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鲁迅小说的双重叙事时空与竹内好的判断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min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借助对叙事学文本进行解析的方式,发现鲁迅小说具备双重叙事时空共存的“仿徨体叙事模式”。《在酒楼上》等小说建设以自我与对立面分别为主体的第一叙事时空与第二叙事时空,内涵深刻的传递出作者的批判精神与辩证思维,启蒙与文学之间的矛盾为叙事时空的屏障,代表着事物间的冲突与争夺。文章最终回归自我的第一叙事时空,构建了自我的“断裂—产生”的循环模式。叙事学分析和竹内好对鲁迅先生的评估相互检验,从全新的视域诠释了鲁迅在文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鲁迅小说;双重叙事时空;竹内好;仿徨体叙事模式
  竹内好是对鲁迅先生文学作品的高度评价,但是初始阶段却没有完全认可鲁迅先生的文学价值,以其作品没有将有序的世界呈现出来以及过度的回忆过去为说辞认为其“不漂亮”。从全局上分析,鲁迅的作品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其是文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的产物,在文学史上是难以超越的。鲁迅叙事小说构建的现场感与层次性是极为深刻的,尽管在启蒙与文学间存在冲突,但是却与“鲁迅精神”相匹配。本文论述的目的并不是阐述竹内好的正确性,而是从形式与内涵两个角度去解析鲁迅文学的伟大成就。
  一、双重叙事时空:启蒙者的大众性建构
  竹内好认为鲁迅先生不愿意在作品中陈述自我,不愿意将自我成长历程、欲望与价值观念直接的与个人阅历相整合[1]。翻阅鲁迅先生的作品,发现其作品写作的目标几乎抒发个体生活感受的,即使是以个人阅历为基点,也会从宏观的角度去解读主题内涵,“自我”在叙事体中各个结构中均有所体现,彰显出主观性色彩。这类主观性的色彩在现代生活中是不言而喻的,实质上就是鲁迅先生对“大众性”的追求,细细的品味,鲁迅先生作品的“自我”很贴近“大我”。在对鲁迅小说赏析的过程中,发现其先进入的是生命体验的内层,继而按照从内至外的词汇去层层展示。
  例如在《祝福》中,先阐述的事祥林嫂在年终祝福中凄凉的死去,继而按照倒序的方法去将零星的记忆碎片整合在一起,去讲述祥林嫂从到鲁镇至破落到乞讨者的过程,文章篇末讲述者“我”在声声祝福中离去,叙事的终点又返回至初始点,其是对个体生命的解读,在奴隶穷苦环境中的暗淡卑微以及在困境中对希望之光的渴求,进一步强化了小说的悲剧色彩。这是对祥林嫂命运的同情与怜悯,传达了对封建制度的不满的情怀与心理,当然也不乏对祥林嫂顽固思维方式的抨击,表达了对一个以“封建”命名的中国农村妇女无知与麻木,这恰恰是鲁迅先生文学作品“大众性”批判的重点之一。在《故乡》中,生命体验在如下两个层面体现出来:一是不同生命个体从融洽到隔阂的无奈,此时鲁迅先生承担着启蒙者与被启蒙者的双重身份,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二是两个生命体在行动与精神上的合辙。
  二、自我人格的分裂与形成:绝望之环的叙事建构
  梁启超在政治与文化启蒙方面做出的贡献是极为显著的,其对鲁迅先生思维方式的风格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在鲁迅先生践行弃医从文的发展路线初期就已经挣脱了梁启超思想的束缚,其重视的不单纯是文学作品的教导作用,而是提倡以文学作品为媒介去提升社会群体的精神高度,强化民族精神的振奋性,可以被整合进人生艺术派的领域中。
  鲁迅小说文学性色彩是极为浓烈的,抛弃了以科学与政治为参照物文学的附加值,这是鲁迅先生文学作品与我国第一代现代知识分子之间的区别,打破了唯政治论的写作格局[2]。竹内好认为鲁迅的文学境界是“混沌”的,鲁迅文学的复杂性也是其独特与意义之处。竹内好也主观的认为鲁迅的叙事世界是“杂乱无章”,这种“杂乱无章”和“混沌”相呼应,将鲁迅先生一生矛盾的个性彰显出来。例如,《在酒楼上》有“我从北地向东南旅行,绕道访了我的家乡,就到S城”、“深冬雪后,风景凄清,懒散和怀旧的心绪联结起来,我竟暂寓在S城的洛思旅馆里了,这旅馆是先前所没有的。”这样的叙事起点,与《祝福》、《故乡》的开篇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处,均是“我”与现实生活的相整合,在某一时机的支配下而返回故乡,借此方式将第二叙事时空导引出来。《故乡》在叙事空间上始終体现着个性化,从某种角度上分析是代表着鲁迅的过去生活,同时也体现出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持有的否定态度。
  三、简化与重复:叙事频率的交替
  叙事频率与叙事时序均属于叙事学中叙事时间的范围。前者具体是指某一情节在故事中出现的次数以及与本事件在文章叙述的次数之间的关联性。可以被细化为三种类型:一是单一型;二是概括型;三是重复型。在叙事频率上鲁迅先生也是别出心裁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思想的感悟、对生命进行体验。在《孔乙己》中上述三类叙事频率均有体现,并相互交错[3]。例如,在“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看着他笑”语句中“一”字的应用,说明了孔乙己经常到店里,是对一般状况的概述,该种叙事频率的应用,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是对孔乙己可悲可怜命运的写照,也体现出周边群体的淡漠与麻木。《肥皂》作为鲁迅先生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应用了重复叙述的叙事方法。九次提到“你不要看这货色脏,你要去买两块肥皂来,咯支咯支遍身洗一洗,好得很哩”。同一语句的数次出现表达了道德抑制下性心理的数次触动,虽然语言是反复的,但是绝非是完全一致的重复,每一次重复人物内心承载是存在差异性的。也就是说在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中,两件完全相同的事件是不存在的。此外,在《祝福》中祥林嫂中的那一段“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春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食吃惊,会到村里来……”的讲述多次重复,彰显出鲁迅对别人生命的深度接地与感悟。
  四、结束语
  竹内好预测了鲁迅逝世之后中国现代文学的停歇,其主观的认为鲁迅过于宽大的身影遮掩了现代文学的光辉,这并不是谬论事实亦如此。鲁迅文学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的巅峰,第一时空体与第二时空体并存是对形式与意义层面的深度解读。此外,竹内好也肯定了作为文学家的鲁迅与作为思想的鲁迅现实的统一性,这也铸造了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成就。
  作者简介:刘思琪(1994-),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大学纺织与工程学院服装服装设计专业,研究方向,服装设计。
  参考文献:
  [1]沈照祯.虚妄中绝望的斗争——《野草·希望》文本简析[J/OL].北方文学(下旬),2017,(05):268+270l.
