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村中城”传奇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农垦的住房“演义”
  
   “遇着打雷心惊惊,遇着台风无瓦片,遇着大雨成泥浆”——2006年以前,广东农垦部分职工长期居住在农场开创时建的房子里,透风漏雨,是他们居住环境的真实写照。
  
   2006年以来,一场声势浩大的安居工程在广东农垦打响。安居工程让38万农垦人住进了花园洋房,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发展的先河。
  
   “安居才能乐业,和谐才能发展。”广东省农垦总局局长赖诗仁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广东农垦把改善垦区民生问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实施安居工程为突破口,大力改善职工居住环境,垦区凝聚力、职工向心力不断增强。
  
   茅草屋—砖瓦房—洋房别墅
  
   上世纪50年代,由于部队官兵住的都是茅草屋,一到台风季节,房子就被大风刮跑了,台风过去后,再重新盖房。后来,垦区建起了砖瓦结构的房子。“由于房子是斜坡顶的,台风一来,房顶的瓦就被吹走了。后来,垦区开始第三次改造职工住宅和办公楼宇。有趣的是,那时城里在搞‘平改坡’,我们却在搞‘坡改平’。”2011年12月,《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粤西大地实地调查采访时,广东农垦湛江农垦局局长蔡泽祺向记者如是介绍。
  
   回忆前些年的垦区面貌,阳江农垦局局长李大胜亦止不住地叹息,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从前的阳江垦区,居住环境差,道路泥泞难行,排污排水设备几乎为零。“我们的职工,在那些老房子里住了四五十年,有的职工全家七八口人就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屋子里,居住条件非常差。”“我们承认我们偏远,有些落后,但我们不服输。从2007年开始,我们先铺路,后建房,全面打响了改善工作、生活环境的攻坚战。”据李大胜介绍,如今,垦区的公路已经修到了地头、山顶,甚至橡胶林里,“有了水泥路,肥料可以直接拉到橡胶树旁边,职工也可以骑摩托车骑到工作地点,而不用像以前那样,靠步行上山了。”
  
   “前些年,一提到广东农垦,连地方政府都很头疼,有些地方,卫生条件最差的、房子最老旧的、道路最难走的地方,往往是农垦辖区。”2011年12月,赖诗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但经过这些年的改造,如今连城里人看了我们农场环境及居住条件都会心生羡慕。”
  
   从当初的茅草屋到后来的砖瓦房,再到现在的洋房别墅,广东农垦人“家”的变迁,正是农垦事业全面发展的写照。
  
   和房子的变迁一样,广东农垦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创业阶段,垦区军民两手空空,但有的是力气、决心和理想,他们建起了中国自己的橡胶种植产业,打破了外国专家“中国不可能种活橡胶树”的魔咒,创造了一个产业神话;低潮时期在改革开放后来临,国营农场作为典型的计划经济产物,其传统的运营方式,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渐渐迷失了方向,眼见着深圳、珠海等特区拔地而起,眼见着广州、东莞等地经济急速发展,垦区的经营却日渐惨淡,一度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时间到了21世纪初,广东农垦整合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参与海内外市场竞争,迎来了大发展的浪潮。最令垦区人骄傲的,是垦区环境及职工居住条件的改善。
  
   3万块钱买栋大房子
  
   安居工程所需资金分三个部分,即国家补贴,农场解决一部分配套资金,余下的由职工自筹。“国家对我们每户补贴资金6500元,农场免费提供建房用地、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在湛江垦区,2009—2011年,是安居工程全面提速的三年,我们新建的房子,加起来超过了垦区前50年所建住房面积的总和。三年来,我们共建了360万平方米的新型住宅,让30800多名职工搬进了新家。”蔡泽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安居工程之初,不少职工的思想转不过弯来,有不少人认为,自己是国有企业的职工,国家把房建好,安排给我住,我自己为什么要掏钱?特别是雷州半岛,大多是从外地来的职工,赚了钱都想回家建房,所以对于安居工程,有些人并不是很感兴趣。”蔡泽祺回忆,“后来,我们的房子建好了,房子又漂亮又便宜,建房用地由农场提供,职工出的,只是建设成本,这一下职工坐不住了,纷纷找到场部来,申请搬进新居,那场面,热闹得就像过年。”蔡泽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给一个职工建80平米住房的话,国家补一点,单位补一点,个人花3万块就够了。
  
