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思无邪”——《诗经》内容探微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8554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是对《诗经》真情流露、毫不作假的高度赞美。这是对《诗经》的高度概括,是理解《诗经》的关键。本文以“思无邪”为线索,从《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战争徭役及自然崇拜诗中探讨《诗经》的无限魅力。
  【关键词】:《诗经》;“思无邪”;孔子;爱情婚姻;战争;自然崇拜
  一、那些年,我们的爱情婚姻
  《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给我们展示的是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这一时期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婚姻制度和婚恋生活的状况,从侧面映射出该时代的婚俗文化等,从各方面给我们显现了周代先民的情爱观、婚姻观、家庭生活观以及审美观。这些透视着深刻文化意蕴的社会观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我们真实、全面地了解周代先民的情感、思想以及精神。
  (一)《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中的爱情诗向来为人称道,虽然它是两千多年以前的诗作,但仍不乏激情与浪漫之情调。
  记得柏拉图曾说过,人原先是一个整体,最后强行分开才有了男女,所以异性相吸,他们想千方百计地合二为一。这话很浪漫,但它同时也凸显出了爱情的可贵及重要作用。
  那一篇篇大胆、自由、烂漫、清新、纯净的爱情告白,是属于《诗经》的,也属于那个时代的追求真挚纯真爱情的每一个人。
  1.邂逅相遇的爱情
  爱情,始于相遇。《郑风·野有蔓草》叙写的就是男女二人邂逅相遇的故事: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朱熹《诗集传》云:“男女相遇于野田草露之间,故赋其所在以起兴。言野有蔓草,则零露漙矣。有美一人,则清扬婉矣。邂逅相遇,则得以适我愿矣。”
  2. 悦慕、爱恋的爱情
  相遇之后,心中难免生发爱慕之情。《诗经》中抒写男女爱恋、喜欢的诗篇很多,如首篇《关雎》写出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慕: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序》云:“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
  3.以物定情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这明显是一首抒写与情人幽期密约的诗,而且交代了每一个地方,即与他相约在桑中,又邀他会面于上宫,还在淇水岸边把他送。《陈风·东门之杨》亦云: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该诗叙写的是男女相约幽会但久候不至的诗,诗中点明了约会的时间与地点,分别是黄昏后的东门的白杨树下。由于启明星之“煌煌”,使整首诗的基调不再是约会于黄昏的喜悦,而是整夜都等不来情人的焦急与惆怅了。
  4.相思之恋
  有了爱情,便有了爱慕;有了爱慕,便有了相思。在没有结婚之前,男女双方是不可能时时都在一起的,因此,才有了那些脍炙人口表现相思之苦的诗篇。具体表现在:《王风·采葛》写道: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集传》云:“盖淫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诗中主人公是何等地思念心中之人,以至于一天不见就好像隔了“三月”、“三秋”、“三年”的感觉,这样极度夸张的言辞深深道出了主人公绵绵的相思之苦,表达了热恋中男女不得见面而度日如年的心境,情真意切。
  (二)《诗经》中的婚姻诗
  从邂逅相遇的一见倾心,到努力不懈的奋力追求,再到两情相悦的携手相约以及绵绵不尽的相恋相思,经过很多次的辗转反侧、悲欢离合,戀人们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步入婚姻的殿堂。《诗经》婚姻诗中还有一类特殊的诗歌,它较为全面地记叙了婚后妇女的不幸生活,这类诗通常被称为弃妇诗。
