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石展丹青 山水任卧游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od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对景观石的认知,集中于山水造型类石。对于造型类山水景观石的鉴赏,是起源于中国的山水画,所以被赞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景观石既有如九龙璧、松花石、南盘江石类水冲石,也有风砺石、灵璧石类山石,还有各地山涧溪流产的如岛礁、水岸、崖壁之类的景石。因为岩石是山的结构单元,形体变化最接近山势皱折真景,有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石种较多、产地范围也较广,赏玩历史悠久,有相对成熟的赏玩方式与理念。相对于造型类山水景观石,表现山水景观的天然画面石就稀少得多。
  长江画面石的山水景观题材与造型类景观石不同,是二维画面的表现形式,更贴近中国的山水画。由于赏玩历史较短,缺乏成熟的鉴赏理论指导,人们对它的审美鉴赏价值认识还较为模糊,对它丰富的山水景观画面表现尚无清晰认知,对它的整体品质存量概况尚不十分了解。
  在长江赏石圈内,对长江石山水景观类题材的赏玩也仅限于对单个主题画面的关注,尚未形成对山水景观画面石与绘画艺术联系的系统性专题收藏和研究整理展示。由此可见,长江山水景观类画面石未来还有很大的赏玩发展空间。对于山水景观类画面石的鉴赏,我认为主要应借鉴绘画艺术。中国的绘画强调师法自然,画家通过对自然的观察、选择、裁剪,创作出更具概括性、典型性的更高层次上的山水艺术作品。人们在赞美壮丽山河时常常形容为“江山如画”,反映出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特性。因此,山水景观类画面石鉴赏,应反过来“师法绘画”,用鉴赏绘画艺术的眼光去考量景观类画面的优劣。
  下面,我把自己对长江山水景观类画面石的粗浅见解,介绍出来,请教于方家。
  山水景观类画面石是长江画面石中的一个题材大类,具有石种多、构图与表现形式丰富的特点,如同每一个画家笔下的山水画有自已的风格一样,不同的石种,其纹理走势、颜色质感各不相同,呈现的山水画面更是千姿百态:题材上有名山大川,有幽谷流泉、奇景胜迹,有山村田园,有四时景色,有古今画卷等。因此,借鉴绘画艺术来鉴赏山水景观画面石,既有适用传统山水画的,也有适用现代水墨山水的,还有适用风景油画的。现在已发现的长江山水景观画面石,符合画理、具有绘画艺术趣味的各种风格,大致可分为传统山水画、现代水墨画、油画、现代国画等四类。
  王毅高:
  四川宜宾市人
  《大江奇珍》画册主编
  《儒风石渐》画册主编
  对长江石有浓厚的兴趣,曾建《长江奇石网》并营运十年。特别关注长江石自然天趣的艺术表现与文化内涵的深厚底蕴:致力于拓展长江石的赏玩方式、挖掘长江石的文化艺术价值。
  长江石为我们营造了一片精神领地,对大自然这份天公独眷的恩赐应懂得珍惜。
  长江山水景观类画面奇石的介绍
  国画山水景观类
  传统国画以线条为构图的基本元素,构图布局有一套特殊的讲究,山水画讲“三远”之法,即景观的构图表现有平远、深远、高远之分,要求天然山水景观类画面石以天公妙造的纹理,呈现具有绘画要求构图的画面,在长江画面石中并不是一种奢望。例如“秀山丽水”(图1),即以平远景观构图。景物横向布局,由近及远,层次交待清晰,近处以虚化的烟雾把景深推至远处的江岸崖壁,山形崖壁走势的细致表现成为画面亮点,远景仍以烟岚虚化,留下想象余地。
  画面石构图的深远之法最难在层次,岩石纹理与岩石构造有着紧密的联系,要在一枚卵石的窄小石面内,形成纵向与横向的复杂纹理变化,天然构成一幅多层次、通画理的景观画面,实在是太难了。一旦达到意境深远、层次分明、符合画理,便是天然景观画面石的极致。如“莽莽昆仑”(图2a),画面以近似写意山水画的笔法、皴法,把山近景的险峻、气势,远景的雄浑、苍莽都较好地表现了出来。“西部放歌”(图2b),画面以线条勾画一幅大场景,近景一马平川,远山层层叠叠,几座白色毡房散布大山脚下,把场景衬托得愈加阔大。整幅画面很好地表现了大西北那种旷远苍凉的山川风貌。
