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李下(外四篇)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y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瓜田李下
  
  在公司机关上班的人,都晓得职员阮宣是个实诚人,不防人,人也不防他,虽说也有些能耐,但为人通透得像玻璃,自然好事、坏事也不沾他的边儿。
  老树发新芽。谁也没料到,甚至连他本人也还闷在葫芦里,机关人事调整中,人到中年的阮宣主管公司的广告业务。这是一个关键岗位,接手这个差事,意味着他是公司老总的人。
  阮宣心里清楚,自己不是谁的人,也不肯去做谁的人,自己还是自己。之所以能走上这个岗位,最大的可能,就是老总认可了他心血来潮做的那篇随想《广宣策划之管控》,刊发在一家著名的财经杂志上。最初的动机,竟然是他心疼每年在广告宣传上流出去的许多不必要的白花花的银子。
  熟识的人心里酸酸的,含着些许妒嫉说,妈的,这老小子要发了。
  哪个不晓得嘛,这可是个放屁就会油裤裆的肥差。
  虽说由老总钦点来主管广告业务,可原来的主管陷得深,不能自拔,不撒手,一如既往地热情工作。
  广告、公关公司的人,个个精得像敌特,把他的底细摸得贼透,甚至连他的祖宗十八代也翻了个遍。
  于是乎,他们一边高调地捧着他,一边和以前的主管往来着,他也就签个字而矣。老关系户都把他当作一个聋子的耳朵。
  他也做了几回的主,弄得以前的主管眼珠子猩红了几天,要滴血的样子。
  他原本宽厚,可自己不是个木偶。一番探究,他才知这其中的小九九,以前的主管背后有人,这个人就是主管公司财务(包括广告业务)的常务副总。当然,常务副总也是老总的人。
  如此布局,是让他和前任之间相互牵制。
  做主的几笔业务都有“行规”,用时髦的话说是“潜规则”:一成至二成的组稿费。他知道这种变相的名堂,自己曾在《广告策划之管控》中鞭鞑过。结果,他全打成明的折扣,让利于公司。
  犹如见了外星人,他的举动让业务关联单位的人瞠目结舌。人家当面连呼他“圣人”,背地里讥讽他“SB”。
  主管公司广宣业务的期间,阮宣老婆单位效益下滑,不得不裁员自救。听说他主管广告,就酌情先让他的老婆下了岗。
  主管广宣业务不到一年,老总收到了两封揭发信,举报他不讲职业操守,以职谋私,中饱私囊,现在连老婆也不用上班了。
  老总沉思许久,摇摇头,在检举信上作了个批示。
  于是,正忙着跟踪合同执行情况的阮宣,便不声不响地来到了机关工会。
  闲着,基本上养老了。
  阮宣换了岗,消息灵通人士说,这样做是为了保护他。在敏感的关键岗位干长了,早晚会出脓包的,这已经是一个基本规律了。
  人们都知道这老小子捞了不少。便观察他的衣食住行。与先前没两样,衣着灰土土的,不见名牌,食也是最便宜的,骑着那辆十几年了的老28自行车。
  都说,这老小子会装!
  老父生病住院手术,需万余元的费用,他不得不去找朋友借。弄得人家连声笑,说你小子真能憋!不过还是很爽快地借了,反正晓得他有钱,不愁他还不起。
  儿子高考后,分数离一类重点差几分,托门路,补交3万元,就可以让儿子梦想成真。
  阮宣只好老着脸,借。人家这回便笑他真会幽默,说:“我们还想着有了难处向你伸手呢!你倒先封了我们的口!”