  1.庆新婚
  结婚是人生大事,那么婚礼也是人生大礼。《礼记·昏义》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诗经》时代,婚礼是非常隆重的;《诗经》中的很多诗篇就是着重渲染这种婚礼场面的。《豳风·东山》第四章云: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2.家庭婚后生活
  婚后的家庭生活有温馨和谐的,当然也会伴随生活中的一些磕磕碰碰,还有叙写婚后离别、夫妻之间无尽的思念,这一首首风格各异的诗篇,勾画了一幅幅不同夫妻间婚后不同的生活画面,分别叙述着各自的悲欢离合。
  二、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一)思妇眼中的战争
  《小雅·出车》中的第五章也是以“思妇”的视角来展开描写的战争诗。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这一章四句诗的大意是草虫在喓喓叫,蚱蜢在跳跳跃跃,没有见到君子,让我忧虑难安,终于见到了君子,我的心里就放松了。威仪庄严的南仲,正在讨伐西方的戎敌。笔者认为,这四句诗是以南仲将军的妻子的口吻来写的,将军的妻子看到草虫在欢快地鸣叫、蚱蜢在自在地跳跃,她不由地想起了自己的丈夫,担心丈夫的安危,恨不得丈夫马上就安然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一句又显现出将军妻子的理性思考,丈夫要保家卫国、“抗御玁狁”,“赫赫南仲”四字又表现出将军的妻子为丈夫的保家卫国感到自豪。
  (二)将军眼中的战争
  《小雅·出车》中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是以将军的视角来展开描写的战争诗。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 忧心悄悄,仆夫况瘁。此诗写的是西周大将南仲带兵抗御玁狁的事,全诗共六章。这首诗的第一章写道:推出战车并把马儿套上,驾到远郊的养马场,有人从天子那里来,派我出征到远方啊。唤来我的马夫,让他驾起车,赶快送我到边防,“国王政事多外患,这事赶快啊。”诗的第一章为南仲将军的口吻,写将军接到天子的命令,天子让将军奔赴前线、保家卫国。将军接到命令后便即刻唤来自己的马夫,让他驾起马车,赶快送自己到边防,寥寥几句,将当时国家多难、军情紧急的紧张氛围全盘托出,真是扣人心弦。
  (三)士兵眼中的战争
  《诗经》的以士兵视角来展开描写的属于战争类别的诗歌有《秦风·无衣》、《小雅·采薇》、《小雅·出车》第三章以及第四章、《小雅·六月》、《小雅·采芑》。 其中《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总结:关于“思无邪”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强调艺术的特殊性,也要看如何理解艺术,实际上仍是时代社会的一种声音,只是比古代更加复杂,环节更加曲折丰富而已。古代的诗歌,大都具有鲜明的社会政治意义,这种意义,也正是孔子筛选诗作的标准。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是他的遴选尺度。
  通过文本的搜集,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改译的想法。因为学识有限,文中不足之处,尚望老师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王洲明.关于新世纪《诗经》研究的几点想法[J].诗经研究丛刊. 2006(01).
  [2]廖群.谈谈《诗经》研究多维视角的拓展与交汇[J].诗经研究丛刊. 2006(01).
  [3]张亚欣.夏传才《诗经》研究综论[J].诗经研究丛刊. 2006(02).
  [4]刘生良,谭曜岐.两年来中国大陆《诗经》研究论文综述[J].诗经研究丛刊. 2007(01).
  [5]张应斌.华锺彦的《诗经》研究及其学术精神[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6]王峥,刘海燕.简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的《诗经》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7).
