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为了“那”而是为了“这”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nggu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10课 《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作家王鼎钧的代表作。文章描写一棵古老大树常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仔细阅读文章,会发现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作者无尽的忧伤,即使单从文章题目中的“那”字来看,就能看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树的前面为什么用了一个“那”字,而不用“这”字呢?认真思考,“那”为“远”指,“这”为“近”指。树为什么会在作者的眼中变“远”呢?他认为那树离我们远在哪儿?他真正的意图是什么?再细读文章,我们会发现,作者真正要表达的不应该是“那树”而应该是“这树”。因为王鼎钧先生渴望的不是树永远成为“那树”,而是希望其成为我们身边的“这树”。笔者认为,一个“那”字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远的是时间。第一段:“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
  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很久很久”表明那树的古老,离我们的年代久远,下面的一个排比句,三个“它就立在那里”表明树比人类更早到达那儿,比我们人类更早生活在那儿,比我们人类生活得久远。既然树比我们人类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时间更远,那么,我们人类就不应该排斥拒绝它,我们是“移民”,它们是“土著”,我们最多只能“迁移”到它身边,让“那树”成为“这树”。
  
  二、远的是神奇。神奇之一:“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摇,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对比描写,那树不仅在台风袭来时安然无恙,居然“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神奇之二:“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式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漩涡形的洞里插一柱香呢!”那树成了人们的庇护神。神奇之三:“与树为邻的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气,一声又一声,像严重的气喘病。”一个“偏”字不仅写出了老太太的执拗,而且表现了人对大树的同情,更写出了那树的无奈。神奇之四:“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画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豪不紊乱。对着几个睁大了眼睛的同伴,她表现了乡村女子特殊的丰富见闻。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告诉体内的寄居者。于是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离巢时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匝,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她们来参加了树的葬礼。”蚂蚁对那树的情感,那树的“通灵”,乡村妇女的淳朴,都是那么神奇。从以上的四个“神奇”看出,那树就是“那”,作者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其中,多么希望神奇的“那树”成为我们身边的“这树”啊。
  
  三、远的是空间。“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这时的人类还没有逼近,那树在人的眼里依然是“那”。是人类让“那”成了“这”;“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看,本属于那树的空间逐渐被人类挤占,那树只能渐去渐远。
  
