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花钱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yu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作为尚未取得经济独立的一个消费群体,消费情况一直以来是大家关注的话题。现在的95后、00后对生活的质量和品味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但消费行为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问题也时见报道,比如,近年来一直沸沸扬扬的各类“校园贷”事件。
  但是,综合各项数据以及实例来看,大多数学生绝不是 “花钱如流水,天天高消费”。个别学生的盲目消费、奢侈消费和超前消费决不能代表整个学生群体的消费状况,大群体依旧保持着理性、健康、积极的消费方式。
  购书年超万元后
  我曾在青春期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叛逆时光,机缘巧合读了一本书,才逐渐开始回归好学生的队伍。现在回头再看当年让我洗心革面的这本书,虽然不是什么惊天之作,可当年它确确实实给了我不少触动和共鸣,成为了我人生中第一个转折点——当然,这也成为了我疯狂买书和读书的起点。
  从高中到大学,买书几乎每年都是我除了吃饭和缴纳学费之外最大的一笔开销。每次最激动的莫过于中午时分收到快递师傅发来的取件短信,也忘不了拆开包裹时的那种喜悦。大一那年,我仅靠着买书便成为了当当网的钻石会员。除了专业课程所需的教材教辅,令我爱不释手的散文、小说,以及各种人物传记、中外历史、西方哲学,甚至还有偶尔为了凑单而买的地图册,都被我收入囊中。
  我不吝惜花钱买书,因为这笔开支所带来的精神食粮早已与每日的一蔬一食比肩。尽管每年购书近万元我都不会心疼,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在意书的价格,货比三家不吃亏。出于节约,我会寻找最合理的搭配和最大力度的优惠,为了用最少的钱买到最满意的组合而逛到凌晨两三点才入睡也早已是家常便饭。
  当买书成为癖好,有时即使没有特别想买的书,可但凡赶上网站的满减和折扣活动也总是会“手痒”一下,早早地买好下个礼拜、下个月或者下个季度需要看的书,在To Read List上列出一长串密密麻麻的文字,享受着另类“超前消费”的快感。
  除了网购书籍,偶尔闲下来,我也会去实体书店逛逛,买几本时事周刊、旅游杂志或是地理杂志……阅读几乎填满了我所有的课余生活,每次翻开新书时心中的期待之情都让我无比舒心。
  随着大学期间的成长,读书的意义也从大一时单纯为弥补高考时期贫乏的精神生活变成了后来的培养创新思维、增加知识储备。偶尔看书入了迷我甚至会忘记吃饭。至今不能忘记的是有一次急性子和强迫症携手作祟,逼迫着我通宵看完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白天课堂上的我昏昏欲睡,脑海里却还盘旋着“生命意志的肯定和否定”的命题。
  已经忘记是在哪里看到的一句话了:“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虽然我也喜欢旅行,但厌倦奔波劳顿又囊中羞涩,只能乘着书籍的翅膀去感受另一番飞翔的滋味——脑洞大开如我,读过十几本欧洲国家的列国志,“走遍”了欧罗巴——读历史、闻时事,才可感受古今之变换,阅汉语、赏英文,方能品味中外之风骚。在自己的大脑里用文字铺开一张宏伟的知识和精神版图,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不得不承认,本科期间我看的最多的书是专业书籍,印象最深刻的是考研备考期间精读的十几本专业课经典原版著作(这些书至今都摆在我的案头)的过程,它第一次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个体在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面前的渺小。可正是因此,我为即将深入探索这个领域而倍感激动和兴奋,也更加领会到了“书山有路勤为径”的真谛。总之,我所阅读的每一本书都让我成为了一个与昨天不一样的我,它一直都是我智慧和灵感的来源。
  买书买得多花钱花得狠的时候,我并不会“剁手”,只是偶尔会因此而过上一阵子拮据窘蹙的生活,尝尝“吃土”的滋味。不过,直到大四临近毕业需要清理宿舍时,我才真正意识到买书太多给生活带来的另一番苦恼:床上用品、衣服鞋子、生活用品的整理已让我精疲力竭,然而这些物品的重量真是不及我的书本重量的十分之一。除了大部头的经典著作、昂贵的英文原版外,我把教辅材料在毕业生跳蚤市场上摆了两天摊才基本处理完畢。但即使如此,后来往家里寄的五个包裹中,还是有三个特大号的纸箱满满当当都是书,其中有很多都是写上了名字而没有来得及阅读的。
  尽管因为学业、学术的压力,我在课下读“闲书”的时间不多,但买书无止境。可是看着堆在宿舍书桌上和墙角里等着被阅读的书堆得越来越高,我的心是慌的——我不得不提高做科研的效率,从而预留更多的时间去一本本啃掉它们。而与此同时,各种网上购物车或是收藏夹里也几乎每周都会添上那么几本宝贝图书,就等着它们降价时我立即下单。
  每年一笔巨大的购书花销让我不禁思考起自己的读书和购书习惯……明人谢肇淛在《五杂俎》曾提到过好书者的三个“坏毛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曜,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其二,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洗涴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其三,博学多识,矻矻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运,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用现代汉语来解释,这三病即是:为装饰而好书,徒求虚名;为占有而藏书,不事阅读;为读书而读书,不懂运用。