  [7]白宪娟.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诗经》研究新方法论[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作者简介:陈霞(1996—),女,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學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美的历程》是李泽厚先生的重要美学著作。它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和美学作了一个鸟瞰式的宏观把握。作者并没有在书中对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特征作详细具体的解释阐述,而是总结概括性地对各时代所体现的美学思想精神做出精练的归纳,并从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为读者理清中国古代“美”的发展脉络。本文主要讨论了书中关于美学的几大问题,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做了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美的历程;李泽厚;读后感  
期刊
鸟知反哺孝,羊知跪礼恩。  这本该可以是一次很简单的诠释;  这本该可以是一篇很完美的文章。  这本该可以是一个深爱的领域,  这本该可以是一个完整的领域。  ——题记  今年是我的高考十周年,时间就像是黑夜里绵延的街道,在昏黄的路灯的陪衬下,悄然无息的流向远方。记得十年前高三月考时,我很竭力地在考场上书写,脸颊上泛起红润,两鬓的汗水滚烫地流下,虽然此时教室中并不是很热。力透纸背,苍白的手上跳出一
期刊
《音乐人类学》这本书源于作者艾伦’帕’梅里亚姆十五年的思考以及同文化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领域同事和学者们的探讨。他认为,“对于民族音乐学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研究:人类学的方向及音乐学的方向。”然而终极目标则是将两种方法融合。但是当作者转向民族音乐学文献的时候,发现这个理想还远没有实现,因为大量的研究之关注音乐,把它当做一件独立的事件,而不提及它赖以产生的文化母体。民族音乐学家们觉得他们的分析工具如何的
期刊
【摘要】:残雪作为当代文坛的一个独特存在,其文本一直备受学界关注。选择身体的角度来阐释残雪的小说,是因为残雪小说中存在着丰富的身体书写。残雪的每篇小说都是其精神自传,由于身体是精神生产的基础,因而通过身体来表达精神就成为残雪小说的重要旨趣。残雪小说经常出现各式各样的病人,他们患有各种各样的怪病,然而这里的疾病却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它们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符号而存在。  【关键词】:残雪;小说;身体;疾病
期刊
(1884~1964),四川乐至人。原名蒙,初名谢锡清,又名沈、澄,后以字行名大澄,字仲清,号希范,后更名谢无量,别号啬庵。他是近代著名的学者、书法家、诗人。民国初期在孙中山大本营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长、参议长、黄埔军校教官等职。之后从事教育和著述,任国内多所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在学术、诗文、书法方面都允为一代大家。  谢无量由于博古通今,含蕴深
期刊
对于70、80年代的中国人来说,金庸这个名字注定是影响深远,能够引起相当多人的共鸣。说到金庸,他的武侠小说一定是绕不开的话题。  中国文学历史源远流长,武侠小说这一形式由来已久,是中国旧通俗小说的一种重要类型,也是中国文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诞生的原动力在于正史记载的先秦两汉时期游侠的事迹。单单《史记》、《汉书》和《后汉书》记载的活跃于汉代社会中有名有姓的游侠就有约一百四十人。他们之中,既有贵族,
期刊
當父母渐渐老去,不愿触及的话题,不愿接受的现实…  不能想象曾经是我人生支柱的父母,有一天也会在过马路时彷徨失措,需要我的手带给她安全;不能想象有一天,我始终在追随的步伐开始变得迟缓,需要我来为她停留…  我终于像所有离巢的鸟儿一样在呼吸了自由的空气后,不愿归巢,渴望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想象着父母仍然会和以前在我想吃饺子时,就能在放学后为我送来一样,只要我的一个电话,他们仍然可以准时赶来我的所
期刊
【摘要】:格式塔心理学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而留白则是中国画中最常用的技法,虽然两者产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不同,但思想实则大同。本文从现代西方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角度出发,论述其与传统中国画中留白的关联,浅析中西方不同视角对美学,哲学的共同理解,选用几幅著名的传统中国画为例展开讨论并对比西方格式塔心里学进行论述说明。  【关键词】: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完形;中国画;留白  一、引言  格式塔
期刊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别人的梦。  ——卞之琳  很喜欢他的这首小诗,隽永而深刻。有一种悠悠情思令人遐想。简单的文字如工笔描绘出一幅画,细腻而自然。一扇窗子,一座小桥。近处的你,远处的别人,以期待为对方营造美好的氛围。如若缺少一方,还有这幅动人的画卷吗?这是一种超自然的和谐之美,用心才能感受。  梦,还是一场梦,这是没有空调没有日光灯的自然梦
期刊
【Abstract】:Females usually hold different marriage concepts. Some of them consider that material lif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a marriage while others think highly of true love. Sense and Sensib
期刊