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当经理(连载七)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toh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冲突”——即便是世界上管理最好的公司,也难以避免。
  那么怎样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怎样有效地处理各种冲突?怎样找到冲突的根源并将它连根拔起?这是全世界每一个管理者永远要考虑的问题。
  
  冲突的种类和原因
  
  二十一世纪的美国管理学认为,所有冲突都可归类为两种:一种是可避免的,另一种是不可避免的。而我从管理实践中的体会是,可避免的冲突往往是由下列原因引起的:
  没有必要的信息交流和思想沟通而造成了误解。
  恶劣的思想情绪。比如员工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或感到工作压力太大等。
  由于偏见意识、顽固思想而导致的冲突。比如任何公司都有一些员工习惯按部就班,不喜欢新事物,不愿意改变现状。
  而不可避免的冲突往往是由下列原因引起的:
  由于个人的生命经历不一样,所以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
  每个人的目标和价值观不一样,所以面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不一样。
  性格不一样,所以对待问题的态度不一样。
  
  四种动机和五种态度
  
  不管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我们的本性是一样的。在公司,我发现有的人那么谨小慎微,而有的人又是那么粗心大意;有的人整天轻言细语,有的人则是喉大声尖;有的人天性温文尔雅,有的人则粗犷无礼;有的人一天到晚怨声载道,有的人则整天心花怒放。有时我也观察到,有的人前一天专门与我作对,可第二天又对我特别温情友好——一个人的行为在不同场景下,也会表现得如此不同。
  公司员工的每一个行为后面都有着动机,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他们的动机也可能会改变。员工完成工作一般会有四种动机:
  把任务完成。有时候他们只想快点把事情做完,至于质量标准就顾不了那么多了。当完成任务的时间十分仓促时,或者做一件事而又不知道其原因时,或者带着思想包袱工作时,他们的动机往往就是“任务完成了事”。
  把任务完成好。当我们的员工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或知道有人会来检查所做事情的结果,或他们对所从事的工作非常热爱,他们就会努力把事情做好。
  和别人相处好关系。当他们意识到处理好同事关系,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很有利,他们就会竭力去建立相互合作的关系,从而淡化其他的方面。
  得到他人的赞赏。当他们渴望取得成就并获得别人的注意时,当他们想利用一项工作达到个人目的时,当他们急于赢得别人的欢心时,就会工作动力大增。
  由于性格、工作态度和人生价值观的不同,员工们工作时往往潜意识偏向于上述四种动机中的某一种。同时我还发现,当我力求去了解员工,分析他们的思想变化,调整我的工作方式时就能够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冲突。
  在我的日常工作中,解决矛盾冲突常采用五种方式:
  回避式:当矛盾冲突对公司来说没有利害关系,就不值得我去花时间和精力;或者说问题太复杂,结果不明朗,即便耗尽力气,也不一定有好的效果时,我就会选择用不解决问题的态度来淡化问题。
  让步式:当处理好双方关系对我来说很重要,必须要顾及对方的感情和态度,同时又要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让大家都高兴满意,我会选择用各让一步的方式来解决矛盾。
  满足式:当我权衡利弊后,认为让对方满意的正面效果更大,即便在经济和物质上作出牺牲,也是值得的——比如处理一些重要的社会关系,顾客服务,对员工的合理要求等,我会选择自己作出让步来满足对方的要求。
  竞争式:当个人的欲望大于别人的时候,当别人对我的感情和态度无关紧要的时候,当我对自己的决定坚信无疑并充满激情的时候,当问题的结果对我和公司非常重要的时候……当然,我尽量避免使用这种方式,一般只在两种情况下采用:一是在商品促销、市场占领等重大经营关头时;二是在紧急情况下,我必须快刀斩乱麻,果断地作出决定,迅速控制局势。
  合作式:这在领导学上被看成是处理问题的最佳方式,它的结果是:没有失败者,也没有让步者,双方都是胜利者;它通过沟通交流,共同协商达成共识;它既把双方的感情看得同样重要,又让问题得到双方满意的解决。
  