  机关人都说,阮宣這老小子没以前实诚了,管了一年广宣业务就变得“作秀”了,处处叫穷,给谁看吗?也忒鬼精了。
  公司职员瘦身,机关得带头。提前内退的花名册,放在了公司老总的办公桌上。老总一个个地点阅,抽了一颗“大中华”,有些痛苦地在几个人名字上画了红圈圈。
  两天后,阮宣和采购部门的几位“老计划”,光荣地内退了。
  接到人事部门的通知时,阮宣踉跄几步,差点儿扑倒在地。
  不久,人们便传开了,都知道了阮宣辞职,去开公司当老板了。
  可是,很快,人们在家属区一角,看到阮宣夫妇支起了一个小吃摊点。夫妇二人忙着升火、净菜、炒菜、涮碗筷。
  看到的人都说,阮宣不显山,不露水,是个藏得深的人物。
  市里为搞形象示范工程,对游击摊点进行大清查。阮宣夫妇被城管、税收的大盖帽们围追堵截,鸡飞狗跳。
  斗智又斗勇,可那回,城管、税收的两家联手,在巷子的两头一堵,一挤,阮宣夫妇便走投无路,就如网里的鱼。
  混吃饭的家什,不仅被城管没收了,还接到了税收的几个罚款单子。
  这事儿,碰巧儿被从前的同事瞧见,人家一个劲地鄙视:“你老阮就到了这个份上,还抱着个金碗来要饭,装球个啥呢?”
  “没有啊,真的没有!”阮宣一脸泪水,仰天长叹,“我,我他妈的真悔啊——”
  
  面子
  
  深吸了一口气,整了整衣领,拔颈挺胸,俺朝着列车软卧包厢走去。
  其间,俺感觉鼻孔呼出的牛气,可以冲倒面前的人。
  俺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坐软卧。俺是个小职员。这回能买软卧,是老板特批的。俺和老板是同乡,是替他回趟老家看他的老娘。
  包厢的两个下铺上已坐了人。一边是一对热恋中的小年轻,一边是一个中年男人。
  中年男人占据俺的铺位,看来是送站的。
  第一次享受软卧,俺的心情特亮敞,便在过廊上的依窗椅上坐下来,向着包间,等候着中年男人下车。
  敞开着的包厢传来家常话。
  “待会儿,我就下车了。已经交代过服务员,她会主动来服务的!”中年男人慈爱地看着眼前的这对小年轻,语气饱含着关切。
  俺无聊,便偷偷注意起包厢里的人。
  穿着“梦特娇”上衣的中年男人,打着摩丝的头发向后背着,官气十足。
  列车将要启动时,时尚男孩、女孩相拥着朝下车的中年男人招手。
  包厢里只有俺们三个人。
  列车上的服务员来了,端着水果,笑容可掬:“贾局交代过,你们有么样要求,只管给我说。”
  男孩、女孩幸福地偎在一起吃水果。
  俺是个打工的,与这些新新人类没有共同语言,便躺在舒服的软铺上,闭目养神,幻想着自己的未来。
  “下次来,要去你家里住,住在宾馆里没有家的感觉!”女孩说。
  “嗯——,我爸买的新房不是正在装修嘛。再说,这家宾馆的老总是我爸以前的一个下属,吃住玩一个子儿不付!”
  “不嘛——”俺感觉到女孩往男孩的怀里拱了一下。
  晚餐时,俺泡了碗面呼呼地吃了,味道不错,感觉特棒。
  男孩、女孩共享着服务员端来的豪华套餐。
  “你老爸真行!”女孩咯叽有声地吃着。
  男孩伸手掐了下女孩粉嘟嘟的脸子:“小样,不也是你老爸!”
  “你坏——”女孩嗲声嗲气。
  晚间休息。女孩入了上铺。
  夜末,俺被一阵哼叽声弄醒了,是把俺从梦里弄醒的。俺梦见自己成了公司的老板,还被美女们簇拥着。
  俺揉揉睡眼,翻过身,才瞥见对面下铺空着。随着列车行进的节奏,“哼叽”声也有节律地从上铺传来。
  俺是过来人,睡意顿消。
  天朦朦亮时,男孩悄然爬下下铺。
  早上,俺坐在过廊椅上看窗外风景,女孩入厕方便。正巧昨天的列车服务员过来送早餐,见包厢只有男孩,笑脸一下子打了霜:
  “臭小子,真有你的,为了讨人家妹子的欢心……你——,得了,这是你老爸给的伍佰块服务费,我拿着烫手!”