  高远构图以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为国画的代表作。天然画面石受岩石纹理结构的限制,对既表现完整的山形又表现高远气势的构图来说,有很大的难度。也就是说对高远景观类画面石不可画地为牢,用生搬硬套的程式去要求天然的奇石。同时,长江画面石也确有很精彩地表现高远气势的山水景观画面。如“高塘赋”(图3),画面石的纹理走势类似山的自然坡脊皱褶,如从长江岸边仰望神女峰,只见群峰入云的高远气势,有四川画家秦学恭笔下三峡的画意。
  需要指出的是,历代的山水画都不是教条地把画作成“三远”中某个单一的样式,往往是“三远”并济,按构图造景的意境表达要求灵活运用。对山水景观类画面石的鉴赏,也不宜搞程式化的条条框框。例如“南窗寄傲”(图4),古木、村庄、田野、青山,意境详和而悠远。
  现代水墨景观类
  现代水墨的山水画突破了传统绘画的构图与技法束缚,以更加大胆的造型表现手段与空间想象力,用强烈的形式感赋予了山水画新的视觉体验。李庚、贾又福等先生的水墨作品,就表达了这种气象,对欣赏长江水墨景观画面石有许多启示(图5a、5b)。
  天然画面石的现代水墨景观,以泼墨写意为主轴,呈现不受人思维约束的自由表达,可谓酣畅淋漓,观之让人神驰飞越。因天然画面没有预设的主题,观者要自主找到鉴赏切入点,需要以丰富的想象力与造型概括力,把握其图纹明暗关系与动势,把自然山水与现代山水画进行深度联系,才能获得与画面律动的共鸣。
  如“蜀乡秋望”(图6a),画面以挥洒自如的大写意笔触,运用光影明暗关系绘出了高远秋山的层次与沟壑的丰富变化,意境高妙,笔法酣畅。如“大岳排空”(图6b),一幅水墨淋漓的写意山水,场景宏阔,气势排空,墨味酣畅,构图与墨法都极具新意。
  油画山水景观类
  国画与油画作为东西方两大画种,除了材料上的区别,表现手法也完全不同。在同样为天然画面的石头上,国画与油画不存在材料上的问题,能够让人感知的在于表现手法与色彩质感。比较明确的特征是,山水国画构图用散点透视,构图元素多用线条,讲究线条笔法,同一颜色有自然浓枯过渡变化。风景油画构图讲究透视关系,构图元素主要为色块,色调变化也由色块产生,颜色凝厚,色层肌理有质感,有些画面还能表现出油画用光的感觉。   长江石中有两种石头画面有油画效果。其一是长江油画石,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天然画面石中只有长江出产的石种。画面以橙色为主调,颜色质感十分明显。如“御苑秋色”(图7a),以金黄与桔红色块构图,油墨质感明显,表现一幅秋天黄叶斑斓的园林景致。如“溪吟清秋”(图7b),以丰富而凝厚的色块,把潺潺溪水在乱石中流过的鲜活状态表现得十分真切。
  芙蓉石变种中的血筋石表现力很丰富,其中部分呈现油画意味的山水景观画面,与油画石又略有区别。如“风雪故园”(图8),漫天飘洒的大雪,一座山间民居显得那么冷寂,不见鲜活的气息,渲染出一种无助、凋零的氛围,让人伤感。
  现代绘画景观类
  现代国画与传统国画的不同之处,在于更追求画家的个性表达。从图案的构思与绘画的技法上都取得了极大的突破,不再受传统绘画程式的束缚,更加强调以独到的视角与表现手段,把各种自然景观的某些特殊现象运用到绘画中,表现出光影在不同场景、不同时间的视觉效果。如“山水清音”(图9),以近似陆俨少的绘画风格,呈现一幅流云飞泉,意境幽深,飘逸清秀的意象山水。
  另外还有摄影写实景观类画面石,这类景观画面以高度写实为主要特征,画面符合自然,透视关系明确,有时呈现光感。长江石中这类画面亦不少见,画意明确,意境幽深,很受欢迎。如“七贤遗踪”(图10a),竹林在晨光中的透视感引人入胜;“湖山曙色”(图10b),晨光中的湖面与远山显得格外迷人。