  谈话的方式和步骤
  
  和员工谈话是一门艺术。我曾亲眼看到,员工走进经理办公室时是有说有笑,但走出来时是又哭又闹;相反,有的走进去的时候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但走出来的时候是一阵笑声一阵歌;有的出来后把经理骂得狗血喷头,有的出来对经理感激不尽。我常常想:我们的经理办公室真是充满了神奇和魔力。
  当员工的工作出了问题,需要把他叫到办公室来谈话时,我总是按照以下的方式和步骤来进行:
  让员工感到轻松愉快。我从不一见到员工进门就板起脸来,而总是礼貌地和员工握个手,问个好。
  开门见山又简洁明了地说明我找他谈话的原因。我从来不用“听说”、“有人告状”、“我猜想”等没有事实根据的语言来表达,而总是用“我看到”、“我发现”、“我观察到”等词语。
  问对方的意见怎样,并给予他足够的时间解释。
  真实地表达我个人的看法。我的看法是建立在我和员工共同描述的事实基础之上,即使有时不能让对方心服口服地赞同我的观点,也一定要让他理解我的心情。
  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和后果。我总是花时间和员工讨论该事对公司、对本人、对其他员工带来的不良后果,让他意识到我不是在挑他的毛病,有意给他“小鞋”穿,对他进行打击报复等。
  共同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让他参与问题解决办法的制定,才会有真正的执行。
  表达我对员工改正错误和施行解决问题的信心,并尽力提供支持和帮助。我会说:“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请打个招呼,我将全力支持你!”
  
  黑色的星期五
  
  在美国的零售业,一年中有最重要的一天,人们把它称为“黑色星期五”。之所以把它称为“黑色”,是因为在传统的零售业日销售记录中,如果盈利了就用黑色填写,如果亏损了就用红色填写。也就是说,在那个星期五,所有的零售业都会赚钱,都会用黑色来填写他们的营业额。因为那一天的营业额比平时要高四倍以上,创任何公司一年中的单天之最。
  感恩节在十一月中下旬,是美国继圣诞节之后的第二大假期,其意义好比中国的中秋节,人们会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回到自己的家里团圆。由于每年的感恩节离圣诞节很近,这几天的休息便成为购买圣诞节礼物的最佳时节——这就是“黑色星期五”的由来。
  那是2000年的感恩节,为了在这黄金购物时间吸引更多的顾客,我们商场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把自己最“秘密的武器”拿出来摊牌亮相,和竞争对手一决高低。首先,我们把几十种市场最抢手、最热门的商品,以进货价的半价进行出售;同时,我们准备提前一个小时开门,给最先到达的前五百名顾客赠送礼品和优惠券。为了赢得这一天的销售,我们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各层管理人员也加班加点,确保这一天旗开得胜,万无一失。
  我清早四点半就来到商场,一到停车场,就发现商场门前已经是车水马龙。听说,有几十个顾客从昨晚十点就开始在门口排队,为的是得到市场上很难买到的一种多功能的电子游戏机,而我们商场仅只得到了五十台在这一天出售。六点差十分时,长长的顾客队伍开始向商场逼近。我来到商场门口对几位维护秩序的员工进行了最后的动员,便提前开了大门。顾客像潮水一样涌进商场,纷纷向自己要购买紧俏货的部门跑去。
  我不停地在商场走动,调动各部人马,指挥商品的填补,处理各种顾客服务的棘手问题。一晃就是几个小时。上午十点钟左右,区域经理瑞基吾来到了商场,他把我叫到办公室,脸拉得很长,把一大堆问题摆到了我面前:停车场很脏;顾客找不到购物车;电器部人手短缺,顾客得不到及时的服务……一口气说了上十条,责备我的工作没有做好。我十分礼貌地一一作了解释,但我可以看出,瑞基吾根本就没有心思听我的解释,我所有的原因在他的眼中都成了借口。离开前,他对我说,我的工作很让他失望,但更让他失望的是我对问题找借口的态度。
  他走后,我一个人坐在办公室,感到万分沮丧。几位副总经理一起来到了我的办公室,想知道瑞基吾对商场的看法。我压住情绪,不想犯一个领导常犯的错误:把自己的不快和烦恼倾泻到下级头上。我对他们说,毫无疑义,尽管我们作了充分的准备和大量的工作,在这个一年一度的非常时期,还是有不十全十美的地方,因为我们都不是十全十美。我感谢他们最近的忘我工作热情和他们的所有努力,使今天的一切能够有条不紊。我把我的对讲机交给了一个副总经理,要他帮我代管一下。
  他们离开后,我关上了办公室的门,取下了电话机上的电话线。我只想一个人静静地呆一会儿,理清我混乱的思路。我突然觉得自己很累了,一连几天的起早贪黑,加上区域经理的横加指责,我已感到心力交瘁。我觉得心中一阵凄凉,真想马上就离开公司——尽管自己如此拼命地为公司效劳,但依然受到上司无理的指责。我打开电子邮件,准备向地区经理写一封辞职信。但另一个我告诉自己,用逃避的方式去对待和上级的冲突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和地区经理凯玻丽真诚地交流我的苦恼、委屈,以便得到她的理解;也许,还会得到好的建议。
  时间可以冲淡一切,等到第二天,我已经心平气和了。我告诉凯玻丽关于瑞基吾来商场的情况和他离开前对我说的话。她听后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她说自己马上和瑞基吾联系问问情况。那天下午,凯玻丽给我打了电话,她告诉我,瑞基吾一拿起电话,就要她给我解释,他昨天正得流感,高烧41℃,头疼得厉害,所以心情特别不佳,他要凯玻丽为他昨天的尖锐批评向我赔礼道歉。他说他昨晚就在想他对我说的话,觉得很不公平。事实上,我们商场是他昨天所看的五家商场中最好的一家。她还告诉我,瑞基吾现在正躺在床上,还发着高烧,否则,他会亲自给我打电话。我对凯玻丽说,昨天,我差一点辞职不干了。尽管我很热爱我的零售业工作,但这些天我很疲劳,感情也很冲动。她告诉我,她很理解我的心情,换上她,也可能同样会这么做。她要我在感到痛苦和失望的时候,就应该像昨天所做的那样,给她打个电话,以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我们当领导的都是人,有外刚内柔、外强内弱的一面,但我们之所以成为员工的领导,是因为我们外忍内韧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使我们能承受别人无法承受的压力,越过他人无法越过的障碍,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
  
