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区市的立法地方特色问题研究

来源 :贵州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uich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设区市的立法中地方特色是一个有特定涵义的法律术语,地方特色作为地方立法的基本遵循,是衡量和保障地方立法管用好用实施有效的重要标准.经过6年的立法实践,地方特色问题依旧是影响设区市的立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问题的解决需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深入剖析地方特色理论内涵、实际考察设区市的立法现状、通过立项精准奠定地方立法特色基础、制定精细强化地方立法特色表达、评估精确保障地方立法特色实效等途径来实现.
其他文献
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形成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在此期间发生了历史性嬗变:一是从主张各民族自决到强调中华民族整体自决;二是从坚持联邦制到探索民族区域自治;三是关于党的性质表述开始从“一个先锋队”拓展到“两个先锋队”.这一嬗变契合于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思想的形成,成为解决中华民族认同和各民族认同之间张力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厘清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的嬗变过程,揭示其历史必然性和价值意蕴
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辉煌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取得重要成果的时期.这个时期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广泛开展民族问题调查研究,普遍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在实践基础上探索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认真研究和总结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挖掘其现实启示,对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开拓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改革深化的背景下,本文利用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通过构建OLS、Probit和Ordered Probit回归模型,并结合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就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确权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检验灌溉费用是否构成其中的混淆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确权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在农户使用的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为非村集体所有的情况下,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的概率更高.同时,引入工具变量后的分析结果表明,灌溉费用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可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党中央、国务院把获得感、满意度作为检验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科技人才政策体系基本建立的同时,分类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僵化、人才管理制度不能满足科研人员诉求、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9月27日-28日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下一步要着力破除制度性障碍,加快形成有利于科技人才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体制机制,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
德治是共识凝聚、教育感化、榜样示范以及精神引领基础上的柔性治理方式,对于流动性、动态性和边界模糊性为典型特征的城市社区治理具有重要作用.贵州历来重视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德治实践,无论是忠孝传家的伦理治理、民间约定的共识治理还是榜样示范的贤能治理,都具有德治的意蕴并具有广泛的实践基础和发展成效.但同时也还存在基层重视程度不够、创新手段不多以及让位于刚性治理、技术治理等问题.贵阳市白云区的德治实践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其基于伦理引领、诚信示范、道德劝善和共识凝聚基础上的德治实践,不仅蕴含了城市社区治理的内核要义,同
中华民族共同性理论是在费孝通的“民族聚居区”和“民族走廊”等区域理论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从区域研究来讨论“中华民族共同性”的范式,使边疆区域的民族关系得以纳入中华民族的整体关系之中,边疆因而成为复线叙述中国历史的重要视角.自秦汉以来,广西龙州县上金半岛一直作为连接郁江流域与红河流域的水上交通枢纽,留下了丰富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印记.民国时期上金县政府基于重振昔日“窑市”的边疆繁镇地位而修建的上金船街,直观地体现了地方官员与边地人群合谋营造“物象化”的文化地景,将国家意识形态与边疆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群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如何“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是做好民族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深刻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是正确处理中华民族共同体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逻辑前提,准确把握“多元一体”格局是正确处理中华民族共同体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理论基石,增进一致性、包容多样性、把握适度性是科学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实践路径.
文章梳理和归纳了国内外学界对少数民族权利保护与国家安全问题的有关研究成果,认为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层面的关系论证、意义探讨、对策思考以及欧亚、北美部分地区的国别分析,其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广泛涉及不同学科及领域.国外学者主要关注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安全化”与“去安全化”发展、国际法(公约)、国际社会中的少数民族权利问题以及区域、国别层面的具体研究.但总体而言,现有的研究成果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反思性以及比较分析的研究视角,对当下世界热点地区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演变成威胁国家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乡村是我国传统社会的基石,乡村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息息相关.西南民族地区的自然、人文、人力资源富集,为乡村发展储备了丰富的内源动力.现代化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乡村生态环境恶化、传统文化式微、人力资源流失与制度性资源祛魅等新问题.研究认为,新时期我国乡村发展必须在“共建共治共享”“区域协同发展”和“共同监督评价”的内源性机制下,提高乡村人民内源性发展意识、优化乡村产业结构、重构乡村文化场域与整合乡村教育系统功能,进而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各方面的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中华文明形成的中华民族文化是从未断代的文化.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支柱,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归属感的精神基础.当今的中华民族文化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涵.当前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主要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了解不够,二是缺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三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不深,四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归属感不强.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首先是守住民族文化传承的阵地,其次是积极培育与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再次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在族际间夯实中华民族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