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芳遗产官司何时了

来源 :侨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2月30日,这是一个梅花绽放、冷艳吐芳的日子,更是一个让人分外惋惜和心痛的日子。因为这天,“百变歌后”、“百变影后”,一个充满传奇和凄美故事的女人已经离开我们3年了——她就是风华绝代的梅艳芳。
  然而这天,心绪难平,甚至暴跳如雷的却是梅艳芳的母亲覃美金和大哥梅启明。生前,他们与梅艳芳亲情淡泊;生后,他们为追讨梅艳芳的遗产大动干戈。谁能想到,自从梅艳芳香消玉殒后,竟然会引起遗产纷争,追讨官司悬而未了,如果梅艳芳地下有知,她又怎能安息?
  
  歌女成长为巨星
  手足亲情在名利中渐行渐远
  
  梅艳芳于1963年10月10日出生在香港,她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哥哥。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着4个孩子。
  梅艳芳4岁多时,就跟随妈妈所创办的锦霞歌舞团在街头、歌剧院、公园中表演。上学后,她常常在晚上随姐姐梅爱芳一起外出演唱挣钱,用以维持家庭生计。生活的艰辛,让她从小就体验到了复杂的人生滋味,也养成了坚毅不屈的性格。
  梅艳芳初二时就辍学了,随后一直在歌厅、夜总会、酒廊当歌女。那时,梅妈妈开了一家酒吧,梅艳芳除了在妈妈经营的酒吧内演唱、当主持外,还要兼做服务员,酒吧是她们一家生活的支柱。然而,一把无情的大火却将酒吧毁于一旦。梅艳芳一家人看到大火后的废墟欲哭无泪。随后,梅艳芳和姐姐不得不到处演唱,为家里偿还债务。
  小小年纪的梅艳芳到处串场演出,常常是这个歌厅唱完了,马上就要赶到下一个酒吧表演。她没有朋友,只有跑不完的场子,受不完的屈辱,唱不完的歌,还不完的债,还有的就是无尽的孤独和寂寞。梅艳芳和姐姐承担起全家的重担,用将近4年时间才还清债务。
  这一切,直到1982年才得到改变。那年,梅艳芳参加香港首届新秀歌唱大赛,并以一曲《风的季节》荣获冠军,从而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歌坛新秀。随后,梅艳芳一路高歌猛进,发行了《心债》、《妖女》等专辑,掀起一股流行时尚潮流。
  同时,梅艳芳凭借其在音乐上取得的不俗成绩进军影坛,并一举成名。1984年,梅艳芳凭借《缘份》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1987年凭借《胭脂扣》获得香港“金像奖”影后及台湾“金马奖”影后。
  梅艳芳从一个令人不屑的歌女,迅速成为一代歌后、影后,巨大的荣耀和光环让她措手不及,而娱乐圈中的是是非非更让她压力重重。出道以来,恋爱、吸毒、纹身、隆胸、暴力等丑化她的新闻如同阴影般笼罩着她,而最让她痛心的是,在她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亲情却渐渐疏远了。
  1988年,大哥梅启明向梅艳芳借钱经营狗场。当时,梅艳芳的事业刚刚起步,但还是借给了大哥100多万元。谁知,大哥却打着她的名义到处招摇撞骗,最后狗场亏损300多万元。梅艳芳不得不替大哥还清债务,大哥的所作所为伤透了她的心。梅艳芳觉得自己一向对人好,却一直遭人出卖,朋友的出卖她可以放弃,而亲人的欺骗她无法忍受和原谅。不久以后,梅启明远走美国,和梅艳芳再也没有了往来。
  而这时,二哥也因为经济上的原因和她闹得不欢而散,母亲有时也不免对女儿有些误会,加上梅艳芳也特别忙,她特别渴望的亲情却越来越淡泊。
  梅艳芳从小和姐姐一起登台演出,和姐姐的感情特别好。然而,让她没有料到的是,和自己曾相依为命的姐姐会过早地离开她。2000年4月17日凌晨,梅爱芳因子宫颈癌复发,癌细胞扩散至肝脏而病逝,梅艳芳花费300多万还是未能挽回姐姐的生命。看到姐姐安详地闭上了眼睛,梅艳芳抱着姐姐的两个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姐,你怎么舍得丢下我呢,我还要和你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啊……”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梅艳芳都沉浸在失去姐姐的痛苦中不能自拔。
  
