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在心底的那丝清凉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adz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春的一天,我从襄樊乘车回到阔别数年的十堰。途经白浪时,我情不自禁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翘首远眺那山谷深处的车轿厂。在那里,有一位青年女工,让我今生都难以忘怀。
  1971年,我供职于二汽设备修造厂(当年称红卫5721厂)。当年8月,我从车间被借调到厂行政科负责防暑降温工作。因制作清凉饮料急需一种叫橙皮酊的瓶装原料,我临时受命到武汉进行采购。那是我自1970年调到二汽(当时叫红卫厂)以来第一次独自公出到武汉。当我将采购到的八箱橙皮酊运到火车站时,我傻眼了!因为这批货物托运到十堰最少要拾天以上的時间。如果选择托运的方式必定会影响到防暑降温工作、影响全厂职工的身心健康。如果我自己随身携带,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想到这批物品对生产的紧急性和防暑工作的重要性,我选择了迎难而上——随身携带这批沉重易碎的货物到了丹江口。
  次日清晨,我自己一个人提前将8箱物品一件件从二汽丹江口招待所搬到马路上,等待搭乘去码头的汽车。我面对眼前这一大堆货物心中暗想,要是能遇到“雷峰” 就好了!正想着,接送旅客的卡车就开过来了。等车的乘客瞬时乱作一团,背着大小包裹一拥而上扑向卡车。面对那个你争我抢的场面我真是毫无办法,只能在拥挤的人群中,举着一箱橙皮酊随波逐流,一步步地往车厢边靠。正当我精疲力尽时,突然,一阵轻松的感觉让我莫名其妙。原来,一个站在车厢内的女孩正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这简直就是一双“天使之手”!接下来我搬一件,她接一件……在她的帮助下我顺利地登上了卡车,我暗暗庆幸自己遇到了“好人” 。 上车后我真诚地向她道了声谢谢, 只见她边擦着汗水边微笑着向我点了点头,算是接受了我的谢意。
  在开往轮船码头的途中,我不禁又开始盘算,下车后我该怎么上船呢?我这个大小伙子总不能得寸进尺,再张口去求这个只有十八九岁的女孩吧!当卡车在码头停下后,我发现下车的位置离登船处有百米之遥,而且上船的途中还要经过江岸的一段陡坡。无可奈何之下,我只好采取把一箱橙皮酊向前搬二三十米,再回来去搬运另一件,往前搬运时又担心后面的旅行包等物品丢失,边走边往回头看,那可真是一步一回头。就这样,我像蚂蚁搬家一样步履艰难地一点点向登船处靠近。正当我大汗淋漓精疲力竭时,忽然我眼前一亮,她又出现在我的面前,正一声不响地帮我倒运货物……我不禁泪眼婆娑……
  当我气喘吁吁地登上船,脱下被汗水湿透的背心时,旁边有人猛地拍了一下我的后背,他一边用手指着登船的跳板,一边大声责怪我说:“你这傻瓜,还不去帮帮人家……”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这时我才发现,搭着河岸与轮船的那块窄小的跳板上,有一个柔弱的身影一手拎着一个提包,正小心翼翼地向船上移动。啊!是她!我三步并做两步前去接应这位最后的登船者。此时我才惊讶地发现,她的两个大拇脚趾竞缠绕着纱布,行走时只能用脚跟着地,双脚呈八字型上跷步履蹒跚。那一刻,像是有什么东西狠狠地撞击了我,让我在瞬间变得很小,好像只有仰视才能看到她!接她上船后,还没等我缓过神来,她就被她的同事叫到了船的上层去了。为了保证货物安全,加上我那腼腆的个性,我没有勇气上楼去找她,哪怕只是简单地问一问她的单位和姓名等等……
  傍晚,船到邓湾码头后,我留心观察她的去向,发现她登上了一辆标有5751字样的卡车(当年各分厂都是使用如此数字代号)。我本想上前打个招呼,但还没等我跑过去车已经开走了。我只好眼睁睁地望着汽车消失于崎岖的山路中。我伫立良久,感慨万千。
  回厂后,我通过在车轿厂上班的小吴才知道那个女孩名叫于国荣(音),是该厂文艺宣传队队员,我们同船相遇的那天,是她在武汉学习 "样板戏" 结束后随宣传队返厂。得知这一信息后,我立即从红卫前往白浪。在车桥厂厂区最里面的齿轮车间的一台插齿机旁,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小于。当我询问她是否收到我给她单位写的感谢信时,她轻轻地摇了摇头后轻声细语对我说:“不就是帮你搬几件东西吗?也不是什么大事,还值得你大老远来谢我!再说帮助别人也是我的乐趣,……”短短的几句话让我更加钦佩眼前这位心地善良的女工。这是我和她萍水相逢后的第一次交谈,也是唯一的一次。后来我听说她考上了某外国语学院,再后来又听说她的父母离开了二汽迁往北京…
  光阴似水,岁月如梭,往事已越38载。但每当我回想起小于帮助我的这段往事,总会有种感动涌上心头。时至今日,我依旧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当年在那个骄阳似火的日子里,她给我带来的那丝清凉。并激励着我在感恩与奉献的路上一直前行。
其他文献
那年的深秋,先生因为一场小手术,让一向开朗自信的我,变得一下子万念俱灰无所适从,总是在心里暗暗自责,没有照顾好先生,没有照顾好这个家。  女儿又小,先生需要24小时的照顾,每天一个人忙于照顾先生,穿梭于家与医院之间,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让自己悲伤、难过,唯一支撑自己的是希望先生快点好起来,快点出院回到我们那个温暖的家。  一直以来都相信“吉人自有天相”,先生很快地恢复好了,那天在家康复的先生提出要到
期刊
瓜田李下    在公司机关上班的人,都晓得职员阮宣是个实诚人,不防人,人也不防他,虽说也有些能耐,但为人通透得像玻璃,自然好事、坏事也不沾他的边儿。  老树发新芽。谁也没料到,甚至连他本人也还闷在葫芦里,机关人事调整中,人到中年的阮宣主管公司的广告业务。这是一个关键岗位,接手这个差事,意味着他是公司老总的人。  阮宣心里清楚,自己不是谁的人,也不肯去做谁的人,自己还是自己。之所以能走上这个岗位,最
期刊
日子  平淡得索然无味  总在光线的希望殆尽时  将手中的白水一杯  冲抵着白天历经的  喧闹与熙攘  把幽寂无边的黑暗  一飲而尽    月耀厦顶  风漫楼林  争吵与欢笑搅动了  已沉沉入睡的舞台    也许好戏还会  在明天上演  愿现在的你我  在同入梦乡之前  把祈愿与祝福传递给  仍然辛勤忙碌的挚友与亲人!  还有在天涯海角 守疆戍边的  无名战士!
