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不应看重“入土为安”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po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认为只要我们厚待祖先,祖先也会厚待我们,所以看重入土为安。这一传统并非一朝一夕转变,随着日后绿色环保的丧葬方式必将成为主流,入土为安也将成为特定的“历史名词”。
  春节刚过不久,从故乡返城的人们,可能或多或少会谈及祭祖。在一些农村,有的乡人会在大年初一,提着香火、蜡烛、祭肉、果品来到坟头,祭告祖先在另一个世界的灵魂。
  事实上,在农村,这一祭祖的习俗根植于人们的丧葬方式——土葬。但土葬带来的弊端已众所周知。前不久,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意见提出“推广骨灰植树、植花、植草等生态葬式”,“倡导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这些方式目前在一些城市得到推行,但在广大的农村以及縣城,由于传统的丧葬观念作祟,人们对树葬、海葬的接受,可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这一传统丧葬观便是“入土为安”,将来政策推行过程中,观念层面的阻力,可能正好来自这一意识。
  一、中国人热衷的土葬习俗有很深的思想根源
  1.“入土”是为了安置归来的灵魂
  “隆丧厚葬,香火永继”这个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那时候人们相信“灵魂不灭”,逐渐开始重视“死”后的事情。不少贵族选择直接用奴隶陪葬——古代的“人殉”。
清末光绪帝出殡场面

  活人都给直接埋了,其他陪葬物品自然不会少,而且随着死者的身份高低拉开了差距。 1976年河南安阳妇好墓就一口气出土了各种器物近两千件,而且类型格外齐全,几乎包含了以往殷墟出土的所有器物类型。奢华的陪葬,也是因为墓主身份特殊——她是武丁王的法定老婆。
  人们之所以选择入土为安和厚葬,都是因为相信灵魂会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而死者身份高贵,以当时眼光来看,哪怕到另一个世界也值得拥有更尊贵的生活品质。去到另一个世界的入口,就是“土”,它既是连接此岸与彼岸的中介,也是逝者灵魂的安居之所。
  将这份传统固化绵延下来的则是进一步演化出来的“礼”。孔子曾经对他的弟子樊迟说过:“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一直推崇的礼便是“上一辈人”的周礼。周朝的丧葬习惯却是受到殷商先人的影响,宗教观上倾向于尊祖,伦理观上表现为孝祖,在丧葬观上强调厚葬。《周颂》曰:“於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於乎皇王,继序思不忘。”“假哉皇考,绥予孝子。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
  有了“礼”的传统,那后来各朝代就都得有所体现了。从人死亡到入土,整个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了,还进一步划分出了殓、殡、葬三大步,每一步中间又分化出了N个小步骤。不但流程烦琐,不同时期的政权还制定了相关规定,确定了不同人死后丧葬事务的规格。墓要多大,陪葬多少……成功保证了当时所有人都死得有法可依。
  2.不“入土”,不厚葬就“不孝顺”
  重视厚葬的另一重要方面便是“尽孝”,儒家孝道观长期把送死看成是尽孝的主要标志之一。《中庸》说: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论语》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换句话说,在数千年的传统中,一个人如果不好好安葬自己家的先人,便是不孝。那么就算在古代,人们想尝试一下树葬、海葬都会被周围的人瞧不起:你看看,那家孩子真不孝。
  除了整体社会氛围传承下来的厚葬习俗之外,大家也普遍相信厚葬先人对活着的人有好处,这个想法简单概括就是:你好好尊重你的祖先,那么你祖先会保佑你的。中国“入土为安”的厚葬习俗中一直有很强的功利性质。
  相比之下,西方也有“灵魂不灭”的观点,但并不认为先人灵魂会再回来,而是认为他们会到另一个地方去享福。所以,他们不少丧葬习俗中的要求是:一定要挑一个距离“另一边”近的地方埋葬。
  很多西方人生老病死都离不开教堂,所以墓地往往建在教堂附近,甚至不少地方直接将死者埋葬在教堂底下。不论观念如何,至少他们这样客观上控制了成本。毕竟大家挤在一个建筑物的底下更像集体宿舍,我们到专业的墓园里找块地再立碑更像别墅。
  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并不看重死后的“尽孝”,所以从很早开始,西方就尝试各种新奇的丧葬形式。工作在海上的,咱们直接魂归大海——骨灰撒大海;生活在草原的,咱们就魂归草原——让骨灰在草原的微风中飘散。科技进步之后,大家又研究出了新玩法,比如骨灰直接做成钻石让家人戴在身上,比如骨灰做成珊瑚沉到海里滋养大自然……总之一句话,人家从不觉得孝顺与埋进土里厚葬有关系。
  二、高额丧葬成本让“入土为安”观不得不改良
  在富有优越感的今人看来,古人的丧葬观是无知而愚昧的。人死之后墓地再大,墓穴再豪华,也仅仅是给了后世盗墓贼和考古工作者更大的工作空间而已。
  虽然传统观点认为,厚葬可以带来祖先对自己的荫庇,可这并不影响现代社会丧葬成本的不断升高。成本最高的部分肯定就是墓地本身。在香港上市的福寿园是为数不多以墓葬为主业的上市公司,经营的墓地分布在上海、河南、重庆、安徽、山东、辽宁、福建、浙江、江西等国内九个省市。福寿园2015年的年中报显示,当时他们销售的各类型墓地均价达到了91150元。一个墓地9万多是什么概念?同一时期,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当时上海市内环新建住宅均价为72066元/平方米。死者房子的价格比活人的要贵许多。
西方的墓园