  “让一个铁路工人装个处长,你可真有出息!”
  放下两份套餐,列车服务员哐地关上门,走了。
  男孩的脸,像被人揪了一遍,通红。
  “哇噻——,我好想吃哦!”女孩一见精美的早餐惊喜起来。
  像男孩一样,俺如泄了气的皮球,沮丧地看了眼电子表,知道列车快到终点站了。
  
  爱的诠释
  
  男人和女人在一次聚会上相识。
  国外爱情专家测试说,男女一见钟情只需要30秒钟。
  而男人和女人只互望一眼,也就几秒钟的工夫,爱情的电流就将两人击晕,结结实实打破了爱情洋专家狗屁的测试记录。
  其时,男人有妻室,女人有丈夫。
  使君有妇,罗敷有夫。他们清醒得很,发展下去就是婚外情。
  发展婚外情,如同玩火。
  可是男人、女人在相见恨晚的激情中燃烧着,就像飞蛾扑灯。尤其是女人,感性得一塌糊涂,全然一副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模样。
  男人的脑子开始退烧,他想将这份烫手的感情放在时空里凉一凉。
  男人开始找理由,躲避女人,或者不接她的电话,或者回信息伤她的心。
  越是这样,女人越是不能自拔,而男人越是痛苦。
  渐渐地,女人也仿佛理性起来。
  两人的电话和信息少了。
  有一天,男人陪妻去商场逛,无意间见到了女人,还有女人的丈夫,两人有说有笑的样子。
  男人瞬间悬吊的心落了地,不由挽起妻的胳膊,脸上有了些得意。
  男人在心里自诩为圣人,总嘲笑那些为爱而破了家庭的俗男世女。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一天,男人的妻子拿起枕头、铺卷与他分居了。
  女人那边呢,也是。
  可叹天下妻子和丈夫。妻的外遇或丈夫的外遇,他或她总是最后一个才知道。
  妻子从男人手机里看了保存着的男人和女人之间互发的信息。在宽恕中,开始相信男人的回心转意。
  男人,是个家庭责任感蛮强的丈夫。
  知夫,莫如妻。
  妻相信了男人。
  可男人没想到,女人那边出事了。
  女人孤注一掷,与丈夫闪电般离了。
  女人找到了男人的妻子,求她将男人让给自已。
  你无耻!男人的妻子给了女人一个耳光。
  男人开始感到可怕了,他想起了“女人是老虎”这首歌,老虎的屁股万万摸不得啊!
  男人开始寝食不安了,诅咒那回的一见钟情,那也是一只要吃人的老虎。
  更让男人焦头烂额的是,女人割腕自杀被发现后住进了医院。
  女人对男人的妻子说过,得不到男人,她就死给男人的妻子看。
  男人的妻子一夜未眠,第二天提出和男人离婚,说这样闹出命案的日子没法过下去了。
  男人不肯。
  男人便去找女人。
  女人一见男人,激动得手舞足蹈。
  男人对女人说:“我们相爱,可我们没有将来!”
  女人黯然神伤,想了想,提出了唯一的一个条件,和男人投入地爱一次。
  虽说一见钟情,两人却至今没有发生过什么。
  爱后,男人身心疲惫,乏得不想说话。
  红扑扑的女人,端来了两杯果汁。
  男人女人交杯,一同饮下。
  三天后,人们知道了一对有着婚外情的狗男狗女殉情了。
  警察在女人的家里发现了一份遗书:
  “真爱,一生拥有一次足矣!”
  “得不到的,就让他彻底毁灭吧!”
  
  先进
  
  二十挂零,他就随着领导一起坐主席台。
  披戴着大红花,正襟危坐着。台下的观众都晓得他是工厂里的典型,劳模。
  每次颁奖,领导总会一边握紧他的大号糙手,一边爽朗道:“祝贺你,希望以后更上层楼。”
  印堂浓铺红光的他,连连点头的同时,便听到台下“哗—”地掀起一阵掌声,滚雷一样。
  重活、脏活、累活,只要别人不干的活,他都起早摸黑抢着干,他不当劳模谁当?
