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文化的渊流、传承与内涵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jian101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甡:
  赏石收藏鉴赏家
  中国观赏石协会一级鉴评师
  北京大学客座教授
  社会科学研究员
  蠹书。躯游。静虑。澄怀。
  公元1616年,女真人领袖努尔哈赤建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女真族为满族。1644年顺页治入关,定都北京,逐渐统一全国。清代凡267年。
  清代与元代,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比较而言,清代帝王更加重视文化,而且汉化程度相当之高。清代帝王多勤政,与晚明帝王的怠工形成鲜明的对比。清代赏石从宫廷与民间两个方面共同发展,形成新的风格。
  皇家的赏石文化
  满清入主中国,经过顺治及康熙朝前期的经营,政权基本稳定,经济开始繁荣,朝廷对汉民族的文化非常重视,赏石艺术的欣赏与收藏,也迅速发展起来。
  (一)大清国宝松花砚石
  中国文人砚始于唐武德(唐高祖年号)年间,经宋代文人的发扬光大,端、歙、洮、红丝四大名砚始定。这些名砚都具有软硬适中、滑不拒墨、涩不滞笔、温润细腻的特点。帝王推崇某一种特定砚石,在中国文化史上只有两例:一个是南唐后主李煜为歙砚所做的贡献;另一个就是大清康、雍、乾三代皇帝,将松花石拔擢为御用砚石,并使之成为中国文人名砚。
  东北长白山是清代帝王的龙兴之地,松花石原为驻军士兵的磨刀砺石。康熙三十年(1691),康熙帝玄烨命内务府造办处,在武英殿设松花石砚作,专司松花石的开采、运输、设计、制砚。康熙四十二年(1704)起,为了便于督导,将松花石砚作由武英殿造办处改归养心殿造办处。雍正朝增召琢砚名匠入宫,将松花石砚作由一作变为二作,进一步增加了松花石的产量。乾隆三十五年(1774),乾隆帝弘历亲自主持,并命大学士于敏中编纂了《西清砚谱》,将6方康熙、雍正和自己御用松花石砚列为砚谱之首,并作序说:“松花石出混同江边砥石山,绿色光润细腻,品埒端歙。”将松花石砚誉为大清国宝。
  御制松花石砚除供皇帝、皇族使用外,主要是恩赐功臣,藉以达笼络、统御之功。蒙赐松花石砚的大臣,皆“稽拜之下,感激殊恩,遂珍而藏之,以为子孙之宝”。大清御制松花石砚,现在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日本博物馆,以及民间流存。近年来,松花石砚不但焕发出勃勃生机,松花石也作为新的赏石品种出现,它那展现山川神秀的形态、丰富的色彩、温润细腻的质地,无不展示着无穷的魅力。
  (二)清代极盛时期的御苑赏石
  乾隆皇帝作为盛世之君,有着很高的汉文化素养,尤好山水。他在《静宜园记》中说:“山水之乐,不能忘于怀。”乾隆帝先后六次巡视江南,足迹遍及江南园林精华荟萃的各地,凡有喜爱的园林,均命随行画师摹绘粉本,携图以归,做为皇家园林建设的参考。一些重要的皇家园林的建园、扩园,乾隆帝都要参与规划,表现出行家的才华。乾隆主持修建的园林,包括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根据乾隆前三十年的统计,新建、扩建主要的大小皇家园林十几处,面积达上千公顷之多,代表着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皇家园林中,汇集了各地的优秀奇石。清代御苑除传承了明代遗石,又从全国各地搜集了很多名石。乾隆南巡也很经意奇石。根据《养吉斋丛录》记载: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有恭帝赵显咸淳年间遗留“芙蓉石”立峰一座,高丈许,具玲珑刻削之致。乾隆南巡,“尝拂拭是石,大吏遂辇送京师”,置圆明园朗润斋,改名“青莲朵”。