  天妒红颜香消玉殒
  梅妈讨要女儿遗产拉开帷幕
  
  而不幸似乎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位美丽的女子。2001年底,梅艳芳在医院例行常规检查时发现患有子宫颈癌。当梅艳芳得知这个结果后,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姐姐和挚友罗文都是因为患癌而离去的,她心里好害怕,好凄凉,但是她还是强忍泪水,故作轻松地将病情告诉了母亲。
  创立“世界中西医学抗癌协会”多年的梅妈一直致力帮助癌症病人,当得知小女儿也患上子宫颈癌后,难过得眼泪都哭干了。
  医生建议梅艳芳立即进行手术,然而,当听说医生要切除子宫,从来没有做过母亲的梅艳芳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结婚生子,觉得当妈妈是世上最幸福的事,如果切除了子宫,她肯定会抱憾终生,因而始终不肯接受医生的开刀建议。
  2003年9月,因为血压急跌,血色素严重偏低,梅艳芳秘密入住香港养和医院,开始接受化疗。9月5日,梅艳芳首次向媒体公开她患癌的消息。
  此时梅艳芳的病情一直不稳定,但想到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这位坚强的女子,决定在有限的生命里进行一次完美的“告别”演出。
  11月6日,身缠重病的梅艳芳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一连举行了8天《梅艳芳经典金曲演唱会》。在万千歌迷的见证下,梅艳芳身着白色嫁衣,深情唱出最后的夕阳之歌。梅艳芳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将自己嫁出去。她情路坎坷,从米高、成龙、苗乔伟到邹世龙、林国斌、赵文卓……每次均是不同的主角,每次都有花无果。台下掌声雷动,梅艳芳泪如雨下,她的绝唱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2003年圣诞节,梅艳芳的病情再度恶化,先被送入玛丽医院,病情稳定后又被转至养和医院。到了12月28日,梅艳芳的肺部功能完全丧失,由于癌细胞四处扩散,无法自主呼吸,只能依赖仪器维持心跳和呼吸,再加上癌症导致骨盆疼痛和下体出血,弥留阶段的梅艳芳持续输血,每小时都得打吗啡止痛。
  12月30日凌晨2点50分,梅艳芳在香港养和医院病逝,终年40岁。这位影响了亿万歌迷的传奇歌后结束了自己绚丽而短暂的一生。她的离去震惊了全球华人圈,为2003年的最后一天抹上了一片隐晦和悲凉。
  两个女儿都患癌而去,这让已79岁高龄的梅妈情何以堪。让这位老人家尤为痛苦的是,在女儿重病前一周,她才获知女儿病重的消息,没想到女儿这么快就走了。
  痛定思痛后,梅妈认为女儿有多家公司、多处物业,资产数千万,这些财产理应留给她和梅艳芳的两位哥哥,然而梅艳芳生前留下遗嘱:她的全部遗产由香港汇丰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托管,并成立梅艳芳遗产基金,由基金分配给遗产受益人。遗产受益人包括梅妈、梅的服装设计师刘培基、梅的好友连炎辉,梅艳芳任董事的妙境佛学会及梅的两名姨甥。让梅妈气愤的是,与梅艳芳有血缘关系的两位哥哥竟未能成为受益人,而与梅艳芳没血缘关系的刘培基竟然成了受益人,待遇和自己一样。
  梅艳芳希望母亲可以舒适安稳地生活下去,她去世后,信托基金每月支付梅妈10万元,加上梅艳芳生前买下的3000万巨额保险,梅妈是受益人,可以保证梅妈以后生活无忧、安享余生。
  然而,梅妈却不愿意遗产给基金分配,并分给刘培基,而且没有人征求梅妈的意见,她忍不住在女儿的头七日向媒体大发“牢骚”:“我一出声全香港都会轰动,帮我讨回公道!”引来媒体一片哗然。在为女儿安排后事期间,梅妈和女儿生前的经纪人王敏慧在灵堂当众开骂。