  他背叛了我
  
  在美国,当公司解雇一名员工的时候,不会对其他任何人解释理由,我们只告诉其他员工,某某人不在公司上班了。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保护离职员工的声誉,即使他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也不想给他在别的公司就职造成不利的影响。
  那是2004年的一天,我公司管前台工作的副总经理瑞其德,用自己的信用卡在公司购物之后,又打开收银台将现金退回到他的信用卡上,却并没有退回所购买的商品。这是一种盗窃行为,被公司保安部发现后,我立即将他炒了鱿鱼。这事只有保安部和人事部知道,其他员工一概不晓。另外一个商场的总经理罗伯特是我的好朋友,当他打电话问我瑞其德为何被解雇时,我告诉了他真正的原因,心里相信他是能够为我保密的。
  两个星期后,我接到瑞其德打来的电话。他气冲冲地问我:“为什么在我的解雇上没有按照规矩办事?”我问他此话怎讲,他告诉我,当他到另一个建筑公司去找工作时,被拒绝录用,因为他们知道了他因盗窃而被解雇。我想到了罗伯特,深感懊悔,只好对他解释了事情经过。他依然恼羞成怒,咬牙切齿地说:“那可是我最喜欢的公司。你解雇了我,现在还想断我的生存之路!”“呯”的一声,电话被挂断了。
  说实在的,我并不怪罪瑞其德的无礼,但我不能原谅罗伯特,他失去了一个总经理的职业道德,背叛了一个同事和朋友对他的信赖。我简直是怒发冲冠,恨不得一口气跑到罗伯特面前,狠狠地给他一拳。但我立即告诉自己,不能感情用事,要先冷静下来。我到商场巡视了一周,力争忘却我对罗伯特的愤慨。再回到办公室时,我已经冷静多了。我打通了给罗伯特的电话,很客气地向他问好,然后问他说:“你为什么把我告诉你关于瑞其德被解雇的信息告诉别人?”这句话把他问得不知所措:“我没有告诉别人呀。”我说:“你知道某某建筑公司吗?”他恍然大悟,连忙解释说:“哦,我明白了,那个公司的总经理是我的哥们,我们一起上的小学和高中,当他知道瑞其德到他公司找工作的时候,就要我打听一下。出于对朋友的礼貌,我告诉了他事实真相。”
  我全明白了,尽管罗伯特也非有意,但他依然造成了一个无法挽回的事实:让瑞其德失去了一次工作机会,让他对我和公司怀着仇恨。我告诉罗伯特关于瑞其德给我打电话的情景,他听完后十分内疚,连声对我说:“我实在是太抱歉了,我会去问我的朋友,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告诉他。”我告诉罗伯特,以后要小心从事,不要无意识地伤害了别人而自己还蒙在鼓里。第二天,我收到了罗伯特的一封电子信件,他再一次真诚地向我道歉,希望能得到我的原谅。我向他回信说,过去的就过了,消除了误会就依然是好同事和好朋友。
  
