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出新招,AI有望鉴别假画了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艺术市场来说,赝品泛滥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更令人头疼的是,如今的造假手段也越来越高明,比如那些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假画,它们甚至比原版更逼真。不过好消息是,一个新开发的AI已经有望鉴别假画了。
  AI的火眼金睛
  要鉴定一幅画的真伪,我们可能需要进行漫长且耗费巨大的材料分析,然后寄希望于伪造者露出破绽,例如16世纪的威尼斯并不存在赝品所使用的纤维和清漆。然而,鉴定AI非常厉害,它甚至无需接触原画,用数码摄影就可以鉴定真伪。它关注的是绘画的内容而非材料,具体来说,是构成绘画的上千微小的笔触。
  每个单独的绘画姿势,例如笔触的形状和曲度、挥笔的速度,都是艺术家的特色。它们共同构成揭示真相的“艺术指纹”。分析足够多的作品并建立数据库,你可以找到每位艺术家的“艺术指纹”。将你不太确定真伪的作品放进数据库,在几分钟内你就能得知它是真作,还是上周在洛杉矶某车库里制造的赝品。你甚至都不需要一幅完整的画,单一的笔触就能让假画露出原形。
  研究人员检测了300张艺术家的真作。他们将这些绘画分割为8万多条笔触,用机器学习技术为每位艺术家建立数据集。然后,他们托人制作了一批赝品。为了检测算法的性能,赝品的数据被输入到系统中。当分析单一的笔触时,系统的精确度是70%,当检测完整的画作时,成功率达到了80%。
  通过笔触辨别艺术家的想法,其实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以及荷兰艺术史学家莫里斯·米歇尔·范丹齐格发明的“笔触法”。范丹齐格认为每幅画作都出自人手,每只手都是不同的,所以通过这些笔触来辨别作者是可能的。然而问题是数据太多了,即使简单的绘画也含有上百甚至上千的笔触,这些都需要人眼检查和分类。将这一步加到每幅画上,鉴定就很难实现了。
  笔触识别的挑战
  这项技术也存在种种问题。目前为止,AI鉴定系统主要测试了短期内的少数艺术家的作品。绘画通常包括成千上万的笔触,辨别它们极具挑战,而旧的画作,或许还含有无数修复和复绘的痕迹。发明这项AI技术的研究人员说:“用AI鉴定艺术作品很有挑战,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做不到。我很自信。”
  不过,艺术家的绘画风格,尤其是随时间变化的风格该如何鉴别?想想毕加索疯狂的风格变化期:蓝色、非洲、立体主义、古典派,或者马列维奇如何在上世纪20年代抛弃黑色方块的抽象元素,转而画了很多有塞尚痕迹的作品。这让AI去鉴别是不是难度太大了呢?
  在康奈尔大学教授计算艺术史的查尔斯·R·约翰森表示,这种新技术还没有说服他。“一大问题在于,笔触不是那么个人化的东西。”他说,“在绘画上覆盖的部分是很难层层剥开的。此外,要想判断一位艺术家的作品,我们需要明白他的风格随着职业生涯的变化。”
  他还认为,许多艺术家的画法基本上是无形的,很难将其拆分成单独的部分;或许关注计算机对画布和纸张的分析评估更好一些,它们会受到更加严格的鉴定。
  的确,我们的AI离真正可以精确鉴定艺术品还有一段路要走。目前,研究人员在用印象派畫作训练AI,这些作品比席勒和毕加索的线条画要复杂得多,他们希望明年发表研究结果。机器仍然不能自己学习辨别这些画作,算法通常需要人类的修正,以确保正确的特性被检测到。
其他文献
不少农民工常年在外打工,与家人聚少离多,缺少全家福,怎么办?南京一高校大学生选择手绘——将工人们的照片和他们的家人照片合在一起。这项“为农民工手绘全家福”活动持续了近3个月,共有38名同学参与,成功为60位工人绘制了全家福。当60幅装裱一新的手绘全家福被送到农民工手中,有人立刻拍照发朋友圈,分享给家里人。  从确认工地到进工地拍摄工人的全家福和简单的现场采访,至少需要半个月以上。38名学生共分为4
期刊
弗吉尼亚·伍尔芙曾经评介简·奥斯丁为“所有伟大作家中,她的伟大之处是最难以捕捉到的。”换句话说,奥斯丁是一个把日常情感写到极致的作家。她的作品二百多年后依然还是不朽的经典,被文艺青年们不断温习和翻拍。只是因为她写的爱情,即使去掉那些历史时期的印迹,去掉那些乡村背景的环境,那些婚姻中的选择和爱情中的博弈,从古到今,其实还是一模一样。这就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不会因为时代而褪色,因为它直面的是亘
期刊