其他文献
对烟草专卖零售市场进行监管、查处卷烟零售户的涉烟违法行为是我国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也是维护国家利益、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地毯式”的传统巡查方式跟不上时代与形势的新发展,也很难满足当下的工作要求。该文以“粗糙集”作为理论基础,用大数据分析软件(R语言),科学精准描绘卷烟零售户“画像”,构建新型监管体系,切实提高卷烟市场监管水平。
基于国内外舞台装置发展现状,针对国内舞台装置发展多样性要求,以及缺乏对舞台装置可行性研究等问题,理论与实际项目相结合,阐述舞台装置结构设计方法和力学计算内容,并以国家大剧院《基督山伯爵》为例,介绍具体结构设计过程,供业内同仁参考。
对管弦乐作品《悲喜同源》的艺术创作与音乐进行分析,包括创作缘起、古琴音乐的渗透、调式结构、配器特点等。
针对音乐会环绕声节目的录制,从空间感与环绕声的关系、前期拾音传声器设置、后期混音等方面探讨了音乐会环绕声录制的相关技术原理以及制作方式。
【摘 要】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大多数音乐作品都来自于对自然环境的情感抒发,从这点可以看出古人早已关注音乐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到重视音乐与人心理,情感的密切关系。而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代中国医者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其配对了人体与之不同脏器间的配属,也将中国古代所讲究的五行与人格结合音乐治疗进行了实践。  【关键词】传统音乐;五音疗疾;音乐治疗;中医治疗  一、中国音乐治疗简史  中国也是
期刊
俞健访谈录《五十年演艺科技生涯回望(一)》(《演艺科技》2021年第7期),介绍了俞健先生“文革”时期演艺科技研发的成果。本期将继续以时间为序,介绍俞健先生20世纪80年代至今为推动中国演艺科技事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内容涵盖带领浙江舞台电子技术研究所(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进行改革,聚集人才、科技研发、拓展经营等成效;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授课;参与剧场建设工艺设计、咨询、顾问;牵头行业标准制定、著述演讲等相关情况。
【摘 要】在声乐的表演艺术中,声乐技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歌唱家为了将声乐作品的涵义表达出来使用了多种声乐技巧。本文从声乐技巧的概念出发,着重论述了声乐技巧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目的在于促进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声乐技巧;声乐表演艺术;地位;作用  歌唱将人类的心声、对美的欣赏等以一种有声的形式表达出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审美感的变化,其表达形式和歌唱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期刊
【摘 要】长鼓舞是瑶族为了纪念自己的先祖盘王而设计的祭祀舞蹈,自从诞生之日开始,与本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宗教信仰及民俗都是息息相关的,其动律的独特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广大群众和专业舞蹈演员,并被纳入各大高校,歌舞团及社区活动,极具训练价值。正是由于这种舞蹈形式的存在,对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瑶族长鼓舞;动律;形成因素;训练价值  一、瑶族长鼓舞的民间艺术及
期刊
由于美国挑起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使某些国家特别是东亚和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大大缩小了在中美之间灵活选择的战略空间,在客观上影响了一些国家参与“一带一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以城市为主体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既可以避免或减少来自美国的干扰,又可以使“一带一路”建设更具灵活性,也更充满活力。韩国釜山市、仁川市与平泽市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推动中韩经济合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区域合作新的增长点,具有重要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战略价值。
【摘 要】日本的羽衣传说按故事情节可分为离别型、别后重逢型和解决难题再会型,而中国大致可分为七夕型、七仙女型和解决难题再会型。本文通过梳理对比中日羽衣传说的故事内容,分析两者的异同点。日本的羽衣传说并未体现善恶观,而中国传说中已暗含因果报应和劝善罚恶的观念。在日本传说中,天女的故乡在天上,而在中国的传说中仙女的故乡可推测为蓬莱仙境等地。而且日本的羽衣传说创造于农民和非农民接触通婚的背景下,而中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