  我给了他最终警告
  
   在美国,每年的十月三十一号是万圣节,我们商场在此之前将大量出售各种和该节日有关的商品。可万圣节过后,我们必须在48小时内将原来所有陈列万圣节的产品全部换成圣诞节的商品。因为圣诞节就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到来,公司不愿意耽误一天的时间。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要求调动商场的所有人力物力,通宵达旦地去完成这个任务。
   他叫堂姆斯,主管卖场一部的副总经理,他带领十五名员工,在夜间来完成今年这项工作。第一天晚上过去了,我在大清早就来到商场检查圣诞节商品的上货和陈列情况。我告诉堂姆斯,他的进度太慢,本应该完成一半的工作,才完成了四分之一。我问他有何安排,他说他已从其他部门调动了更多的人手,我告诉他,明天早上是最后期限。他再次向我保证:一定按时完成任务。
   第二天早上,本来该我休息,但我想到商场来看看。我一来到商场就直奔圣诞节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因为那里至少还有20%的货架是空的。更不可思议的是,堂姆斯以为我不会来商场,所以和其他员工已经离开了商场。我问值班的副总经理,他告诉我,堂姆斯说昨晚几个人没有到,他们准备今天晚上再来完成剩下的工作。
   我对堂姆斯的行为感到非常失望。我把部门经理和副总经理全部召集起来,讲明了必须立即完成圣诞节商品陈列的重要性。我要求他们从各部至少抽出一个人来援助圣诞节部,并指定一个副总经理负责。然后,我给堂姆斯打了电话。要求他迅速到商场来一趟,我有重要事情和他交谈。在他到达商场之前,我已叫人事经理准备好了给他的最终警告。
   我把堂姆斯叫到我的办公室,问他为什么没有像他承诺的那样把任务完成。他告诉我,昨晚两个人请病假,一个人车子坏了,所以他缺了三个人。他们连上两个夜班,都很累,效率也很低。他就让他们都回去休息,今晚再来完成剩下的工作。他说他感到很抱歉,但没有其他的选择。
   我开诚布公地对他说,在这项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他计划不周到,低估了工作量,缺乏补救计划和必要的交流,所以导致时间上的拖延。我拿出了“最终警告书”,上面写道:“堂姆斯没有按时完成公司的任务,是严重违法公司规定的行为,现予以最终警告”。我问他对这“最终警告”有什么意见?他说他没有把问题看得这么严重,认为迟一天早一天关系不大,但现在意识到了这是公司的规定,他应该不折不扣地去完成。
  我真诚地告诉他,给他最终警告并不是对他的惩罚,而是一个帮助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工具。我相信通过此事后,他会更加慎重地去对待工作。
  《我在美国当经理》系列管理书籍,将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作者石青松先生(Angelstoneshi@AOL.com,)在“世界上管理最好的公司”修身成长、实践进步的亲历体验。本刊经授权独家连载该书的精华篇章。全书将于今年五月经商界传媒编辑出版,敬请关注。
  编辑李丰池
其他文献
于 辉(口述) 晓 荷(整理)    我躺在院子里的吊床上,脸朝着遥远的东方,那里有我的家乡。精神不济的我,越来越思念那个地方了。    一    如果不是同乡小郑的游说,我绝不会到这座非洲城市来。  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临海,椰风徐徐,与中国南部的海滨城市颇为相似,但即便这种相似,也从未让我产生过哪怕是一刻的亲近感。  我的餐馆,就开在6.25大道上。6.25是这个长期受葡萄牙殖民统治的国家的独
期刊
“南巡讲话”,确定了市场经济的大方向    从1992年初开始,人们就在揣测87岁的邓小平在南方到底讲了一些什么话。  从1月18日到2月21日,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其间他断断续续地讲了不少话。他的此次南下显得非常神秘,连惯例应当随行的新华社记者也没带上,媒体没有做任何相关的报道。当时负责接待工作、后担任广州市政协主席的陈新枝那时正在南海度假,他回忆说,广东省委书记谢非突然打来电
期刊