在2018軟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最新发布的全球领先的500所研究型大学中,哈佛大学连续第16年蝉联全球第一,斯坦福大学位列世界第二,剑桥大学保持全球第三。在全球前20名中,美国和英国的大学占据19个席位。欧洲大陆的大学中排名最高的是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排在全球第19名。亚太地区的大学中,日本的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表现最佳,分别位列22名和35名。  中国内地共有51所高校上榜,较去年增加6所。清华
期刊
今年高考结束后,以707分考上北大的河北女孩王心仪写了一篇文章——《感谢贫穷》,文中讲述了她从小到大的学习经历,以及在如此贫穷的家庭环境之下,她的家庭是如何支持她完成学业的。这篇文章击中了很多人的内心,同时也引发了“我们需要感谢贫穷吗”的讨论。  @喜悦的石头 我认为应该先感谢自己对待人生的态度。在面对不同的生活处境时,不同的人生态度经常将人带到不同的境地之中。错误的态度,会让你陷入深渊,而正确的
期刊
兰州的冬天,没有很大的风,地处北方又有暖气,所以并不难熬,反而是暖气来之前的一个月左右,冷得让人难过。那一段时间里,早晚温差大,室内的冷比起室外,反而是更容易着凉的。那种细细碎碎的侵入,等人反应过来时,已经着了一阵冷风。  在家怎么都好,电热毯、热水袋、厚厚的珊瑚绒睡衣,白天被午后阳光晒得蓬松绵软的被子,还能闻到太阳照射过的烤螨虫的味道。盖在身上,则是柔软踏实包裹全身的暖意。这从冷到暖的过程中,整
期刊
近年来,很多院校都在打造着自己的学科竞赛品牌项目,旨在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这其中有很多脱颖而出的优秀学生,但也有人表示,学科竞赛具有功利性,“毁”人不倦。  @彭真明 学科竞赛具有学科和专业背景,它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基础上。准备一个赛事,往往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大学,有的学生每年都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科竞赛,尽管奖杯、奖状拿到手软,却很少
期刊
学霸是如何养成的?他们有着怎样的高分秘籍?带着好奇心,媒体在今年高考成绩公布后向全国31个省份的60余名学霸考生发去一份问卷,请他们回答58道题,以还原他们真实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从这些问卷中得到了有些出人意料的结果:高中从未参加过补习班和兴趣班的学霸超过了七成。  起跑线并不是最高的  如今,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开始一路到大学都要选择最好的学校,而从学霸们的问卷反馈来看,大
期刊
第一批“00”后集中迈入大学时代,与90后的学长们相比,他们有哪些新特点?他们的行李箱都装了啥?  今年清华大学共录取新生3800余人,年满18周岁的“00后”内地新生共有2784名。在今年的新生中,年龄最小的生于2002年12月,还未满16周岁。在8月23日举行的清华大学2018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在今年的新生中,2000年以后出生的同学超过四分之三,你们是当之无愧的21
期刊
我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爸妈很少给我添置新衣;入学以后学校又要求全天穿校服,买衣服的机会就更少了;加上管教严格,自己能花到钱的地方并不多——这一切导致上大学以后,我的购买欲就像失控的热气球一样膨胀升腾起来。  总觉得自己衣服少,又舍不得买好的,就上淘宝买几十元一件的衣服,结果很多只穿了一两次就压箱底;刚开始学化妆,嫌大牌太贵就买了100元一套的“新手套装”,结果用了一次脸就过敏严重,还要去医院治疗过
期刊
《延禧攻略》无疑是今年最火的热播剧之一,除了剧情与剧中人物的话题热度高居不下,其中展现的中国传统美学也颇受关注。剧中除了考究用心的清宫布景、古典素雅的色调外,还有不少传统文化元素:珍宝画作、刺绣、昆曲、缂丝、绒花、打树花……透过荧屏观众可以真切感受到一份古典美。  書画典藏:穿越到故宫  《延禧攻略》一经播出,便引发了很多观众的“学史热”。精致的构图、精美的珍宝画作,仿佛让人一秒穿越到了故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