  从以上例举的长江山水景观画面石可以看出,它的景观题材是非常丰富的,对景观题材所表现的形式也是各具特色的。需要指出的是,长江石是原生态的天然画面,不加任何修饰,将它的画面特征与各种艺术样式联系起来,要注重典型性,把握整体韵味,尊重天然奇石的自然特性,不可生搬硬套。因此,针对画面表现的特征,应以相应艺术样式的典型性为参照,比如构图的造型特点,比如纹理的笔墨韵味,比如画面的透视光感,比如画面的整体气息等,去判断是否符合相应艺术样式的关键,而不是简单去与某幅名画作外轮廓对照。
  具有绘画或摄影特征的山水景观类长江石,是可以用艺术品鉴赏眼光去欣赏的珍品,在天然画面石中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在长江山水景观类画面石中占据主流的,则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不一定可用绘画要求去考量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自然风光的山水景观画面石。虽然它的构图元素不一定具有绘画性,构图布局也不一定符合画理,但图案直观,具有意境,没什么歧义,大家都能看得懂,有一定规模,更为石友大众所接受,更能够适应较为广泛的赏石市场需求。受长江石自然资源的限制,这类天然景观画面石也是十分珍贵的,如“林泉清响”(11a)、“吴门古刹”(11b)、“晓风残月”(11c)、“雪岭幽谷”(12d)。
  长江景观画面石可以带给我们欣赏艺术品一样的精神享受,它与艺术品最大的不同在于更能贴近我们的生活,在于我们买得起,在于无赝品之忧,在于不担心受潮虫蛀,在于不担心被盗损坏,在于它自然天成、比当代艺术更具稀缺性与不可再生性;更在于它没有预设的固定主题,让我们获得一种艺术发现的惊喜、创造性想象的快乐。
  人们到自然风景名胜去观光旅游,拥堵的交通,人满为患的景区,报道式的游览,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与财力。南朝宗炳有“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的感叹,我们若能潜心收藏长江天然景观画面石,则可足不出户而坐拥江山,享受到“美石展丹青、山水任卧游”的真实生活体验。(文中所引用奇石照片除已标注藏者的,其他均为王毅高藏石)
其他文献
象形石为奇石造型石中极具特色的一种,造型奇特、形态逼真、传神达意,以婀娜多姿为特色,求形似,赏其貌,可谓石中骄子。象形石多出现于山石中,以人物石为首,动物石次之。象形石以其张扬的个性和宏大的气势,傲立于奇石大家族中,已成为无可厚非的“领军人物”。因此,越来越多的收藏者对它投入更多的關注。然而,收藏者剧增、资源逐渐枯竭等诸多因素,导致象形石越发的稀少。如今能够收藏到一块完美无缺的象形石,不仅是运气的
期刊
丁凤龙:  中国观赏石协会理事 南京《雨花石》丛书专栏编辑  华东赏石沙龙秘书长  藏石标准:有展览效果,有收藏价值。  藏石理念:精品路线,宁少勿滥。  藏石格言:一目了然,雅俗共赏。  “石”可而止,知足常乐。不知足即为贪,贪心不足,欲海难填,便酿成灾难,完全违背了赏玩石头之初衷。  凡事有度,应适可而止。过了“度”就会由量积而质变,事与愿违。  旧时年荒,人穷极饿极,有以食打赌者:将馒头摆满
期刊
王翼迎简历  王翼迎,男,汉族,中国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镇人。艺博园(中国·福鼎)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宁德市(闽东地区)收藏家协会会长助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审批经济师,福建省·福鼎市首届慈善总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王审知研究会福鼎王氏委员会名誉会长,福建省福鼎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私人会所:福建省福鼎市富民城富祥路226号  E-mail:157063989@qq.