我应该去尝试一下自己原本以为不能承受的东西,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财富。在这个过程中,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培养自己不屈的精神,尤其是在绝境里寻找出路的心态。  陈雷,河北承德人。2005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  这个憨态可掬的小伙子,一直在发展迅速的IT公司里扑腾。跳了几次槽,薪水也随之水涨船高。但2006年8月末,由于公司调整、部门裁员,他失业了。  “当时我心里自然难受了。我一想,哎呀
期刊
2004年3月的台北阴雨绵绵,华硕电脑员工运动会场上却人声鼎沸,上万人不畏风雨昂首起跑。15年来历经坎坷的华硕首次举办如此大规模的活动,一位向来不爱抛头露面的长者,兴致勃勃踊跃出列,带头领跑了具有象征意义的1500米。  他边跑边叮嘱同仁要跑得比他更快,“不然革职查办”,结果个个都冲到了他的面。  1500米,15年,没有人知道他跑过这段非凡路程时,内心有着怎样复杂的感受……  他就是华硕董事长施
期刊
在美国,稍有规模的公司,都有“开门政策”。顾名思义,开门政策意指公司所有的门都是打开的、畅通无阻的。比如沃尔玛公司规定:公司任何一级的员工,都有权向上一级领导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果上级领导的答复和行为不能让员工满意,员工有权向更高一级领导反映情况,直至向“一把手”——公司董事长去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要求。  有了开门政策,就必然有“严禁打击报复行为”的规定,其大意是:严禁任何一级领导,因员工向自己或自己
期刊
下一次如果你认识的某个人对某种洗涤剂或润滑油大加赞赏,你不妨考虑如下可能:你或许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营销活动的目标。  作为这种口口相传的营销活动的创始人,宝洁公司6年来一直通过旗下Tremor公司控制这一活动。Tremor公司雇佣了22.5万名青少年,让他们将伊卡璐等品牌告诉他们的朋友。去年,考虑到这一策略对成年人同样管用,宝洁公司签约了50万名自愿者(全都是母亲),要求她们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宣传宠物
期刊
乞丐也需要努力  □文/向上  每天几乎都是在同一时间来到地铁站,时间长了,车上的乘客便成为老相识。而其中的常客是一个乞丐,穿得破破烂烂,拖着一条残腿,样子很可怜。他踏进车厢,必先掏出一根竹笛,吹出《敖包相会》曲子的前半段,然后一拐一拐地沿着车厢往前走,同时唱出那曲子的后半段。最初,我几乎每次都给他一些钱,不过发现其他给钱的人却很少。渐渐地,对他那每日重复乏味的曲子不感兴趣了,我也给得少了,有时就
期刊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经做过一个很有名的“毛毛虫实验”。他在一只花盆的边缘摆放了一些毛毛虫,让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同时在离花盆周围六英尺的地方,撒了一些它们爱吃的松针。由于这些虫子天生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因此,它们一只跟一只绕着花盆边一圈一圈地行走。时间慢慢地过去,一分钟、一小时、一天、两天……毛毛虫就这样固执地兜着圈子,一走到底。在连续七天七夜以后,它们饥饿难耐,精疲力竭,结果全部死去了。在对这次实
期刊
谁说制造业无故事?  从小酷爱乒乓球运动的胡文章一边挥动手里的乒乓球拍,一边研究对手的套路,这一研究就是40年,直到把所有的“正路子”都琢磨个透,留给他的套路就全是“野路”。  这个貌不出众的广东男人闷声发财20年,把天朗做成了年产6000万只琴键开关的全球“隐形冠军”。  这个人和他的企业,表面平淡无奇,背后却是“小说里才有的精彩”。    背景:最幸运的隐形冠军    1985年,出身商人世家
期刊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撰稿/屈腾龙 王方剑 樊 力 邓 娟    最炙手可热的财富派对    1  朱恩樱经常站在北京王府井商业街上自家的店里,边看着络绎不绝的客流,边忍不住想象:财富不正像这样的人流,一旦打开了正确的大门,就会以你想都想象不到的速度奔涌而至!  2002年,在家乡沈阳一家企业里从事平面设计的朱恩樱,不甘清贫决心创业。全家东拼西凑了10万元,原本想开间小书店或者书报亭,就在这个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