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过时了吗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班转来一名新生,听说来自台湾。初次见面很有礼貌,见到老师一声问候,伴着一深鞠躬;同学引他到座位上,他说声“谢谢”,又伴着一深鞠躬。他落落大方,自然诚恳,倒让那同学很不自在,红着脸回了座位。也许是他的行为在其他同学眼中显得突兀,不少同学既新鲜又好奇,于是下课就议论起来。
  丁丁:T同学真有礼貌,一看就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平平:是哦,人家问候都带着鞠躬,好有礼貌哟。
  军军:嘿,太夸张了吧。问好就问好呗,干嘛鞠躬呢?太老古了吧!
  班主任冯老师恰好听到这段议论,想到现在的学生礼仪素养缺乏,礼仪习惯不好,很有必要强调教育,正好借这个话题引导他们。于是,利用一个课余时间,他把这个话题以及听来的这番议论索性完完整整地抛出来,问大家怎么看。因为是最近发生的事,大家很感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快,讨论变争论,最后分成了两大阵营,一方认为:中小学生需要礼仪,因为礼仪代表着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另一方认为:中小学生不需要礼仪,礼仪规则都是老八股,束缚人的自由。
  如果不是台湾T同学的到来,许多老师可能都会与冯老师一样,不会突然想到礼仪的话题,尤其是处于考试之风盛行的时下。然而,因为T同学的对比,我们突然发现大陆学生的礼仪与台湾同学的差距太远了。其实又何止是台湾,近年来,许多从香港、日本、韩国等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周边地区和国家走出来的学生,似乎都给人一个感觉——比大陆学生讲礼仪。有比较才有鉴别,看来,大陆对于礼仪教育的缺失是毋庸讳言的。
  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礼教传统应该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应该得以传承和发扬。礼立而道生,文明程度越高越讲礼,这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然而,由于近代对于儒家思想的批判,对于礼教中糟粕成分的批判与反思,竟然使得人们对于礼仪传统出现整体性地厌弃。加上近几十年人们忙于改革开放,关注的热点集中于经济发展上,忽视了人的精神层面的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不管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礼仪教育遭受普遍地忽视,礼仪教育陷入困顿之中。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我们更需从学校层面反思礼仪教育迷失的原因,需要从实践层面去思考礼仪教育的落实。受着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强大力量使得教育的精力集中在考试上。在学校里,不是一切力量为教育服务,而是一切教育为考试服务,礼仪教育被放置于无足重轻的位置。从校长到教师,对于礼仪教育从思想上的有意或者无意的忽视,是礼仪教育受到冷遇的直接原因。
  其次,学校礼仪教育缺乏系统的教材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相比于各科教学都有系统的教材,礼仪教育却大多停留在人的礼仪意识层面,缺少显性的成文的东西。礼仪是什么,礼仪有哪些,为什么学礼仪,怎样学礼仪,等等。这些知识有时老师也不是很清楚。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教师无从教起,学生自然无从学起。教师偶尔讲一些礼仪常识性要求,翻来覆去重复学习的就那几条,一年级学了二年级学,小学学的问候语中学还在学。学习不系统、不科学,缺乏连贯,结果给学生造成“礼仪就那点内容”或者“礼仪就是形式主义”的感觉。
  第三,礼仪缺乏系统地教学。综观许多学校的礼仪教育,大多停留在口头的宣传说教中,或者偶尔搞一些礼仪短剧或者演讲比赛之类的活动,没有真正触及礼仪的核心,没有从知、情、意、行的基本认知规律上去教学,没有将知识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教学。所谓的礼仪教学至多停留在常识性地普及灌输,缺少实践性地锻炼。而礼仪最重要的是生活中的践行,是具体情境中的自觉应用,而这些远没有跟进。所以,客观上给人造成“礼仪无用”、“礼仪就是形式主义”的恶劣印象。
  第四,缺乏系统评价和舆论氛围。当前学校礼仪教育评价绝大多数停留在规则遵守上,用常规积分的形式规范学生的行为,而客观上常规考核内容繁多,执行困难,于是便只能通过简单的扣分来维系整个考核系统的运行。然而,这一方式客观上使得温情脉脉的礼仪一下子变成肃杀的凶神,张牙舞爪令人生厌。一些冷冰冰的枯燥的条款,缺少温情关爱,使得学生只有敬而远之,即便强力要求,也只潦草应付。长期以往,心生腻烦,直至厌弃。人人如此心理,礼仪氛围难以形成,这又加大礼仪教育的难度,直至积重难返。
  礼仪不只是个人形象和素养的问题,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文明程度的标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加强礼仪教育,就是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儿童时期,既是奠基人的性格雏形的时期,又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忽视儿童的礼仪教育,将会影响到整个德育系统工程的质量。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礼仪应该与时俱进,一些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礼仪形式和内容,应该被淘汰或改进,比如过去的“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这些“三纲五常”就被历史所淘汰。人人平等,不分尊卑。过去的打躬作揖则被改成握手或者问候,等等。礼仪的传统不能丢,讲文明懂礼貌在什么时候也不会过时,也不能过时。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礼仪会在社会生活中更加重要,使用更加频繁。礼仪教育在今天,不但不过时,而是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罗刚淮,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范湖学校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煦