  仔细思忖,这三种病或多或少我都有,我意识到,除了在读书治学方面端正自己的态度之外,购书过于频繁但读书又思考不够的毛病我也要改正。我从自己的To Read List上划掉了十几笔,开始不再执着于购书,而是往图书馆跑,享受在那里看书、借书的过程,另外,我也逐渐学会多运用电子版的书籍资源,这样一来,“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尴尬便开始不再有了。其实,看书最重要的是与作者对话,读懂书本的内涵和精华,并尽可能地将其运用到学习、生活中,于我而言,一味贪图购买新书其实不过是盲目的占有欲在作祟。好书不为虚名,读书只为治学。
  从购书到借书是我的一大转变,今后,我的账单中购书所花费的钱财必然会减少许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读的书也会变少。我十分清楚,有了理性的消费、去图书馆借书和运用电子资源以及合理读书的习惯,我的阅读的体悟也只会有增无减。
其他文献
弗吉尼亚·伍尔芙曾经评介简·奥斯丁为“所有伟大作家中,她的伟大之处是最难以捕捉到的。”换句话说,奥斯丁是一个把日常情感写到极致的作家。她的作品二百多年后依然还是不朽的经典,被文艺青年们不断温习和翻拍。只是因为她写的爱情,即使去掉那些历史时期的印迹,去掉那些乡村背景的环境,那些婚姻中的选择和爱情中的博弈,从古到今,其实还是一模一样。这就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不会因为时代而褪色,因为它直面的是亘
期刊
在2018軟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最新发布的全球领先的500所研究型大学中,哈佛大学连续第16年蝉联全球第一,斯坦福大学位列世界第二,剑桥大学保持全球第三。在全球前20名中,美国和英国的大学占据19个席位。欧洲大陆的大学中排名最高的是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排在全球第19名。亚太地区的大学中,日本的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表现最佳,分别位列22名和35名。  中国内地共有51所高校上榜,较去年增加6所。清华
期刊
今年高考结束后,以707分考上北大的河北女孩王心仪写了一篇文章——《感谢贫穷》,文中讲述了她从小到大的学习经历,以及在如此贫穷的家庭环境之下,她的家庭是如何支持她完成学业的。这篇文章击中了很多人的内心,同时也引发了“我们需要感谢贫穷吗”的讨论。  @喜悦的石头 我认为应该先感谢自己对待人生的态度。在面对不同的生活处境时,不同的人生态度经常将人带到不同的境地之中。错误的态度,会让你陷入深渊,而正确的
期刊
兰州的冬天,没有很大的风,地处北方又有暖气,所以并不难熬,反而是暖气来之前的一个月左右,冷得让人难过。那一段时间里,早晚温差大,室内的冷比起室外,反而是更容易着凉的。那种细细碎碎的侵入,等人反应过来时,已经着了一阵冷风。  在家怎么都好,电热毯、热水袋、厚厚的珊瑚绒睡衣,白天被午后阳光晒得蓬松绵软的被子,还能闻到太阳照射过的烤螨虫的味道。盖在身上,则是柔软踏实包裹全身的暖意。这从冷到暖的过程中,整
期刊
近年来,很多院校都在打造着自己的学科竞赛品牌项目,旨在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这其中有很多脱颖而出的优秀学生,但也有人表示,学科竞赛具有功利性,“毁”人不倦。  @彭真明 学科竞赛具有学科和专业背景,它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基础上。准备一个赛事,往往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大学,有的学生每年都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科竞赛,尽管奖杯、奖状拿到手软,却很少
期刊
学霸是如何养成的?他们有着怎样的高分秘籍?带着好奇心,媒体在今年高考成绩公布后向全国31个省份的60余名学霸考生发去一份问卷,请他们回答58道题,以还原他们真实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从这些问卷中得到了有些出人意料的结果:高中从未参加过补习班和兴趣班的学霸超过了七成。  起跑线并不是最高的  如今,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开始一路到大学都要选择最好的学校,而从学霸们的问卷反馈来看,大
期刊
第一批“00”后集中迈入大学时代,与90后的学长们相比,他们有哪些新特点?他们的行李箱都装了啥?  今年清华大学共录取新生3800余人,年满18周岁的“00后”内地新生共有2784名。在今年的新生中,年龄最小的生于2002年12月,还未满16周岁。在8月23日举行的清华大学2018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在今年的新生中,2000年以后出生的同学超过四分之三,你们是当之无愧的21
期刊
我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爸妈很少给我添置新衣;入学以后学校又要求全天穿校服,买衣服的机会就更少了;加上管教严格,自己能花到钱的地方并不多——这一切导致上大学以后,我的购买欲就像失控的热气球一样膨胀升腾起来。  总觉得自己衣服少,又舍不得买好的,就上淘宝买几十元一件的衣服,结果很多只穿了一两次就压箱底;刚开始学化妆,嫌大牌太贵就买了100元一套的“新手套装”,结果用了一次脸就过敏严重,还要去医院治疗过
期刊
《延禧攻略》无疑是今年最火的热播剧之一,除了剧情与剧中人物的话题热度高居不下,其中展现的中国传统美学也颇受关注。剧中除了考究用心的清宫布景、古典素雅的色调外,还有不少传统文化元素:珍宝画作、刺绣、昆曲、缂丝、绒花、打树花……透过荧屏观众可以真切感受到一份古典美。  書画典藏:穿越到故宫  《延禧攻略》一经播出,便引发了很多观众的“学史热”。精致的构图、精美的珍宝画作,仿佛让人一秒穿越到了故宫。  
期刊
对于艺术市场来说,赝品泛滥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更令人头疼的是,如今的造假手段也越来越高明,比如那些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假画,它们甚至比原版更逼真。不过好消息是,一个新开发的AI已经有望鉴别假画了。  AI的火眼金睛  要鉴定一幅画的真伪,我们可能需要进行漫长且耗费巨大的材料分析,然后寄希望于伪造者露出破绽,例如16世纪的威尼斯并不存在赝品所使用的纤维和清漆。然而,鉴定AI非常厉害,它甚至无需接触原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