   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总经理雷勇健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2006年至2011年上半年,垦区累计完成总投资约28.3亿元,新建和改造6.78万户职工住宅,已竣工建筑面积约500万平方米,受益人口达30万人。农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十五’时期的15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25平方米。与此同时,以社会主义新农场为主要内容的农场小城镇建设全面铺开,交通道路、文化教育、安全饮水、医疗卫生等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几年间农场场部高楼平地起,新房联排建,绿树草地茵,路畅广场阔,极大地改善了农场的人居环境,提高了农垦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
  
   在农场上造“城”
  
   21世纪初,广东农垦决策层充分认识到“加快推进安居工程、改善民生”事关垦区稳定和发展大局,于是把安居工程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放在与抓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这为垦区安居工程的全面推进创造了“天时”:2003年,广东农垦被列入广东省人大水库移民议案资金扶持范围。2003—2007年,每年安排省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解决垦区2万多户原水库移民的危房问题。2006年下半年起,广东农垦被纳入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范围,每年安排5500多万元财政资金,继续扶持农垦近10万移民改造住房和改善生活。
  
   2007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安排垦区实施归难侨危房改造项目,计划用3年解决垦区1386户归难侨的危房问题。2008年,国家对改善垦区民生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农业部安排广东农垦用3年时间改造6.07万户危房。中央财政对广东农垦安居工程投入补助达3.95亿元。
  
   抓住了最佳时机,但广东农垦并没有急于上马,而是采取了规划先行,将农场小城镇建设与原水库移民危房改造、职工安居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三位一体”的建设方案,将安居工程建设变成一场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完备、环境优美的小城镇建设。
  
   伴随着垦区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进程,曾经长期困扰垦区的职工住房、社会养老、医疗卫生等问题也得以解决。赖诗仁告诉记者,2011年垦区职工年均收入达到26600元,比2005年的10767元增长1.6倍。
  
   一大批早年离开农场的退休职工纷纷回场建房,许多到外地谋生的职工子弟回农场就业创业。不少在农场工作过的同志目睹近几年来农场发生的巨变,焕发了建设农场的激情,主动捐资为农场修路、助学和建设公益文化设施等。垦区近年来的发展,也吸引了1800多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来此就业,增强了农垦事业的发展后劲。
  
   农场小城镇建设的成果和发展前景在广东各地引起极大反响,受到当地政府的一致好评。
  
   让城里人羡慕的“后花园”
  
   广东农垦的安居工程,从最初的改善农场面貌,改善职工居住生活条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宏大而“野心勃勃”的系统工程。2011年初,赖诗仁提出一个新的理念:打造“城市后花园”。
  
   “城市后花园”是什么样子?“城市后花园不是城市,但从某些方面看,又优于城市。”在赖诗仁眼里,“后花园”这一概念,核心价值体现在一个“优”字上,即“优美的居住环境,优雅的生活氛围,优良的社会秩序”。
  
   在赖诗仁看来,空气、水、森林覆盖率这三项指标,“后花园”绝对优于城市。大城市面临的“有害气体、工业污染、城市噪音、交通压力”等烦恼,在“后花园”是绝对没有的。“近年来,一些大中城市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很多久居城里的人,把我们农场看作是天然氧吧和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在湛江农村,当地村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过去,哪里的房子破、道路坑坑洼洼,哪里多半就是农垦的地盘。现在不同了,只要你在农村看见崭新的现代化小区,那肯定是农垦的房子。
  