期刊
王宝器,著名巴蜀笑星。原名王增郅,四川蒲江人,著名表演艺术家涂太中的徒弟,擅长喜剧表演和婚庆主持。代表作品《拾帽记》。  工业革命过後,人类可谓是飞速进步。汽车代替了马车,在街道上奔驰;机器代替了人工,在飞速旋转的齿轮下,造出琳琅满目的商品;城市面积逐渐扩大,高楼大厦如雨後春笋般拔地而起;GDP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这一切的一切看上去是那么令人兴奋,令人自豪,但是,有“一棵
期刊
2013年7月24日,星期三上午,嘉义文化中心周围停放着几部大型游览车,也有大批的人潮涌入会场,空气里充满着喜庆的味道,来宾穿梭在展览的会场里,彼此热情地相互招呼、寒暄,热闹无比。大家或三三两两停驻在展品前欣赏评论,或独自目不转睛地凝视、端详,品味个中意境。会场内准备的一百多张座椅座无虚席,周围还站满了人,人潮鼎沸,盛况空前。  十点三十分,由会长陈炎松先生宣布“嘉义市玉山雅石协会2013年度第四
期刊
从小向往艺术,总想创造出有生命力的东西来。最初迷上了文学,曾狂热地写过诗歌,迷恋过散文,后来发烧般爱上摄影、古物收藏,但如今想来,却没有哪一样东西像奇石那样让我如醉如痴、爱不释手。  江华地处南岭地区,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神奇美丽的九江十八河,孕育出别具特色的江华奇石,有绚丽斑斓的铁包金,有文化内涵丰富的水冲画面石,有令人百看不厌的黑珍珠,有独产方寸之地的红花蜡石,还有弥漫古色古香气息的青花石
期刊
  
期刊
文甡:  赏石收藏鉴赏家  中国观赏石协会一级鉴评师  北京大学客座教授  社会科学研究员  蠹书。躯游。静虑。澄怀。  公元1616年,女真人领袖努尔哈赤建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女真族为满族。1644年顺页治入关,定都北京,逐渐统一全国。清代凡267年。  清代与元代,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比较而言,清代帝王更加重视文化,而且汉化程度相当之高。清代帝王多勤政,与晚明帝王的怠工形成鲜
期刊
利用黑色衬板,摆上白色梯形方格箱,以突显颜色的对比,以强烈的黑白反差来表现震撼的视觉感受。层叠错落的梯形方格箱,扩大了二元视觉感官。以抽象的角度欣赏,主石稍有斜度的摆放使展演更具空间美。而主石左上方的黑色小点与右下方黑色区块,皆以橙黄色系衬底,使整体颜色对比柔和,恰到好处。  主石右前方摆放的小黑石与主石的小黑点可产生对应,使观赏者在思维空间上有不同的感受,更可扩大想象空间,背景墙上再搭配悬挂陈庭
期刊
关于评审制度改革,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目前找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也引起了整个台湾石界和相关部门及组织的重视,这就说明我们的讨论是有意义的,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引领作用。下面是一位资深评审委员的一些初步建议和设想,希望给评审制度改革提供参考和方向。  陈荣昌(苗栗前会长,评审委员,现为中华雅石会筹立评审委员会之临时召集人):  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初步想法,还需要具体执行和操作才知道是否可行,就算是为评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