  四、远的是心灵。“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荫,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人们享受着大树带来的浓荫;“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儿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孩子们享受着大树带来的快乐;“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情侣们享受着那树带来的浪漫;“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乘客们享受着那树带来的诗意。此时的人类与那树是多么的亲密啊,可是,尽管那树带给人类种种的好处,但是,感恩的心已被私欲遮蔽,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婪,人类是如何做的呢?“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早已经准备下手,但需要充足的理由。“‘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人啊,就是如此容易忘本。仅仅一点点的影响,便成了喋喋不休的抱怨。“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一切显得“顺理成章”,人类用最合情合理的理由,让“那树”永远成了“那树”,“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这成了作者心中永恒的痛。
  作者仅仅只是表述对“那树”的同情与悲痛吗?透过语言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不是希望“那”而是希望“这”,让“那树”永远成为我们身边的“这树”。为什么这么说?正如课本里的有关资料所说:“文明砍伐了丛林,却盖起不见天日的大厦;文明驱走毒蛇猛兽,却制造市虎;文明消灭瘴疠瘟疫,却散布原子尘;文明消灭了人体内的寄生虫,却代之以有害的色素和防腐剂……”由此我们不能说作者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所质疑。因为作者在上面引用的同一篇文章中的话说:“人类以他最杰出的才智,最艰辛的奋斗,最漫长的过程,冲出洪荒,握紧文明,难道现在后悔了吗?不,我们决不后悔,人类的幼苗不再大批大批的死于肺炎和猩红热,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人类可以在一天走完从前一生也走不完的路,立业四海,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人类可以一小时做完从前十年也做不完的工作,从各方面改善生活,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是用进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由此可见,作者既不否定文明的进步,又希望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那树,只是一棵树,一个“那”字,让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树”,作者用这一个字,也许告诫我们的是更多。何时让“那”成为“这”呢?
  (作者单位:临泉县
  杨桥高级职业中学)
其他文献
一天,熟人张老师来到门诊,悄悄地跟我说:这半年来经常发生射精过快,为此,那口子时有怨言。我也很不好意思。你看你能不能帮我开些补。肾药吃吃?  我说:你所说的射精过快就是通常所谓的“早泄”。其实,早泄的原因很多,既有精神心理方面的原因,如过于紧张,老是想着“今晚别早泄”,结果心理暗示反而促发早泄;或兴奋激动,或性交次数过少、两次房事间隔过长,性能量积聚多而易爆发,一触即“溃”;或身体过度疲劳、精力不
【摘 要】 随着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高校暂付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很多高校在衔接政府会计制度的过程中,暂付款管理工作都出现了如暂付款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历史遗留的暂付款金额庞大、暂付款清理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N大学一方面对暂付款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另一方面梳理历史遗留暂付款并给出解决方案,同时进一步明确暂付款清理流程,丰富清理手段。通过一系列增强暂付款管理的措施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改柳州刺史。他被贬至南方后,曾患过不少疾病。为治病防病,他向当地百姓学习,亲自种植草药,并自采、自制药物。柳宗元博采当地医药经验,治愈了自身不少疾病。   永州(现湖南省零陵区一带)当地偏僻贫困,冬天寒冷,夏天酷热。在这恶劣的条件下,柳宗元的双腿萎弱无力,走起路来很艰难。一位老药农看到柳宗元的病情,告诉他永州有一种叫灵毗的草药,经常服用会有帮助。于是柳宗
张大姐退休后,在城郊购置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地面上铺了上等材料的地板。张大姐对有些邋遢的老公和儿子宣布了严厉规定:不换鞋不许进家门。   张大姐在家忙家务,成天穿着拖鞋。入冬后的一天,见老公在家穿着大头棉鞋到处跑,便发了一顿火,说他不爱惜地板,不注意卫生。老公争辩说穿着无跟拖鞋太冷,请求要么开空调,要么买几双棉鞋在家穿。张大姐不同意,说无跟拖鞋挺好,穿脱方便。   一天早上,张大姐走路一拐一拐的
【摘要】 财会专业是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经验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是长期以来财务与会计教育中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些教育手段只有在产学研合作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产学研合作可采用多种形式,宁波高校的做法即值得我们借鉴和探索。本文在对浙江宁波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前形势下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柔性挂职;自主创新;模式;仿真培训;创业教育    引言
十七、转身回抽(射雁式)   (三)后坐回抽  重心移向右腿,右膝弯曲。同时右手持剑抽至右胯侧;左剑指随右手后收。眼看右下方。   转体抽剑要同时。后坐重心要到位,右腿负担身体全部重量。   隨重心后移吸气。   (四)虚步前指   上体稍左转,左脚撤半步,成左虚步。同时右手抽剑至右胯后,剑斜置于身体右侧,剑尖略低;左剑指经下颏前向前指出,高与眼齐。眼看剑指。   剑指向前指出,左脚点地成虚步,上
老洪刚五十岁,他的妻子岳颖比他小11岁。  老洪投资注册了一家文化公司,经过一年的市场拓展,业务遍布各省。老洪整天在天上“飞来飞去”。岳颖白天在公司有一大堆事要处理,晚上常常是独守空房。所以,每次老洪出差回来,岳颖宁可歇业几天,也要让老洪在家好好陪她。  这天,老洪出差回来已经很晚了,可是老洪与岳颖的缠绵刚开了一个头,就渐渐失去了“战斗力”,不一会儿竟睡着了,正在“性”头上的岳颖觉得很委屈。  第
办公室里总有故事,不过,有时候故事也会变成事故。出事故那天,我们五个都在:老刘,我们部门的主管;李思源和杨兴民,两位资深记者;我,已经熬过了新人的阶段,但离“资深”还差得远;还有就是小琪,刚来不久的实习生。  李思源一直哈欠连天,说是熬夜写稿子一宿没睡,打开抽屉找咖啡,却发现自己的咖啡都喝光了。乖巧的小琪从抽屉里拿出一袋速溶咖啡:“李老师,我这儿有,我帮您冲。”  李思源还没说话,坐在对面的杨兴民
早在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关于酿酒的记载,可以说,中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在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酒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且日益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一种精神象征。中国文学艺术,特别是古诗文的动人篇章中。始终浸染着浓浓酒香。古诗文与酒文化的相互渗透,缔造着华夏文明的辉煌与灿烂。作为承载着引领学生认识与感受中国文化的中学语文学科,更是随处可见酒助诗人逸兴,诗催美酒芬芳的文化
避孕药包括短效避孕药、长效避孕药、紧急避孕药。   不同类型的避孕药,激素剂量也不大相同。一次紧急避孕药的剂量,与8天常规短效避孕药的剂量相当,这也是很多人觉得紧急避孕药危害大的原因之一。于是,很多人認为,一年最多只能吃3次紧急避孕药,这是真的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妇产科主治医生孙旖指出,没有任何医学权威机构指出紧急避孕药一年只能吃3次。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无明确证据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