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治国思想的当代价值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zumi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管子》是中国一部著名的古代典籍,依托管仲之名而成书,是“管仲学派”从春秋到战国及至秦汉时期的论文总集,它既有管仲思想的记录和发挥,又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运用,是一部经邦治国的百科全书。其法治思想,重视民众,主张立法应“得民心”“顺民心”;主张把法治与礼仪道德相结合,既提倡法治,又注重道德的作用;有别于其他法家思想,充分体现了齐文化恢宏阔达、兼收并蓄的特点。
  关键词:《管子》;法制思想;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F8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39-01
  一、《管子》法治思想的基本内涵
  《管子》中多处提到法的概念:“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悬命也”。意思是,“法”是衡量人们言行是非、功过、曲直的客观标准,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这类定义虽然是形式上而非实质性的,但强调了“法”的客观性和公平性。《管子》强调法律的地位,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法》篇曰:“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指出法律面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群臣上下皆守法。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先驱者管仲最早提出了“以法治国”理论,这一思想的提出,在当时专制等级森严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了不起的。
  《管子》描述了法律的重要作用:“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这些作用归结到一点,即“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也就是君主用来劝善止暴、确定人们权利义务、保护私有财产、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这里已经涉及到法律的本质问题,但没有把统治者与人们利益统一起来,认为法律是适应国家统治需要而产生的。这正是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专制,要求建立保护自己利益的国家与法律的反映。
  二、管子法制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管子》法治思想对法治社会建设的借鉴意义。
  1.借鉴《管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树立法律威严。在《管子》中,“法”首先是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又是保卫国家机器的重要工具。《管子》特别强调法律面前必须人人平等,所有人必须严格遵守。《任法》篇云:“君臣上下贵贱皆以法。”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为法律威严的建立指明了方向,这一先进而又超前的执法理念,对今天法治社会建设和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以深刻启迪。。
  2.借鉴《管子》“对执法者严格执法”思想,完善法治建设。《管子》强调对执法者执法,提出了“五死”之禁,只有对执法者严格执法,法律才有威严,执法者才忠诚于法律,依法行事,良好的社会秩序才可能建立。《管子》“对执法者严格执法”思想对当代社会法制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建立文明的法治社会,必须加强对执法者执法的监督工作。这是解决目前社会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加强对执法者监督,对执法者失职、枉法行为进行严惩势在必行。只有建立起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很多社会问题才能根本解决。
  (二)《管子》“德法兼治”思想对反腐倡廉的借鉴意义。
  《管子》认为“廉”是治国纲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把“廉”提到立国执政的崇高地位。“廉”顾名思义是指“廉洁、清廉”。即指人们对待金钱和物质利益的一种正确态度,也指依法行政的清明度、准确度。“廉”的基本要求是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这是高尚的义利观。这种义利观指导下,行使公共权力的行政过程就是廉洁从政,简称“廉政”。
  廉政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道德层面,包括人们对廉政的认知、廉政的思想素质和价值取向等;二是制度层面,包括廉洁从政的规章制度、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前者目标是培养社会主流价值观,后者目标是建立清正廉明社会秩序,二者分别契合了德治和法治的内在本质要求。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道德精神和法治精神,树立道德和法治相一致的文化理念。认真贯彻以德治国方针,加强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用先进的道德理念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精神内涵,提高人们思想道德境界。贯彻依法治国的方针,加强法治意识、民主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宣传教育,用先进法制观念武装人们思想,指导人们行为。把德治和法治结合起来,德法并举,促进人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管子》治国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管子》认为在治国方略上应树立“以人为本”意识,政策法令必须顺乎民心,礼法兼用;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主张“人与天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
  1.借鉴《管子》“民本”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管子.霸言》说:“霸王之所治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以人为本”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准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管仲在政治实践中,充分认识到民众力量的巨大和可畏,明确提出重民的思想。认为得天下与治理天下的首要任务是“得民”,重视人的作用。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以人为本”就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把人放在社会主体的地位上,真正做到忠民、爱民、富民、利民、惠民,给百姓以实惠。百姓富足安康,则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量,社会才能健康和谐发展。
  2.借鉴《管子》“义利”观,建设和谐社会要公平正义。《管子.禁藏》中说:“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即利益是人们所追求的,但是追逐利益不是人的唯一选择,为人要讲仁义、讲礼节、讲诚信、讲道德。《管子》强调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体都应注重利与义的统一,不然就毫无正义与公平可言。今天,政府应在公平正义建设中率先垂范,成为规范公共生活的道德标杆,为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提供强大保障。
  3.借鉴《管子》“化民成俗”思想,建设和谐社会要诚信友爱。《管子》认为道德有利于实施国家政令,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管子》认为历代先王都是诚信的,“临事不信于民者,不可任大官”。在《乘马》中还指出:“非信士,不得立于朝。”
  一个国家、一个官员,必须讲诚信,才能使国家稳固、政治昌明。诚信友爱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是人类的普遍价值。诚信友爱不仅可以给社会带来功利化的物质成果,而且也有极高的精神价值。有利于增强社会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使人们在彼此信任中相互关爱,感受做人的价值和尊严,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激发生命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赵守正.管子注释.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
  [2]谢浩范、朱迎平.管子全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3]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一支运动队能否出色完成任务 ,取得好的成绩 ,关键在于运动队的管理 ,而运动队的管理中 ,运动训练工作管理又是关键中的关键。运动训练管理是指运用正确的运动训练客观规律 ,
摘 要:多媒体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育的变革。Web 2.0技术支持下的移动学习环境,实现了学习内容和学习范式的改变,学习的评价模式实现了平等的过程性综合评价。在此环境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协同创建知识,进行多维度的交互评价,由此产生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角色的转变,体现了学习的本质,有利于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移动学习 角色 内容 范式 评价  ★基
智商有助于一个人成才,情商有助于一个人成功.在我们中国,家长和老师只是单纯地关注孩子的智商教育,忽视孩子的情商培养,缺乏对孩子情感教育的认识.其实一个人的情商培育和智
高职教育是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高度结合。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匠心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在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同时,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弘
摘要:今年2月,中共中央向广大党员同志发出号召,要求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思想潮流良莠不齐,充斥在广大党员周边。为保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笔者认为“两学一做”思想教育活动是一场及时雨,作为党务工作者,应及时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组织并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  关键词:必要性;先进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的基础科学,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用“问题-互动”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
省体育运动学校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教育者 ;是执行校领导指令的中坚力量 ,是对学生施教的骨干力量 ;是凝聚团组织的纽带力量 ;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
立定三级跳远的技术动作与三级跳远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立定三级跳远以立定双脚用力蹬地,所以作为不是专业运动员的体育高考生,要想在一定时间内立定三级跳远的成绩,并非是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随着煤矿采煤的机械化的大幅度提高,大采高、大阻力的综采支架在国内许多大型煤矿得到广泛使用,如 ZY18000/32/70D 等支架,对煤矿提高机械化率和采煤产量起到巨大作用.由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