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认知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075674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就诊的58例DEACM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以及高压氧及康复训练,1次/d。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tDCS治疗(放置电极片,给予电流刺激30 min/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tDCS伪刺激(放置电极片,给予电流刺激10 s),1次/d,连续治疗30 d。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对患者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ERP-P300)检测,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量表)、Barthel指数(BI)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患者进行测评与分析。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研究组MMSE总分及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90 d后BI高于对照组,治疗30 d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0 d后ERP-P300潜伏期短于对照组,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前后ERP-P300潜伏期与MMSE总分均呈负相关(r=-0.837、-0.819,P<0.05),ERP-P300潜伏期与治疗前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均呈负相关(r=-0.698、-0.675、-0.742,P<0.05)。

结论

tDCS治疗有助于改善DEACMP患者的认知功能,ERP-P300检测能够协助判断患者认知功能严重程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脑血管内皮细胞bEnd.3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 Exo)对氧葡萄糖剥夺(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 OGD)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bEnd.3暴露于OGD 3 h模拟体内IPC,复氧48 h后提取条件培养液中的外泌体(IPC Exo),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和透射电镜方法进行鉴定
期刊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 TEG)参数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24 h内完成TEG检查。END定义为入院24 h内任意一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
网状大脑中动脉是胚胎发育过程异常导致正常大脑中动脉主干被丛状血管网取代,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出血或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临床医生对此普遍认知不足。文章就网状大脑中动脉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以及治疗进行了综述。
目的探讨青年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 CS)患者右向左分流(right to left shunt, RLS)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病灶模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青年CS患者。根据头部MRI检查结果分为多发性梗死组与单发性梗死组。比较两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资
期刊
目的探讨直接血管内血栓切除与桥接血栓切除治疗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血栓切除(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EVT)治疗的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标准。根据是否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分为直接EVT(direct EV
期刊
国际癌症组织(IARC)将石棉列为1类致癌物,几乎所有类型的石棉均有致癌性。本文对收集的青岛市2002年1月至2019年5月诊断的30例石棉所致职业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石棉所致肺癌24例,石棉所致恶性间皮瘤6例。间皮瘤恶性程度高于肺癌,患者生存期短,病死率高,诊断及治疗手段均有待于提高。我国逐步进入石棉所致肿瘤的高发期,建议石棉粉尘暴露的劳动者定期进行胸部CT检查,以期早发现、早诊断、
目的了解浙江省石棉及人造矿物纤维生产和加工场所作业环境中的粉尘暴露情况,检测和对比不同作业环境中纤维计数浓度。方法于2010年6月至2014年11月,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在浙江省选择2家玻璃纤维厂,1家陶瓷纤维厂,8家石棉制品加工厂作为研究对象。对作业环境中的粉尘浓度进行采样。总粉尘质量浓度按照GBZ/T 192.1-2007《石棉纤维计数浓度测定标准》进行测定,纤维计数浓度采用相差显微镜进行检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