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久作品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rf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长久,1944年生于四川自贡市。196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画专业。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四川原道文化博物馆馆长。
其他文献
政治制度安排是政治体系的具体化表征和一国政治发展的支撑与依据,也是考量政治良性发展的要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构成了当代中国政制安排的三大基石,建立在这三大基石之上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双重演进的历史逻辑,一方面它扎根于中国特殊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变迁之中,并呈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保证了当代中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的推进;另一方面当代中国政制安排又具有明显的源于顶层和人为设计的特征,它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文明的演进进行完善和优化。在对当代中国政制安排的历史进程有深入和准确
期刊
《周易》卦爻辞的时间数量词组,其表时间的量词是确定的,如“日”、“岁”、“年”、“月”。表时间的基数则是不确定的,往往是虚指,如“三”、“七”、“十”。但表序数时,则还是实指。所以,《周易》卦爻辞的“三岁”、“三年”、“十年”、“三日”、“七日”,都不是实指,而是虚数。“三岁”、“三年”、“十年”,都是数年的意思,“三日”、“七日”都是数日的意思。不懂得《周易》卦爻辞时间数量表示的这些虚虚实实,以虚为实,只能是方枘圆凿。
2014年10月29至30日,中国哲学史学会2014年年会暨“中国哲学与中华文明的传承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司仕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南中国哲学史学会、安徽大学中国哲学与安徽思想家研究中心主办,会议围绕“中国哲学与中华文明的传承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探讨。
从战后日本“满铁会”及其活动入手分析日本对侵略战争的认识和反省态度是一种有效途径。日本投降后,满铁的阴魂并未随着该组织的解体而消亡。回国的满铁社员以纪念为名成立“满铁会”,建立“满铁留魂碑”,为满铁在中国东北的侵略行为歌功颂德。认为满铁在华的社业活动为日本的“兴亚大业奠定了不朽的功绩”,宣扬“满洲开发论”,为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否定侵华历史和侵略战争提供了理论支撑,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掀起美化侵略战争高潮的急先锋。
在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高度重视的社会背景下,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对文化遗产进行传播与保护势在必行。大众传媒作为连接公众、社会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桥梁,是公众不断了解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而中国作为文化遗产大国.文化遗产报道越来越被大众所关注,文化遗产类电视节目也受到了公众的青睐。从发展策略的角度看待文化遗产类节目,大众传媒需要通过“议程设置”和“加工处理”,更加全面客观地让受众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最大限度地传播遗产的文化价值。
甲午战争是日本对华观发生根本性逆转的历史分水岭。日本由认识上的蔑视转向了行动上对中国的征服。无论是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甲午战争研究论,还是日本因甲午战争而对中国产生征服的野心,都是源自甲午战争本身所衍生出来的联动效应。在这场关乎国运的战争中,作为文化民族主义者的内藤湖南,以新闻人的敏锐和历史学家的使命,论述了甲午战争中日本的文化使命。内藤湖南以文化的视野来看待这场战争。认为战争的最终目的是日本将要承载起抵抗欧美文明的历史重任,是重塑世界新的文明中心的“天职”.这是内藤“文化中心移动说”的现实诠释。
2015年5月23日至24日,由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政府、六朝博物馆、南京晓庄学院学报等单位合办的“六朝建康城·东方大都会”国际高层论坛在南京举办。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何认识它、学习它?它的基本经典和根本精神是什么?姜广辉教授的《中国文化的根与魂》给我们提供了明晰的答案:“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儒家经典中的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