民国时移至中山公园。又据《履园丛话》记载:“扬州九峰园奇石玲珑,其最高者有九,故以名园,相传皆海岳庵(米芾故居)旧物也。高宗(乾隆庙号)南巡见之,选二石入御苑。”以上二石,皆为两宋所遗旧太湖石。乾隆还在北京西山大量采集“北太湖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米万钟遗石“青芝岫”和“青云片”。此二石俱为产于北京房山的“北太湖石”,万历末年,米氏欲运往勺园,因官场变化,存于良乡。清代被乾隆发现,分别运往颐和园和圆明园。今“青芝岫”仍在颐和园乐寿堂前,“青云片”已于民国时与“青莲朵”一同安置在中山公园。
  皇家园林置石,除太湖石外,尚有灵璧石、英石、昆石、钟乳石、珊瑚石、木化石、石笋石等品种;除造形石外,还有纹理石、画面石等类别。御苑赏石经过晚清、民国多次战乱毁坏、丢失,至今尚有百余尊幸存,供人凭吊与欣赏。
  (三)清代皇家的文房赏石
  清代文房清玩的审美理念、制作技艺更臻完善。康雍乾三朝帝王皆具学养、雅好艺术,使文房清玩成为造办处制做的最大宗物件。同时皇帝也视文房清玩为治世教化的工具,将清代文房的鉴赏与收藏推向顶峰。
  乾隆四十三年(1778),高宗命大学士于敏中等人,精选内务府所藏诸砚,编为《西清砚谱》。砚谱所著录砚石,正谱为200方、附录为40方,总计共收录砚石240方,包括各种文人石砚。1997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将本院珍藏,原《西清砚谱》中所列石砚中的95方悉数取出,举办了《西清砚谱古砚特展》,使人—览古砚风采。
  由于康乾盛世的推动,文人印石也呈现出繁荣与辉煌的景象。清代昌化鸡血石被皇家封为“印后”,名声大噪。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乾隆宸翰”皇印,通高15.2厘米,面阔8.5厘米见方,有红、黑、黄、白、青等多色,施以俏雕,精巧绝伦。清嘉庆帝“惟几惟康”宝玺,选用色为栗黄、温润亮丽、鸡血如丝如缕的方形昌化石,通高14厘米,面方7.1厘米。这两方皇印,曾于2004年回到昌化石产地——浙江临安展出,一时昌化鸡血石家乡的人们争睹宝玺,盛况空前。
  清代康乾盛世,福州寿山的田黄石被尊为“石帝”,用于帝王玺印,受到青睐,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有福(州)寿(山)田(黄)丰的吉祥寓意;二是纯正的黄色与皇权象征的明黄正色相合;三是温润佳质,无根而璞,稀有珍贵。晚清末代皇帝溥仪,曾献出的“田黄三链章”,就是乾隆御宝,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代帝王收藏的文房石玩中,小型奇石、砚山、山子、砚屏、笔洗、墨床、镇纸等不计其数,对推动清代文房石的鉴赏与收藏,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影响惠及后世。
其他文献
中华雅石会百年庆典会员成果展於2011年11月26日在台中市文化局大墩艺廊第四展览厅隆重开幕,开幕当天贵宾云集、热闹非凡。全省各地会友不辞舟车劳顿,热情赶来观礼,甚至有远从花莲、宜兰来的贵宾,会友共襄盛举,本人内心深深感激。  此次展览分参展组、本土组、景观组、小品组、形象组、抽象组六大主题,除参展组不予评比外,其它五组皆参加竞赛,各组优胜者本会颁发金牌、银牌、铜牌等精美奖牌以资奖励,为力求公平,
期刊
乍观此局,仿佛身临天之崖、海之角,一股微咸的海风轻轻拂面,一阵阵海涛拍岸之声传来,使观赏者如至海礁观潮,心胸乍放,遗忘俗尘的烦心琐事。  此局是以一海礁为主的局部景所作的布局,此石石肤变化相当符合海礁的特征,再加上石形多变起伏,使此礁岩的景致深具美感而吸引人,而左边的礁岩又有景观中的象形岩的石姿,仿佛一头水牛蹲伏其上,欲伸颈饮水,惟妙惟肖,此景更若自然界中的奇景。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底部的平整,使得