  而从美国回到香港的梅启明心里特别不舒服,他气愤地对母亲说:“我是她的大哥,她不将财产分给我们,却将财产分给外人,这还有理吗?”梅妈也觉得女儿做得不对,表示一定要将女儿的遗产讨回来。
  
  遗产争夺何时了
  只见利益纷争哪见温暖亲情
  
  然而,要讨回女儿的遗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女儿到底有多少遗产?哪些属于女儿的遗产?为了弄清这些,梅妈颇费了一番周折。不过,梅妈还是弄清楚了,女儿生前曾将自己的MuiMusic公司0.01%的股份转让给了经纪人王敏慧;刘培基是遗嘱的受益人,每月从基金领取10万元。梅妈首先就是要讨回这两部分遗产。
  当梅妈向王敏慧和刘培基表示要回女儿的遗产时,两人回答称,这都是梅艳芳生前的赠与,应该尊重梅艳芳的意思。随后,梅妈向媒体大倒苦水,声称刘培基和王敏慧霸占女儿的遗产。梅妈称刘培基霸占梅艳芳生前拥有的物业之余,连单位的35万元装修费亦由女儿支付。然而,刘培基却不愿就此事作出任何回应。梅妈还称,梅艳芳生前拥有MuiMusic公司99.99%的股份,其余0.01%的股份在两年前已经转移到王敏慧名下,还有一处房产投资,是以公司名义买下,如今已经增值800万港元。无疑,王敏慧目前是该公司唯一的股东。但是王敏慧称,她不清楚梅艳芳遗产的具体情况,她只负责梅姐留下的唱片公司中唱片部分的具体运作。
  梅妈在媒体上大倒苦水和委屈,只引起了一些人的同情,追讨遗产仍然没有任何进展。梅启明对母亲说:“既然他们不交出来,他们无情就别怪我们无义,我们到法院告他们。”最初,梅妈不愿意就此撕破脸皮,但禁不住儿子的再三建议,于是决定将此事付诸法律。
  2004年2月25日,梅妈覃美金和梅艳芳胞兄梅启明入禀法院告梅艳芳的财产信托人——香港汇丰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覃美金在入禀状中提出多项要求,包括要求法庭下令信托公司交出梅艳芳去世前所写下任何有关遗产的文件,宣布包括2003年12月3日所立的遗嘱无效。此外,还要求法庭下令由覃美金做遗产管理人,或是由法庭颁令一个适合覃美金的遗产分配方法。
  几个月后,此案在高等法院进行内庭聆讯。随后,法庭委任一名独立人士出任临时遗产管理人。至于有关遗嘱的聆讯则另订日期处理,因此,梅艳芳的遗产仍然不能按遗嘱作出分配。对这个判决,梅妈和梅启明都表示满意。
  令王敏慧没有想到,梅艳芳赠与的0.01%的股份会引起这么多的是是非非,最后,她将这些馈赠的股份交给了梅艳芳的遗产管理人,然后由遗产管理人将这些财产分给受益人。
  然而,梅妈却并不善罢干休,因为刘培基仍然是遗产的受益人。事情过去一年多后,遗产追讨还是没见转机,梅启明心里特别着急。他想尽快要到梅艳芳的遗产,又建议母亲向法院起诉。这次,他们向法院起诉认为梅艳芳的遗嘱可疑,要求法庭宣告该遗嘱无效,并要求从梅艳芳的信托基金中提取300万元作诉讼费。
  不过,法官认为要先审阅梅妈的证据,所以下令梅妈须于两周内向法庭呈交有关证据,并让各遗产受益人作出回应后,才作是否受理的决定。
  于是,梅妈和梅启明到养和医院,要求获得梅艳芳生前住院期间的详细医疗记录,但是遭到了院方拒绝。院方认为,医疗记录只能向法庭提供,而不能提供给他们。
  眼看法庭要求的期限越来越近,但又没有拿到医院的证明。2005年11月的一天,一脸愁容的梅妈和梅启明在香港铜锣湾闹市地段挂起“抗议养和医院拒绝家属要求获得死者生前住院期间的详细医疗记录”的大幅标语,白纸黑字赫然写着:2003年12月,在梅妈毫不知情下为何院方容许张文龙医生为阿梅做洗肝手术达8次之多?梅启明则穿上写满文字的麻衣,上边写着质疑梅艳芳死因无人知晓、沉冤待雪等字句。
  尽管梅妈和梅启明到处喊冤,但仍然没能得逞,他们质疑遗嘱有假的官司法院没有受理。但是,他们仍然没有放弃。
  2005年12月30日,歌迷纷纷前往梅艳芳灵位祭奠。梅启明也于当日前往拜祭,他在上香给亲妹妹后,随即拉出几张大横幅,上写“为梅艳芳沉冤”等字样。随后,他还不停地拿着喇叭说话,派发传单给在场歌迷。梅启明称:“一定要将坏人绳之以法,现在妹妹就是死得不明不白,不是真正病死的。”其实自从梅艳芳死后,梅启明就一直这么说,但迟迟没有拿出什么证据。