   有人认为,只有像农垦这样的国有大单位,才有能力建设这么多、这么好的“家属区”,农垦之外的大部分农村,经济状况、人文背景各异,情况相对复杂,要想步调一致地大搞安居工程,难度相当大。
  
   对此,赖诗仁认为,广东农垦之所以能够在5年多的时间里,让所属农场的工作、生活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除了有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农场职工对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广东农垦不断壮大的产业规模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后盾作用。“发展经济,其最终目的是让我们的职工过上舒心的日子,什么是舒心的日子?宽敞的住房、花园一样的环境、日益提高的收入、强有力的福利保障……这些年,我们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支柱型产业,集团主营业务效益连年翻番,这为我们打造城市“后花园”,建设美丽新垦区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赖诗仁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再经过几年的建设,垦区小城镇建设和安居工程必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农场小城镇建设有没有品位,关键要看规划,而能否规划好,则要看理念。”
  
   赖诗仁表示,“城市后花园”的建设不是一两年的事,规划起码要超前10年以上。“种树十年才能成材。如果没有规划,就会朝令夕改、盲目建设,导致‘树刚种好就要砍,房刚入住又要拆’的局面。长远规划出台后,各级就应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抓落实,不要轻易打乱规划,但可随形势的变化进行适当完善。要根据农场自身财力状况,有能力的可以放快一点,暂时没条件的可以放慢一点。‘功成不必我任内’,我们不必急于求成,要按照长远规划,分阶段、分批次逐年推进,做到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
  
   南华农场:农垦的碧桂园
  
   位于广东省徐闻县的广东农垦湛江垦区南华农场,被当地政府官员称为农垦的“碧桂园”。错落有致的小楼掩映在绿林中,灯光球场、绿色公园、文化广场、影剧院与银行、邮局、商场比肩而立,这哪里是“农场”,俨然是一座公共设施齐全、环境整洁美观的南国小镇。
  
   “如今,无论是在南华农场、湖光农场,还是在曙光农场、火星农场、红峰农场,你都会看到一幢幢富有山水田园特色的楼房整齐划一,一片片农垦美好家园在绿色地平线上延伸。”蔡泽祺自豪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南华农场崭新的“小镇”里,谭德富正在家中休息。他家是一幢面积236平方米的二层小楼,进入这桩小洋楼。这个普通职工的家,设计装修典雅、采光充足,大客厅透着奢华。
  
   谭德富是湖南人,是富起来的广垦人中的一分子。“1984年,我在农场的一个作业班里工作,咱干活实在,肯卖力气,所以那时年年是先进。后来实行家庭承包制,我最多的时候承包了262亩地,种植橡胶和甘蔗。每年按照不同的天气状况上交不同的量,天旱了可以少交一点,去年(2010年)我要上交甘蔗63吨,自己还剩365吨,按照500多元钱一吨的价格,仅这一项我就收入了15万。割橡胶也有一笔收入。”谭德富告诉记者。
  
   在退休职工蒋大爷家里,300平米的新居宽敞明亮。提起新房子,蒋师傅笑得合不拢嘴,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过去一家6口挤在上世纪50年代搭建的18平方米泥砖房里,生活极为不便。“如今依靠安居工程的好政策,一家人住进了这么好的房子里,这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啊。”
  
   小城镇的街道,永远都是干净、安静的,这里没有堵车,没有城市的喧嚣。茶余饭后,男人们打球散步,女人则聚集在小镇广场里,跳舞、唱歌……这样的场景,出现在曾经的旷野、田间,令人恍若梦中。但这一切,却真实存在。
  
   对话赖诗仁:
  
   农业“集团化作战”是未来趋势
  
   《中国经济周刊》:安居工程前后,“广垦人”对你的态度不一样吧?
  
