欲东山再起,转做节能灯。他加盟企业的产品彩宴节能灯曾借赞助《夜宴》电影行动,一举打出知名度。而这次电影行动的幕后推手就是胡志标。不过,胡志标既不是彩宴的股东,也不是法人代表,只是顾问而已。  据说胡志标之所以将二次创业转向节能灯,是因为节能灯行业目前仍处于群雄混战的局面,有点类似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家电业,并没有真正实力不可动摇的大品牌,所以创立品牌的空间
期刊
广东惠州,怀揣老板梦的外地人吴长江,用八年时间造了一个“奇妙的黑匣子”:一端输入梦想,一端就输出基业;一端输入身无分文,一端就输出亿万财富;一端输入破破烂烂的厂房,一端就输出行业第一品牌。  八年时间,吴长江经历了创业、卖厂、质量事故、股东恩怨、资金链断裂、分家……民营企业所有的灾难他都经历了,却依然超常规成长为“行业领跑者”;企业死去又活来,却依然顽强地持续高增长……  那么,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
期刊
张、金结盟    听说张华照和韩国钟荣公司的老板金允泽是在一次国际博览会上认识的。彼时张华照一发现钟荣公司的花纸,便爱不释手,因为那是他四处寻找而未得的原料——有世界级的设计水平和质量,却有比世界水平低得多的价格——也正是他的力强公司打入欧美高档瓷市场的关键。之后,一心要做高档陶瓷产品的张华照开始向金允泽采购花纸,而且数量一年比一年多。  1999年2月的一天,张华照通过中间人找到我,问我有没有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