期刊
周末,妻子为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丈夫接风。在香槟开启的刹那,手机骤然响起。丈夫用沾着香槟沫的两根手指钳起手机,瞅了一眼,是如玉!  丈夫对妻子慌称上司找他有事,便匆匆走进洗手间接电话:“我们不是说好了,以后不电话联系了吗?!”“我快、快不行了……”如玉似乎很费力地说完了这一句话。  丈夫赶到医院时,如玉已经昏迷不醒。医生说如玉患的是胃癌,已经到了晚期。  如玉是丈夫婚前的女友。她欣赏他的伟岸如松,他
期刊
始于一个梦想,  “中国,  将来要建自己的第二汽车制造厂”  几代人,  牢记重托,  没齿难忘。  因为一份责任,  振兴中国的汽车工业,  四十年,  苦苦追寻,  慷慨担当。    东风之歌,  如汉水长江,  大河奔流不舍昼夜,  如巍峨武当,  燃烧激情成就梦想。    一    拓荒者的草帽,  夜行人的马灯,  大会战的宣誓,  开启了一个艰难困苦的光辉岁月,  第一辆东风汽车下线
期刊
薄如蝉翼    没有星月的秋夜,有几分凉意。老白公路上,一辆摩托车急速行驶着。秋波此时归心似箭,他刚跟妻子凤儿通过手机,他说:“再晚也要赶回来,因为今天是我们结婚纪念日。”  凤儿挂断手机,心里感到异常不安。从手机里,她聽出丈夫秋波似乎有些醉意。她知道丈夫是和朋友到郊区农家乐喝酒去了。  秋波属于再婚,他和前妻生有一儿一女,据说因为感情不和两人分手。凤儿则是初婚,她来自农村,为了能够在城里工作,她
期刊
请让我用诗歌 诗歌  这年代久远的音乐  来祝福你  为你所有曾经流过的汗水 和比汗水  更珍贵的眼泪    在冬日的黄昏  我们一起坐西朝东  倾听悄然而至的黑夜 由远而近  从身后漫延而来 比深绿的水  更迅捷 更浩大  四十年前是谁  让我们选择  一路歌唱  离开家乡  从异乡大山里走出一生魂牵梦绕的道路    四十年了你总是披星戴月一次次出发  我们每一夜都听到了你  在鄂西北莽莽群山中
期刊
是东风文化造就了东风人。  东风文化与东风价值观、东风汽车、东风思维方式、东风管理方式、东风文艺、东风体育、东风大家庭氛围等密不可分。  东风人兼容南北之风。  从十堰到武汉,从北京到广州,东风人总是显出他源于东北黒土地的底气,创业于武当山脉的道骨,迁址江城之后的灵气。  东风人比较大气、包容。有路的地方就有东风车。  他们几乎生产制造全系列的所有车型:重卡、中卡、轻卡;大型客车,中巴车,微型客车
期刊
一    四十年一幅最新最美的画,  创业的热血和汗水描绘它。  十万双手挥彩笔,  车城处处飞红霞。    二     像泥土一样清新,  像泥土一样深沉,  像泥土一样博大,  像泥土一样雄浑。  这就是我  一滴水、一粒沙、  一个胚胎、一颗嫩芽,  对你,  浓醇的感情。     我是你砌下的第一块砖,  我是你生出的第一缕根,  我是你踏出的第一个脚印,  我是你咬上的第一个齿轮,  我
期刊
时下,翻开十堰、东风公司出版的大报小报,整版推销十堰各种花园、新村、中心、商苑、大厦等商品房的广告,时时映入眼帘。漫步街头,巨大的房地产巨幅广告版热情地呼唤着您的视线。火暴的车城楼市正悄悄改变着市民的生活。  从80年代起,十堰就在陆续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居民小区。近年来,伴随车城的不断发展,楼盘、置业、物业、房地产等一些新名词已为大多数人所熟悉。一流设计与施工企业,更是争相在这片土地上一展才能。眼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