期刊
产地  原产地为印度尼西亚。产于清澈如镜、不时出现金沙的清溪中,时而出现在溪水两侧之田地,因而颗粒皆珍贵。产地一般火山活动极为频繁,因而在岩浆喷发造山运动压力下,经过长年河水冲刷、搬运沉积后又受到周围土壤成分、水分及温度浸渍、沁色变化影响,使石质起变化作用,色泽鲜艳绝佳。因此有“帝王之石再现”之说。  磁场循环  金田黄乃天地造物,自然蕴藏磁场能量,因此有阴、阳磁场之分,又在大地孕育下更加活跃。“
期刊
象形石为奇石造型石中极具特色的一种,造型奇特、形态逼真、传神达意,以婀娜多姿为特色,求形似,赏其貌,可谓石中骄子。象形石多出现于山石中,以人物石为首,动物石次之。象形石以其张扬的个性和宏大的气势,傲立于奇石大家族中,已成为无可厚非的“领军人物”。因此,越来越多的收藏者对它投入更多的關注。然而,收藏者剧增、资源逐渐枯竭等诸多因素,导致象形石越发的稀少。如今能够收藏到一块完美无缺的象形石,不仅是运气的
期刊
丁凤龙:  中国观赏石协会理事 南京《雨花石》丛书专栏编辑  华东赏石沙龙秘书长  藏石标准:有展览效果,有收藏价值。  藏石理念:精品路线,宁少勿滥。  藏石格言:一目了然,雅俗共赏。  “石”可而止,知足常乐。不知足即为贪,贪心不足,欲海难填,便酿成灾难,完全违背了赏玩石头之初衷。  凡事有度,应适可而止。过了“度”就会由量积而质变,事与愿违。  旧时年荒,人穷极饿极,有以食打赌者:将馒头摆满
期刊
王翼迎简历  王翼迎,男,汉族,中国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镇人。艺博园(中国·福鼎)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宁德市(闽东地区)收藏家协会会长助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审批经济师,福建省·福鼎市首届慈善总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王审知研究会福鼎王氏委员会名誉会长,福建省福鼎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私人会所:福建省福鼎市富民城富祥路226号  E-mail:157063989@qq.
期刊
王宝器,著名巴蜀笑星。原名王增郅,四川蒲江人,著名表演艺术家涂太中的徒弟,擅长喜剧表演和婚庆主持。代表作品《拾帽记》。  工业革命过後,人类可谓是飞速进步。汽车代替了马车,在街道上奔驰;机器代替了人工,在飞速旋转的齿轮下,造出琳琅满目的商品;城市面积逐渐扩大,高楼大厦如雨後春笋般拔地而起;GDP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这一切的一切看上去是那么令人兴奋,令人自豪,但是,有“一棵
期刊
2013年7月24日,星期三上午,嘉义文化中心周围停放着几部大型游览车,也有大批的人潮涌入会场,空气里充满着喜庆的味道,来宾穿梭在展览的会场里,彼此热情地相互招呼、寒暄,热闹无比。大家或三三两两停驻在展品前欣赏评论,或独自目不转睛地凝视、端详,品味个中意境。会场内准备的一百多张座椅座无虚席,周围还站满了人,人潮鼎沸,盛况空前。  十点三十分,由会长陈炎松先生宣布“嘉义市玉山雅石协会2013年度第四
期刊
从小向往艺术,总想创造出有生命力的东西来。最初迷上了文学,曾狂热地写过诗歌,迷恋过散文,后来发烧般爱上摄影、古物收藏,但如今想来,却没有哪一样东西像奇石那样让我如醉如痴、爱不释手。  江华地处南岭地区,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神奇美丽的九江十八河,孕育出别具特色的江华奇石,有绚丽斑斓的铁包金,有文化内涵丰富的水冲画面石,有令人百看不厌的黑珍珠,有独产方寸之地的红花蜡石,还有弥漫古色古香气息的青花石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