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课堂中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l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园高校在校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令人堪忧,体质健康方面普遍存在着耐力差、心理素质低下、抗挫折能力弱等问题。究其原因,体育锻炼不够、睡眠不足、精神紧张被认为是造成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好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改革的过程是一个革命的过程,学校体育的改革就要打破旧的体制结构、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完善新的体制结构、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期学校体育的需要。大学体育是终身体育最关键时期,如何使每位学生在不断增长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使体质得到增强,这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身体好是前提,也只有身体好才能使专业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造福于人类,因此说大学体育十分重要。
  本文通过大学体育社团建设与体育课程建设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把体育部改制为体育中心,并投入经费建设设备齐全的学生体育活动中心。改变单一的体育课形式,在学生中组建不同的体育社团,使大多数同学能根据自己的条件参加一到两个体育社团。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也是这一新体育课程体系的科学之所在。由于各年级学生的特点不同和体育课程内容的层级分布,要取得良好的体育教育效果与相对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分不开,所以,这里谈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与课程内容的层级分布分不开。另外,采用学分制、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方式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的体育课程新体系要求摒弃教师绝对主导的旧模式,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
  一、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高校片面追求所谓的学术一流,对学科建设、学术环境的改善重于对学生成长环境和教育的投入,这实际上是偏离了大学的职能。大学的社会责任是什么?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学校的体育教育非常重要。”高校学生们的体育成绩往往都是靠传统的“跑、跳、投”评定的,但是事实上评定成绩的标准与最终的结果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喜欢运动的人得到快乐,壮大健身的队伍。因此国内一些大学从人文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体育教学的形式等做出了积极调整和改革。高校的竞技体育应该和体育教学结合起来。一流大学的学生不该是一副弱不禁风的孱弱形象,应该通过体育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大学体育应该实现三个目标:引导学生热爱体育,教会学生们科学锻炼,全面提高学生体质。
  二、实现大学体育教学教育人文化的措施以及积极作用
  1、构建人文化大学体育 ,树立人文体育观
  体育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推进大学体育人文化改革的根本之策是树立人文体育观,进而在人文体育的思想意识之下,以人为本,推进改革。在逐步淡化生物体育观、树立人文体育观的基础上,推进大学体育人文化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程新体系。
  目前国内高校比较成功的改革措施当属将活泼、活跃的方式融入大学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具体表现为由学生任意挑选各自喜爱的项目,并组成各种运动队或是俱乐部;如果想换项目或是俱乐部,随时都可以“自由转会”。如此一来,一些在球类项目上技术好,但体能差的学生,也可以在运动领域展现自己的才华,让体育的魅力发挥至极致。切实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获得愉悦的身心。
  2、课程内容层级分布,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新的体育课程体系要求紧紧结合学生特点,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改善学生缺乏体育热情的状态,有步骤地逐步培养起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文化涵养,所以将有限的课程内容进行层级分步设置是新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3、大学体育教育加强社会性
  大学体育不仅要注意完善内部机制,而且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研究大学体育与社会体育相衔接的问题。通过体育教育不仅让学生锻炼起来,身体强健,还能培养学生按照规范、规则来做事的意识。另外从心理学角度,热爱体育的人,一般性格外向,容易接受新事物,创造力比较强。因此,要培养一个有创造力的青年群体,就一定要下功夫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
  大学是人一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最为关键的承上启下的阶段。大学体育在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并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更应考虑其毕业以后更长时期坚持有效的体育锻炼和健身习惯。因此强化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意义。
  三、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强化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学生的体育意识强弱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益和终身体育观的建立。长期以来,高校学生体育意识薄弱,要想改变此状况,首先要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中的乐趣,激发起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其次是在学校中营造体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再次要改革高校体育竞赛的制度,增强小型多样、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级别、不同项目的趣味比赛。智能与体力结合的比赛等。
  改革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线的教材、教法体系。现行的大学体育教学大纲,一是竞技运动项目过多,教材的难度较大。二是每项教材的技术要求过高、环节过细且各年级教材的重复现象严重,加之教材中多采用注入“填鸭式”教法,严重影响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三是竞技运动项目对场地设施要求过高,大部分学校难以保旺,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转变教学观念。传统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旧的体育教学观,不利于21世纪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应当转变教师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主动式教学,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
  转移教学重点,着重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终身体育观的确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高校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除增强学生的体质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其学习科学的健身方法,达到体育自立。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强调运动技术的精雕细刻,其教学重点实质上是传授和掌握运动技术,加之教材的难度较大,无法发挥其自主性。致使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较差。要改变此现状,教学中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上,首先要求学生要动起来,在活动中激励学生乐学。然后通过乐教与乐学的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提高学生体育能力。
其他文献
期刊
混合流水车间(Hybrid Flow Shop,HFS)调度问题是经典的流水车间调度问题和平行机调度问题的扩展与结合,普遍存在于如钢铁、石油化工、电子、纺织等流程工业和柔性制造环境,甚至
期刊
[摘 要]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作为小学基础教育课程中的音乐教育,相对于其他一些学科而言,其内容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模糊性,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反复体会和琢磨,才能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就像美妙的音乐作品一样,会给学生带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它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情感,使语言美和音乐美达到完美的统一。  [关键词]小学音乐
[摘 要]让学生深入享受汉语的人文美。汉语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深深地打上了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心理的烙印,是一种从形式到表达都充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的语言。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在辽阔肥沃的华夏大地上,在封闭、自足的自然环境中孕育了整体、统一的民族意识。汉语重整体、重和谐、重意合的特点,正是中华民族的意识、性格和思维模式的积淀和投影。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深刻影响着汉语词汇的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战略是对事物的方向性指导。政策的制定、经济的影响、社会的稳定等都是重要的战略因素。特别是经济问题,经济发展的滞后影响观念的更新,也制约行业的发展。本文通过中国口腔
期刊
海拉尔盆地碳钠铝石的形成与CO2的分压有关,含有碳钢铝石的井都分布于CO2分压的高值区;但却并非凡是CO2气藏都含有碳钠铝石,因为CO2只是形成碳钢铝石的条件之一。CO2为无机成因,受控于燕山期的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