   赖诗仁:前些年,我去基层,很多退休职工拿着拖欠多年的医药费单子找你报销,那场面挺尴尬,也挺难受。现在,也会遭到“围攻”,但大家说的,基本都是感谢的话,很多人会拉你去他家做客,拿出最好的茶请你喝。垦区的干群关系很融洽,讲个例子:2010年7月,汕尾海丰梅陇农场岩前村给广东农垦安居工程检查组送上“为民造福、深情永驻”的锦旗,并送上一袋大米。当检查组婉拒大米时,一位职工拉住检查组同志的手,含着泪说,“这是我们几十户住上新房的职工每人从家里米缸抓一把凑成的心意,你们一定要收下!”
  
   《中国经济周刊》:在推进安居工程过程中,遇到过困难吗?
  
   赖诗仁:2000年以来,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当时农垦系统的养老保险、水库移民、道路交通、供电、饮水等问题还没有解决,农场职工住房很多还是泥砖危房。在每月人均两三百元的退休金还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的情况下,党组明确提出要以农为本,千方百计使职工安居乐业。当时考虑如果不解决安居问题,职工队伍难以稳定,广大干部职工也看不到希望,农场将很难发展。在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各项惠农政策到位、一些历史问题基本解决之后,2003年,我们抓住落实省人大议案、解决水库移民危房问题的契机,大规模实施农垦水库移民危房改造。缺经验更缺钱,推动危房改造很不容易。但各级做了大量艰辛的工作,我们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使垦区最困难企业的最困难群体的居住面貌迅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中国经济周刊》:是什么因素促使安居工程顺利完成的?
  
   赖诗仁:安居工程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是38万广垦人得到最实惠的礼物。但是客观地看,正是由于国家的惠农政策和各级政府的扶持,加上这些年广东农垦走出了产业新路,经济实现了飞跃,我们才敢于大张旗鼓地改善农场环境,敢于承诺让职工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居。这些年,广东农垦实现海外再造,产业集群发展迅速,情况比较乐观。一切发展离不开人,职工安居了,反过来又促进企业的发展。前几年那种频繁上访的群体性事件转变为安居乐业,大家一心一意搞生产谋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在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仍相对落后。你认为,广东农垦的成功,可以复制吗?
  
   赖诗仁:在中国,土地散落在一家一户手中,这保证了人人有地种,但也导致了农机使用、庄稼灌溉等耕作经营的不便,使得农民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农业技术进步的成果难以落地,最终导致农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无法实现。个体受制于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的限制,农民生产效率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个体经营土地可以解决温饱,但现在不是吃饱的问题,而是农业作为产业,要经受市场经济的检验,要和外国农产品一较高下,要在国际市场杀出一条血路。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中国农业产业将一直处在传统、小打小闹的生存边缘。
  
