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证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d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重要方法,被誉为“数学家最精良的一种武器”。为了提高运用反证法的自觉性,本文联系高等数学课程,归纳了几种可以利用反证法进行证明的命题类型。
  关键词:反证法;数学证明
  中图分类号:O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1-00-01
  
  一、反证法的重要性
  在接受高等数学的学习中,要用反证法证明的命题屡见不鲜。反证法其独特的证题方法和思维方式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逆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是锻炼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敏捷性、灵活性的极好素材。然而许多学生又不善于运用这种方法,本文联系高等数学课程,归纳了几种可以利用反证法进行证明的命题类型,以提高学生运用反证法的自觉性,对高等数学教师讲授反证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什么是反证法
  我们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例1:证明lg3是无理数。
  证明:用反证法。假设lg3是有理数,且lg3=(,是整数),则10=3,两边次乘方,得10=3。由于10的个位是0,而3的个位不是0,矛盾。故lg3是无理数。证毕。
  如同该例,通过否定原命题的的结论的反面,从而肯定原命题结论的方法为反证法。反证法证题模式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否定结论→导出矛盾→肯定结论”。
  三、怎样的命题宜用反证法
  学好反证法的前提是首先学会对命题的结论作反面叙述,其次是做到多模仿、勤联系。在练习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反证法经常被用来证明唯一性、否定性等一些不易直接下手的命题:
  (一)唯一性命题
  例2:若()在[,]上二次可微,且对[,]上每个均有:()与″()同号或同时为零。又()在[,]的任何子区间不恒为零,试证:()=0在(,)内若有根则必惟一。
  证明:用反证法。设()=0在(,)内有两个相异实根,。由题设()在[,]上的最大、最小值不能同时为零,设其最大值点为,则′()=0,且()≠0。
  由()=()=0知()>0,由題设知″()>0。根据连续函数保号性知存在的一个邻域使()>0,且存在一点1,使(1)<()。再取1关于的对称点2,2亦在上面邻域中。于是[(1)+(2)]<()=()。但此邻域内″()>0,即()下凸,与上述结论相矛盾。从而假设不成立。故()=0在(,)内若有根则必惟一。证毕。
  (二)否定性命题。
  例3:证明数列{sin }不存在极限。
  证明:用反证法。假设 sin=,则 [sin(+2)sin]=
   2sin1cos(+1)=0
  即 cos(+1)= cos=0。于是 sin2=2sincos=0,即 sin==0,由此得(sin2+cos2)=0,此与恒等式(sin2+cos2)=1矛盾。故数列{sin }不存在极限。证毕。
  (三)命题结论以“至多……”,“至少……”,“仅有……”的形式出现时,比较适宜用反证法。
  例4:若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在(,)内可导且()=(),()不恒等于常数。试证在(,)中必有一点,使′()>0。
  证明:用反证法。假若对每个∈(,)均有′()≤0,则在(,)中至少有一点∈(,),使()()=′()()≤0,即()≤()对每个∈(,)成立。
  又在(,)中()不恒等于常数,因此在(,)中一定有一点,使()≤()。在(,)中,至少有一点d,使()()=′()()≤0。于是()≤()<(),此与题设()=()矛盾。故在(,)中必有一点,使′()>0。证毕。
  (四)涉及到无限的命题,或结论以“都”,“真”等形式出现时,比较适宜用反证法。
  例5:对区间上任意两个数列{}与{},当()=0,有[()()]=0。试证()在区间上一致连续。
  证明:用反证法。假设()在区间上不一致连续,即
  
  取,此与条件当()=0时,[()()]=0矛盾。故()在区间上一致连续。证毕。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数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吴振奎.高等数学(微积分)复习及试题选讲[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3]段堰工.数学分析中的反证法[J].南都学坛(自然科学版),1990.
  [4]徐秀娟.反证法在高等数学证明题中的应用[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目前比较推崇的一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从传统就业与职业道德课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本课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行动导向;就业与职业道德教育;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1
摘 要:近年来,我们在探索高职教育规律、构建符合产业结构和地方经济现状的工学结合学训一体化平台的教学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尝试将虚拟现实技术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以《动漫衍生产品设计》课程开发为载体,设计开发“动漫衍生产品设计虚拟化学训一体化平台”,作为高职动漫专业工学结合平台的一个有益补充,经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实训效果。  关键词:高职教育;虚拟现实;工学结合;
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和起诉意见书、检察机关的起诉书以及审判机关的裁判书中时常出现“另案处理”一词,其常被标注于共同犯罪的部分涉案人姓名之后。这一将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推进,刑法的谦抑性这一理念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刑法的谦抑性作为现代刑法应有的价值,对我国刑罚结构的完善和立法、司法、执法都有着重要意义.
利用逐步回归、遗传相关、通径分析的统计方法,研究玉米理想株型杂交种,在一定的生态和栽培条件下,雄穗分枝,果穗长、穗行数、千粒重、出籽率对单株粒重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结
摘 要:随着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消防指挥院校也逐步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更多的多媒体设备开展消防教育。如何更好地应用及维护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效率成为现代消防院校研究的主要课题。  关键词:多媒体;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
摘 要:“三贴近”原则是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党员电教片制作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在高校大学生党员电教片的制作中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就是选题贴近实际,以时代性获得大学生党员青睐,内容贴近生活,以真实性赢得大学生党员共振,表达贴近学生,以艺术性取得大学生党员共鸣。  关键词:党员电教;三贴近  中图分类号:G641
摘 要:本文从支架式教学的内涵入手,结合支架式教学的五个主要环节及教学实践,对如何在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支架;教学;应用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20世纪 70年代初,随着班德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兴起,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开始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帮助提高儿童的社会技能水平。社会技能对儿童身心健康、同伴关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十分重要。本文对儿童社会技能的概念、社会技能的评估方法、社会技能训练进行了评述;提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以期对儿童社会技能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儿童;社会技能;评述
摘 要:《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是职业院校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传统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及同类课程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模式中,通常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阶段进行,先完成理论讲授再集中技能训练,使专业理论与相应的技能训练出现脱节,不利于学生掌握。通过研究与实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采用项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