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是否促进了小微企业成长?r——基于浙江的经验研究

来源 :嘉兴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普惠金融为解决小微企业成长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成长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以浙江省为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效应: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小微企业成长,通过逐步回归法、工具变量法及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在数字普惠金融子维度的影响效应方面,覆盖广度的促进作用最大,使用深度的影响次之,数字化程度影响最小.机制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小微企业成长路径上存在显著负向部分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发达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高于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融资约束存在显著负向部分中介效应,即数字普惠金融对发达地区小微企业成长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欠发达地区融资约束存在负向完全中介效应,即数字普惠金融对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成长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其他文献
传统的家庭伦理是在以血统为纽带的宗法制、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自力更生的小农经济、群体本位的价值指引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封建制的家族中,形成了以家庭为本位、夫权至上、父权至上的伦理道德.这种家庭伦理的教化,维护了封建传统的家族制.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制度开始式微.中国传统稳固的宗法关系被打破,促使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开始向近代发生转向.由家庭本位的伦理精神向个性独立、由夫权中心向两性平等、由父权至上向民主平等开始转向.在转化的过程中,批判传统家庭伦理与近现代相冲突的因子,融合了其合理的
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在发展中逐渐完善起来,同时也暴露出了职业教育中的一些短板.陈嘉庚先生早期所创办的职业教育有三个特点:第一,以“诚毅”为学生成长的品格目标;第二,以实践教学为人才培养的突出方法;第三,以严格校纪为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陈嘉庚职业教育思想特点中体现出的“诚毅”办学方针、实践教学思想和严格的学校管理方式对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制,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开展提供了启示.
针对工程教育认证对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以大数据技术的基础算法作为“复杂问题”,培养学生以数据结构的理论知识解决大数据相应技术的“复杂工程问题”.教学实践结果表明,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解决大数据技术问题”为导向的数据结构教学改革实践在对应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的各项指标点方面更具有优越性.
朱彝尊是清初文学及学术大家.关于其生平事行之考求,作者已有《朱彝尊年谱》一书及《〈朱彝尊年谱〉 新考》《朱彝尊事行新考》《朱彝尊事行续考》《朱彝尊事行三考》等文出版.近期有考证新得18条,用以增补《朱彝尊年谱》,供学界采择.
在艰苦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提升当地群众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并为革命培养高素质的接班人,创造性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中小学教育,尤其是当时的劳动教育让中小学增添了很大的吸引力和认同感.从丰富的劳动教育课程、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形式、“无中生有”的劳动教育资源观和突出的劳动教育成效4个方面深入挖掘延安时期中小学的劳动教育经验,不仅有利于人们更深刻地理解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而且可以启迪中小学在新时代创造性开展劳动教育的思路,尤其应该在社会及学校视域下拓展劳动教育资源,在生活即教育视域下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在创新实践
长期以来,我国民办与公办高等院校的教育经费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严重影响了高等院校教育的整体发展.从福建民办与公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教育经费来源、生均经费以及经费的支出结构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探讨民办高校在教育经费投入与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经义考》著录易类典籍70卷,囿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存有谬误和不足,有待补正.以《经义考》卷六十著录易类典籍为研究对象,予以条辨:针对书名、卷数、撰者姓字、小传、著述、失载之书等方面的问题加以考订,或正其误,或补其阙,或存其异,以期使其内容趋于完备.
清初大儒朱彝尊著作等身,然大量著作因未成完书、未曾刊刻、流传不广或代人所作等原因而鲜为学界知晓.吴梁的《朱彝尊著述考略》、杜泽逊的《朱彝尊著述续考》、王卓华的《康熙博学鸿儒著述考》、张宗友的《朱彝尊著述补考》先后对朱彝尊著述作有钩稽,近又续得朱氏著述2种,另有对学界已有相关成果之补正者7种,今列于此,以补正前文所未备.
课程思政是一种育人理念,也是一种教学创新模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构建“大思政”格局,从教育教学角度,关键是要促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文章围绕“立德树人”基本任务,从“国际税收”课程本身的专业性入手,探索该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径,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为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借鉴,为建设高校一流课程提供参考.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论”包括“唯实、重实际、求是”等基本内容与深刻意蕴,是吸取中国传统“唯实”哲学精华的对马克思唯物主义“从实践理解问题”真精神中国化的一种理论创造.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种世界观学说,又是一种关于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分析解决中国具体实践中主观主义问题”的方法论学说.以马克思唯物主义“从实践理解问题”的方式,对毛泽东“实事求是论”进行了系统性方法论分析,有助于克服以往人们以“客体的方式”解读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及其方法论的弊病,促进人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把握毛泽东“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