  那个时代,多数劳模是老实巴交的闷葫芦。
  老话说得好,有福不用忙,无福忙断肠。也就这时候,厂里一个闪人眼的姑娘主动地走进了他的视野里,最终花枝招展地走进他的心里。
  要知道,厂里她像朵带露的梨花,一帮小伙子蜜蜂似地围着她整日地嗡嗡,烦死了。她偏偏相中了他。爸妈说她算有眼光,找个可靠的人,过踏实的日子。
  砂纸样的大手有点顫颤地揽着她的蜂腰,他憨态可掬:“你咋个不挑别人?”
  “别人是人人都晓得的劳模?”她柳枝一样摆了摆腰身。
  结婚第一年,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他是个管道工。清流涌万家。哪个地方有了跑、冒、漏,他都得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时间赶到抢险。几乎天天泡在现场,披星戴月,忙得忘了与妻子温存,顾不上抱一抱孩子。
  “咱是大家伙儿公选的劳模,咱要感恩哩!”他仿佛一架永动机。
  喝着茶水的居民说,他的工作热情像清泉,随着管道淌进千家万户。
  领导对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是劳模!不能等同于一般群众。”接着,领导会对宣传部门说:“我们需要这样的典型,你们一定要给我保住这盏灯!”
  他比谁都理解领导这句话的分量。这句话,同领导握手,被领导重拍肩膀一样。不用扬鞭自奋蹄。
  隆冬时节,他一扬脖子,咕咚一家伙,下了半瓶“老烧”,扑嗵一声跳进人把深的冰水里抢修管道。家家户户用上清水烧饭洗菜时,他被工友们从冰水里架了起来。咬着哆嗦着的牙,他像个受惊的羊羔,瑟缩在棉大衣里。
  有一天,他用右手拍打着腰肌,在腿关节嘎嘣声中一头汗地站起来时,他发觉自己老了。女儿已经二十几岁了。其实,他晓得自己不过四十几岁,并不老,可手脚为啥开始不利落了呢?
  近来,左邻右舍常常听到他家里传来妻子的怒吼声,伴随着玻璃、瓷器被摔的破裂声,女儿嘤嘤的哭泣声。想去探个究竟,可敲不开门。
  熟人知道他好面子,便叹着气,摇摇头:“这世事,真是变了!”待到见了面,见到他灰白的头发,皱脸上的指伤痕迹,便不再追问缘由。
  又一回,邻里终于听到他妻子的河东狮吼:“啥球先进?女儿在家待业几年了?你数数?人家的女儿咋都上班了?你算球个啥东西?一个窝囊废!”
  “你们要逼死我呀!你们咋晓得我没有找领导?可我是劳模呀!二十多年的老劳模呀!”邻里也第一次听到了他的咆哮。
  是啊,为了女儿的工作,他真的找过领导。领导半天才听明白他呜呜哝哝,吭吭哧哧里的意思,略一沉思,十分严肃:“我知道了,只是找的人太多了,你可是咱们的老先进,老劳模,困难时期,不要等同于普通群众!”
  领导的语重心长,令他无言以对,也令他羞愧难当。
  中秋节,正是赏月时分,邻里突然听到楼下传来“啪——”一声,重物坠地。
  他跳楼了,从自家六楼跳下来的,当场没了声息,而且仰面横躺于地。
  领导来了,眼圈红了:“几十年如一日啊……咋会是这样呢?这么想不开?”