  2006年清明节,梅妈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她过的是“贫穷的富贵生活”。她有司机和女佣,费用按照阿梅遗嘱由遗产基金会支付,由于需要现金,梅妈甚至不得不将住房抵押出去改为按揭。甚至,梅妈在媒体前竟潸然泪下,称自己因为心脏病住院做手术,总共有14万元的住院费,她向梅艳芳遗产基金会求救,却迟迟得不到回复。实在没有办法,她就跟医院办了一份出院担保书。
  2006年5月,梅启明继早前指控养和医院在梅艳芳治疗上有所疏忽,向院方索赔30亿港币后,又在香港金钟高等法院上庭,指控有关对梅艳芳及其遗产疏忽失职的人士,并指有人想谋取阿梅的遗产。此次的被告包括梅艳芳遗产受托人汇丰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及信托部主管刘蔡秀莲、保险经纪连炎辉、形象设计师刘培基、梅艳芳国际歌迷会会长苏笑贞,以及妙境佛学会有限公司。
  当天,被梅启明告上法庭的6名被告,全部派出代表律师参加了在高等法院的公开内庭聆讯。其间,被告连炎辉、刘培基、苏笑贞的代表律师要求当事人梅启明辟除指控,其他被告则要求撤销指控。梅启明在法庭上称:“这宗官司不是家庭争产案,而是谋财害命事件,希望法官将这起民事诉讼改为刑事案处理。”
  就在梅妈和梅启明状告医院、遗嘱受益人等官司时。当年8月,梅艳芳遗产管理人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在法庭公布,梅艳芳的遗产现总值约6800万港元,其中包括6个物业和300多万港元现金。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向法庭申请出售梅艳芳的物业,以支付整宗遗产分配期间,管理人预期需付的700万港元及其他开支。
  得知会计事务所要变卖房产凑钱,除了梅艳芳的两名姨甥,其余受益人均反对德勤出售物业的申请。梅启明更是强烈反对,认为会计事务所是在胡来,没有规矩。后经过法庭聆讯,各方最终达成和解,法庭批准德勤出售梅艳芳在日本东京和新加坡的两个分别估价为170万和900万港元的物业。
  如今,尽管梅艳芳已经离世3年了,但是梅妈和梅启明对她的遗产追讨仍然没有停止。显然,这些官司还要继续,而在这些官司当中,看不到丝毫的温暖亲情,看到的只是赤裸裸的金钱争夺。如果梅艳芳地下有知,她一定不会安息的。但愿这些纷争和官司早些了结,还梅艳芳一片清静和安宁。
其他文献
一年一度的农历新年是海外华人共庆的节日,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国力增强,海外华人地位日益上升,华人更把春节当作重要节日来庆祝。  送走猪年,迎来鼠年,世界各地的华人举行了各种庆祝活动,迎接中华民族这个传统节日。      巴黎华埠活动精彩年味浓    农历大年初一,告别了丁亥猪年的旅法华人,迎来了戊子鼠年,辛勤劳作一年的人们,开始利用几天的假期,走亲访友,团拜聚会,互致祝福。在华人聚集区,龙
期刊
美国纽约是一个世人向往的国际大都会。830多万纽约居民来自世界各个地方,族裔的融合形成了纽约多元文化的特征。华裔人口在纽约就有37万多人,其中75%是在美国以外地区出生的移民。  纽约早期的华人移民以广东人为主,多聚居在曼哈顿的中国城。上个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来到纽约。90年代末,大量大陆新移民来到华人社区。根据纽约亚美联合信息中心的统计资料显示,从1990年到2000年
期刊
衣说到衣着,离不开气候。荷兰的气候,受到海水的影响较大,冬季的平均气温,通常在2℃左右,春、夏季通常较为温暖,光照相对充足,7月和8月份的气温也不高,一般为20℃左右。    春、夏季为荷兰的黄金旅游季节。夏季的气候很好,不过有时会下大雨。因此,备一件防雨外衣是很有用的。冬季有时有较强的风,应备挡风性能较好的外衣,但一般不用特别厚。荷兰人对穿着并不讲究,只要穿上自己觉得舒适的衣物便可以了,除上班和
期刊