  为何墓地这么贵?说白了,也是经济发展引起的“水涨船高”。全国整体经济环境水平是进步的,城市市区面积不断扩张,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数量扩大,死亡人口的数量就会不断增加。可是墓地的增加速度并没有那么快,每新增一片墓地都需要政府批准之后集中建设,这肯定需要一定周期。但是“阎王叫人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死亡本身并不会等到墓地建好。最终,市场推动了墓地价格节节攀升……
  除开墓地的价格,一个完整丧葬中还有其他的大量开销。虽然全国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人死后都要准备一整套完整的相关“仪式”,点蜡烛、烧纸始终仅仅是最初步的,不少地方还要请人念经、做法事等等。这些仪式最后都归结到一个字——钱。
  三、“祖先庇佑”观减弱能否助攻政策推行?
  眼下,绿色环保型的丧葬方式似乎并没有广受推崇。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并非传统入土为安的生态葬法,在厦门从2005年左右开始推广,历经十年却才不足200例。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将骨灰盒好好地放进墓碑之下的墓穴之中。
  虽然现实比较残酷,但我们也要看到理想中丰满的那一面。原先,不少国人祭祖时烧麻将和扑克,现在不少国人祭祖时烧“苹果三件套”。虽然苹果产品在此处的出现并不是科技进步的象征,但肯定从客观上反映了丧葬本身是在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迁。
  近几年,整体社会习惯普遍是向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前进的,不管是街边的大爷还是隔壁的小学生,对于环保都能说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垃圾分类、维护空气质量之类的常识普及率越来越高。那么从理论上说,大家注意到丧葬中入土为安的绿色环保问题,也只是时间问题。
  从整体社会风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传统习俗是趋于改良与结构的。比如,从前整体习俗,丧葬中子女守孝要达到27个月。可现在,大家几乎都不再遵守这种墨守成规的守孝期限了。悲痛地与亲人告别之后,大家还是要回到各自的岗位上,继续为活着的人追求幸福的现实生活。
  随着传统文化进一步解构,当我们最终都不再相信“祖先庇护”的时候,传统的入土为安也就成为了历史。
位于西安的某公墓园地

  结语
  中国人之所以看重入土为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历史传统中大家都认为,只要我们厚待祖先,祖先也会厚待我们。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转变的。但随着我们都更加文明理性地看待“死亡”,日后绿色环保型的丧葬方式必将成为主流,入土为安也将成为特定的“历史名词”
  责任编辑 张颐雯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美国的审判制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其审判制度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如控方与警方的不正当联系甚至是联合做伪证,陷害被告人的情形等问题,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
根据整车参数和整车性能指标对电动车的电机、电池以及传动比进行动力匹配设计,利用Cruise仿真软件建立整车模型、电机以及电池模型,对其动力性和经济性进行仿真分析.由仿真
2016年7月18—20日受低涡气旋影响,河南省出现了一次全省大范围的强降水过程(“7·19”),其中豫北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最大过程雨量达732 mm.本文基于自动气象站降水、地面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本文以山东省聊城地区口耳相传的一则民间故事《买话》为例,首先从宏观到微观对其进行语篇分析,以寻找民间故事在风格语域,叙事结构,句子推进等方面的特征,发现民间故事经久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经济类犯罪案件侦查的途径是以人到案.找到嫌疑人是破获经侦类犯罪案件的重要环节.应当在传统的抓获方法上结合视频搜索法进行定位进而查找嫌疑人.
春天的气息越来越近,而你是否已经发现了她的踪迹呢?那些说来就来的雪,说化就化了.当枝头渐渐丰盈的芽孢撑裂冰凌的包裹发出轻微的声响,这便是春的讯号.嫩叶冲破冬日的桎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