  关于他的自杀,人们也议论纷纷。
  有人说,月亮一杆子高时,还遇见他拿着管钳正从工地上往家赶。
  也有人说,听他妻子说,他清洁阳台自封的玻璃时,躬腰、掂脚时不慎坠楼的。
  门对门的邻里则显得神神秘秘,说他跳楼时,一个男人慌慌张张从他家里小跑出来……
  
  孝心
  
  十七岁中考“跳农门”,他有幸成了吃皇粮的公家人。
  在贫穷的乡下人眼里,做了城里的公家人,就是有钱人。
  他当然晓得乡下的规矩。
  雷打不动,他每年至少两次回老家,探望爹娘。
  每次回来,都大包的扛着,小包的拎着,是给爹娘的营养品,给邻里娃娃的糖果饼干。
  走时,他总是给爹娘一叠崭新的老人头。
  村里人极羡慕,总是对晚辈唠叨,你看,人家的爹娘生养了这样一个有出息、又有孝心的儿。
  这份荣耀,让爹娘乐得合不上嘴来,也让城里的他满足多日。
  只要爹娘高兴,只要常看到爹娘的笑容,他觉得是最幸福的,即便失却的再多,都值。
  这年春节,他一人回到老家。大包小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媳妇和孙儿呢?”娘心疼,抢过他手上的包裹。
  他抹了把脸上的汗,朗声道:“单位组织他们去海南旅游过节了!”
  娘忙着给他打荷包蛋,边升着火边说:“你咋不一块去?”
  他喝了口水:“我到那里出了好几次差!”
  春节返城前一天,他将一叠钱悄悄塞进爹的枕下,被娘当场碰见。
  娘,老泪纵横着,从布包里拿出一个存折,给了他:“儿啊——,爹娘晓得你一片孝心,有这份孝心,比啥都让我们高兴。这个拿着,爹娘知道你们也不容易。”
  他一愣,娘咋会知道他在城里的窘况呢?
  娘心细着呢。正月初一夜里,娘起床给他掖盖被时,无意中发现儿子的内衣上补满了补丁。
  还有,那套体面的西服,他已经穿了十几年了。
  虽说娘大字不识,可娘还是从爹的铁匣子里听到了他所在工厂的有关情况。
  自此,娘将他每次回来给的钱和平常汇的款全额攒着,等着哪天应急用啊!
  同娘一样,他泪流满面。可他还是不肯告诉二老,他早在三年前就下岗了。春节为了省下路费,妻儿就在城里岳父岳母家“过年”。
  让二老为自己操心,就是不孝啊!
  接过娘手中的存折,他一夜未眠。
  回到城里,利用娘给攒的钱,他发狠做起了小本生意。
  渐渐有了赚头,小本生意成了大本生意。
  他开上了自己的车。
  再忙,他依然每年两次回老家看爹娘。
  见到他开车回老家,锦衣还乡,爹娘自然高兴。
  不过,像娘一样细心的他,还是发现了什么。
  再回老家,他同以前一样的衣着,一样的大包小包。
  他看到了,终于看到了爹娘从前那样的高兴和开心。
  他似乎明白了:孝心也是有本色的啊!
其他文献
前一天目睹了熟悉朋友的去世难免好一阵的难受至极,忍不住地就掉落下泪来,又一次失眠到天亮。盛夏的清晨,我总能被窗外的风儿凉醒,没有赖床习惯的我慢慢地起床,却意外地发现一直眩晕了好几天的我竟然在失眠的清晨反而没有眩晕的感觉了。莫非是老天知道我今天要去福利院看孩子们特意允许我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感动了,因为头不晕,注定了今天又是快乐的一天!哎,活着真好!   收拾好一塑料袋的书本出发,看着袋里装着的是旧
期刊
一盏清茗、一本书……  许久没有这种闲闲的清风明月般的心情了,只可叹世事烦琐,何时才能放下一切,淬炼出如清荷一样芬芳的冰心。   终在昨日,一个盛夏午后,偷得浮生半日闲,于一幽静雅致的茶会所,静静地享受了一段清香四溢的柔軟时光。   从未像今天这样看着滚烫的开水,倒入古香古色的瓷杯中,那叶片在水中翻滚,渐渐舒展,有着深深浅浅看不厌的绿。每一片叶子都以她最美的身段,犹如蝶般,展翅旋转回荡,在经历几分
期刊
1987年在武汉上学的时候,想学画。辅导员傅卓把我介绍给尹老师作学生。那是冬天的事。尹老师家住在美术院。每个周三晚上,吃过晚饭,我就去他家学画。先要坐十五路车到大东门,然后步行十五分钟到他家。他给我讲讲要骨法用笔、入木三分之类的道理。但并没有示范。我也没有动手的机会。我觉得这样学不出什么东西来,去了两次,就不去了。  1988年六、七月份快放暑假的时候,四年级有个姓闻的女孩子,跟李忠是同乡。她对我