   近年来,广东农垦利用自身的优势,探索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形式,同时创建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新机制,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大规模的农田改造、水利设施改造、农业机械化、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集团作战,需要有一盘棋的意识及打法。中国的现实是,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农村劳动力大量离开土地进城务工,农村大多是老幼病妇留守。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将来农村人口将越来越少,土地流转也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大规模、专业化经营农业的时机愈显成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垦事业建设,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挥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垦区率先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大型农产品基地,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制定了“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跨国大集团,建设幸福新垦区”的战略目标。实现好这个战略目标,既是对广东农垦事业发展的继承,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我们希望依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在构建产业整合平台,提升资源整合功能,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中实现创新突破,用活农垦资源,加快融入地方共同发展,加快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做大做强农垦特色优势产业,发挥农垦的示范作用,努力把广东农垦建设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产业化龙头企业集聚区。
其他文献
早在2006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在长达90页的纲要草案里,阜新、大庆、伊春和辽源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已经写入其中,这充分说明国家对资源型城市枯竭开始重视。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资源开采的上升期就考虑转型问题,做到规划长远、未雨绸缪。     三大意识    上升期资源性城市的发展,要实现转型,首先要转变观念,这就
在路边的大排挡或小餐馆里,用塑料袋套着碗、盘就餐,或者用塑料袋装食品,早已司空见惯。有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卫生”的表现。  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黑龙江大庆市调查发现,该市一些塑料袋加工点大量回收、使用化工桶、农药桶、医疗废物等作为原料,经过简单的加工后,大部分被制作成了各种规格的塑料袋流向了市场。其中就包括主要用于装盛食品的超薄塑料袋。    便宜——塑料袋生产的最高
摘 要:文章以“动量定理”教学为例,从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出发,重构教材资源,优化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教材资源;科学思维;思维进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11-0065-4  科学思维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教师应学会利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
就在房地产开发商为了房地产市场作别“黄金时代”,过渡到“白银时代”而感到落寞与不甘时,房地产市场的竞争也许已经悄然换了一条赛道,链家等房产中介正在取代地产开发商成为中国地产存量房时代的主角。  2016年,中国二手房交易额约6.5万亿元,占住房交易总额的比例达到41%,比5年前提高了20个百分点。北京、上海、深圳的二手房交易额占比分别高达74%、72%、63%。南京、厦门、福州等热点二线城市的二手
@西坡:“僵尸肉”横行人间不是走私者的“能耐”,而是食品监管者的失职。打击走私冻品需要海关、公安、工商、检验检疫等多部门配合,但现实中的问题却是,恰恰是因为“谁都参与”的多头管理,造成了“谁都不管”的尴尬局面。而改善这一局面,显然还要从明确监管责任开始。  @冰雨:“僵尸肉”光靠监管来堵是不行了,对于制造、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相关责任人应该依据法律彻底查办。现在还有敢吃的食品吗?三聚氰胺,地沟
王林祥 (1951年-) 内蒙古包头人。1970年在原伊盟绒毛厂参加工作;1981年任伊盟羊绒衫厂副厂长;1983年任伊盟羊绒衫厂厂长。1991年至今任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裁;1999年12月至今任鄂尔多斯集团董事局主席。 从1983年至今,他带领着伊盟羊绒衫厂一路走到今天的鄂尔多斯集团。他为中国创造出了一个享誉世界的纺织业民族品牌。“中国羊”在他的牵引之下,沿着改革开放的大道,变成极
关键词:翻转课堂;PBL;计算机网络;兴趣;创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18-0050-05  一、引言   翻转课堂是一种颠覆传统教育安排的教学模式,它将那些传统上被认为是课下的活动移入课堂,而将传统的教学内容移出课堂。在翻转课堂中,学生通过观看在线讲座、在线讨论合作或在家进行研究来学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堂时间进行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谈及“最牵挂甘肃的四件事”,第一件仍然是“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已是自2001年以来,温总理对此问题的第14次批示和指示。    3月27日15时28分, 2007年以来最强的一场沙尘暴袭击了甘肃省民勤县,瞬间风速达到每秒20米,风裹挟着沙尘扑面而来,整个民勤笼罩在一片昏暗当中。  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民勤县是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一
@人民日报微博:彩票资金不是唐僧肉。虚报套现、违规建楼、乱发津贴,彩票资金首次“过堂”,问题不少。公正诚信,彩票业的生命;用之于民,彩票资金的使命。取之于民的彩票资金,若被蚕食,将摧毁彩票业的未来。审计如医生,挑病为看病,对所存问题依法依规处理,才能重塑彩票业公信力。  @大智小勇:权力与利益的联姻必然产生腐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现在社会的真实写照,拿着彩民的钱去违规做事,为什么平时就没有人发现
7月18日上午,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鹅羊池小商品市场(下称“鹅羊池市场”)西栋拆迁现场。一台装备有破碎锤的挖掘机,咆哮着把钻头刺向墙壁,反复作业后,墙体轰然倒下。  站在警戒线外面,丁美华看着这一幕,沉默不语。  1995年,资阳区丁氏三姐弟丁美华、丁建华、丁亚平三人在鹅羊池市场,花了8.3万元购买了2间商铺,做起了饮食生意,他们给小店命名为“华美娜”饮食店。今年5月,资阳区发布拆迁公告,鹅羊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