2006年底,加拿大公民及移民部(CIC)向国会提交了年度工作报告。该报告总结了2006年移民计划的执行情况,并首度披露了2007年度加拿大移民计划。    概况:移民政策更趋稳定  据移民专家分析,2007年对有意移民加拿大的中国申请人士来说是充满机遇的一年。总体移民配额的增加,魁北克省投资移民政策的放宽,无不预示着一个更好年度的到来。相较2006年的各式起伏,2007年的加拿大移民政策将于稳定
期刊
众多中国新移民,踏上美国后便忙于为生计奔波,经过一段时间打拼之后,有些人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位置,有些人则由于语言、学历、工作经历、个人能力等多方面原因,还在摸索和徘徊当中,却发现自己已经步入了中年,就业选择范围似乎越来越窄,转行也面临着许多困难。    男士也进入了护理行业    在长岛中餐馆打工的林先生,冒雨到华埠参加一个护士助理培训班的开放日,在女士为主的数十名学员中,他和其他几位男士比较显眼
期刊
2007年元旦刚过,留学市场的变化已悄然而至,各个国家在招收国际学生方面都有新动作:德国拟全面收费,赴英留学签证有变,新加坡收费上涨……  锦囊一:一次通过签证  学习计划不详、资金不足、材料不全、英语较差等,都可能导致拒签,不仅耽误学业,更导致经济受损。 因为一旦遭拒签,学校申请费、国际传真和快件费、前期的办理费用、签证费、经济担保所造成的一些汇率和利息损失以及部分学生申请留学贷款所需收取的费用
期刊
1986年,被聘为武汉市柴油机厂厂长的德国人格里西获得“外籍人士在华永久居留权”,这被视为中国首张“绿卡”。1989年至1999年,共有67名外国人取得在华永久居留资格,拿到了中国“绿卡”,这67个人都是“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士。  2003年2月26日,北京的46名外籍人士分别获得3年、5年有效期的外国人长期居留证。持此证书,不必再一年办一次签证并且有次数限制,而是改为3年或
期刊
56名外逃嫌犯被缉捕回国  2007年中国警方加大了对外逃经济犯罪嫌疑人的缉捕力度。截至去年12月31日,中国警方经侦部门从吉尔吉斯斯坦、南非、菲律宾、泰国、缅甸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缉捕重大经济犯罪外逃嫌犯56名。中国警方缉捕重大经济犯罪逃犯取得进展主要得益于与多国建立了工作平台,加强了双方工作联系和会晤机制以及交流信息,包括逮捕外逃嫌犯。同时,国际执法合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中国警方追赃方
期刊
美国移民局日前推出“新政”,对工作签证及其配偶签证作出重大调整。“新政”所作出的调整是:  一,工作签证和配偶签证分开计算时间,由配偶签证转成工作签证时,可重新获得完整的工作签证时间;  二,工作签证H-1B时间用罄后,仍可在保持合法居住身份或离美情况下,申请第7年延期;  三,H-1B持有者如果中途离开美国一年以上,若想再申请工作签证回美工作,则不必受制于H-1B名额,可以使用原有H-1B的剩余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超过100万   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主任方茂田透露,从1978年到2006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的总数已经超过100万人,其中,2000年以后出国留学的人员占到总数的70%以上。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出国留学,中国官方对此持积极态度。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曾表示,中国将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政策,继续扩大出国留学的规模。到2010年,每年出国留学人员的数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