其他文献
叶倾城,知名作家,著有《爱是一种修行》等散文集,《爱或不爱都是事儿》等信箱集,《原配》等长篇小说    “写作之于我,越来越像一桩宿命,一份天赐的枷锁,但我愿意背负这沉重,直至永远。”如此注解事业之于自己,恐怕也只有叶倾城。能将这“枷锁”舞出灵动,何尝不是一桩幸事。作为作家、主持人,叶倾城将以怎样的视角观照青少年的成长,我们很是期待——     :叶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这次采访
随着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高素质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日益凸显,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大批优秀人才,以此提升企业服务的品质和专业性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长期以来,利星行汽车十分重视本土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与众多职教和大专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这主要是为了培养面向市场的高素质、应用型汽车专业人才,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达到企业与院校之间的优势互
作为奔驰首款在国内上市的纯电动SUV,EQC不仅仅是在视觉效果上延续了奔驰的家族特征,就连行驶质感也依然保持了奔驰燃油车超高的水准——还是一样的奔驰味道!  作为奔驰的首款纯电动SUV,EQC自然被寄予厚望,所以它并不提供诸如高、中、低配的车型,而是只提供一款普通版和一款限量版车型。而所谓的普通版也只是相对限量版而言,其实在它身上已经装备了奔驰目前现有的大部分量产车黑科技,其目的就是要使所有的EQ
随着“入门级豪华SUV”  最近开始慢慢走红,  对于那些对车内空间需求并不高、  追求个性不愿随波逐流,  并且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来说,  这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已经上市有一段时间了,但真正站在上汽通用凯迪拉克XT4面前时,依然会感到很有气势。家族性风格的前脸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并且相比起XT5来说结构更为紧凑,视觉效果更具攻击性。独特的全LED大灯造型很有特点,令人过目难忘。车身侧面的线条
尽管海马把骑士定位于B级车市场,但无论是4421、1830、1710mm的长宽高尺寸,还是2619mm的轴距尺寸,只能说是在A级车市场中占据定的优势,它还是应该定义为一款紧凑级SUV车型。在外观设计上,本以为品牌历史相对短暂的海马汽车会因为没有太多家族式设计元素的束缚,而发挥出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为骑士带来一念特立独行的外形设计,但是当我面对骑士的时候,还是不得不对自己的这一略显武断的想法而深刻检
亚里士多德学说认为,人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快乐与痛苦。而正因如此,我们理应采取相应的行动,去追求那些给予我们快乐的事物,并避开其它引起我们痛苦的事物——这种观点也被称为“享乐主义”。然而人生苦短,即使尝遍世间快乐,平几带来的不甘也终究会吞噬我们渴望改变的内心:麻木的“快乐”是否也意味着“痛苦”?而别离的“痛苦”又是否是“快乐”的新生?人们需要改变,而全新雷克萨斯E8300h则欣然到来。  与过去的记忆
作为人民政府的当家人,温家宝总理在每年教师节前后,总会参加一些活动,而每一次活动都富有内涵且感人至深,今年也不例外。2011年8月28日,温总理在河北张北县第三中学,用两个多小时为一千多名农村教师作了题为《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细读这份报告,每一个关心或投身农村教育的人,都会与现场听讲的教师一样心潮澎湃、振奋不已。在报告中,温总理从推动总量发展、提升质量水平、加大投入力度、创新管理体制
一、公民素养①作为一种“激辩的领域”    我想透过对一个简单但重要的观察现象的讨论作为本文的开篇。虽然目前对公民素养与公民教育的研究兴趣已是一种全球现象,但是对公民素养与公民教育的意义为何仅有部分的共识。  上述观察引发另一个观察现象与两组相关联的问题。现象指的是公民素养与公民教育所呈现的是一种激辩的领域。此处,“激辩”一词是相当重要的,因为正如在下文中将证明的,激辩一词所代表的意义远较意见不一
背景  “今天,当我们在谈论先锋文学的时候,它完全变成了理论家、批评家眼里的一些概念,毫无生命感,我无法用语言来复原那个年代的文学,它的生机、蓬勃和热情。”隔着微信语音的距离,我依然能够感受到马原声音底层的热情,就像墨点慢慢浸透纸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残雪、格非、刘索拉、徐星、马原、余华、苏童、孙甘露等作家,在中国文坛掀起了一股以创新为号召的“先锋文学”浪潮,引起了巨大反响。三十年前,先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这是她很喜欢的一句话。她说,朱永新的《走近最理想的教育》一书让她感触很深,也引发了她内心深处对教育的不断反思。在她看来,书中朴素的道理是所有教育人应该弘扬的,也是教育界有些人已经缺失的东西,她甚至给当地教育局工作人员每人分发了一本,包括司机,包括工勤人员。有人不解,她回答:“教育是一种辐射,教育局上下有必要形成这样一种好的文化氛围。”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