期刊
老了就无用了,被淘汰、丢弃、消逝是最终的命运。上班经过这里,看到停靠在铁轨上的两台老式蒸汽机车被解体、被切割,即将在这个城市了无踪影。在此之前,有许多摄影爱好者都来拍摄它最后的背影,留存作为史料。我的父亲,我,都与它打过直接或者间接的交道,因此内心对它自有着眷恋的情愫。看着它斑驳的、破旧的、苍老的容颜,看到它躯体上残留的煤灰上长着的几株茂盛的狗尾巴草,我说不清内心的感受。  四季会轮回,日月星辰有
期刊
在西去的列车之前  方向是明确的。 襄渝铁路复线  由东向西 或者相反  缘于一次幸福的鸟瞰    在西去的列车之前  刮过一阵风。人们在风中谈论  一路风景和秩序被重新安排  那是必须的。人们知道  铁轨上的巨型爬虫直来直去惯了  多少年跋涉万水千山  也不会波浪和蚯蚓的舞蹈  与此攸关。列车开行的第一步  是一路的想法和姿态  必须与轨道保持平行    在西去的列车之前  一些情景可以这样描述
期刊
黑T恤、牛仔裤,黑挎包、黑运动鞋,在三十四度的高温中,我着这样一身行头,然后,一头扎进了郁郁苍苍的神农架大山中,用心去感受,用身去体会,与神农大山第一次亲密接触。  目前到神农架林区只能坐车过去,而平时从房县走的路段正在修,碰上堵车,几个小时动弹不得,于是我们一行三十多人,走谷城、绕保康、经兴山,足足坐八个小时的车才能算是慢慢地接近了神农架。  说实话,我最怕的,就是坐车了,加上在盘山路上一转,完
期刊
岁月沧桑,抹平了历史的痕迹,原本温馨的东西,因为忙碌,被渐渐遗忘。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某一日,某件事的印象,某一景的触动又让我启开了记忆的封条。于是,热腾腾、雾蒙蒙、热热闹闹的景象以及与锅炉有关的一切一切,便浮现了出来,那是流连忘返的眷顾和无穷无尽的回味……    洗澡堂    洗澡堂,那时叫职工澡堂,和厂里的锅炉房并排而立,这样设计应该是为了送水方便的缘故。澡堂内男女室一墙之隔,天热每天开,冷天
期刊
我  没有羽翼  却被誉为天使  那是因为  我们的双手  能为病人减轻疾病的痛苦    我  并沒有  天使的翅膀  只是我们身着白衣  却是  老百姓心中的  白衣天使  我知道  那是因为我们的双手  能托起患者的生命    我  不并是天使  但是每一天  我会对待我们的病人  永远保持着  天使般的微笑    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  这南丁格尔的精神  始终是我们心中对待病人  坚定不移
期刊
2012的流行语中 “元芳体”、“高富帅”、“最美”等网络热词已然成了人们挂在嘴边谈论最多的话题。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式过马路”也成了2012年底最热门的话题——“凑齐一小撮人就可以走了,与红绿灯无关”,想想,形容还是很贴切的。  横穿马路这种事,其实我自己也干过。仔细分析了一下,这可能跟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有关,应该是符合现阶段基本国情的。老百姓要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是理所当然,但是您仔细
期刊
那年的深秋,先生因为一场小手术,让一向开朗自信的我,变得一下子万念俱灰无所适从,总是在心里暗暗自责,没有照顾好先生,没有照顾好这个家。  女儿又小,先生需要24小时的照顾,每天一个人忙于照顾先生,穿梭于家与医院之间,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让自己悲伤、难过,唯一支撑自己的是希望先生快点好起来,快点出院回到我们那个温暖的家。  一直以来都相信“吉人自有天相”,先生很快地恢复好了,那天在家康复的先生提出要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